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09-14 13:45:3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在我国,有个山地的少数民族,虽然这民族的人口比较少,不过在历史文化上比较独特,那就是毛南族,那么大家知道毛南族的相关历史文化到底有哪些呢?相关的族源又是怎么回事?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毛南族的历史文化

毛南族的历史文化

  毛南族的相关历史文化

  毛南族是从古“百越”中的“僚”支分化、发展而来的。史籍载,汉末至隋唐,毛南族同水族、侗族和仫佬族都分布在僚人居住的黔桂边境。在经济生活、文化习俗诸方面,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毛南语同水语最接近,同侗语、仫佬语有四分之一左右词汇相同,与壮语也有较多的相同词汇,这反映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都是从“百越”中的“僚”支发展而来。

  毛南族人口较少,2007年为7.73万人,其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6万余人,其余分散在附近各县、市。

  毛南族历史悠久,社会结构多元化,基本上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瓦解后直接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因,原始社会的组织、生产方式、习俗和意识等残余,仍继续影响毛南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自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起,出现了封建统治机构,同时残留着血缘组织“隆款”和部落联盟性质的“乡老制”。

  毛南族的族源

  对于毛南族的族源,史料记载较少,方志碑文族谱记载亦不详。一般认为毛南族与布依族、仫佬族、仡佬族等南方民族有渊源关系,都是由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的。

  殷商时期,百越人就活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毛南族是由秦汉以前的“骆越人”,隋唐时期的“僚人”发展而来。宋元时期,部分僚人与侗水语支诸民族被统称为“伶人”。《广西通志?诸蛮》载:宋高宗绍兴时,“安抚使吕愿中诱降诸蛮伶、侬、僚、侗之属三十一种,得州二十七,县一百二十五,寨四十,峒一百七十九”。伶、侬、僚、侗这些山地民族归顺后相互交流融合。明清时由“伶人”之一支“苦亻卖 伶”同其他民族在环江三南地区融合形成毛南族,在贵州则称“佯僙”人。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毛南族由骆越、僚人、伶人、“佯僙”人、苦亻卖 伶到最后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宋庆历四年(1044年)以思恩县(今广西环江县)人区希范为首的反抗斗争,就曾攻破环州等地,斗争持续一年之久。清乾隆年间,贵州毛南族刘兵头、刘同老、刘啊福等,联合反抗当地杨氏土司的统治与剥削。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石达开回师广西时,不少毛南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七军北上经过毛南族地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毛南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和汉、壮等族人民一起,组织了抗日人民游击队,迎头痛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9年10月,毛南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汉、壮等族人民一起,组织了200多人的一支武装队伍,歼灭了企图盘踞在毛南族地区的国民党伪保安第七团,俘敌100多人,缴获150多杆枪,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毛南族地区。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毛南族人民与汉、壮等族人民的关系日益密切。推荐阅读:仫佬族的历史文化

  毛南族的历史文化是怎样

  毛南族的先民,秦汉时为古“百越”族的一支“骆越”人;隋唐时被称为“僚”人的一部分;宋元从“僚”分流,与侗水语组诸民族被统称为“伶人”;明清时,由“伶人”的一支同一些外族结合衍成毛南族。他们自称为“哀南”(单称)和“窘南”(众称),即“毛南人”的意思。1956年经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调查识别,确认为“毛难族”。1986年国务院应毛南族人民的请求,定为“毛南族”。

  社会历史为变迁唐代之前很长历史时期,史称“三南”及其周围广大地区为“蛮地”。唐贞观13年(公元639年),封建王朝于该地设环州,辖八县,“三南”隶属于其中的思恩县。其后,它所属的州、府、乡有些变更。1953年,思恩县与宜北县合为环江县,先后归属广西宜山、柳州、河池地区。今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毛南族滞留在原始公社社会时间很长,迟至明末清初才完全解体,进入封建社会。1949年她同全国兄弟民族一起,共同进入新民主主义及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推荐阅读:普米族的历史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历史上双手断掌的男人命运怎么样 男人双手断掌意味着什么
  ☑ 历史上八字纯阳的女人命运如何详细解析
  ☑ 带有浓重历史感的古代帮派名字大全起名技巧
  ☑ 中国历史名将你认识哪几个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 元宵节历史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