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哭嫁歌》

时间:2009-07-09 23:10:46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土家族的《哭嫁歌》

  传说邻家嫁女娘

  邀呼目伴来商量

  三三五五团团坐

  你哭一场我一场。

  这是一首古老的《竹枝词》,它所展示的是一幅土家族婚礼中的《哭嫁图》。诗的意思是说,邻居家的姑娘就要出嫁,同伴们都相约赶来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你一声我一声痛哭不止。这和婚宴上举杯相庆的欢乐愉快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亦喜、亦悲、悲喜交集。

  哭嫁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在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和保存。上文所讲哈萨克族婚礼中,新娘唱《告别歌》告别亲人的场面是游牧民族哭嫁的习俗。如果有兴趣的话,对中国各民族的哭嫁习俗进行一次全面考察。那样我们就会看到许多形式各异,又独具特色的哭嫁场面,会收集到许多民间的《哭嫁歌》。将这些哭嫁歌流传的地域、民族编绘成一幅各民族哭嫁歌分布图,便会得知,原来哭嫁习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和广阔的地域内,都是各民族婚礼的组成部分。

  湖南省西部地区的土家族,是保存哭嫁习俗最完整的民族之一。如果在土家族的吊脚木楼采风,土家族妇女一定会将他们记忆中的哭嫁歌和着低婉伤感的声调唱给你听。听到他们那震撼人心的歌唱,你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掉下同情的眼泪。许多深知土家族婚礼习俗的老人,也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土家族哭嫁的趣闻。

  每一种婚俗,都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土家族的哭嫁习俗,也是历流传演变的结果。包括那些只古老的抢婚习俗,在今女的土家族婚俗中扔然保存着。

  土家族历史上曾实行过“姑表婚”。姑母之女必须嫁给舅舅之子名日“骨种”。所谓“生女还之母家,曰一女来一女去”,“姑妈女,顺手娶”等说法,就是指“还骨种”而言的。“坐床”习俗,过去在土家族十也很流行,哥哥死后弟弟娶其嫂,叫做“弟坐兄床”。嫂嫂不能改嫁。在封建社会,土家族属土司管辖。在婚礼习俗中,土司还享有对新娘的初夜权。尽管如此,在古老的婚姻制度下,土家族青年男女还是有一定的婚前社交自由。他们在每年一度的“摆手节”和跳摆手舞时,青年男女可以自主选择配偶。事后只要征得土老师(巫师)的许可,即可定婚为结婚。清代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土家族地区强行推行封建包办婚姻。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土家族青年男女的命运。在买办婚姻制度之下,妇女完全失去人生自自无法改变自己不幸的命运。于是土家族妇女便借助哭嫁和唱哭嫁歌的形式,来宣泄对封建买卖婚姻和家长制约不满。

  土家族和其他民族一样,结婚前也有完备的求婚、定亲、送彩礼、送日子等仪礼。娶亲仪礼更是复杂而隆重。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即将出嫁的姑娘必须哭嫁。哭嫁,作为一种婚礼仪式,含义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表现姑娘出嫁之前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旧的婚姻制度的不满,愤怒和控诉,而且也常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女子才能和德行的标准。谁家的姑娘善哭,就表示她才能出众。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姑娘长到十一二岁时、就要学习哭嫁。实习的最好场所,是在婚礼仪式上陪伴即将出嫁的姐姐哭嫁,这样可以得到情绪上的感染。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加深,到了自己出嫁时,心中的喜怒之情,自然像开闸的河水一样倾泻出来。

  土家族婚俗中,姑娘什么时候哭嫁,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在男方择订娶亲的日期时,备一份礼物通知女家,双方开始做结婚前的各种准备。就在举行婚礼的一个月或半个月前,未来的新娘开始哭嫁。有的地方是七天哭一次,有的地方是半个月哭一次,也有的地方是开始隔夜哭一次,之后每夜都哭。哭嫁一般在晚上,届时和新娘要好的姐妹和姑嫂们都到新娘的住处陪哭,一直哭到娶亲之夜。

  在整个哭嫁期间,新娘和陪哭的姐妹都要唱《哭嫁歌》。《哭嫁歇》 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从母女对哭、姑嫂对哭开始,所有的亲人(包 括父母、哥嫂、叔伯、姐妹)都要哭到。待嫁的姑娘,在即将别离亲人之际,自然有诉说不完的离愁别绪,其中也含有对亲人的抱怨。如《哭父母的歌》这样唱道

  我的头发还没有生根

  我的牙齿还没有长齐呀

  绩麻纺纱都不会

  背柴挑水做不起

  你们就狠心地把我推出门,

  做人媳妇活受罪

  挑不起也要挑了

  做不会也要做了。

  我的肩膀压肿了

  还满不了人家的意。

  十八指头磨烂了

  还顺不了人家的心。

  这日子怎么过呀?

  早晓得这一天

  刚把我生下来时

  为什么不把我往泥潭里泡了呢?

  早晓得这一天

  刚把我生下来时

  为什么不把我往者坝上丢了呢?

  丢在泥潭里

  还要起个水泡泡哩

  丢在岩坝下

  还能长一蓬草草哩。

  出嫁的女儿并不理解父母的心情,她将一肚子的委曲完全倾泻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不该把自己嫁出去。

  在封建买卖婿姻制度之下,姑娘的命运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摆布,前途未卜,因此出嫁的姑娘有时也将满腔的愤怒,集中发泄在媒人身上。《哭媒人的歌》这样唱道

  板栗花开球对球

  背时媒人想猪头

  豌豆花开英对英

  背时媒人想鞋袜。

  背时媒人是条狗

  这头吃了走那头。

  娘家又夸女婿好

  婆家又夸嫁妆多。

  树上鸟儿骗得多

  岩坎猴子骗得走。

  骗得我爹点了头

  骗得我娘开了口。

  总之,媒人在土家族姑娘看来,是搬弄口舌,追求私利的势力小人。所以在哭嫁时总是痛骂媒人一场。好像这一婚姻悲剧的导演全是媒人所为。

  随着娶亲队亿的到来,哭嫁也达到高超。到了半夜鸡叫时分,交亲娘要替新娘梳头、开脸。把姑娘原来的辫子梳成“粑粑髻”请人将脸上的汗毛拔去,眉毛扯成一勾新月的样子。这时要《哭上头》、《哭扯眉毛》。五更时分,新娘要“吃离娘饭”、“穿露水衣”这时又要《哭离娘席》、《哭穿露水衣》。

  上轿的时晨一到,新娘要拜别祖宗了。只见新娘手中拿两把筷子 出了房门,往前后各撒一把,表示分别。这时又要《哭别祖宗》。告别祖宗之后,灯笼火把齐放光明。新娘上轿时,又要《哭上轿》。有的地方新始上轿后,请巫师杀只公鸡,用鸡血洒在轿子四周,同时将轿子四周打扫一遍。这可能是古老的抢婚习俗的一种模拟表演。鸡血表示抡婚时发生过流血事件。扫轿,表示毁去抡婚时留下的脚印。现在的婚俗中,只是一种禁忌而已。

  在前往新郎家的路上,新娘坐在轿子里仍然唱着哭嫁歌,一直唱 到男方家能听到哭声方止。

  到了新郎家,举行拜堂仪式。拜完堂入洞房。这时新郎新娘要争 先坐在床上,据说谁失坐到床上,将来谁当家。

  随着时代的前进,土家族的婚俗也有了许多变化。婚姻自主已成 了青年男女普遍的要求。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她们已失 去约束力,哭嫁习俗因而谢谢消失,正如一首民歌唱的

  高山木叶垒成堆,

  问哥会吹不会吹,

  哥把木叶吹响了,

  只动歌声不动媒。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初次见面的社交礼仪常识了解多少
  ☑ 女性穿着丝袜的礼仪常识
  ☑ 会议礼仪常识不能不知
  ☑ 商务用餐礼仪为你介绍
  ☑ 敬酒礼仪常识 教你如何敬酒
  ☑ 日常生活的基本礼仪常识关于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