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时间:2015-10-07 17:37:31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鬼神的崇拜是宗教信仰的一种,黎族的宗教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黎族信什么教呢?下面是有关黎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黎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黎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黎族宗教介绍

  鬼神崇拜

  黎族宗教的一种主要内容。鬼神种类繁多,敬畏特甚。

  ①山鬼

  黎族认为山林中的飞禽走兽都受山鬼管辖,猎人只有在得到山鬼“授意”的首领“俄巴”带领下,才能捕获猎物。因此,选举新俄巴时,需要有前任俄巴或老人在猎伴面前当众占卜,看他是否符合山鬼之意。出猎前,也要由俄巴占卜以定吉凶。捕获猎物后,要以猎物举行祭祀仪式。为祈求丰收,每年农历正月选地种植时,要到深山密林中举行祭祀山鬼的仪式。他们在选好的旱谷地里插上数根木棍,上盖带叶的树枝,作为祭坛,然后口念祭山鬼的咒语,进行占卜。假如反复占卜多次都得不到吉祥征兆,就弃此而另选。一俟选定,烧山前夕还须在旱谷地上撒米,请山鬼保护火力和风向。戳穴点种后,用稻秆和破布扎成若干草人,作为山鬼的化身,插在旱谷地的周围,认为可以防御野兽的蹂躏。

  ②地鬼

  以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鬼的恩赐。在合亩制(由若干父系小家庭联合进行生产和分配的一种经济制度)地区,开始犁田时,“亩头”(合亩单位的首领)夫妻要到河里洗澡换新衣,然后回家静坐。当太阳西下时,亩头才下地“犁第一路田”。途中要反复念“呼风唤雨”的咒语,祈求大雨降临如倾盆,点点滴滴落田中。播种当天,亩头独自去秧地,小心翼翼做象征性的播种动作。要防止鸡叫狗吠,纵使遇见熟人也不吭声,唯恐惊动地鬼。插秧前,亩头先去插几株被称为“谷魂”的秧苗。稻谷成熟时,要供献几个小饭团,感谢地鬼的恩典;并由亩头的妻子到田间去接“谷魂”。

  ③灶鬼

  由于敬畏和崇拜火,因而家家户户敬祀灶鬼。禁止任何人跨越、敲击或移动用三块石头砌成的品字形炉灶,否则认为将触犯灶鬼,从而招致病痛或其他灾难。

  ④雷公鬼

  以为太阳等天体及云、雾、雷、电、风、雨等自然现象都有“灵性”,故普遍敬畏雷公鬼、太阳鬼、风鬼等。如人头痛发热,就认为触犯了雷公鬼、太阳鬼;患疟疾,则认为触犯了风鬼。触犯雷公鬼,要杀猪供祭,请娘母、鬼公(巫师)联合做法事。

  此外,黎族尚存对动、植物的崇拜。如崇拜青蛙和牛等。他们称铸在铜锣上的青蛙形象为铜精,视为珍贵的宝物。许多妇女的裙子甚至文身都用青蛙图案。有些地区定农历三月八日为牛节,这一天,禁止宰牛。植物崇拜主要表现在对“谷魂”的祭祀。

  祖先崇拜

  源于灵魂不灭的观念。黎族认为人做梦或患疾病时,系灵魂暂时离开肉体;死亡是灵魂永远离开肉体,变成鬼魂。鬼魂凶恶贪吃,四处游离,生人的灵魂遇到它,将招致横祸,或陷于死地。因此,他们很注重丧葬的祭祀活动。在合亩制地区,当病人一断气,亲属便向死者口里喂饭滴水,并替死者洗身、梳头、换衣,认为鬼魂吃饱穿好就可到祖先处“团聚”。出殓前鬼公和亲属前往村口的大树下祭送鬼魂。鬼公念祖先名字,祷请他们领去死者鬼魂;接着用钩刀在树上连砍几刀,表示割断亲属同死者的关系。出殓时要鸣枪,表示告知祖先。两名妇女在前面开路,鬼公紧随,亲属们在灵柩后送葬。走到墓地路口时,开路的妇女杀鸡丢弃路旁供奉山鬼,祈求让死者鬼魂通过。葬后,在坟堆上盖起象征性的船形房屋,还带有牛栏和猪圈;还将死者生前用过的弓箭、纺织工具、饭锅、酒缸、碗以及牛、猪的下颏骨、稻谷等等作为陪葬。

  合亩地区的已婚妇女,生病要回娘家或请娘家的舅公来祭祖先鬼;死后也要抬回娘家埋葬,路远不便的,则由其亲属前来“接魂”。黎族主要是崇拜父系祖先,保亭县毛道峒十三个合亩的成员,除外来户外,都是朴基和朴冲两个父系血缘集团的后裔。他们实行族外婚,各有公墓,分别崇拜始祖朴基和朴冲等。毗邻的雅袁峒人,认为始祖和二世、三世的祖先鬼最大、最凶,如人有重病或生命垂危,都是它们作祟的缘故。祭鬼的祭品必须用牛或猪,仪式由鬼公和娘母联合主持,从祷告、招魂直到作法赶鬼,祭祀活动长达一天一夜。但在个体经济已占优势的地区。祖先崇拜一般只限于父祖两代。杞黎和美孚黎(黎族较小的一个支系)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神龛,供奉公爷(即祖父和父亲)偶像。祖先鬼则被认为善鬼。有些杞黎和本地黎(黎族第三大支系)崇拜家族中有名望的祖先,每逢节日搭台祭祀。美孚黎因受道教影响。普遍建立“鬼屋”(祠堂),每年“三月三”请道公主祭。

  禁术

  为原始巫术之一。在母系氏族公社为父系氏族公社取代以后,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妇女受到歧视和摧残。黎族普遍相信有些妇女灵魂不洁,经常离开躯体到处游荡,贪食祭品,致人生病。黎语称这类妇女为“禁”或“禁鬼”,凡被指为禁鬼的一般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尤其是寡妇。据清人张庆长《黎歧纪闻》的记述,妇丧夫,黎人谓之鬼婆,无复敢娶。人们又相信禁鬼会传染或遗传。被指为禁鬼的人,全家都可能被害。因此便出现了“解禁”的禁术。解禁的措施各地大同小异。每当宣布“查”出禁鬼,要由全村驱赶。被指为禁鬼者,要身背一块大树皮,众人在后鞭打树皮,敲锣击鼓,摩拳擦掌,或朝天开枪。赶到河岸,令其跳入水中,众人伏在河岸佯作射击。最后她把衣服丢进河里让水冲走,穿着男装回来,改名换姓,数日深居不出,意为使不洁的灵魂找不到栖身之处。

  黎族本无男性禁鬼,据清人刘世馨《粤屑》记述,有禁魇婆,无禁魇公。但据今人调查,大约是在清末或民国以后,才有男性禁鬼。被指为禁鬼者,大都惨遭杀害。据分析,这往往是道公、娘母和鬼公之间争夺神权的手法,其后又演变为有权势者陷害他人的一种方式。

  巫师和道公

  娘母和鬼公为黎族固有的巫师,被认为人与鬼的中介。娘母有男有女。做法事时,男性娘母也要穿戴本民族妇女服饰,用黎语念咒。在合亩制地区,娘母的社会地位比鬼公、道公高,活动的范围不受血缘关系的限制,祭鬼一次收光洋一元左右,另肉类20~30斤,稻谷6把;为重病者祭鬼,如得痊愈,还要索牛一头。在黎汉杂居地区,娘母的地位及活动则受道公的制约。

  鬼公均为男子,在合亩制地区享有较高的威信,以念祖先鬼名为特长,熟悉本地民族情况。由于他们是在同血缘集团以内进行宗教活动,一般不索取高报酬。黎汉杂居地区,他们被称为“叫鬼老人”,其活动范围受到道公更多的限制。

  道公与娘母、鬼公不同,是随道教从汉族地区传入的,黎族借用汉语海南方言称为“三伯公”。遍及黎族各个地区,成为黎族宗教新的主持者,逐步取代了娘母和鬼公在宗教活动中的职能。在合亩制地区,由于道公的历史较短,他们虽在家里设神龛,供神像,使用道教法器,但群众很少请其祭鬼,地位不能与娘母、鬼公相匹敌。其他地区道公则愈来愈多,少数地区还有由高公、正公、掌案师和引驾师等组成的宗教组织。推荐阅读;塔吉克族信仰什么教 

  

  黎族的宗教信仰 

  一、自然崇拜

  黎族自然崇拜的内容主要有:天崇拜、地崇拜、水崇拜、石崇拜、山崇拜、火崇拜、日月崇拜、风崇拜、树崇拜、鬼魂崇拜等。

  天崇拜:黎族地区不少地方春旱夏涝,人们靠天吃饭。为了丰收,黎族先民拜天求雨。他们认为,云、雾、雷、风、雨等天体现象都有一种不灭的“灵性”。其中,比较普遍而且认为最可怕的是雷公鬼、太阳鬼、风鬼等。

  人头痛发烧生病时,认为是因为触犯了雷公鬼和太阳鬼;患疟疾,是因为触犯了风鬼等。庄稼遭受虫害、风灾是雷公鬼作祟。打雷闪电要闭目,否则留下痕迹的话那就大病将至了。雷公鬼(天神)威力强大无比,因此,黎族对天十分敬畏和崇拜,如白沙黎族自治县一些地方的润方言黎族将雷公的形象雕刻在发簪(骨雕)上。

  得了“天鬼病”,或保佑平安求丰收,要杀牛、猪、羊、鸡祭祀。东方黎族自治县美孚黎有祭天习俗。“祭天”就是求上天保佑黎民百姓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祭天”时,由几位“奥雅”(老人)代表全村人祭天。每年阴历正月(春节后)第五天,村里的老人们跪在地上,昂首向天,祈求天地鬼神保佑。久旱无雨,也要祭天。活动的规模大,时间长,祭品为牛。牛要个大、肥壮,牛角要长并有一定的弯度。祭天之日,全村所有的锣都要集中到“奥雅”家里,“奥雅”在临时搭起的祭棚前作法事,全村人站着听、看。“奥雅”家里还设有一面大皮鼓,人们边敲锣打鼓,“奥雅”边随着锣鼓声的节奏念咒语、跳舞。“奥雅”先歌颂“天神”,后敲击“木鱼”,向天神呼道:“地上已经久旱无雨了,天神请您下雨吧!”当“奥雅”说天上已经答应下雨了,人们就杀牛(水牛),将牛角挂在榕树上,一边插一根青竹枝,上面挂四团棉花,意思是棉花乃天上之物,竹子则可以当做“天梯”,天神可以沿着天梯下凡取走祭品,这样天就会下雨了。 

  黎族祭拜天鬼的仪式多种多样。人们认为每当天鬼发怒,使人肚痛、腰痛、发冷发热、眼病、脚肿等,要备羊、牛各1头,由常与天鬼打交道的道公、娘母祭天鬼;下种的前一天,同一宗族的人家要请“鬼公”祭天鬼,杀1头小猪求天鬼保佑;山栏稻苗长到1寸(约333厘米)高时,要进行鸡卜。杀鸡前,先在山栏地旁边搭一小木架作为祭坛,上放5碗饭、5碗酒、5张白色纸钱、1只小公鸡。道公作法事,并念道:“天呀,请你下雨吧!”美孚方言结婚时,用大猪两头置于门口两旁,需饭团15个,门外放1头小猪,由道公口念:“天呀!保佑新郎膝下发财。”若婚后无子,就将男女衣服并排放在门口外,念着天鬼,并杀黄牛或猪,求天赐子。合亩制地区的黎族未长牙齿的婴儿如上身发热、下身冷、不吃奶、哭而不睡,就请道公、娘母做(祭)“天狗鬼”保佑平安。

  地崇拜:黎族先人认为农作物的丰收是“地母”的恩赐,祭祀地母以表示期望和感谢。合亩制地区祭祀“地母(鬼)”盛行。例如,在犁田开始时亩头夫妇先到河里洗澡更衣,然后回到家里静坐,等到太阳西下,亩头才去“犁第一道田”,并反复念道:“大雨降临如倾盆,点点滴滴落田中”。在播种那天,亩头独身到秧地做些象征性的播种动作,并小心翼翼,以防鸡、狗乱叫,见熟人也不吭声,怕惊动“地鬼”。插秧前,亩头先插几株称为“谷魂”的秧苗。到稻谷成熟时,亩头又把数束稻谷捆在一起,中间放着小饭团,奉给“地鬼”以感谢地鬼的恩赐。妇女到田间捻稻接“谷魂”时,亩头的妻子念道:“谷魂回来,鸡犬避开,安回谷仓。”到吃新稻米时,要举行祭祀,全合亩的人都要到亩头家饮酒、唱歌。

  东方黎族自治县美孚方言的黎族人认为,土地公能保护全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如有天灾、虫害、流行病、瘟疫等,都要祭拜土地公。因此,村头设有土地公的神位,大的村要建庙,称之为“土地庙”或“土地公”,但大部分只有一个神龛。土地公的形象有的是一个泥塑的小人,有的是一块卵石,都用红布包裹着。发生灾难时,人们都要杀牲祭拜,小灾杀鸡,一般灾难杀猪,大灾难宰羊。每年除夕、正月初一、清明节、端阳节、七月十四、十一月初七,或有械斗、流行病时,全部宗族的男子都拿鸡或猪头、糯米饭、酒到土地公那里祭拜,由“奥雅”在土地公前作鸡卜和筊杯卜,请求“土地公”保佑全村人丁兴旺、多获猎物、谷物丰收。如耕牛不见了,要作筊杯卜,请求土地公帮助失主找回耕牛。结婚时,新娘过门到男家的村边时,新郎家备猪头一个、猪肉一块奉献给“土地公”,“奥雅”在土地庙前作法事,作筊杯卜。黎族大部分地区都祭拜土地公。

  水崇拜:“水鬼”在黎族诸鬼神崇拜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主宰田地不受旱涝之灾。有水浮神、落水神等。祭品有鸡蛋、猪头等。

  石崇拜:黎族崇拜石头,是因为他们认为石头神能促进人的生育,也能防御庄稼不被鸟兽吃掉。《黎歧纪闻》记载:“有石之细润者,黎人谓之石精,大如枣栗,五色皆有之,黎中珍而藏之以为宝,谓可镇家,猎者藏储身边,获禽兽独多。”又载:“有大如拳者,另为一种,用水磨之以食犬,则力而能追逐山兽,可以捷获。石即考于黎内,幸者无心辄得之,否则寻之不能一遇也。”

  山崇拜:黎族先民认为村中的飞禽走兽都受“山鬼”的统辖,要捕捉猎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狩猎首领——“俄巴”同意才能捕捉到。狩猎之前,“俄巴”要进行鸡卜和蛋卜,以定吉凶。打到猎物后,要用猎物举行祭祀仪式,并把猎物的下腭骨挂在家里的门楣上,俗称为“兽魂”。砍山种山栏时,要祭山鬼。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黎族先民难于抵御自然灾害,对收成没有多大把握,只好把丰收寄托在具有“灵性”的山地上。每年正月选择山栏地的时候,头人要到深山密林里举行祭祀仪式。在选好的山栏地里插上木棍、盖上树叶,口念祭祀“山鬼”的咒语,并作筊杯卜和蛋卜。烧山前,把米撒在砍好的山栏地上,意思是请“山鬼”保护火力和风向。用木棍点穴播种后,在山栏地周围插上用稻秆和破布扎成的草人,据说它能成为“山鬼”的化身,“山鬼”能抵御野兽的侵袭。此外,还有所谓“岭王”、“岭主”、“岭公”等山鬼。

  “山鬼”是黎族人的保护神,每年正月初二(有的山寨是正月初五)开展祭祀山鬼活动,黎语叫做“开寨”,即开寨门之意。开寨时,村中的长者在村寨门口站立,左手持箭,右手拿青杖。他挥动青杖连呼三声后打开寨门,然后用青杖象征性地横扫周围空间,边扫边朝山里走去。在山脚的岔口处早有人备好祭山鬼的酒肉,长者走到那里跪下,唱歌咏颂山鬼,祈求山鬼保佑人们进山顺利,回归平安。仪式完毕后,人们就可以放心进山了。黎族人对能预示天气的山峰极为崇拜。有的山峰在天气变化时,会发出某种征兆来告诫村里人。例如,山峰被整块云雾盖住,人们就认为山鬼戴帽,快要下雨了;山腰被整块云雾拦腰环绕,就认为山神束腰,是将有大风的征兆。因此,对能预示天气变化的山峰,村民们要不定期地杀猪祭拜。

  火崇拜:火在黎族古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方言黎族崇拜火集中体现在祭祀“灶鬼”的活动中,即任何跨过、敲击和乱动用三块石砌成的“品”字形的炉灶,都认为是对“灶鬼”的冒犯,将会受到“灶鬼”的惩罚,后果不堪设想。送“灶鬼”的仪式多种多样,其中,每当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这一天,黎族有些地方有“送灶公(神)上天”的祭祀习俗。原意是说,为使人间一年四季烟火不断,灶神一直守护灶口,而当除夕将临近之时,家家户户的信民都得为它备上“快马”(纸马)送它进天宫去,向玉帝述职待命。于是,人们便请“道公”代画两张纸马,其中拿1张贴于灶壁,另1张祭后烧掉,并供上4个饭团、1块猪肉、3杯水酒等祭品,点烧香烛,燃放1串鞭炮,以示送灶神归天去了。

  日月崇拜:黎族先民对日、月循行始终感到神秘莫测,故崇拜日月。黎族合亩制地区的人们正月选择山栏地,三月初八为牛节。东方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一带人们头痛发热的时候杀鸡来祭“太阳鬼”

  风崇拜: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以及三亚市等地的哈方言黎族崇尚“风神”,走在路上,突然被“黑旋风”劈头盖脸地袭来,十分惧怕。他们认为,“黑旋风”是有“来头”的,是“风鬼”在作怪!因此,无论是大人或小孩碰到“黑旋风”,回到家后都要请“鬼公”查鬼,然后杀小鸡祭祀,并将小鸡丢到庭院前的牛栏或猪栏外面。日常在家里或夜晚不能吹口哨。

  树崇拜:1950年以前黎族村庄周围大都有刺竹密密地包围,村中都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榕树或酸豆树、芒果树。在村中间或村门口的大树上昼夜都挂着一个大鼓。老人们常在树下向孩子们讲述族人的故事。发生械斗时,头人就击响挂在大树上的大皮鼓,召集全村人与来犯者进行决斗。久而久之,该树就成了人们崇拜的神树,不能随便用刀砍伐,不能攀登,更不能拴牛,神树下面的“鬼台”即村庄之神,不能乱摸乱移。黎族人认为大树有灵性,这种灵性能养育人类。人死后,灵魂应回归森林中去,这样人的灵魂才得安宁。因此每个血缘集团都有一块十几亩甚至上百亩的原始森林墓地,墓地里的树木、藤蔓没有人去砍伐,同血缘集团中的成员,不论男女老少死后都埋葬在这块森林墓地里。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人还崇拜“箭毒树”、“漆树”和“灵保树”。人们认为大树会变成妖精,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什立村口有一棵3人合抱大、十几丈高的箭毒树(俗称“加独”树),这种树的汁液有毒,据村里人说,每当暴风雨来时,它都想变成妖怪害人,因此,人们在树上钉了很多马钉、铁钉,这才把这棵树的“魂”镇住,使它无法变成妖怪。漆树、灵保树和果树等也有灵魂。人们进行劳动,不慎砍了漆树,就会被漆树“喷”得全身浮肿,奇痒难忍(漆树汁过敏)。这时被漆树“喷”的人就要把灵保树绑起来痛打,大骂灵保树不该让部下去害人。据说经毒打痛骂被绑的灵保树后,不过几天,浮肿、奇痒就逐渐消失了。另外,人们认为各种果树也有树魂,为使树魂不游荡,多结果实,人们在大年三十,都在椰子、菠萝蜜、槟榔等果树上贴片红纸,祝树魂安定,多为主人结果实。

  二、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崇拜及观念,一个部落可以包括不同图腾崇拜的氏族。黎族的图腾崇拜,大概是与黎族的母权制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其特点是认为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植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龙(鱼)图腾崇拜:龙,黎语叫“荡”(taη1),它居于深深的水中,不易被人看见,是美丽的动物。有“荡”就有水,有水天不旱,庄稼就有好收成,所以黎人崇拜“荡”。东方黎族自治县哈方言的黎族姓氏中有“龙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孩子。在西方乡的美孚方言的黎族中有个“鱼龙村”。黎族聚居地区还曾有“龙吟峒”,他们认为自己与龙有着特殊关系而把它作为自己氏族集团的标记和称号,视龙为自己的保护神。

  鸟图腾崇拜:甘工鸟的故事在黎族地区广为流传。故事讲述一个善良、美丽、勤劳、勇敢又聪明的黎族姑娘娲甘,热恋着心爱的情人劳海,但她的后母贪图钱财把她嫁给财主。娲甘坚决不从,家人把她囚在竹笼里送到夫家。娲甘在笼里听到燕子的叫声,叹息人不如鸟,便有了变鸟的念头。后来化成鸟飞走了,发出“甘工”的悲声。甘工鸟成为为黎族人民排忧解难的吉祥鸟,因此人们十分热爱并崇拜甘工鸟。黎族还有“纳加西拉鸟”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有一只“纳加西拉鸟”哺育了黎族的祖先,后来为了纪念它,黎族妇女便在自己的身上模仿它的纹样文身。

  狗图腾崇拜:在黎族社会中,狗与人的关系特别密切。一个人上山做事要带狗——头带红布,腰系刀篓,肩扛粉枪和弓箭,狗在前面走,发现目标就会叫起来,主人即有防备。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春节期间人们集中上山狩猎要带许多狗,以帮助围剿猎物。由于狗的作用很大,故黎族人崇拜狗。

  牛图腾崇拜:黎族人对牛(水牛、黄牛)十分崇拜。因为犁田种地、婚丧等事,无处不用牛。认为牛如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实体,家家户户都珍藏着一块被称为“牛魂”的宝石。黎族合亩制地区对牛更是崇拜有加。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被定为牛节,这一天不能杀牛,不能用牛耕地,要给牛喝用“牛魂石”浸过的“贺酒”,以保护牛的平安,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猫图腾崇拜: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两地的黎族人认为自己的祖先与猫有“亲谊”关系,禁忌捕杀猫。猫死后还要将其埋葬,沿途表示哀悼。合亩制地区的黎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还有猫图腾崇拜的残俗。如通什市毛道地区的黎族人视猫为自己的祖先,猫是神圣的,任何人不得伤害猫和食用猫肉。猫死后,他们如同对待人类祖先一样对待猫,给猫建墓地(猫山)。毛栈、番响等村人们认为猫死后有灵魂,为此,他们不得伤害猫和食猫肉,也忌讳他人说“猫死了”之类的话,否则,死去的猫祖先的灵魂将作祟于家人,使人生病。

  葫芦瓜图腾崇拜:几乎所有黎族地区都有“葫芦瓜”的传说。传说远古时候,黎族的先民在某一时期遇到了洪水暴发,天下的人几乎灭绝,只幸存一男一女和一些动植物藏在葫芦瓜里。后来,他俩结婚了,繁衍了人类。葫芦瓜不仅保住了黎族祖先的生命,繁衍了人类,也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便利,因此,葫芦瓜便成了黎族图腾崇拜的对象。

  木棉、芭蕉、薯图腾崇拜:东方黎族自治县哈方言黎族的姓氏中有“木棉的孩子”、“芭蕉的孩子”和“薯的孩子”之意。这均反映了他们把这些植物分别作为不同血缘氏族集团的称号,视这些植物为自己血缘集团的保护神。

  竹崇拜:三亚市的田独、鹿回头、尖峰、中沙等地的“符”姓的黎族人,有竹崇拜的习俗,把竹子作为他们的姓氏,也就是氏族的符号。  “符”姓黎语叫做“色顺”,即“竹的孩子”或“竹子丛下”的意思。当初,凡是“色顺”同姓氏族都集中居住在一起,杀牛宰猪祭祀祖先,因为“色顺”是他们的氏族名称,是崇拜的原始祖先。

  东方黎族自治县姓“色顺”的美孚方言黎族有一个竹崇拜的传说。传说远古时候,有黎族母子俩住在大山下,他们靠山上的泉水灌溉庄稼过活。有一段时间,山上的泉水总是漏水,母亲叫儿子上山看看,儿子上山察看时,发现是一群仙女在沐浴。于是,他藏起了仙女中最漂亮的一位的一件衣裳,于是,这位仙女就成了他的妻子。他们一起生活,养育了一个儿子。仙女种竹,并教儿子养鸡。有一天,仙女对丈夫说,她想回家了,并说她回家后可能回不了地上了,希望儿子长大后到天上看望她。她走的时候儿子尚未断奶,她给丈夫留下两个葫芦,一个装奶,一个装土蜂。她说如果不认得母亲,就让他打开装有土蜂的葫芦,那时土蜂就会带他找到母亲。仙女还说,等竹子长得看不见竹尾了,就说明竹子已经长到天上了,那时儿子可以骑公鸡沿竹子上天。儿子长大后,按照母亲临走时的话去做,上天后,土蜂带他找到了母亲。外公见到地上来的外孙很高兴,就让外孙在天上放牧、种田。在劳动中,外孙比天上的人更有力量、更伟大。后来,外孙要回家,外公就送给他4团棉花、铜锣和糯米糍粑,并吩咐外孙说,你沿竹子下到地面以后,就敲3下铜锣,那时外公就可以收竹子天梯了。孙子沿着梯子下到山腰时,调皮的猴子抢他的糯米糍粑吃,他不给,猴子便用石头打他,有3个石头正好打在铜锣上,外公听到3下锣响声,误认为外孙已到了地上,于是收起了竹子天梯,外孙一下子就掉在竹丛里。从此,这个地区的黎族人就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那位掉入竹丛里的先人。故有“色顺”即“竹的孩子”、“竹子丛下”之称。

  三、祖先崇拜

  (一)祖先鬼崇拜观念

  黎族人普遍认为祖先鬼比其他鬼还要可怕,平时禁忌念祖先的名字,怕祖先灵魂回到人世间,导致家人生病。甚至有的还认为始祖和二、三世祖先鬼是最大的恶鬼,严重疾病或生命处于垂危状态,都是这些祖先鬼作祟的结果。黎族人普遍认为,不慎说出祖先的名字,祖先就会出来作祟使人生病,所以人人禁忌讲祖先的名字。无意说出他人祖先的名字,对方会认为你有意陷害,引起纠纷、斗殴或者械斗。家人生病要杀牲,请鬼公、娘母“作鬼”驱邪,祖先祭日前后几天,不能做重活。祖先崇拜发生于母系氏族时代。崇拜对象最初是母系氏族已故老者的灵魂,其后是父系家长的亡灵。黎族人认为人死了灵魂不灭,“万物有灵”。生时灵魂附于躯体,死后灵魂独立存在,或栖附于其他物体,或往来于阴阳两界间,或游离于亡者的村峒住所处,被叫做“鬼”。“山鬼”、“地鬼”和“火鬼”为一般的鬼,“太阳鬼”、“风鬼”较为可怕,而祖先鬼和雷公鬼最为可怕。有一句民间谚语说:天上怕雷公,人间怕禁公,地下怕祖公(祖先)。

  (二)“石祖”作为祖先和生殖力的象征

  在黎族村子门前,或在大榕树下,常有一间既小又矮的小石屋,用几块石头筑成,这是黎族人民经常朝拜的土地庙。土地庙里安放土地神,据说土地神看守村寨有功,天上的玉帝要给予嘉奖,决定在人间修筑大庙给它住,地盘由土地神自己射一箭,箭头落地与站立的地点之间的方圆,就是庙堂范围。土地神听后得意忘形,认为它是天下最了不起的神,就在它拿起箭哈哈大笑时,箭头却掉了下去,玉帝上前一量,正好二尺见方,所以土地庙就这么小了。庙里既没有神位也没有香炉,只有一块雕刻得像男性生殖器的石头,黎族人称为“石祖”。“石祖”是父权的象征,是对祖先的崇拜。黎族同世界各民族一样,有着从母氏氏族到父系氏族社会,从血缘家庭到一夫一妻制的过渡。黎族人把“石祖”安放在村前的土地庙里朝拜,反映了他们对父系氏族祖先的极度崇拜。

  1983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在毛道乡毛道村征集到一个出土石祖,长32厘米,宽12厘米,选用花岗岩打制加工而成,给人以威武、坚硬、强壮的感觉。该石祖是一位村民在挖地基时发现的,相信它是人类的祖先,人就是由它而来的,因而秘密拿回家中供奉祈求生育。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的先民在村庄旁边的大树下和靠近小溪的土堆旁用石板垒成“门”字形的小石庙,庙里安放着象征男性生殖器的天然石头,每当农历七月十四日和春节前后,村民便置酒摆肉,烧香祭祀,以求氏族人丁兴旺,消除灾难,保佑村人健康长寿。先人说,将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灵石请回村供奉求育,要连同灵石原来所处的周围环境的灵魂一起请回来,灵石才显灵。灵石从大树下请回来,要选择有大树的村庄安放;灵石从河岸请回,应选择有河流的村庄安放。把与男性生殖器相似的岩石当做男性生殖器供奉的崇拜现象,是先人们对男性生殖器的来历及其功能无法解释,因而产生的幻想。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乡重合一带的哈方言黎族至今仍供奉石祖(长条鹅卵石)和女性祖先象征物(一块饰以红布带的不规则石块),这种生殖器崇拜其实也是祖先崇拜的形式之一。他们把不同的4个神作为自己的祖先神,即崇拜暗红色之神、浅红色之神、白色之神、黑色之神。不同崇拜对象的4个家族,内部不得通婚,非同崇拜其他神的家族通婚不可。这是所谓的氏族外婚。重合一带的黎族人把村落守护神称为“土地神”、“土地公”。他们在村落的入口处建造小茅屋1间,屋中正面放3块像人形的石头,作为祀神的象征。守护神寺设在村落的入口处,是用来守护村落的。由此推想,黎族原来是有自己的村落守护神的,村落人很崇拜它。狩猎时,举行“鸡骨卜”以祈求丰富的收获,这个鸡骨卜插在土地公庙的屋顶上。狩猎大有所获之后,部落人捧着猪肉等祭品向土地神表示感谢。正月时,村落人一齐到这里参拜。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区的黎族崇拜祖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畏惧的是“祖先鬼”,在偏远的群英、田仔、大里等地的黎族村子里,当家里有人生病了,就祭祀“祖先鬼”,而靠近汉族地区的黎家里,凡是不同的传统年节,都祭祀祖先鬼。祖先鬼的具体化身即“石祖”。

  (三)祭祖先

  黎族五大方言区的丧葬仪式和祭祖先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下面仅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关于出殡埋葬的鬼的观念。人死入殓后,在未出殡之前,先宰猪1头,请氏族的“鬼公”来叫鬼,叫鬼有一昼夜的叫鬼、二昼夜的叫鬼和五昼夜的叫鬼之分。在出殡之前,选择好墓地。在这之前,“鬼公”和死者的亲属先到村口去祭送鬼魂,请它们把死者的鬼魂领到阴间去,随后用刀在榕树上砍几刀,象征生人和死者的关系一刀两断。送葬队伍到墓地后,再开始挖墓穴。有些地区是先请“鬼公”在选定的墓地烧香叫祖先鬼后再挖穴。此时,鬼公再次不断叫死者祖先的名字,意即把死者的鬼魂领去,让死者要安心地和祖先鬼在一起。埋葬后在坟墓上放一些死者先前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具等,作为随葬品,如锅、碗、筷子、勺子、稻谷、缸、弓箭(男)、纺织机(女)、竹帽、刀袋、水烟筒以及牛、猪的下颚骨等等。有的还用石头围成圈,象征牛栏、猪栏,给死者到阴间后使用。

  关于报丧过程中鬼的观念。凡家中有长者谢世了,人们立即就会鸣枪报丧,传出噩耗。也有一些地区不鸣枪,左邻右舍的人帮丧家去向全村以及他乡的亲戚及出嫁女报丧。鸣枪报丧,一来向活着的人传递噩耗,二来是说通报给丧家的祖先鬼,好让它们知道有子孙要去和它们团聚,它们也要准备来领死者的鬼魂。死讯一传到,村里人和他乡的亲戚,就会抬猪提鸡、挑米带酒赴丧家治丧。

  关于入殓和停棺时鬼的观念。入殓之前,先给死者洗脸、洗身、梳头、换衣、拔牙等。若死者是妇女,则其娘家的人就会来对证死因;若死者是男人,则要对证有无欠别人的债或别的东西,然后方能入殓。黎族由于方言不同,入殓形式也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用棺材入殓,有的仅用草席包裹尸体入殓。死者入棺之前,先用草席或白纸或洁净布料垫底,然后放入尸体。在死者的口中和手中放几块光洋,或铜钱,或首饰、头饰,只用白纸、白布、黑布或薄被子盖着尸体,然后盖棺,埋葬。人死后就禁止再说他(她)的名字。为了对其表示悼念和相信灵魂不灭,埋葬后即在墓地上放置死者的日常用品,如木箩1只、水埕(酒瓮)1个、盛水竹筒和几穗稻谷,此外还把2枝葵叶放在抬棺的竹杠上,象征房子。在死者被埋葬后,即以酒宴招待挑酒吊丧的外方亲戚,同村男女、同血缘的外村亩头和其他人都来喝酒,非同村而同血缘的人可以不来,但亩头一定要来。这种酒宴分两类:第一类是家属用木棺埋葬死者的,这要杀牛宰猪,供酒10大埕以上,给吊唁的亲友吃喝。同村成年男女在5天内不生产也不吃米饭(可吃杂粮)。第二类是用竹篼或木棺埋葬的,死者家属要杀牛,但不宰猪。村人只停止生产两天。如果死者是亩头,他的忌日那天合亩不能犁田种地;如果死者是亩众,则仅其家属守忌辰,在死者未做“周年”之前,不能唱歌。

  “周年”即是在人死那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如人死于十一月以后,则延到翌年举行。是日,死者亲戚挑酒、米前来吊祭。黄昏时,当日埋葬时负责引路、带鬼、抬棺材、拿陪葬品的人,先到河里洗头后,同村男女也相继到河里洗头更衣,男子要穿上白吊铲,用新的带子束鬃(即把头发束在前额上),并在颈上戴上一女用项圈。这种仪式含有脱孝服的意思。做“周年”活动和发丧时一样,全村男女及同祖先各村的亩头都来吊唁、喝酒,从晚上直至翌日的黄昏。一起喝酒的人越多越好。但是不同血缘的人,虽属同村,则不参加。

  “周年”过后,还要守孝3年。按黎族习俗在12天内(12为计算单位)有1天不能从事主要的农业劳动,如犁田、种地、收割等。祖先崇拜活动的主持者——鬼公,要把死者的鬼名牢记着,以便代代相传。鬼公记述鬼名有如下准则:夫妇两人死时都不用棺材埋葬的不记,如丈夫用棺材而妻子不用棺材则按男系记述;如妻子用棺材,即其娘家用棺材埋葬,而丈夫没用棺材埋葬,其丈夫家的鬼公不记述,但娘家的鬼公要记述;未婚男女死后概不记述。这些都是根据埋葬仪式繁简和成丁与否而定的。

  四、鬼的种类

  黎族崇拜祖先,相信自然界有神鬼存在,认为人间好坏是祖先安排,病痛是神鬼所致。

  祖先鬼:各个村落的祖先鬼以自己父系血缘男性正常死亡的远祖和祖先构成。这种在人们意识上所谓的“祖先鬼”是人们所崇拜的主干;黎族同一祖先的直系血亲的妇女,嫁出去的且属正常死亡的,也被归为所崇拜的“祖先鬼”。若是人们有病,要请巫师来家中查鬼。若巫师说“乃祖先鬼作祟”,那便是意味着大难临头,病者赶快请巫师、娘母前来杀牛祭鬼。巫师、娘母两者均是男性充当。其区别是祭鬼时,娘母穿上妇女的筒裙和上衣,盘旋跳舞,跳出宗教性质的舞蹈;巫师则穿上本民族男性的服装,或穿上从汉族地区那里买来的长衣,在多种不同祭祀仪式中,念各种咒语。

  天鬼:人们意识中认为天鬼住在天上。害虫侵蚀庄稼,人们认为是天鬼作祟;秋后海南岛多台风,台风所造成的风灾,人们也认为是天鬼作祟;雨季里暴雨成灾,人们认为是天鬼的搬弄。天鬼的魔力仅次于祖先鬼。若是有自然灾害的出现,巫师就认为是天鬼在捣乱,人们异常惶恐,立即杀猪、杀鸡,请“鬼公”祭拜天鬼。

  地鬼:海南岛处于一个多地震的地带,地震被认为是地鬼在作祟。对有感地震,不论其强度如何,地震之后,村里一律请娘母杀猪祭地鬼。

  雷公鬼:打雷闪电,下大雨或雷电伤人,或是久不下雨,天旱成灾,人们均认为是雷公鬼在捣乱。黎族地区是一个疟疾的高发区,人们染上了疟疾,认为是两种鬼在捉弄:若说是雷公鬼搞的,就请娘母祭鬼,请求雷公鬼宽恕;认为是天狗鬼干的,则请天狗鬼宽恕。

  山鬼:山鬼来源多种多样。一些人是在山里迷路死的,一些人是到大山里砍山栏爬上大树不慎摔死的,或被大树倒下压死的,或在山上被毒蛇咬死的,等等。总之,凡是在山上死于非命的,死后的鬼魂统称为“山鬼”。人们认为,山里的野兽、农作物、山路、森林、野生的果子和野菜,凡是山林里所有的东西,一概归山鬼管理。因此,打猎前,砍山种植前,都要请巫师查明这座山里死过什么人,然后择定日子,由巫师点香,在这座山祭“山鬼”,巫师念着那些死在山里的人的名字,祈求它们保护打猎或砍山栏的人,使打猎的人打到猎物,或砍山栏者身体平安,保护山栏作物,不受天鬼、雷公鬼的骚扰。

  水鬼:溺死于河里的人会成为水鬼。人们所在的村庄前若有河流,人们要于一定时间,到村前惯常涉水过河的地方,或在打鱼的地方,祭祀水鬼,祈求保佑人们平安,保佑人们能捕到鱼。

  肮脏鬼:凡是上吊自杀的,或被别人杀死的,产妇难产死的,统称为“肮脏鬼”。这样死去的人,须埋在一些地势低的地方,不能埋在本族人正常死亡的公共墓地里。人们认为这种肮脏鬼四处飘零,碰上谁,便附在谁的身上,不生病,也会日夜不安。凡患拉肚子、感冒、流行性感冒、眼病等疾病的,一概认为是肮脏鬼在作祟。

  饿死鬼:因饥饿而死的,被称为饿死鬼。凡是人们走过那些因饥饿而死的人死亡的地点时,必须捡拾1片树叶或拾1块石头放在那里(树叶代表礼物,石头代表钱)。这样做表示可怜其鬼魂,并表示人们在关心它,人们认为这样做会得到好报。

  火鬼:天上的闪电,夜里萤火飘忽,概被认为“火鬼”出现。妇女产后不能走出家门,怕的是碰上这些火鬼,人们认为若碰上火鬼,会使新生的婴儿生病。

  灶公鬼:黎族房子的中厅,有个火塘,火塘上放下3块石头作为火灶用的,那3块石头,人们认为是“灶公鬼”,人们平常不能用木柴树枝敲打这3块石头,主人搬家也不能动它,凡是动到它,容易引起家里人不平安。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这件事的故事:100多年前,有一家人原先住在山上,后来搬到平原去了,有一天,这家人的一个小孩赶牛上山,经过旧居地,过去作火灶用的3块石头仍在,于是这个小孩用牛鞭抽打这3块石头,晚上回到家后,马上生病,后来请巫师祭鬼才痊愈。

  疯癫鬼:这是哈方言中最顾忌的一种鬼魂,认为这种鬼魂魔力无边,其魔力之大甚至超过祖先鬼。

  五、禁公、禁母

  黎族民间普遍相信“禁公”、“禁母”的存在,认为“禁公”、“禁母”懂得“禁术”,能致人或牲畜生病或死亡。因此,人们一般都惧怕“禁公”、“禁母”,同时又要想方设法地除掉他(她)。

  禁公:“禁公”是黎族民间认为某个学会了一种所谓的“禁人的巫术”的中年或老年男人。人们认为,这种“巫术”能放出凶恶的“禁鬼”,把人畜“禁”死。凡是和“禁公”发生过纠纷而被怀恨在心的人,都是他要“禁”的对象。据说“禁公”“禁”人时的作法是:斩下鸡头、蛇头,然后用树叶包裹起来(即“禁包”),一边念巫术咒语,一边对他要“禁”的对象点名呼姓,并把包裹(“禁包”)埋在被“禁者”的祖坟里或扎在他(她)的房子入口的墙穴里,过后不久被“禁”的人便生起重病,甚至病亡。当“禁公”的人认为掌握这种“禁术巫术”就能护身保家,不受别人欺压。“禁公”传授“禁术”是秘密进行的。被认为“禁公”的人,黎族群众很惧怕他,对他很恭顺,不敢讲逆耳的话,不敢偷他的东西。但是,当“禁公”的人被民众认为滥施“禁术”,引起“公愤”,便会遭人暗杀或被聚众捕杀。在黎族地区“禁公”比“禁母”少。

  禁母:所谓“禁母”,黎族民间认为,是被一种所谓的凶恶“鬼魂”附在身体上的某个中年或老年妇女。这种“鬼魂”经常离体而出,徘徊在别人的家门口,或在路上找吃的,有时把“禁包”放在别人身上,使人病痛。“禁母”的本性在黎族地区有两种说法:

  一是在黎族合亩制地区,人们认为“禁母”“禁”人不是有意识的,只因为她的灵魂不洁而已。当道公或娘母查出谁是“禁母”后,全乡群众都纷纷来参加捕捉“禁母”。首先由被“禁”人的村子派出两个代表(被全村公认为不怕鬼魂骚扰的人)带领本村群众鸣锣打鼓,不断向天开枪,各村群众闻声也一齐来参加。抓“禁母”的队伍来到“禁母”的住屋后,由民众代表询问被指为“禁母”的人是否曾去“禁”人,“禁母”承认之后,就要把“禁母”带到河边给她“洗澡”。领队人陪伴“禁母”走在前面,群众则跟在后面,一边鸣锣,一边放枪。到了河边之后,领队人便赶着“禁母”跳进河里去,群众从河的两岸佯作向“禁母”瞄准开枪射击,以示把“禁母”打死。“禁母”从上游流至下游不远处,便起来把衣脱光,另换上新的衣服,“洗澡”的仪式便告结束。

  “禁母”回到家之后,由群众代她改名(但不改姓),以示“重新做人”之意。领队人则在“禁母”家喝酒,监视“禁母”在4天内不得外出,不得吃青菜、辣椒,不准煮饭、织布或捉蚤子;同时,全村群众也不能舂米和下田生产。满4日后,由“禁母”家杀两头猪,在门口作“重新做人”的仪式:先由民众代表把猪血、碗、鸡蛋、筷子逐一捧给“禁母”,“禁母”接过后把它放下,用鞭子把预先用麻扎成的毒蛇、蜈蚣样子的东西痛打一番,然后再由民众代表把挑水的担子(竹筒或瓦罐)放在“禁母”肩上,并问道:“以后你还去‘禁’人?”“禁母”回答:“不去了!”回答完便把挑水担放下,最后由民众代表做一个下田耕作的手势,并当众宣布:“禁母”已经变成好人了,今后和我们一道下田生产。至此,全部过程宣告结束。以后“禁母”便和平常人一样参加各种劳动生产,没有受到旁人的歧视,在社会上与一般妇女有着平等的地位。但若以后道公或娘母再次查出该人是“禁母”的话,则要重新处理一次。

  二是合亩制地区以外的黎族地区,民间认为“禁母”“禁”人是有意识的。其“禁”人的方法与“禁公”相近,但法力没有“禁公”大。据说“禁母”的“禁术”受上一代女性的传授,是被动的无意识地接受,但接受后“禁”人是有意识的。这一地区“禁母”的“禁术”一经上身就无法解脱了,至死才传授于下一代女性(一般是女儿)。因此,这一地区解决“禁母”的方法只能是暗杀或聚众捕杀。又据说,这一地区的“禁母”能把猫头鹰养成自己的“兵”,这些“兵”能为她通风报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严禁杀害所谓“禁公”、“禁母”,使许多被认为“禁公”“禁母”的人真正得到了解脱。

  六、宗教行为与活动

  早在唐代古文献就有记载:“(黎人)杀鸡择骨为卜,传古法也。”  黎族卜卦(占卜)种类有鸡卜、石卜、蛋卜、筊杯卜和泥包卜等5种,其中鸡卜、蛋卜主要用于出猎前或行事前定吉凶,筊杯卜、石卜多用于“查鬼”、“作鬼”的场合。前两者一般人都会做,后两种由道公主持。

  鸡卜:把一只小鸡杀掉,抽出两根股骨,根据股骨上的营养孔多少与部位如何来定吉凶。据历史记载,这种卜卦汉代越人已普遍使用。

  石卜:黎族人特有的一种卜卦,除极少数边缘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的黎族人都会做。具体做法是:用一根小绳缚紧一块小石头(或以泥包代替),悬于一枝小竹竿上,然后两手执竹竿两端,使石块悬空摆动,看摆动的方向如何而定吉凶。

  蛋卜:只限于出猎前和寻找丢失的牛时使用。出猎前的蛋卜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猎人们出发至村外山坡上时,由主持蛋卜的人先向山鬼祷告,然后用尖锐的木棍刺穿鸡蛋的一端,下面烧火使蛋汁液受热沸腾,若汁液朝众人的身上喷射,则表示吉兆,当天能猎到野物;若汁液朝相反(即向外)的方向喷射,则象征猎向外逃跑,出猎将不利。但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出猎的进行,它只作为一种习俗与仪式保留下来罢了。另一种做法是把蛋刺穿,让蛋内汁液倒干净,然后用脚在地上踩成一小穴,主持人用两手搓转该蛋壳,蛋壳旋转滚落至穴内,待停止转动后看看蛋上小孔所朝的方向,若朝向众人是吉兆,否则表示猎物向外逃跑,得不到猎物。但这种蛋卜同样不影响出猎。

  筊杯卜:一般人都懂做这种占卜,应用范围只是求平安和问病。做这种占卜时,要烧香烧金、银纸祭祖先鬼。求平安的筊杯卜一般在除夕和端午节这两天举行。

  泥包卜:主要用于查鬼。做这占卜时,要把病者的衣服和帽子放在地上,衣帽上放水少许,然后做卜的人蹲在地上,两手拿一根小竹枝,上面挂一个泥包,悬空在衣帽之上进行占卜。有些地区搞这种占卜已成为专业化,一般人是不会做的。

  七、宗教职业者

  在黎族社会里,神职人员被看作是神鬼的“化身”与代言人,村民十分尊重他们,每每有事都要请他们给予化解。这些人主要有道公、三伯公、老人、娘母等,他们均不脱离生产劳动。

  道公:黎族对神职人员有三种称呼:一种是借用海南汉语方言称“三伯公”;另一种是黎语称“奥雅都”,也可称为“老人”;再一种是“拜崩”,多数为女神职人员,也称“娘母”。 “三伯公”用汉语念咒,而“老人”(奥雅都)和“娘母”(拜崩)则用黎语念咒。这些神职人员习惯上都可以借用汉语“道公”来通称。真正意义上的黎族“道公”指的是受汉族道教影响,并与黎族原始宗教相结合的社会宗教活动主持者。

  三伯公:凡有人久病不愈,必请道公查病查鬼治病。一般情况下,“三伯公”与“老人”合作做“祖先鬼”,而招魂、求子、求福等则常与“娘母”一起合作。“三伯公”念咒用海南方言,汉族化的法具有铁铃、剑、牛角、驱鬼索、法帽、木头公子(俗称“马元帅”)、刀、鸡毛一束、印等。作法事时,多数穿便服或长道袍、戴道幅,手持1支有摇铃的神剑。看病查鬼时用米1碗、香1炷、纸钱若干、铜板3个,坐下念咒,指挥“鬼兵”,全身发抖,把双肩颤动一下,便把鬼名说出来。“三伯公”可世袭,父传子,一代传一代,一般不授徒、不外传,只要把法事器具交待给下一代,授以一些作鬼的念词和画符谱,便可以继承其衣钵。

  奥雅都(老人):“奥雅都”可通俗地称为“老人”、“鬼老人”、“鬼公”等。凡有大型的宗教活动、丧葬活动,都必请“奥雅都”来诵念祖先鬼名。他们是黎族中记忆力最强、懂得诵念历史人物和迁徙地名的人,故群众对他们很尊重。老人的法具有山鸡毛1支,红头巾1条及一些头饰,另有弓1把,尖刀1把,做鬼时穿民族服装(有些地区穿汉族长袍)。

  拜崩(娘母):“拜崩”(bai3pe1)为黎族原有的神职人员,最初全为女性,后来也可为男性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称为“帕崩”。“拜崩”能查病看病,有香炉、筊杯,做大鬼时穿民族服装(女装,男性者也同样穿女装),操黎语作法,“拜崩”和“奥雅都”一起合作作的法事称为“佛茂”(一种凡见到不好的预兆之后禳邪的法事)。在举行仪式时一般都有分工,互不相混,各有所长。人们都比较尊重他们,一般不外传,有女儿的便传给女儿(或媳妇),如果没有女儿,媳妇也不愿学,那只有任其失传。但法事不复杂,法具也不多,只要家里的妇女稍微专心便学会了。“拜崩”的法具有长衫、山鸡毛、头巾、弓箭、作鬼时的结髻,以及作筊杯的铜板工枚。“拜崩”以查疾病做祖先鬼等法事为其特色,其次为招魂、求子、求福等,懂得用巫术治病。查鬼时,用米1碗,焚香,从中看出鬼来。查鬼时,头束花巾,穿花筒裙和花上衣。

  八、禁忌

  黎族禁忌的内容有生活禁忌、生产禁忌、生育禁忌、节日禁忌、丧葬禁忌、婚姻禁忌、宗教禁忌、行猎禁忌等8大类。下面仅举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地区的禁忌例子。

  生活禁忌:睡在床上,头忌向门口,此为死人的象征;进宅门,忌把锄头搁在肩上,这是埋死人的象征;在住宅内平时忌吹箫和吹口哨,否则不仅煮饭多为烂饭或夹生饭,还会引鬼入屋;平时忌背刀篓出入宅门,这是引棺材出宅时的象征和埋棺回来的象征;少年男女忌吃牛羊的下唇肉,否则赶山会遭毒物咬;平时忌将锄、刀等铁器置于灶内烘烤,否则怀胎的猪、狗会流产;牛、猪、狗等牲畜怀胎期间,忌将灶灰拨出来,否则会使它们流产;妇女得病忌吃狗、蛇和单尾鱼,否则会使病情加重;母猪忌在住宅周围生产,要置于山上,否则会致家人生病;凡宅门上置有青树叶,外人不得进入,否则宅内病人疾病转剧;建新屋时,忌在该处哭泣,否则宅内不祥;新屋落成要选择黄道吉日才可以迁居,否则人畜不安,生产不丰收;宅内如有祖公神位,妇女忌睡在其前面,否则被认为污秽了祖公;牛、猪属日不得卖牛、猪,否则今后牲畜难以繁殖;过旧历年节不能向别人借用物品,否则会贫穷;农历新年初四,贺年时,按例分小孩的红包应给小孩,否则当年孩子会不祥;建筑新房舍时,寡妇鳏夫均忌进内,否则宅内将有伤亡;禁在家中或公共场合谈论猴子。

  生产禁忌:春节期间未过完初四,忌搞生产,否则天旱,生产不丰;春节期间未过完十五,忌舂米,否则天旱,生产不丰;砍山栏时,带饭到山栏边,到吃饭时,不能一人先吃,必须大家同吃,否则先吃者会使后吃者掉下树或被砍伤;春节期间未过完初四,忌借钱米给别人,否则生产不丰,牲畜不繁;春节期间未过完初四,忌入别人家串门,或进别村,否则天旱,生产不丰;砍山栏时,带饭到山栏边,到吃饭时,不能一人先吃,必须大家同吃,否则先食者会使后吃者掉下树或被砍伤;吃新谷饭时,女子忌先吃,否则生产不丰;吃新谷饭时,妇女忌在开始时围坐桌子吃,先要在门口或门框上吃几口才得上桌与男子共食,否则生产不振;吃新谷饭时,忌给别人吃,否则生产不振;未吃过新谷饭的人,忌向别人借新稻谷,否则影响别人生产;父母的忌日不许从事生产活动,否则生产失败。

  生育禁忌:妇女生产未满月,外人忌进宅,否则会致婴儿多病;妇女生产未满月,忌吃公牛肉,否则会致腹痛;妇女生产未满月,忌吃蛋类,否则会致腹痛;妇女生产未满月,忌吃鲜鱼、糖、新鲜蔬菜、母猪肉、油类等,否则致腹痛。

  婚姻禁忌:新娘入宅时若未经火堆和打破鸡蛋,不得入宅,否则鬼会随新娘入宅作祟,致人生病;在婚宴上,忌打破碗碟,否则新婚夫妇会丧偶;结婚、办喜事时,忌哭泣,否则不祥,会死人;结婚时未经打木鼓(放在门口),忌饮酒吃饭,否则致腹痛。

  丧葬禁忌:丈夫死了,妻子须回娘家先吃点饭,才回婆家与家人共食,否则今后儿子丧偶;丧宅在未埋葬死人之前,长子忌入别人宅内,否则使别人不祥;死人埋葬时忌埋棺于别家坟前,否则遮盖别人家坟,会使别家不祥。

  行猎禁忌:农历新年未过初四,妇女忌与男子同桌子一块吃饭,否则行猎难获猎物;未过初四,男女忌同房,否则出猎捕获不到猎物。由于方言不同,有的禁忌复杂些,有的禁忌简单些。

  九、人生礼仪和婚姻礼仪中的宗教习俗

  人生礼仪和婚姻礼仪是黎族礼仪中的两大内容,都带有宗教信仰的深深印迹。

  (一)人生礼仪的宗教习俗

  诞生是人生礼仪的开端,是一种大礼。由于妇女生育的生理上的特殊性,于是在极小范围内,以某种神权的方式举行,它既含有为新生婴儿祝福之意,也有为产妇驱邪的意思。妊娠期内,为避免孕妇有意外,要请来“鬼公”作鬼,杀猪杀鸡祭祀祖先鬼,祈神“求福”,保护母腹内的婴儿;分娩期间,丈夫的衣衫上都要系一条棉线,以保婴儿安全,并拜托亲兄弟给外家送猪肉报喜;坐月子期间,黎族习惯称12天为“满日”,也有30天的则称“满月”。有的地区妇女产后第3天杀鸡为产妇“解餍”,为婴儿祭祀祖灵“作福”。期间产妇不得用热水洗头、不准洗冷水浴,要用姜拌盐巴下饭;满月期间,公婆杀“三鸟”,酿制水酒,请三亲六戚及邻居到家里喝“满月酒”以示祝贺;婴儿如得病,或瘦弱,要请人求神、驱鬼;周岁期间,如果是头胎婴儿,都得举行“满周岁”仪式,以示这个婴儿已开始成长了。“满周岁”的礼物有镜子、算盘、书册、毛笔、鸡爪等物品。将这些物品摆开让婴儿抓,婴儿选抓哪一件,就意味着他(她)长大成人最后能干哪一行的事。

  (二)婚姻礼仪的宗教习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黎族男女结婚,无论结婚年龄、日期、仪式等都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订婚要占卜、查八字、拜神拜鬼。女方家死人或邻家兄弟死了尚未埋葬或未及周年和忌日不能订婚、结婚。遇虫日、狗日也不能订婚、结婚。结婚仪式中要请道公驱邪和择日。订婚前,男方父母征求过儿子同意之后,男方父母先请人去向女家父母说媒,如同意了,即约定订婚日期。然后,由男方父母再请人挑上小猪、鸡、酒、米和红、青、黄绒线前往女方说亲。酒席间要查对“鸡卜”,如查对男女双方命运相合了,双方便商议礼聘及结婚日期,订婚成功。结婚时,请亲戚和全村的乡亲饮酒。双方父母在自己的祖先神位前拜祖先,说:“我儿子与××(我女儿与××)成亲,望出外保佑平安,子孙满堂,家中发财。”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有水牛或黄牛1头、猪、鸡、酒、米、服饰、手镯等。

  十、舞蹈中的宗教习俗

  黎族合亩制地区盛行宗教舞蹈,如《跳娘舞》、《跳鬼舞》等。黎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传统耕作方式多为牛踩田、手捻稻、刀耕火种。低下的生产方式迫使黎族先人信仰道公、娘母。据《崖州志》卷13的“黎情”记载,(黎族)“冬则击鼓享祖”、“跳击杵”,前者即祭祀性舞蹈,而后者便是演进而成的当今流行的“竹竿舞”。苏轼笔下也有记载:有一次,苏轼从好友黎子云家饮酒归来,步履踉跄,倏地,三四个孩子窜出,口吹葱叶,摇头晃脑地向他邀舞。苏轼似有始于青萍之末,微风拂来,顿时勃发了舞瘾。他写道:“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雩为古代求雨的祭礼)。苏轼看见黎族人“病无药饵,但烹犬羊祀神而已”。苏轼的“犦牲菌鸡卜,我当一访之。铜鼓壶卢笙,歌此迎送诗”等祭祀活动,便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尚在黎族地区流传的《跳娘舞》、《平安舞》,或是它们的雏形。

  十一、外来宗教的影响

  (一)道教的传入与影响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其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唐代传入海南岛,最早在昌化县设立道观——景昌观。宋代又在琼山县府城一带设立道堂,以后传遍全岛,到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在儋州的东南、琼州的城北、万州的城东均建有天庆观。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建水兴观。宋徽宗时,将琼州的天庆观(后称为三清观)改为玉皇庙,并刻碑为记。

  道教的某些教义与黎族的祖先崇拜、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十分相近,容易为黎族人民所接受。

  道教传入黎族地区后,专门从事道教活动的“道公”也进入黎族地区,他们将其赶鬼祭鬼的方法教给黎族人民,把赶鬼祭鬼用的香、烛、炉、纸钱、纸衣、衣等运到黎族地区推销,使道教迅速传播,黎族人民有疾病就请汉族“道公”查鬼治疗,最后渐渐地使道教在黎族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而黎族原有的“老人”、“娘母”也逐渐退居次要地位。后来,黎族的“道公”也出现了,他们和汉族“道公”一样能说会道,有宗教文化修养,因此他们在黎族地区也算是有教化之人,颇受村民的尊敬。

  道教传入黎族地区后,黎族地区出现了“大元佛鬼”、“华光公”、“三圣娘娘”、“上界夫人”、“中界夫人”、“下界夫人”等正宗道教神祗、佛教神祗。自此,黎族查鬼祭鬼的方法和内容丰富起来了,例如查鬼用筊杯卜、石卜、米钱卜,村头村后立“土地公庙”、“峒主公庙”、“祖先鬼屋(祠堂)”,供奉祖先神像、木偶公仔,设祭坛、香炉,用香、烛、元宝、纸钱等。在丧葬仪式等方面更多样化,如木棺入殓、风水造墓、看重龙脉、立碑、作七、作八等,清明节、端阳节、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祭祀祖先、扫墓等。1953年,黎族地区部分道士因违反人民政府宗教管理条例,“道教”被划为反动会道门而被取缔,道堂大多数被没收或拆除,有组织的道教活动基本停止。1980年以后道教逐渐恢复,信教者较少,但在民间民俗中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佛教在唐代开始传入海南,属汉传佛教的禅宗。海南岛最早的寺庙为天宁寺,建在琼山县府城镇北门。唐朝武则天时,崖州城建佛寺,称“大云寺”,内藏大云经,让僧徒向群众宣传佛经。中宗时(684年),废大云寺,建“中兴寺”(后改名叫龙兴寺)。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开元寺”。天宝七年(748年)唐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风浪袭击而漂流到宁远(振州辖地,今三亚市),住进大云寺。期间因大火烧毁大云寺,鉴真及其子弟重修。南汉年间,将开元寺改名为“干亨寺”。宋代建“天南寺”。澄迈又建“水庆寺”,还增建“报恩寺”,元代改名为“天宁寺”。明初,将天宁寺扩建成为海南第一禅村。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卷10称:“儋耳,今昌化军也,自昔为其人耳长至肩,故有此号,今昌化曷尝有大耳儿哉。盖南蕃及黎,人人慕佛相好,故作大环以坠其耳,俾下垂至肩,实无益于耳之长,其窍乃大寸许。”佛经经义深奥难懂,玄而又玄,一般平民百姓不易理解,因此只有少量黎族人民信佛。

  1950年,海南有佛教徒2000人,寺庵30余座。1957年以后海南的寺庙停止活动,住寺僧尼有的分得寺庙土地,有的还俗务农或由政府安置。教徒转在家里吃斋念佛。自1990年起,海南省各地佛教信徒开始集资建寺庙,并外请僧人。20世纪90年代后期,黎族聚居的南山被投资者看中,同时这里又是唐高僧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因台风受阻泊岸登陆羁留的地方,因此在这里修建起南山寺,成为华南一带最大的佛寺。

  南山寺位于三亚市西南40公里处的南山海岸,全寺占地面积26公顷,主建筑仿唐代庄严雄伟的独特建筑风格,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以禅宗为主,兼顾律宗。

  (三)基督教的传入与影响

  基督教在黎族地区影响较小,信徒人数较少。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信仰基督教的葡萄牙人巴特勒加俄从日本去印度途中漂流到三亚,居留几个月后到澳门。这是基督教传教士进入黎族地区的开始。清光绪七年(1881年),美国长老会派美籍丹麦牧师冶基善在琼山县、儋州设立传教场所。光绪十一年(1885年),诺耶斯牧师在海口、那大和嘉积建教堂、福音堂和教会学校及医院,又建立了教区和住宅区,在琼山县、文昌县、万州等地也设立了传教点。光绪二十年(1894年),冶基善到崖州传教,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冶基善与妻子进入黎族地区传教。民国5年(1916年),陵水的黎族团董总长王义兄弟保送黎族青年男女十几人到嘉积美国基督教会学校读书,教会又派教员到保亭设立简易小学1间。在日本军队侵琼期间,基督教士先后到琼中县的新村、罗反、什空、什仍和白沙县的番梅、牙合和乐东县番阳峒的柴花、毛或等11个村庄以及保亭县的乐冲、毛卓、毛道等村传教,散发《圣经》。

  据调查,在合亩制地区毛道的抗律、抗茅、抱曼、抗班等地传教的传教士,还在抗律村对面山坡建1座教堂,挑选黎族青年王昭中、王招昌、王信、李照春、林士忠、李文才、陈育民、陈德成、左玉凤、梁弯华、郑天香等到嘉积教会学校学习。这些黎族青年男女经过学习后,回到黎族地区,开展传教工作,由弥尔顿·斯特沃德盈音传教基金会给予捐赠经费,建立传教站。

  1949年前,海南的基督信徒达8000多人,有堂会14个,分会40个。1949年以后,外籍神职人员离开海南岛,基督教活动由华籍神职人员主持。1954年各市、县成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督教堂停止活动,信徒的宗教活动转入家庭。1980年以后,海南的基督教堂先后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1989年,海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和海南省基督教协会成立。推荐阅读;土族信仰什么教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黎族民居特点
  ☑ 黎族的风景特色
  ☑ 黎族的民族风俗
  ☑ 黎族服饰特点介绍
  ☑ 黎族的节日有哪些
  ☑ 黎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