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饮食习俗
撒拉族的人们都是以伊斯兰教所信仰的,在饮食上和伊斯兰教的一些方面上也是有所相同,那么关于撒拉族的饮食习俗上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撒拉族饮食习俗
撒拉族特色食物
蛋糕
撒拉语叫“优目塔厄麦合”。将白面用碱水揉成面团,不规则地撕下扔进烧油锅,成熟时变成各种蛋糕,撒拉人常用此种鸡蛋糕款待贵宾。当把热腾腾的蛋糕拿出来时,上面适量地撒点蜂蜜或白糖,吃起来别有一番香味。
雀舌面
撒拉人待客敬老时特意做的一种面食。这种面条形似雀舌,很薄,小巧玲珑,故名。其制作方法是,将白面调制好,精心擀平,待薄如蝉翼时,切成像雀舌样的菱形小块,并撒上少量面粉,放置在面板上。炒勺里加清油烧热,放入葱花、羊肉丁爆炒,炒好后装碗,此菜撒拉语称为“乔花得”。面条下锅煮熟后,倒入乔花得,用勺子搅匀即可。吃时还配有自制的辣酱、蒜泥、醋等佐料,任意调制。雀舌面一般是在其它饭菜上完之后的最后一道面食。
搅团
搅团分一般搅团和油搅团两种。一般搅团用青稞面、豌豆面、荞麦面、玉米面做成。具体做法是将面均匀撒入开水锅中,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结团夹生,搅到粘稠状,盛入盘中,用勺子压扁,加上盐、醋等调味品即可食用。油搅团的做法是在锅中放少量水,烧开后撒面入锅,同时将食油倒入,用筷子搅拌,等面和油熟透后盛入碗里,用手抓着吃。油搅团一般都用麦子面做。
馄锅馍
是在馄锅里烤制的一种馍。馄锅是圆形铸铁制品,分两半,上半为锅盖,下半为锅身,中间结合处有子母扣。做馄锅馍时,先将馄锅放在灶膛火堆里或烧红的热土里烤热,之后将和好的小麦面或青稞面团放进锅内,再将馄锅放入灶膛烘烤二十多分钟即可。这样烤制的馄锅馍颜色金黄,外层干脆,内层酥软,味道香甜可口。
依吉瓦格日果依
此小吃即煮杂碎,撒拉语叫“依吉瓦格日果依”。包括羊、牛的大小肠和心肺肝外加部分胸叉肉,在宰牛羊的当天即做好煮熟,并请 “阿格尼”来吃,还要给乡邻及本“孔木散”的老者送一份。牛羊的小肠洗净后,用豆面或白面糊糊搅成不稠不稀的糊面,然后用小匀灌满肠后扎口。大肠内灌的则是用细肉丁、面粉及切碎的肺、心等搅成的东西。肝和胸又是直接放进锅里煮的。煮熟后,拿出来切成小块,选每一种若于盛进各人的碗里,然后调以辣酱、大蒜、醋等食用。
方形油饼
撤拉语叫 “牙格尧瓦” 。这种油饼是专门用来“看月子”时由娘家送给婆家及其党家的,做法与油饼差不多,只是在长方形饼的表面上用特制的木签刺上各种几何图案(主要是菱形),颇有艺术讲究。娘家如果生活富足,其油饼的厚度、用油量及大小都较规范,否则,与普通油饼并无二致。
撒拉族特色传统食物
牛羊头蹄
是撒拉族人普遍爱的一种肉食。宰罢牛羊后,砍去犄角,用烧红的铁铲把牛羊头上各部位的手燎尽,再用碱面水洗净。用刀从牛羊头的嘴角处沿牙骨割到耳后根,劈成两半,放时锅里,烧开后加放小麦同煮。调料只用当地产的花椒和青盐。当煮到肉皮脱落时即可食用。早餐时,主妇把肉捞到案上,一块一块地取下,将每个部位分放到各人的碗里。牛羊蹄肉须每人一份,眼睛通常由老人吃,据说老人眼花,可以直到“吃啥补啥”的效果。吃完肉,每人还要喝一碗带汤的麦仁 推荐阅读:仡佬族饮食习俗
撒拉族特色食俗
撒拉族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时根据情况适当加餐),主食以面粉为主。家常品种有花卷、馍馍、馒头、烙饼、面片、拉面、擀面、散饭、搅团等。在一年一度的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两餐,饭菜比平时丰盛一些。
撒拉族先民于700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徙至青海循化,据史书载,那时其先民过着游牧生活。迁徙以后,虽然其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但畜牧的习惯至今未变。现在不少撒拉族人家都养着一、二十只羊,一两头牛,牛羊多的还在附近山上圈养。这些牛羊一方面解决了农业所需的肥料,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肉食之需。撒拉族的肉食佳肴,古朴自然,代表了撒拉族人个性和风格。 推荐阅读:水族饮食习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春分的饮食调养小细节很关键
☑ 春分饮食建议 春分时期做好这些能养肝
☑ 元旦时期的健康饮食注意事项
☑ 冬季养生有哪些饮食禁忌
☑ 冬季在饮食上如何做到养生
☑ 秋季养生要点分析 饮食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