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

时间:2015-07-27 13:44:22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哈萨克族又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那么大家知道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了解多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有关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到底有哪些吧。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

  关于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

  关于哈萨克族婴儿出生的习俗

  哈萨克妇女怀了孕,是全家人的喜事,说明人丁兴旺,对孕妇安全十分注意,骑马不能快跑,腰上要系好宽布腰带,上下马要轻轻地扶上扶下,不背柴禾,不出大力,以保护胎儿正常发育。婴儿月份大了,男人要在地上睡,以避房事。怀孕期忌食骆驼肉和兔子肉,因为骆驼和兔子上嘴唇是豁的,怕生豁嘴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普及,以及人们对非科学的生活习俗识别能力的提高,现在有些孕妇冬季也吃骆驼肉。

  旧时哈萨克生孩子的方法是:孕妇肚子痛,男人就要请阿吾勒有经验的三四个妇女来助产。助产的妇女将房子中间绷紧一道毛绳,让孕妇脱了裤子,趴在紧绷的毛绳上。3个助产的妇女分工配合,造成紧张的气氛,促进孕妇平安快生。助产妇女中的一个尽快取下房墙挂的产妇男人的镇银的腰带和铜丝马鞭,哈语沙拉拉康木齐,分别搭在产妇的双肩上。一是意味着男人在身边给产妇壮胆;二人合力生下孩子;二是铜丝马鞭可以驱邪逐鬼,保佑孕妇平安。助产妇女中的另一个手执宰羊刀,在盛满奶子的大锅边上急促地来回磨铛,发出喳儿喳儿的金属磨擦声,准备割断婴儿脐带,造成紧张的气氛;第三个妇女提着捣麦子的木臼上的木锤,在毡房外用劲在地上捣,发出咚咚的响声,沿毡房转着捣,搞一下喊一声:“生了吗?”里面人回答:“生了”。

  在孩子降生前,一个劲地捣着喊着,婴儿降生,拿刀子的妇女要将婴儿的脐带割断绑扎好,这个妇女就是婴儿的第二个妈妈,哈语肯得克阿巴,哈萨克很尊重割脐带的妈妈。当婴儿降生后,产妇的衣包不下来,拿棒槌的妇女继续在地上捣,捣一下喊一声:“下来了吗?”哈语“吐斯得吆?”房内众答:“吐斯得”,即下来了。衣包下来后产妇围坐在烧过的牛粪灰上,以止血或清除流血。衣包哈语叫“卡勒布”,拿到室外,选择干净地方,挖一圆坑,稍大一点,意思是孩子吃得多,长得快。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门宣传科学的接生方法,旧式接生法已被取缔。

  哈萨克人把生小孩视为阿吾勒的喜事,婴儿出生后要举行齐勒大汗库再头仪式,要宰哈勒加羊(为产妇宰的羊)。青年男女要来为产妇和婴儿祝福,要唱《齐勒大汗库再头》即《出生歌》,祝福母子平安健康,人丁兴旺。一般《齐勒大汗库再头》要连续唱3个晚上,主人要宰羊款待来客和产妇。在《齐勒大汗库再头》晚会上,阿吾勒的中老年能参加晚会的也都分批来到产妇家,看望大人小孩,必须赠送礼物,钱、物都行。

  哈萨克民间有这样的俗语:“要看要看,礼物送上。”哈语为:“考勒考勒考勒木得克拜勒。”以表恭喜祝福之意。齐勒大汗托雨吃肉有讲究,吃羊脖子肉,不准用刀子,双手端着羊脖子肉,用嘴啃着吃,吃完了肉要把脖子骨放在毡房的最高处,过上一段时间才能扔出去。禁用刀子削肉或将脖子骨拆断,怕孩子得软脖子病。

  哈萨克族的冬宰风俗

  一场大雪后,阿勒泰地区最低气温达零下27摄氏度,标志着阿勒泰地区真正进入冬季。从这天开始哈萨克民族每家每户就开始冬宰了,这是哈萨克民族的风俗习俗。

  在青河县一户哈萨克牧民的房子里,笔者看到一头膘肥体壮的牛,已经被放血。男人们忙着剥皮、开膛,女人们在旁边打着下手,等待着清理牛肚里的心、肝、肺、胃、肠,这些活都是妇女们来干。在不到二个小时一头牛就被清理完毕。

  哈萨克族称冬宰为“索合木巴斯”,就是“尝冬宰之鲜”的意思,这天他们要请来长者和亲朋好友,聚餐庆贺。推荐阅读:关于白族的民风民俗

  哈萨克族的婚俗

  哈萨克族的婚事从说亲到完婚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哈萨克族称为“托依”。主要有说亲、订婚、吉尔提斯礼、送彩礼、出嫁、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双方家里的经济情况而定。哈萨克人把结婚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因此举行婚礼非常隆重,在这期间要举行赛马、刁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活动。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其独特的情趣,婚礼是在歌海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因定的歌词,即兴编唱。

  哈萨克族十分重视女儿的出嫁。在举行出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宰杀准备好的羊只,招待宾客。然后开始对唱活动,对唱者一般是青年男女。

  这种场面非常热闹,有时通宵达旦歌唱不停。

  举行婚礼的第一天,新郎和伴郎们穿戴一新,骑着骏马,簇拥着向女方家娶亲,这一行娶亲队伍边走边唱“萨仁”曲子。

  听到歌声,新娘就坐进床上的帐幔里,并搭上红色盖头,哭起嫁来。同时伴娘们也头顶盖头团团围坐在床帐下的花毡上,准备对歌。当娶亲队伍来到新娘的毡房跟前时,女方的主人们立即把新娘的毡房的一侧掀起一个口,伴郎们就在开口处对着新娘的床幔欢畅“加尔”曲调的劝嫁歌。

  当伴郎们唱到这时,簇拥在新娘毡房前的老年长辈们就会不约而同的齐道“万福”。唱罢劝嫁歌,紧接着伴郎们和伴娘们对歌,对歌的形式多样,男女互相对唱,相互盘问,诙谐逗趣,一直到一方无歌以答,无词以对,才算对方赢了。

  上述对歌完毕后,新娘唱“森斯玛”(辞别歌),以哭嫁的形式辞别父母、家人。

  新娘唱罢歌曲后,由两位青年媳妇搀扶新娘去父母兄弟姐妹跟前,一一施礼哭别,同时也以哭声向送行的众亲友告别,唱完“阿吾加尔闹尔斯”(哭别歌)这支歌后,哥哥或弟弟就将新娘扶上银鞍坐骑,缓缓送往婆家。

  当送亲队伍来到婆家,几位受尊敬的大娘把新娘搀扶下马,在亲戚、朋友、邻居的簇拥下举行结婚仪式。先是揭面纱,主持婚礼的人(一位能歌善语的年青人)腕缠五彩缤纷的布条,手执彩色马鞭,唱揭面纱仪式的开场白,歌词即兴而发,随编随唱,曲调欢快,词义含蓄、幽默、滑稽,目的是逗人发笑,造成热烈欢乐的气氛。歌词大意有:

  百花齐放,多么芳香,百灵鸟歌唱,多么欢唱,新嫁娘来啦,多么漂亮!美丽动人的新娘啊,快把心扉敞开,让香甜的“夏什吾”为你撒下吉祥。

  然后再唱“别它霞尔”(揭面纱歌),之后主持人用彩色马鞭挑起新娘的面纱,新娘向公婆和长辈们一一行礼。至此婚礼仪式结束,主人端上各种食品佳肴盛情款待宾客。推荐阅读:关于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 海南的民风民俗风情特色
  ☑ 哈萨克族民居特点
  ☑ 哈萨克族的风景特色
  ☑ 哈萨克族的民族风俗
  ☑ 哈萨克族服饰特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