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时间:2016-11-08 14:02:49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都有一定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曾国藩吗?

曾国藩——晚清重臣、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晚清重臣、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潘人物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曾国藩有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但是他童年也是一个笨小孩(详见《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上部)第一集:“谁来拯救笨小孩”)。可见他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道光十三年(1833)入县为秀才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学。翌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同年中举人。此后赴京会试,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旋赴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职京师,结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鉴等。二十七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明年升侍读,后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任礼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潘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杀人,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

  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遗嘱内容

  曾国藩墓

  曾国藩墓(3)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著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能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荻,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家族宗亲

  祖父辈:

  曾祖讳竟希,诰赠光禄大夫,妣彭氏,诰赠一品夫人。

  曾国藩

  祖讳玉屏,字星冈,诰封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妣王氏,诰封恭人,累赠一品夫人。

  考讳麟书,字竹亭,湘乡县学生员(塾师),诰封中宪大夫,累封光禄大夫。妣江氏,诰封恭人,累封一品夫人。

  仲父讳鼎尊,早卒。

  叔父讳骥云,字高轩,以公官“贝也”封光禄大夫。

  兄弟辈:

  五个兄弟,四个姐妹,老大是姐姐,他是兄弟辈里排行最大的。

  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

  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族中排行第六,是曾国藩父亲曾麟书的第三子,因为出继为叔父曾骥云之子。后战死于三河镇。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

  曾国葆:1828-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干。是曾国藩五弟。病逝于军中。

  曾国藩后裔中比较出名的有: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是曾国藩长子。官至兵部左侍郎。

  曾纪鸿:1848-1881。是曾国藩次子。对数学颇有研究。

  曾纪静:1841-?。字孟衡,曾国藩长女。她与丈夫袁榆感情不和,久而忧郁成疾,终身未及生育,晚景凄凉。

  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曾国藩次女。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多方筹划家务以尽妇道,且与家人和睦相处,虽未生育,但深得两个嫂子信任,继养两个女儿,其次女后来成为民国要人朱启钤的第一夫人。病逝于巴黎。

  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曾国藩第三女。丈夫罗允吉(1846-1888,其父罗泽南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性情暴躁固执,婆母悍厉刻薄。

  曾纪纯:1846-1881。曾国藩第四女。她的丈夫郭依永(1845-1869,其父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英年早逝,结婚三年就成了寡妇,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幼子,35岁时就病亡。

  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曾国藩幼女。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不仅年寿最高而且比四个姐姐命运要好。丈夫和儿子均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三女婿张其煌系清光绪年间进士,民国初年曾任湖南军政府军事厅长。五女婿瞿宣颖系晚清重臣瞿鸿机之子。

  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又名伋安,曾纪鸿长子。他是一位典型的世家贵公子,生活放荡无忌,但思想比较开明,不干涉儿女婚姻、信仰等自由。

  曾广铭:曾纪泽第二子,幼殇。

  曾广銮:1873-1920。字君和。曾纪泽第三子,承袭一等毅勇侯。

  曾广阳:曾纪泽第四子,八岁时病亡。

  曾广镕:1870-1929。字理初。曾纪鸿第三子。

  曾广铨:1871-1930。字靖彝,曾纪泽嗣子,是曾纪鸿第四子。是一名翻译家,精通英、法、德及满文。

  曾广钟:1875-1923。字君融。曾纪鸿第五子。

  曾广璇:1860-1889。曾纪泽长女。丈夫李经馥,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第四子。

  曾广珣:?-1899。曾纪泽次女。

  曾广珊:曾纪鸿独生女。丈夫俞明颐,1904年前后担任过湖南学政。女儿俞大絪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另一儿子俞大维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国防部长。

  曾宪植(1910-1989),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玄孙女,***元帅的夫人。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干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子女后代

  子曾纪第(又名桢第,早夭)

  子曾纪泽(1839——1890,字吉力刚,号梦瞻)

  媳:贺氏(1840——1857,元配,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

  刘氏(1841——1903,继配,刘蓉之女。生子女各3人)

  子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

  媳:郭氏(1847——1935,名筠,字诵芬,《艺芳馆诗钞》作者,郭沛霖之女)

  女曾纪静(1841——?,字孟衡)

  女婿袁榆生(字秉桢,湘潭县人,袁漱六之子)

  女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

  女婿陈松年(1844——1884,字远济,茶陵人,陈源兖岱云子)

  女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

  女婿罗允吉(1846——1888,字兆升,湘乡人,罗泽南子)

  女曾纪纯(1846——1881)

  女婿郭依永(1845——1869,字刚基,一名立篪,湘阴人,郭嵩焘子)

  女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

  女婿聂缉规(1855——1911,字仲芳,衡山人,聂亦峰子)[1]

  兄弟

  弟国潢(1820——1886,派名传晋,原名国英,字澄侯)

  弟国华(1822——1858,派名传谦,字温甫,出抚给叔父曾骥云为子)

  弟国荃(1824——1890,派名传恒,字沅甫,号叔纯)

  弟国葆(1828——1862,派名传履,字季洪,后更名贞斡,字事恒)

  姐妹

  姊国兰(1808——1863)

  嫁王国九(字鹏远,号万程,贺家坳人,与国兰有二子一女,长子王临三,次王昆八,女适贺孝七之子)

  妹国蕙(1814——1864)

  嫁王待聘(又名王率五,为王国九排行兄弟)

  妹国芝(1817——1846)

  嫁朱咏春(又名丽春,号存一,梓门桥人)

  满妹(1830——1839,痘殇)

  曾国藩的后人到底有多牛?

  曾国藩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而且巨,尽管史学界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但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早已被社会公众所欣赏。他所留下的《家书》,不仅影响了曾氏家族的好几代人,旧时代的读书人也几乎人手一册。即使在当代,由各家出版社出版的多种《曾国藩家书》作品,仍很受读者的欢迎。能够感动读者的,除了书中那些通俗而亲切的家训格言之外,那就是还有一个成功的、且最具说服力的家教案例:湘乡曾氏文化世家。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是湖湘文化世家的典型代表,构成这个文化世家主体的是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

  在科举考试时代,这个人才群体中有秀才、监生、优廪生、优贡生、举人、进士达20余人。废除科举考试之后,这个人才群体中有160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除曾国藩、曾国荃等因军功受到清政府封赏外,有一大批杰出人才在许多领域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外交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以驻英、法大臣兼驻俄大臣的身份,于1879年赴俄谈判,据理力争,收回伊犁南境地区五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曾纪泽的儿子曾广铨,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曾担任清政府驻韩国和德国大使,后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是著名的翻译家。在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成员中,还有曾约农、曾宝葹、曾宪森等翻译家,都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在数学方面:曾国藩次子曾纪鸿是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著作行世。曾纪鸿的后裔曾广钧、曾昭权、曾昭桓、曾宪源、曾宪琪,以及曾国潢的玄孙曾宪澄(美国史蒂芬斯学院数学系硕士),第六代孙曾卫(南京大学数学系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南京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保险系主任)等都精通数学,他们或以数学为专业,或供职于与数学相关的公路、铁路、电机、采矿、计算技术等行业。

  在化学化工方面:曾国华之孙曾广植(又名广锜),先后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味道化学理论的创始人。曾广植两儿一女,分别以化学气体元素命名。长子曾昭氚,留美化学硕士和工商硕士;次子曾昭氙,留美化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女儿曾昭氕,美国俄亥俄州玄大学化学博士。此外,曾广植的次媳容勤奋也是留美化学博士、芝加哥大学Loyala大学博士后;女婿孙永奎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工博士。可以说,曾广植这个家庭已成为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中新兴的化学世家。曾国潢之曾孙曾昭抡,192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博士,建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国家高教部副部长等职,是我国新型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文化艺术方面:曾国藩的曾孙曾昭杭,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前曾任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燏是著名的文博专家,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孙曾绍杰是著名篆刻书法家,台湾文化大学教授;玄孙曾宪涤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在《法西斯细菌》剧中饰演主角,后导演多部电影。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杰是著名画家,曾聘为澳门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联合国文教委员;玄孙女曾宪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玄孙曾宪棨,美国奥克兰加州大学大众传媒学硕士,台湾“国防电视制作中心”主任。此外,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成员在书法艺术上大都造诣颇深,如曾国藩、曾国荃、曾国潢、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纪芬、曾广钧、曾宝荪、曾约农、曾昭燏等,其中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曾昭燏的书法艺术成就尤高,后人以书法家视之。

  在军政与实业方面: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党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国潢的曾孙曾昭承,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曾任台湾工矿公司总经理;曾孙曾绍杰,既是书法家,又曾担任台湾电力公司董监。

  在医学方面:有曾宝菡,她是曾国藩之曾孙女,广济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广济医学院儿童骨科部主任。曾宪森是曾国藩的玄孙,曾在湘雅医学院任教,其女儿沈一(随母姓),北京海淀医院护士长。曾宪文是曾宪森的弟弟,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洛阳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他的女儿曾利,河南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曾宪文的孙女曾子凌,河南新乡医学院毕业,医师。曾宪衡亦曾国藩玄孙,湖南医学院教授……曾国藩直系六代,从事医务工作者多达18人。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国葆玄孙曾宪订,是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曾任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一分院院长。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从事医务工作者近30人。人称“杏林世家”。

  此外,在农业科技方面:有曾宪朴,他是曾国荃之玄孙,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澳大利亚大学终身教授,建国后任四川农学院教授,是我国园艺学会第一任理事长,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在铁道交通方面,有曾昭桓和曾昭亿,都是曾国藩之曾孙。曾昭桓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系,归国后先后任复旦大学、广西大学、交通大学教授;曾昭亿毕业于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先后聘为湖南大学教授、长春商专教授。在电机学方面有曾昭权,他是曾国藩之曾孙,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毕业,建国前后任湖南大学教授、电机系主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大人才群体中,有一批杰出的女性人才。除前文中已提及到的曾昭燏、曾昭氕、曾宝菡、曾昭懿、曾宪楷外,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8年参加中国**党,同年同***结婚,1946年曾任邓颖超的秘书,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国华之孙女曾广镛,创办长沙淑慎女校;曾国藩之曾孙曾宝荪,创办长沙艺芳女校;曾宝荀,主持长沙艺芳小学。此外,在曾氏文化世家的女性人才群体中,还有三位才女媳妇。

  一位是郭筠,曾国藩的儿媳,曾纪鸿的夫人,其父郭沛霖与曾国藩为同科进士;

  二位是刘鉴,她是曾国荃的儿媳妇,曾纪官的夫人,她的祖父是清嘉庆朝大学士刘权之;

  三位是陈光璐,曾国潢的儿媳妇,曾纪梁的夫人,她的祖父陈岱云与曾国藩为同科进士。

  这三位才女媳妇对曾氏文化世家的形成和发展所取的促进作用较大。另外,曾氏家族女儿所生之子,也有不少杰出人物。如:聂其杰,是曾国藩之女曾纪芬与丈夫聂缉规之子,建国前曾为上海总商会会长;俞大维,是曾国藩孙女曾广珊与丈夫俞明颐之子,1946年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1949年去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部长”;张庚,是曾国藩曾孙女曾宝菱与丈夫姚源伦之子,建国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这些杰出人才,可以视为湘乡文化世家人才群体的外延。

  纵观湘乡曾氏文化世家,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第一,延续时间长,文化生命力仍然旺盛。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起源于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形成于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历经八代,至今已有160余年。在此160余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清代后期短暂的“中兴”、帝制的终结、民国的动荡、建国后三十年的折腾和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这个以耕读传世、军功起家的文化家族在此社会巨变之际,也饱经风霜,深深地烙下时代的印记。这个文化大家族中,有因同情戊戌六君子而服毒自杀的曾广和;有在抗战中血洒疆场的曾昭正;有出于民族义愤投笔从戎的曾昭鏻;有1928年参加中国**党、久经考验的革命家曾宪植。也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曾昭懿和曾宪洛等。对湘乡曾氏文化世家来说,160余年的风风雨雨,不仅没有被摧毁,而且正以一种蓬勃之势向前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奇迹。

  目前,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但都能以曾国藩的故乡湘乡为文化的发源地,说明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血脉仍在这个家族中流淌。在湘乡文化世家成员中,无论是本籍还是客居他乡,无论是从政还是执教,也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彼此保持着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尊敬的亲情关系。

  第二,人才集中度高,文化跨度大。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由一个家庭而衍生如此多的人才,在湖南几乎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少有。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跨度大,其学术成果既有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创新,如史学、考据学、书法篆刻艺术等,更多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新的开拓,如数学、化学、医学、电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既有继承曾氏家学渊源的一面,更具有开拓创新的一面。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曾氏文化世家成员,在某些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学术成就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三,文化成果丰富,且服务社会的功能强。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的文化成就除了成员个人的学术成果外,还创造了丰富的服务社会的文化成果。教育成果方面从创办私塾、书院、翻译馆、女子学校、职业学校,到管理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选拔幼童出国,甚至到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藏书成果有包括思云馆、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在内的富原堂藏书楼。刻书成果包括《国朝学案》、《孟子要略》、《圣哲画像记》、《船山遗书》,以及创办晚清时期的各种官、私书局,等等。这些文化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湘乡曾氏文化世家之所以能绵延八代,之所以能造就如此庞大的人才群体,之所以能创造如此丰富的文化成果,关键是这个家族有完整的文化理念,即治家理念,而且曾氏家族的治家理念和治家实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

  耕读,是中国传统的治家理念,也是中国文人所理想的生活方式。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读而废耕,饥寒交织;耕而废读,礼仪遂亡。”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景仰者,他在家庙的神位旁张贴一联:“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曾国藩后来将其祖父的耕读实践归纳为八字,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就是曾族家族的“治家八诀”。曾国藩将其祖父的“治家八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加以提升,提出了以“耕读孝友”既为途径又为目标的治家主张。他在与诸弟的信中说:天下官宦之家,多只能一代享用,能庆延一二代者鲜;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他希望曾氏家族成为耕读孝友之家。曾氏家族之所以能成就文化世家,在于曾氏后裔谨守耕读孝友的理念,并不断将“耕”与“读”的内涵加以扩展。

  曾氏文化世家将耕读孝友作为治家理念,实际上向其子孙后代指明了社会发展的三个基本法则。

  第一个法则

  做事与做人同等重要。“耕读”可以代表做事,做事要有做事的态度。曾星冈、曾麟书以及曾国藩兄弟等对如何做事均有论述,归结到一个字就是“勤”,或者“早”。这个兴旺的家族,必定是个勤劳家族。“孝友”可以代表做人,做人更有做人的艺术。曾星冈、曾麟书以及曾国藩兄弟对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如何恭敬师长同僚、如何关心部属幕宾、如何友爱兄弟子侄、如何睦谊乡党邻里,也都有大量的论述。勤、早、孝、友是曾氏家族传家的法宝。

  第二个法则

  发展要以继承为基础。“耕读”二字来说,“耕”是基础,是谋生存;“读”是提高,是谋发展。“孝友”二字来说,“孝”是对前辈的继承,“友”是对自身的发展。打好基础,努力提高,重视继承,讲究发展,这应该是这个家族发展为文化世家的着力点。

  第三个法则

  家族的发展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耕读孝友的本义来说,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耕的本义是耕田,它的社会意义是指某种劳动,教书的称作“舌耕”,写作的称作“笔耕”,即使是思想家的思考,也是一种耕耘,所以汉代杨雄《法言》说:“耕道而得道”。社会发展了,耕的手段和对象都要随时代进步。耕、读、孝、友,同样必须跟上社会的进步,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家族的文化才能发展。

  正是基于对上述三个基本的思考,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曾氏文化世家的人才群体作个案研究,而是从思想与文化要素的层面,来分析曾氏文化世家的发展状态,以及所取得的文化成就。耕读孝友是湘乡曾氏文化世家家训中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并不私秘,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的公开展示。至于这种核心价值为什么能在曾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曾氏家族是否另有一套文化密码,我们正在探索。(风水www.azg168.cn)

  曾国藩:生命的成败在于“入局”

  人才不到困顿厄难的境地就不能激发其斗志,不经历练和深思熟虑就不能通达。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入局且最成功的一个,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61岁,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最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传统儒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弃文从武,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转型为入朝局的国家栋梁。

  曾国藩的时代,乾隆、嘉庆之后的清王朝,由于贪污腐败的极度恶化,由极盛迅速走向衰败。八旗兵、绿营军的腐败致使白莲教的兴起。

  西方列强又看到了东方这块肥肉,无耻的司机侵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划开了列强入侵中华的口子。可谓是内忧外患,清廷岌岌可危。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

  入局后的曾国藩,定下了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迅速吸引聚集了湘军集团的书生骨干分子。他不爱财,也不爱命,受到皇帝的限制、大臣的排挤,承受辱骂、责难、批评,背负 卖国贼、伪道学、杀人狂的恶名,在局中做一名自始至终的人可谓是难上之难。

  大家一直想弄明白曾国藩怎么会没有一点私心?他的做事原则又在哪里?也许是想的太多,看的太多,穿越君总会在不经意间深入人物的内心,或许是在梦境中,或者是在神识中。其实曾国藩的内心是纯净的,很好懂。

  曾国藩自己曾经说过,贪恋名利之人,其内心多是自私,心胸多为狭隘。他是如何放弃名利与私欲的呢?

  缘由很简单,那是因为他的志向与坚守:我的志向是圣贤,这是因为受到了唐鉴和倭仁两位贵人的点拨。使得深谙儒释之精髓的我找到了在世的定位与追求的乐趣,明白了“静”字在世俗中的作用。也明白了坚守才是思想不动摇,不生自私与邪念的约束之法。

  人在世上走一遭是挺不容易的,所以,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入世的心态。入世也可做入局,只有入局了,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成就。

  这是曾国藩给李鸿章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他常常讲给自己的子孙听:

  一老翁请客,让儿子买些果蔬,很久未回。老翁便到到村口看,见儿子挑着菜担与一个挑京货的汉子在一条田间狭窄的水路上对峙。田埂窄,两人无法同时通过。老翁说家中有客,儿子身材矮小,下水必湿担子,汉子身材魁梧,下水不会沾湿担子,请汉子下水田稍避。

  汉子说,你儿子挑的是果蔬,浸湿没关系,他是京广贵货,浸湿一文不值。于是老翁就近对汉子说:“这样,我下田,你将担放在我头上,等你空身而过,再给你。”

  边说边解衣脱鞋。汉子见此,过意不去,当即下田避让,争执就此消散。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入局的道理: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身负责,才能有成事得可能。无论做任何事,入局很重要!

  古人处在艰难忧患的时候,也正是道德学业长进的时候,其功显现在胸怀坦荡上,其效体现在身体健康上。

  一心圣贤生死无畏的追求,只有局中人才能明白我的行为不是为私。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为佛家,关键都是在他们经历大磨难的时候,能把心放宽,滋养灵活,有活泼泼的胸襟,有坦荡荡的心境,把“遇事能静”的心态放到正位,身体上虽然受到外界的伤害,但没有感到不适,更引发内心的伤痛,伤害自己。一心走自己的道,勇往直前,心无旁骛,超脱凡尘俗世的牵绊。

  曾国藩在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的荣考生涯,不禁暗自欣喜:我10岁熟读《五经》,开学八股文,文采略有小成,一次家宴小试牛刀作“共登青云梯”喜获欧阳先生暗许其女。23岁初到考场如愿以偿中的秀才。然秀才并非我凌云之志,便惜别新婚之妻,背井离乡走上了科考之路。

  然而,好事多磨,中举之后,长沙会馆的潜心修习使得自己大开眼界,两次进士之旅均名落孙山,此时才感觉到自己功力还尚浅,须下苦功夫。此时,韩愈的文章走进了我的生命,他的文章格式条框少了许多,更利于作者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读起来也生动灵活,气云非凡。此时才明白写作如人生,行于套,而又出于限。

  四年后我卷土重来,三次进京赶考,此时已囊中羞涩,借友二十二串钱为路费,终中进士,后得朝考一等二名,入翰林院当了庶吉士。

  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的形式所迫,使得自己弃笔从戎,奈何大道使然,必有所作为。有人说我狠,令酷无情,我也承认。可是要知道,治理一个国家,维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捍卫大多数孱弱百姓的利益,我以为,恩威并施,刚柔相济才是前进之道。

  另外,弱国无外交,在当时的环境下,一谓的“和议”也只是休养生息的权宜之计。卖国求荣亦不是我的选择。

  局外人是没有资格评价局内人的,人生的成功在于入局!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历史一代名臣张居正之死
  ☑ 曾国藩的后代现在都在哪
  ☑ 曾国藩相术口诀有哪些
  ☑ 曾国藩祖坟风水图解
  ☑ 曾国藩墓地风水
  ☑ 曾国藩家族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