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时间:2015-09-17 14:26:30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锡伯族人的建筑的风格是怎么样的呢?锡伯族的建筑风格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有关锡伯族的建筑风格介绍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锡伯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锡伯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锡伯族家庙历史及建筑特色

  早期的锡伯族人大都居住在海拉尔。清初,皇太极为防备锡伯人造反,把聚居在一起的锡伯人逐步分派到各地去驻防。康熙年间,为加强防务的需要,朝廷又将锡伯兵丁连同家小近8000人分三批迁入盛京。此后,盛京的锡伯人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锡伯人大都信仰喇嘛教,但盛京却没有一个他们做佛事的固定场所。康熙四十六年,盛京的锡伯人筹集60两银子,在皇寺附近买了五间房子,找来匠人塑造了佛像,又从京师(北京)请来了甘珠尔经(大藏经)108部,创立了锡伯家庙。由于锡伯族人敬仰关公,家庙里又特供关公雕像,于农历六月初十关公生日,与五月十三关公单刀赴会之日祭关公两次。这样,每年锡伯族家庙在农历春节,四月初八佛诞节和关公的两个祭日都是庙门大开,有隆重的庙会,太平寺一时间成为盛京香火鼎盛的胜地之一。

  有关太平寺的创建时间,曾存在过多种说法。已故的锡伯族历史文化专家关方生前为了准确记述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的历史概况,除查阅相关史料外,还曾先后走访200余人次,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经他研究认为,关于太平寺创建的年代,一般存在以下三种说法:一、《沈阳县志》卷十三记载:康熙三十六年建锡伯家庙;二、1951年庙产登记中记载:太平寺建在北市区站前街太平寺胡同十二号,清康熙四十年二月十五日创立;三、家庙碑文中记载:康熙四十六年,锡伯众人筹集白银六十两,置买民房五间,始建太平寺。也许这三种时间的说法,反映的是家庙初建到建成的一个过程。

  在太平寺的正殿正中曾悬挂着木匾一方,上书四个烫金大字“锡伯族家庙”。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馆。这块匾额,也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咸丰年间,驻守在盛京城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被派率部赴天津与入侵的法军作战。推荐阅读:赫哲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锡伯民俗风情园 

  锡伯民俗风情园的大门和围墙是仿古城墙建造的,上面有锡伯族猎手射箭和锡伯族人跳舞的浮雕图案。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锡伯族人崇敬的英雄——图伯特的雕塑。

  锡伯民俗风情园左侧的博物馆内,以锡伯族西迁屯垦戍边和民族生存发展为内容,收集了大量锡伯族人自西迁伊犁以来的传统用具、书籍和历史文献等。

  茶楼是锡伯民俗风情园里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古色古香的内厅设计颇有新意,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六七个农村妇女自发成立的锡伯民间歌舞队。为了继承和发扬锡伯民间歌舞,她们从察布查尔县城文工团请来了退休的老演员葛峰晓为她们指导。在没有服装和资金的情况下,这些妇女自己想办法克服。现在,每当游人进入茶楼,她们都会表演具有锡伯族风格的歌舞。

  既然察布查尔县有“箭乡”之称,民俗风情园里自然少不了射箭内容。在民俗娱乐区有民族运动场地,射箭厅就设在此。在拉弓搭箭一试身手之余,不由敬佩古人:能把弓拉开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能瞄准猎物呢?锡伯族汉子确实剽悍。当年锡伯族人以骑射著名,是满清八旗中最为勇猛的一旗。

  在民俗风情园里还有反映勤劳勇敢的锡伯族人劳动、欢庆及狩猎场面的画墙,人物形象鲜明,场面宏大,很有感染力。

  存在意义

  通过深挖本地文化,将锡伯族风情介绍给新疆乃至全国,继承和发展锡伯族文化遗产,这就是锡伯风情园存在的意义。推荐阅读:达斡尔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锡伯族民居特点
  ☑ 锡伯族的风景特色
  ☑ 锡伯族的民族风俗
  ☑ 锡伯族服饰特点介绍
  ☑ 锡伯族的节日有哪些
  ☑ 锡伯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