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有哪些节日
佤族他们的节日特点是什么呢?佤族的生活文化是怎么样的呢?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下面是有关佤族有哪些节日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佤族有哪些节日
佤族的简介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缅甸的主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和缅甸边境两侧的群山之中,中国一侧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缅甸一侧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及周边地区。
古代,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被视为同一个民族,先后被史书记载为“望人”、“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
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与如今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推荐阅读:门巴族的名人有哪些
佤族的传统节日
1、“便克”节
每年农历6月24日为节日,类似其他民族的火把节,但它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过节这天,家禽家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要全部关好收齐,不能让其留在野外,别人借去的东西也要收回,家里人不准外出。除了派女孩到旱谷地里采摘小米穗或者几片叶子、瓜果之类外,全寨人谁也不准上山下地干活,不准出门串亲。因为小米比旱谷成熟得早,就先叫小米魂,生怕不干净的人先拿吃,年收成不好。小米穗、瓜果等拿到家后要杀鸡、蒸糯米饭,舂粑粑,由老人念祝语叫魂。这天早上忌讳客人进屋。
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要点燃火把,竖在屋檐下,整个寨子亮如白昼,接着用干蒿子和香灰撒向室内外,驱逐蚊蝇。青年男女借撒香灰之机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老人们成群结队地巡回喝酒唱调对歌,年轻人集中在舞场上踢竹球,整个寨子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在佤族节日中,便克是第一大节日,人们将它视为灭灾驱鬼,送旧迎新,预示家事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满园的隆重佳节,视为旧的灾难、饥饿、疾病的结束,新的吉祥、平安、快乐的开始。
2、“斋”节
又称新米节。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定制,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谷物成熟的时间不同,因而各地区、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户过节的时间也不一样,但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间)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为了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的新米节多各家各户独自进行。节日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备好过节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来的谷子一束挂在门上,表示招谷魂进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铁锅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饭。接着举行家祭仪式:盛一碗新米饭,与各种菜肴一起摆于神台之上,请巫师念咒语,祭祀谷神,敬献祖先。仪式结束后,以巫师和老人为首,全家人喜尝新米。之后,主人才打开家门,把自家过节的消息告知邻里乡亲们。于是人们纷纷携带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则杀鸡、宰猪,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欢歌笑语,同享丰收的喜悦。
3、竹竿舞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4、“卧”节
即春节。节日前几个月,家家户户都要备好肉食、柴禾、节日新装等,要维修房屋。临近节日,妇女割草准备马料,男子修水沟迎新水。腊月二十九日,村寨中的舞场上要栽一棵松树,装饰打歌场。腊月三十晚,每家都舂糯米粑粑、滤水酒,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家里酹酒祝词。大年初一清早,大家都起来放枪鸣炮,宣布新的一年到来了,这时妇女小孩也都起来抬起竹筒接新年吉祥的“新水”。大年初一是戒忌日,佤语叫“近”。这天全寨人不出寨门,外寨人也不宜入寨进屋,大家只能在家里安闲。大年初二清早照例响起隆隆的枪炮,告示大家今天的拜年日。佤族拜年通常逐家逐户拜一下,备有家宴的吃上一点,未备家宴的喝上两杯水酒就行了。佤族通常在初二这天开始打歌,下午四点左右老年人就到舞场开始打歌。当夜幕降临时年轻人就陆续走入打歌场,老年人也陆续退出舞场。舞场气氛热烈,人们把一年中的激情和快乐尽情释放出来,一直到半夜人们才渐渐散去。过年一般5—7天,打歌也要打3个晚上。过年期间,中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唱“宗呷”(唱调),用歌来抒怀,年轻人则聚在舞场上打陀螺、到野外踏青娱乐。信仰佛教的班洪、班老佤族和傣族一样,过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信仰基督教的永和等地佤族除了过便克节、新米节外,还过圣诞节
5.插种节
插种节又称“惹岛”节。在山峦重叠的阿佤山上,每当春耕季节,勤劳的佤族人民便忙着耙田耕地,准备插种稻谷,同时举行饶有风趣的插种节。
插种节当天,大家要修筑好村中的道路,各家房屋内外打扫干净,青壮年自动组成几个小组,有的上山去狩猎,有的在河边捕鱼。打得的猎物和捕到的鱼,煮成稀饭,如果猎手们打到大的马鹿,野猪等返寨时,人们都到寨门去迎接,唱起猎歌。有全寨性活动和各户单独活动两种形式。
全寨性的活动,要在寨中广场上剽牛一头,然后将牛肉切成块,按户各分一块;各家独过“惹岛”节时,每家主妇要到自己的田地里,做些象征的插种动作。傍晚,全寨男女老幼聚集在通红的火塘边,饮酒唱祝福的歌。领唱者必须是年长者或者德高望重的老歌手。推荐阅读:怒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佤族民居特点
☑ 佤族的风景特色
☑ 佤族的民族风俗
☑ 佤族服饰特点介绍
☑ 佤族的节日有哪些
☑ 佤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