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民居特点
锡伯族的人们在很多民居中都是独门独院的,而且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院落,对此锡伯族民居特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锡伯族民居特点
锡伯族民居有哪些特点
锡伯族起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嫩江流域。清朝伊始,为保边疆安宁,清政府在伊犁设置将军府,伊犁成为新疆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清政府派遣锡伯族部分青壮兵丁,携带家眷西迁,屯垦戍边。
锡伯人聚居的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地处伊犁河南岸河谷盆地,是新疆通向哈萨克斯坦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丝绸北道和南北疆交通古道的必经之地,素有伊犁门户之称。
西迁的锡伯人执行了清政府的牛录制。“牛录”是清朝八旗军事组织的基层建制,每一牛录为300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锡伯军民迁驻伊犁河南岸设立锡伯营,划分为8个牛录,每一个牛录为一个作战单位。一直到1937年撤消锡伯营后,牛录制才随之撤消,但当年8个牛录所形成的8个自然村落至今还保留着,“牛录”变成了行政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的住房多是独门独院,院落南北长东西窄,四周栽树并围以矮墙。院落以住房为中心分成前后两院,前院小、后院大,大门在前院。前院紧靠住房的旁边搭固定棚,在里侧墙角砌锅台,设厨房。后院栽种果树、杨树、榆树、蔬菜、玉米等。牲畜圈、厕所、菜窖都在后院或房山头。房屋一般为三间,坐北朝南。锅台和北方满族的一样,设在中间的堂屋,通东西耳房的火炕。窗扇雕刻有图案,玻璃窗上有剪纸装饰。
而东北的传统锡伯族民居以西为贵,故西屋由长辈来住。过去房屋中都有“安巴纳罕”(大炕),这种火炕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它由三面环绕的南炕、西炕和北炕组成。南炕由爷爷奶奶或父母睡,北炕由客人睡,西炕一般不睡人,有贵客来时请之坐卧。一般客人和家人不能在西炕上坐卧,因为西炕靠山墙立佛龛供佛。火炕高60至70厘米,造法很特殊,由5个烟道组成,火炕(环炕)的烟道都是互通的。新中国成立前后,随着房屋形式的改革,大炕也被改造,渐渐只打一面炕(或南或北,以北为多)。西屋的摆设比较朴素,一般放小炕桌、大木柜、凳子、八仙桌等。八仙桌前挂先辈的画像,桌上放香炉、茶具等。炕上还放有特制的长方形木具称之为“吉伯浑塔图库”(被柜或炕柜)。房屋的中间屋子有个过道,过道里屋是厨房,筑有两个锅台。锅台比里屋内的炕低,连着锅台修有小炕,炕和锅台中间隔有30厘米左右高的“古堆”(小隔墙)。东屋为儿媳、子孙卧室,室内摆设也平常。
过去,因为没有“洋炉”(铁炉),冬季取暖很困难,因此房内温度很低,经常四壁结霜。有钱人买铜铸火盆,穷人则仿照火盆,用粘土、牛粪、蒲棒(王)草、马尾等做土火盆,上面盛无烟榆木碳火取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才开始用“洋炉”(铁炉)取暖。现在,锡伯族人民的取暖设备更为先进了。达斡尔族民居特点
如今,在辽宁和黑龙江的锡伯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又与北方汉族、满族长期交融,其民居已和当地民居一样,不大能看出民族特色了。
锡伯族民居特色在哪
锡伯族住房均自成院落,一般为三间,也有多至五间者。大门多向南开。锅台砌于中间的堂屋,通东西耳房火炕。住室的窗户有各种雕刻图案,最常见者为牡丹和莲花,纸糊的窗户有剪纸装饰。庭院内喜植果木点缀。建筑与装饰谐调一体,独具风格。
锡伯族传统民居特点
锡伯族以西为贵,故西屋由长辈来住。过去房屋都有“安巴纳罕”(大炕),这种火炕具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它由三面环绕的南炕、西炕和北炕组成。南炕由爷奶或父母睡眠,北炕由客人睡眠,西炕一般不睡人,有贵客来时请之坐卧。一般客人和家人不能在西炕上坐卧,因为西炕靠山墙立佛龛供佛。
火炕高60-70厘米,造法很特殊,由五个烟道组成,火炕(环炕)的烟道都是互相通的。解放前后,随着房屋形式的改革,大炕也被改造,渐渐只打一面炕(或南或北,以北为多)。
西屋的摆设比较朴素,一般放小炕桌、大木柜、凳子、八仙桌等。八仙桌前挂先辈的画像,桌上放香炉、茶具,有钱人还摆一对瓷花瓶。炕上又放有特制的长方形木具称之为“吉伯浑塔图库”(被柜或炕柜)。
房屋的中间屋子有个过道,过道里屋是厨房,筑有两个锅台。锅台比里屋内的炕低,连着锅台修有小炕,炕和锅台中间隔有30厘米左右高的“古堆”(小隔墙)。
东屋为儿媳、子孙卧室,室内摆设也平常。 过去,因为没有“洋炉”(铁炉),冬季取暖很困难,因此房内温度很低,经常四壁结霜。有钱人买铜铸火盆,穷人则仿照火盆,用粘土、牛粪、蒲棒(王)草、马尾等做土火盆,上面盛无烟榆木碳火取暖。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才开始用“洋炉”(铁炉)取暖。现在,锡伯族人民的取暖设备更为先进了。推荐阅读:高山族民居特点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民居建筑风水有哪些讲究图解大全
☑ 民居建筑风水有什么注意事项
☑ 住宅风水图解民居的禁忌
☑ 河南民居特点
☑ 塔塔尔族民居特点
☑ 门巴族民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