岭南美食文化
岭南地区是著名的美食地区,那么岭南崎岖的美食文化最具特色的是什么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岭南美食文化的相关文章。
岭南美食文化
岭南地区的饮食文化
一、 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
岭南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绚丽之花。它是岭南人,包括外地移民、侨居者在岭南有关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它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成果,是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和外延影响的一种文化体系。
岭南饮食文化涵括岭南本土的饮食、海外华侨以及西方国家的饮食,博采众长,形成当今独具特色的岭南饮食。从战国至今,岭南饮食文化发展了两千多年,赖于优越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临海。优越的气候使得岭南饮食的取材丰富并且新鲜,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岭南饮食的包容性及易于传播。
俗语有曰:“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长寿在柳州。”可见广州饮食在古时已经享誉全中国。到了明清尤其是晚清的时候,广州饮食更是引领中国饮食的潮流。因为在明清的时候,广州是中国唯一开放的城市,中国内地的所有贸易级中外文化的交流都通过广州流入或流出,由此广州形成了开放的风气,吸收国外好的文化,取长补短,饮食文化也自然在这种文化交流的洪流中不自觉地发生变化。
二、 岭南饮食文化代表之粤菜
(一)起源及发展
粤莱是较早形成的“鲁、川、苏、粤” 四人名菜之 , 稍后形成的“鲁、川、苏、粤、湘、闽、徽、浙 八大菜系之一, 而现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把中国荣划分为三种名莱,其中之一就是粤菜,可见粤菜的影响非同一般。粤菜长期受海外文化的影响和滋润,看重传承,又不固于传统,在统一中显出灵活、清新和年轻,是我国饮食体系中最富于改革和创新的角色。它吸取西菜面点和外来饮食中的许多优点,重视积极借鉴,吸纳。消化外来饮食文化的先进方面,进而融会贯通于民族饮食文化之中。
(二)特点
粤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名食在内地域最广,用料广泛,先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广东菜的主要特点在烹调上以炒、烩、煎烤、局著称,讲究鲜、嫩、爽、滑、口味上以生,脆、鲜、淡为主。曾有"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说。
粤菜用料十分广泛,不仅主料丰富,而且配料和调料亦十分丰富。为了显出主料的风味,粤菜选择配料和调料十分讲究,配料不会杂,调料是为调出主料的原味,两者均以清新为本。讲求色、香、味,型,且以味鲜为主体。
粤菜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燎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奇珍”。
粤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
粤菜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
(三)粤菜的代表菜
1、传统粤菜
传统粤菜是相对于新派粤菜而言,指取材于岭南地区地传统食材,采用传统的做法烹制而成的。
粤菜的传统代表菜有:广州文昌鸡、梅菜扣肉、酿豆腐、白灼基围虾、花生焖猪手、耗油鸡翅、菠萝咕噜肉、鲫鱼豆腐汤、豉汁茄子煲、盐焗排骨、佛跳墙,椒丝炒田螺、蚝皇凤爪,炸子鸡、白切贵妃鸡等等。
2、新派粤菜
所谓“新派粤菜”,主要是指香港厨师在继承传统粤菜的基础上,以鲜、爽、嫩、滑为特色,撷取东西南北烹饪技艺之众长(但因香港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做法上颇多吸收了各地西餐的做法,采用西餐调味尤其明显),以及丰富多彩的物料和调料而创制出来的粤式菜肴。它糅合了南北风味,中西风格,并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具体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大量使用新兴食品原料,如美国的牛仔肉、龙蛇、西兰花、西生菜、澳洲的鲍鱼,东南亚的时鲜瓜果等;其次是吸收中外多样调味汁,什么OK酱、怪味酱、黑椒汁、南洋汁、鱼香汁等;三是挖掘粗杂原料,制作精美食品,如普通的苋菜、香花菜、番薯叶等蔬菜,鸡鹅鸭脚、牛肚、猪血等下脚杂料,在大厨的精心烹饪下都可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意想不到的美味佳肴。正是如此,“新派粤菜”打破了传统粤菜贵族化的“黄金圈”,菜肴的价格从低到高,向全民化发展,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顾客需求。一家三口花一二百元可以尝鲜,大厨也可以为你开出万元以上的菜单!此外,“新派粤菜”在用料搭配、烹制方法甚至在器皿上台等方面均不拘一格,富于新意。 在广州气候“新派粤菜”之所以称为“新”,是相对于传统粤菜而言的。但“新”并不是摒弃“旧”,相反,新派是在把传统粤菜精华掌握纯熟后,添加一些新的元素,创造出新的组合,形成新的变化。现在最常见的便是吸收世界各地的食物材料与烹饪方式,使粤菜的内容更丰富、更新颖。
新派粤菜的代表:雪莲菌鲜鲍炖上善金本羊胎盘、红腰豆小麦煮野辽参、鱼籽三文鱼、
烧汁薄荷肋眼王、南瓜焗元贝、鹅肝脆皮鸡、鲍汁绣球、山泉水浸天粤鸭。
今天的粤菜已经变得更加精彩了。因为她在“新派粤菜”与“传统粤菜”的双重衬托下,形式更加完美,风格更加突出。
三、岭南饮食文化代表之茶楼
茶楼文化是岭南饮食文化的分支之一,广州的茶楼文化,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780年。茶籽从广州运往印度,广州人的饮茶习惯大抵从此逐渐形成。早年的茶肆和外省的茶馆、茶坊、茶室、茶亭差不多,多是简陋的路头铺,广州人称之为二厘馆’,即茶价只收二厘钱。投钱可饮,点心也“抵食大件”,以解饥渴为目的。直到清代中叶,外国商人蜂拥而至,在现今十三行街一带聚居,那里成为当时广州的外贸中心。广州的第一闯现代化茶楼‘三元楼就是在十三行街诞的。这座三层的建筑在当时颇为豪华,陈设典雅富丽,从低矮的茶寮中脱颖而出,人们称之为高楼馆”以区别于过去的“二厘馆 。此后建起的还有现海珠南路的怡香楼和大新路的福如楼,稍后便是陶陶居、天然居、陆羽居、惠如楼等,因多有一个。居字。所以广州人又把茶楼叫做 茶居”。20世纪初崛起的 四大茶楼”,即文园、谟觞、南园、西园,其规模亦相当可观。随后,大三元”异军突起,设置了“升降机 (电梯),并大肆宣扬 有机可乘”,这一新鲜玩意吸引了不少顾客。大三元一时领导潮流数十春秋,当时的有钱人和华侨来广州,都以在大三元摆酒为荣,至今广州俗话中还留下“请你去大三元一席酒。”
时至今日,广州茶楼包括专业茶楼和宾馆茶楼,数以千计。饮茶有普通式的自斟自饮,也有潮汕式功夫茶,配有专人侍候,精美点心款式,品种少则五六十,多则上百种。饮茶已是广州平民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人休闲到茶楼饮早茶,“一盅两件”再加报纸一份,物质和精神生活双享受。广州茶楼素有浓厚文化氛围,而成为名人雅士聚会之地,如在陶陶居,书画名家定期展出新作,其中有刘海粟、岑学恭、林墉、秦咢生、卢有光、陈景舒、黄子厚、李曲斋、黎雄才等名家作品。广州人的朋友约会,亲戚聚会,情人约会,家庭团聚,文人论稿,商务洽谈等经常都是在茶楼完成的。 现代广州茶楼不仅是商业服务场所和社交场所,还是文化活动场所、家庭自娱场所,广州茶楼社会功能之多,远非其他地方所能企及,广州茶楼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特色之一。
每天早上,你都会看到许多的男女老少在街边摊或者是茶餐厅喝着早茶、吃着早点、看着早报。在今天广州这个生活节奏快的大都市,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不用奇怪,这很正常呢!惬意舒适地生活着就是广州人的生活目标。推荐阅读:岭南园林文化
岭南饮食文化现状浅析
1.蛇、牛蛙和蚕蛹是广东人最常吃的三种食材。无论是作为家常菜还是作为广东本土饭店的菜式,这三种食物都占据了主要的优势。
2.广东人并不常吃田鼠、猫、狗肉和猴脑。在“外省问卷”中,除去得票率最高的蛇和牛蛙,非广东居民认为田鼠、猫、狗肉和猴脑是广东人常吃的食物。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广东人并不如外省人所认为的那样喜好吃这三种食物。尤其是田鼠,在“广东问卷”的数据中,得票率很低,在作为饭店的食材中,得票率也靠后。而在统计食用猫、狗肉的数据时则发现,外省人较之广东人,更常食用猫、狗肉,无论是作为家常菜还是饭店的食材,都发现了这一情况。
3.作为家常菜,广东人和非广东人在这8种食物的食用情况上相差不大。表6中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这个特点。在牛蛙的食用率上,非广东地区超出了广东地区,而蛇的食用率则是广东地区较其他地区高。
4.作为饭店的食材,广东本土饭店要比其他地区的饭店更多地青睐于这8种食材。这也说明了在广东本土饭店,提供了更多的食用“山珍野味、飞禽走兽“的机会。一些在外省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食材,有可能在广东本土饭店找到。
四.岭南好吃蛇和牛蛙的溯源
数据显示,吃蛇和牛蛙确实在岭南一代盛行,许多人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广东人好吃蛇这点感到匪夷所思,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对广东人为什么爱吃蛇和牛蛙的习惯找到了原因。
1.关于吃蛇
岭南人好吃蛇,名之为龙,如把鸡、蛇、猫一块炖称为“龙虎凤”。明代蔡汝贤的《岭南异闻》中记载过一个故事:有一内地商人在岭南的山上发现一只与蜈蚣恶斗的巨蛇,最后蚣蛇相斗,商人得利。后被岭南土人看见,出五十锭黄金买下蛇皮,一百锭黄金买下蛇肉。商人以为大赚,谁知反被土人调侃:“汉儿不识宝耳,是乃龙也。”后来打听才知道,这蛇皮可以制鼓,一张皮可以蒙七鼓,一鼓值百金。可见在当时,蛇皮非常值钱。除了用作制鼓,蛇皮还可以制扇,也能入药。如今许多商人,也用蛇皮制鞋。都是看中了蛇皮韧而坚的特点。
岭南人除了把蛇皮当宝,也把蛇肉当宝。一在蛇肉鲜美,二在其功效。据清人吴震方《岭南杂记》记载:“蚺蛇……性极淫,人卒遇之,取妇女裙裤投掷……或投以妇人衣,则亦盘绕不去。”因此,以形补形,吃蛇肉可壮阳;而蛇又属阴,则补而不燥。因此广东人认为蛇是极好的补品,常见的做法是汤羹或泡酒食用。在一些老广州的家中,尤其是有中壮年男士的,都可见家中用大缸泡制着蛇酒。
除此之外,蛇胆也是好东西。《赤雅》记载:“蚺无弃物。蚺蛇三胆,一附于肝者,止痛;一水胆,白浆,止泻;一胆随肉,击其处则随之,名护身,最佳,传避邪杀鬼,佩之吉祥。”
岭南多丘陵,自然是孕育蛇的好地方,再加之蛇浑身都是宝,这也难怪岭南人不“见蛇忘义”了。
2.关于吃蛙
乾隆时修的《广东通志》说:“百粤之民以蛙为上味。”这点广东人是是没有异议的。旧时所说的蛙可能亦指青蛙,但如今所谓的蛙主要是虎纹蛙,亦叫“水鸡”,广东人也叫“田鸡”,跟外省人所称的“牛蛙”是一个品种。同蛇一样,广东人喜欢吃田鸡的原因有二,一是肉质鲜美,二是有独特的药效。特别是对于患有心性水肿或肾性水肿的人来说,用田鸡食疗,有较好的利水消肿的功效。
现在牛蛙不仅仅是在广东地区,在其他省份也是深受喜爱。因此,在如今说来,“食蛙”已经不再是广东人特有的情况,而是全中国普遍的情况。但是,追其溯源,食蛙的习惯是从广东地带流传出去的。据史料记载,古时中州人总笑东南人食蛙,后来南方官员派去浙江任职,才把这种习惯传开去。20世纪60年代初,因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饿殍满地,因饥患上水肿的病人很多。当时有一队广东的医疗队到河南参与救助,起初因缺粮而束手无策,后见田地中满地青蛙,便派人捉拿,去掉内脏炖以红糖,起初那边的河南人不敢食用,但无奈饥饿难耐,便硬着头皮吃下,不久水肿即告消失。之后便群起仿效,吃青蛙在当地便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如预期结果一样,非广东省地区的居民对现今广东饮食的印象仍停留在以唐朝为代表的广东饮食阶段。也就是外省仍然对现今的广东饮食存在一定的偏见和印象误区。广东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确实一度盛行吃山珍野味、珍奇异兽,给外界留下了敢吃的印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人的餐桌上也渐渐只剩普通的、为大众所接受的家常菜。当然,也保留了一些古风遗迹,如食用蛇、昆虫等。但总体来说,由于各地区饮食的交互影响,广东人在做菜的食材上已做到兼包并蓄,趋于“文明”,不再是像以前所流传的“蛮荒和残忍”。不同的只是在口味的喜好和烹饪的方法上,仍然跟其他地区存有差别。归结外省对广东饮食存有偏见的原因,一是“我有他无”的特点。也就是广东较之其他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使得外省对没有见过的物种(但在广东人看来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感到惊奇和新鲜;二是“猎奇”心理。“猎奇”的结果就是保留了大量关于广东饮食“新奇”的史料,不像一些中原饮食文化,因其习以为常,反而不足为文,因而不传。广东饮食这些“猎奇”的资料经过口耳相传,再加上传播中的主观因素,自然容易给其他地区居民造成广东人“无所不用其极”的印象。
史料是珍贵的,但是史料的解读更为重要。岭南饮食文化的历史梳理,是表出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今日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广州人,在外界只关注岭南饮食“奇”的特点时不禁思考:广东饮食还能给外界留下什么,又该如何有所裨益地传播岭南饮食文化。比如岭南的酒,曾经力压剑南春,如今却为何雄风不再;又比如,珍禽养殖以为珍馐,岭南曾独步千古,今日为何裹步不前;再比如英德乳羊与韶关钟乳之类,为何没有声势浩大地推广。在这些曾经辉煌却不为外省人所知的饮食文化里,蕴含着更多比“猎奇”更有意义的岭南饮食精粹,这些才是在外省人提起广东饮食文化时,脑中该闪现的印象。而广东饮食文化的推广,任重而道远。首先作为广东人,要有为自己正身的意识,当外省对广东饮食文化存在误区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报以何种态度。这些都值得每个广东居民认真思考。总之,广东饮食文化的重塑和推广,需要广东政府和广东居民共同的努力。
岭南饮食文化
《岭南饮食文化》主要内容: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饮食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涵盖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领域,是人类健康生存、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饮食文化的发展受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制约,同时又和民族与地域文化交流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饮食文化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合多种学科的文化体系。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食料资源的差异,科技水平的差距以及文化传统的区别,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素有“烹调王国”的美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丰厚的烹调理论和技术,其中著名的七大菜系:粤系、苏系、川系、鲁系、素食系、清真系、食疗系竞放光彩,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开展区域性的饮食文化研究很有必要,因为区域饮食的深入研究将为全国性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素材,微观的探求为宏观的把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只有把区域研究置于全局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正本清源,把握全貌。
岭南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绚丽之花。它是岭南人,包括外地移民、侨居者在岭南有关饮食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各种社会生活的总和,它涵盖了与岭南饮食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成果,是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和外延影响的一种文化体系。推荐阅读:岭南早茶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盘点有关岭南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 岭南文化中的四朵奇葩分别指的是什么?
☑ 盘点关于岭南文化特色有哪些?
☑ 海南海口特色美食文化
☑ 岭南饮食文化经典
☑ 岭南文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