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时间:2015-10-07 17:33:27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普米族的宗教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普米族信什么教呢?下面是有关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普米族宗教信仰

  普米族的宗教信仰,既有祖先崇拜,也有信仰藏传佛教的,还残存着对自然的崇拜。每逢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等,都要请巫师(汗归)杀牲祭献,诵经祈祷,以便消灾祛难,保佑安康。

  普米族神明崇拜:普米族主伙天神创造了人类和万物,山神给人以定居和耕种之地,灶神左右家人兴衰,龙神释风降雨,因而把吉凶祸福与神明的好恶紧紧联系起来,在普米族的潜意识里和言行里无不表现出对神明的敬畏和虔诚。

  普米族祭祀神明的仪式分为“祭山神”、“祭龙神”、“祭灶神”、三种。祭祀时首先向天神祈祷、礼拜、贡献各种祭品。

  普米族祖先崇拜:普米族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回到祖先的发祥地或升入天堂,所以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活动,表明对祖先的崇敬。主要活动有:接祖(除夕)、送祖(从大年初三至十五)、清明上坟、中元节、祭房头、祭中柱。

  普米族送替神:普米族称之为“缺青”或“缺代骨”。凡家庭不和睦,争吵多、病多、即家运不好时,常常举行这类祭祀活动,希望把恶神交给“替神”,让好运归自己。仪式一般在家中举行,全家人参加,要用一整天的时间。

  普米族凶吉兆预测:普米族一般都相信预兆,有时根据预兆行止,或采取某些防范措施。普遍相信的预兆有:梦兆,如孕妇梦见刀、枪、剑、矛、虎、豹要生男孩子,而梦见蛇、鱼、虾则要生女孩子:物兆,如喜鹊叫为报喜,乌鸦、猫头鹰、狐狸夜间在房附近叫为报丧;人事活动兆,如上眼皮跳为凶兆,下眼皮跳为吉兆。推荐阅读;塔吉克族信仰什么教 

  

  普米族——宗教信仰

  一、原始宗教

  普米族的原始宗教称为“雅比”(兰坪等地普米族则称“师毕’、“雅比”意为“宗教祭师”,雅比教无文字经,只有口授经,普米语称为“卡尔沙”。雅比教信奉天神、地神、龙神、风神。山神、战神、火神、宗巴拉神、鬼神。祭典有春节等重大节日里进行的祭山神(普米族称“日怎”)活动,初一至十五日举行的“烧天香”,三月举行的祭龙潭等。除自然崇拜外,更多的是祖先崇拜。每天饮食前,都要举行简单的祭祖仪式,即将少许茶饭放在宗巴拉或火塘三脚架上,随口念一声“超多”!表示敬献祖先,然后家人才开始用餐。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行成了礼等,也祭祀祖先和家神。除日常祭祀祖先外,每年七月初一至十五日期间,为祭祖节,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届时要背诵其氏族祖先的名字,祈求祖先保佑逢凶化吉,子孙兴旺发达。此外,雅比的祭祀活动还包括凡死人时,配合喇嘛及韩规(宗教祭师)进行祭祀,为死者颂开路经(后由韩规所代替),“吾昔”节(新年)期间主持“唤福”。“唤福”是普米族特殊的祭祀活动,普米族称为“绒尔”。通称为“扎拉松冬”,一般在正月初举行,最迟不超过正月十五日。届时,先在房顶正对大梁之处插一根松枝或青竹,上挂特制经幡,称“甲泽足本”,天刚破晓时,祭师便在天香塔前烧香祈祷,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最初,雅比是普米族唯一的宗教从事者,自从佛教传人后,雅比教势力逐渐衰落,成为佛教附属,不得进行独立的祭祀活动。但在没有韩规、喇嘛的区域内,雅比教仍有一定的地位,且成为宗教权威,可以坐在上床颂口授经,接受主人的叩拜及报酬。

  韩规教也是普米族的民间宗教,有极为丰富的文字经典。韩规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山。水。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崇拜多神,亦崇拜祖先,每当发生旱、涝。雹等自然灾害,便要杀牲祭祀自然诸神,以消除自然灾害,祈求五谷丰登。当人畜病痛、死亡,则认为是鬼怪作祟,凡遇节庆、婚嫁。生育、出行、收割新粮等都要请祭师杀牲祭祀、念经祈祷,以求消灾避难,保佑安康。

  韩规教分为两支,一支属藏族民间苯教,另一支属佛教韩规,苯教并非人人可学,早期由贵族信奉,父子传袭,有藏文经典,部分地方亦建有寺庙。本县永宁及蒗蕖等地的苯教,并未发展为寺院,亦无出家僧人,保持以往的世袭传承。佛教传人后,势力渐大。由于苯教祭祀时,杀牲多,浪费大,许多教仪与佛教不同,故势力渐趋衰落。

  佛教韩规是受佛教影响而从苯教中分化出的一个教派。其神位属于“银冬”,仅次于活佛的地位。佛教韩规属于世袭,其藏文经典是利用佛教教义结合当地习俗创制而成,称“银冬”经典。

  佛教韩规无寺庙,无转世活佛制度,分为四个教派:称“均丁热”,即“银冬但支光不”;“银冬翁扎毕玛”;“银冬逾一迪基”;“银冬咕鲁扎不”。其中“银冬遮一迪基”和“银冬咕鲁扎不”两派未传人宁蒗。四个教派自称四兄弟,有统一的经典,只是诵经时音调不统一。

  普米族的原始宗教无论文字经还是口授经,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其内容涉及普米族的历史。文化、天文历法。宗教祭3巳生产生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如“诺提经”(天地之神灵位)、“指路经”、“创世经”、“祭祖先经”、“祭天神经”、“祭山神经”。赞“巴顶拉母女神经”、赞“赡蛛经”、“祭龙神经”、“除秽经”、“驱邪经”、“招魂经”等,内容包罗万象。

  普米族原始宗教最大祭典称为“诺提”,是一种祭祀天地诸神的集体活动。在自然诸神中,普米族最崇拜的是天神,他们认为对人类威协最大的是天神,天神不仅司管万事万物,而且对人的生老病死和牲畜的兴旺、谷物的丰歉等,均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对天神倍加崇拜。在韩规经文中,仅对天神剿B的经文《诺提经》一部就达49分册之多,且有许多繁琐的仪式。其内容一部分为赞颂天地诸神滋润万物的恩德,或祈求天神赐福于人类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收。另一部分是恐吓天地间诸鬼作祟于人畜庄稼,咒语多半是伴之以烧、杀、撵等祭祠道场来加以驱逐邪恶,使之转凶为吉等。

  “诺提”祭典由全氏族和全村落共同举行,每次祭祀活动,由旅长负责召集组织,祭物由各户进献。一般每两户献一头牛,一户献一只羊、一坛黄酒、一袋青稞面或玉米面。祭典前三日,在村中草坪上,用松木和杨花木塔一座三层楼架,第一层供奉用赤、橙、黑、白、紫五色描绘在木板上的日、月、星、雷、电、风、雨、冰雹和霜等诸路天神像;第二层供奉用同样颜料描绘的山岩、泉水。坡地和各种树木、花草、禾苗以及虎、豹、熊、鹿、鸡、獐、鹦鹉、猫头鹰、蛇、赡蛛等植物和动物诸路神像;第三层供奉用鲜油掺青棵面在巫棒L滚压制作各种伤残病人的面偶。面偶像下面供着青棵、麦粒、包谷、黄豆等粮食。

  祭典日清晨,先把屠宰的牛羊牺牲的头蹄心肝肠供献于众神之前,全村祭师头戴插有鹦鹉羽毛的尖顶帽,身披红衫,腰系绿带,手执铁、刀。弓箭、羊皮鼓、饶、海螺等法器,在主祭韩规的主持下,环坐楼阁四周。日出后,全村男女老少前往围观,祭祀开始。主祭师开始口诵几段开场白,继而众巫唱颂祭天地的经词。主祭师唱诵《诺提经》时,众巫师开始舞蹈,巫中有执铁刀者,有握弓箭者,有举牛头者,有披羊皮者,有戴虎豹面具者。在巫队一侧,另设两名小巫手持葫笙和竹笛,当主祭师击鼓发号时,笙笛齐鸣,众小巫跟着节拍起舞。主祭师每诵完一册经文,小巫都随着舞一段,舞蹈是经词的形象说教,从属于经词的要求。根据传统,“诺提”祭典要持续三个月,一般只祭一个月左右,每天只读一至二册。在剿巳季节,一到夜晚,居民即宿于草坪之上,点燃簧火,分享牺牲肉食,饮酒歌舞,十分热闹。每次祭典结束后,主祭者进行占卜,把木偶送到村寨附近的岩穴或山泉旁白石垒成的“嘛妮堆”,同时还在一块或数块石面上刻划“庵嘛尼叭咪弘”六字真经。在垒“嘛尼堆”之日,祭师还杀一只白公鸡祭祀,祈求诸路天地神保佑全民族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普米族的祭天仪式有大小之分,大型祭天仪式因祭仪繁琐,所耗的牺牲供物特别多,因而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经常举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祭天仪式则时常进行,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不用牺牲,只用少许酥油糌粑面加放青枝绿叶之上,在门前的天香塔上烧香祭祀,由主祭者念诵祭词即可。

  普米族原始宗教祭典中,除“诺提”外,还有祭龙潭的“则都”及祭山神的“日怎”等祭典。祭龙潭是仅次于祭天地的一种大规模祭祀活动,普米语称“则都”,各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龙潭,地点大都在深山密林,山涧峡谷、溪流、水潭或湿草地旁。有以户为单位以治病为目的的户祭,也有以村或族为单位的村祭或旅祭。祭典日期不固定,有的选在二月,有的选在七月。

  祭山神普米语称“日怎波”,每逢岁首、年中、喜庆,都要进行祭祀活动,其规模有以户为单位的,也有以族或村为单位的。每一自然村都以一片树林作为固定的神树作为全村和氏族的祭祀场所,每一氏族或胞族宗支认定村寨附近一棵树为山神树,神树、神林及其所在之山一经认定,则被视为不可侵犯,男女老幼都给予爱护,无人敢于砍伐。

  此外,旧时代,普米族信奉自然神还表现为相信预兆,如:耳朵发热,主背后有人议论;上眼皮跳逢凶,下眼皮跳遇吉;舌头被牙咬,主人将得肉食;行路时脚趾磕破,主遇财喜,亦认为将办事不顺;喜鹊欢叫为报喜;乌鸦、猫头鹰、山喳拉鸟和狗等频频哀鸣为报丧;梦见哭,预示吉利;梦笑主逢遇险恶;梦见办丧事、抬死人,主好运、遇财喜;梦见大便粪坑、骑白马,主财喜;梦见某家办喜事,主这家有灾;梦见下雪,遍地皆白,主同辈中有人死亡;梦牙齿脱落,主得梦者上辈亲人中有人将死;牛羊产怪胎不吉利;母鸡啼鸣不吉利;野鸟人室不吉利;途中遇双蛇盘结不吉利;狼夜嚎不祥;鸦在房上鸣叫不祥等。

  二、藏传佛教

  除信仰原始宗教外,普米族还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本区俗称为喇嘛教。

  喇嘛教属于佛教教派,元朝始传人宁蒗普米族中。早期传入的喇嘛教称“萨迦”喇嘛教(当地汉称白喇嘛教,通称花教),该教在宁蒗县修建有两所较大的寺庙,一在永宁者波村,称“他鲁生给空’寺庙(亦称白教喇嘛寺),现仅存遗址。一在新营盘村,称“龙古撒丫”寺庙,原寺被毁。

  清代,佛教黄教传人丽江,称之为“格鲁巴”(亦称“格典”)喇嘛教。该教在宁蒗永宁修建有扎美喇嘛寺,汉称黄教喇嘛寺(藏语称“他鲁起迎空”)。该寺现仅存高三层楼的偏殿,“文革”间被毁的正殿,现正在修复中,黄教传人后影响渐大,萨迦教派衰落。

  喇嘛教传人后,便在普米族民间传播,且影响日盛。解放前,宁蒗普米族男子多去当喇嘛,有4-5个成年男子的人家,即有1个当喇嘛。民主改革前,宁蒗永宁黄教寺共有大小喇嘛引二人,其中,普米族有56人,普米族喇嘛占男子总数的1/4。永宁白教寺,民主改革前夕有喇嘛220人,其中,普米族有32人。两个喇嘛寺共计喇嘛731人,其中普米族88人。多数普米人家有经堂,屋顶插经幡,lh丫口砌石头“喇嘛堆”,普米语称“嘎拉补”。

  喇嘛必须从小学起,先拜当地较年长的喇嘛为师,向他们学习藏文经典及一般剿巳活动。小喇嘛求学期间,不准接受叩拜,从事祭祀活动不准接收钱物报酬。小喇嘛成年后,须到拉萨大寺院或其他地区的大寺院中深造,3-5年,或7-8年,学成归来后,便在本地专事宗教活动。

  喇嘛从事的宗教活动,大抵与韩规相类似,凡遇婚丧嫁娶,都要请喇嘛颂经做道场;人畜生病或遇各种灾难,亦请喇嘛念经祈祷,以求消灾免难。凡请喇嘛做祭祀活动,都要视其规模的大、小,喇嘛地位的高、低,给予一定的钱、物等报酬,喇嘛完全脱离生产劳动,不娶妻,不杀生,以从事宗教活动为职业,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地位。推荐阅读;土族信仰什么教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普米族民居特点
  ☑ 普米族的风景特色
  ☑ 普米族的民族风俗
  ☑ 普米族服饰特点介绍
  ☑ 普米族的节日有哪些
  ☑ 普米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