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破釜沉舟
大家知道成语破釜沉舟,而破釜沉舟中历史背景也是和项羽有关的,而且项羽之所以破釜沉舟也是为了不允许失败,只能成功,对此项羽的破釜沉舟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项羽的破釜沉舟
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继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梁,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秣。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5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三中十月,宋军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停留46日不进,想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
十二月,赵将陈余派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当时齐、燕等各路反秦武装已达陈余营旁,皆不敢战。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英布、蒲将军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齐、燕等各路援军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当时,秦廷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大败秦军。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请降。秦军主力遂告覆灭。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哪次战役中?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公元前208年,秦军攻赵,楚怀王派军援助;项羽杀掉畏缩不前的宋义,"破釜沉舟",与秦军决战,连败秦军。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满,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推荐阅读:项羽是哪个朝代的
项羽破釜沉舟的目的
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失败就是玩完。一定要胜利!
说的细一点就提到巨鹿之战了
项羽前锋军救巨鹿,项羽率大军渡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 也就是 这场战斗必须胜利
项羽在哪里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既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战例,又是一个被人们所熟悉的成语,但这件事发生在哪里?破釜和沉舟是不是同一个地点?对此,史书记载不具体,专家意见也不统一。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只说:宋义“行至安阳,四十六日不进”和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而没有确切地指明是哪一个“安阳”和哪一条“河”。史家注释中,有的说是宋州(今商丘)楚丘西北四十里安阳故城;有的认为是今山东曹县东南;有的强调是相州安阳,即今河南省安阳市以东的内黄县楚旺镇。
明嘉靖《彰德府志卷一》对这一战争有记载,对“行至安阳”一说提出了合理的根据。它说:安阳县“自秦至隋四迁,秦故城在州东南四十三里,近内黄县”,即今楚旺镇。旧《内黄县》对此也有明确记载,该书的“陵墓”条曰:“楚将宋义墓,在县西北楚王镇。秦将章邯围赵钜鹿,楚以宋义为上将军救之,至安阳逗留不进,日与子襄饮酒,不恤士卒,项羽谏不听,即帐中杀之,遂葬此地”。同书“祠庙”条载:“楚王庙在县西北楚王镇,祀项羽。羽尝以宋义救赵不进,即帐中斩义,进军破秦将章邯钜鹿城下,后遂为羽立庙,故镇名曰楚王”。同书又载,明天启《重修楚王庙碑记》云:“楚王堡,即王(项羽)杀宋义故地,有宋冢在焉”。这个地方为什么要修楚王庙以祀项羽呢?碑记云:项羽“一杀义,而解赵围,军民苏,(内)黄亦免城门之殃,备三善焉。”由此可见,宋义逗留之日,有扰地方百姓,项羽杀宋义,合民心,率兵渡河,解了赵围,也为这里一带百姓避免了兵祸,所以这里的老百姓才修庙祀项羽。
还需要向读者交待的是,楚旺和楚王的名由问题。楚旺,原名楚王、楚村、楚祠里、楚王堡,是因项羽杀宋义,夺兵救赵,破釜沉舟,建功立业,威服诸侯,后被称为楚霸王,当地人为了纪念他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因靠卫河,漕运、商业兴旺,又改名楚旺。笔者曾在2001年3月中旬,去楚旺镇楚王庙街勘察,亲眼见到了楚王庙旧址。然后到了内黄县志办,得县志办主任史其显先生主编《内黄县志》(1993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一部。由于时间仓促,未得与史先生细谈,回来翻阅时,发现他写的《楚王镇与“破釜沉舟”》一文,对项羽杀宋义之地楚王镇作了论证。但对“破釜沉舟”的详情未做深究。
笔者曾在《邯郸辞典》(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破釜沉舟”辞条中指出: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挥兵围攻赵国(赵歇)的巨鹿(今鸡泽北)。次年冬,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楚军行至漳河两岸(今河南内黄县楚旺镇),停留46天不进,项羽几次规劝无效,即在军帐中击杀宋义,自作上将军,率军士烧掉营房,砸坏锅灶(即破釜甑),沿漳水南岸(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分析,西汉时期水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区域为今临漳、成安、肥乡、曲周、邱县,现在的流向已偏东、偏南)经斥丘(今成安漳河店一带)、平恩(平恩城在今邱城西南2公里,一说在今曲周东南呈孟村一带),到达南曲(今邱县南营),与曲周(即曲周故城,在今曲周县曲周镇东北20公里处,即今邱县古城营)隔漳水相望,行军距离以今揣度,约150公里。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从这里行渡漳水北去,捣毁了秦军的交通通道——勇道,截断了章邯与王离等秦军将领之间的联系。继之,亲率军士北渡漳水。登岸之后,下领捣沉所有渡船(即沉船),只持三日粮,表现出了只进不退,有去无还,非死即胜的气概。楚军以一当十,九战九胜,大破秦军,项羽取得了救赵的胜利,威震诸侯,人皆称楚霸王。“破釜沉舟”遂成为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的代用语。
总之笔者认为:破釜发生在古安阳东,今内黄北的楚旺镇;沉舟发生在古曲周,今邱县的古城营。推荐阅读:项羽怎么死的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项羽为什么自刎 项羽自刎乌江原来另有原因吗
☑ 虞姬和项羽怎么认识的 项羽为什么那么爱虞姬
☑ 项羽是谁?项羽活了多少岁
☑ 项羽乌江自刎在哪里,项羽应不应该乌江自刎
☑ 西楚霸王项羽是哪个朝代的人,为何称为西楚霸王
☑ 可以举鼎的项羽力气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