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二十二文饰与本质(1)

时间:2011-10-22 14:27:12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通顺,对行为有一定的益处。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文饰他的脚趾,放弃车子而步行。

  六二:贲其须。

  六二:文饰他的胡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九三:文饰打扮得容光焕发,占问永远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文饰打扮成白色,一队白马前来,不是强盗,是前来求婚的。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六五:文饰(女方)的家园,献上一束微量的帛,有麻烦,但最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上九:用白色文饰,没有过错。


  贲(bì),文饰、修饰、打扮的意思。卦象离下艮上,离为日、艮为山,象征太阳落山的黄昏时刻,而这正是古代迎亲的时刻,如《说文》云:“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古代女子出嫁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亲迎”就是在喜结良缘之日,新郎亲率鼓乐、仪仗、彩车,到女家迎娶新娘回自己的家,是以上六项程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通常听说的“婚礼”即从此开始。本卦以小见大,通过新郎在迎娶新娘过程中的修饰、打扮阐述文饰与本质的关系。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通顺,对行为有一定的益处。

  文饰相对于本质而言是外在的、次要的,而本质才是决定行为内在的、主要的因素。但这并不是说,文饰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文饰与本质二者相互结合,可以相得益彰。如《礼记•礼器》中说:“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以讲话为例,言为心声,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虽然说辞能达意而已,但如果讲话没有一定的文彩,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讲的话也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正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本质离开了文饰,就会显得不够完美;适当的文饰,有助于人们的行为更好地达到预定的目的。但相对于本质而言,文饰的作用毕竟是次要的,因此说“亨,小利有攸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文饰他的脚趾,放弃车子而步行。

  趾,脚指。其,指新郎。舍,通“舍”,放弃。徒,徒步、步行。

  说“贲其趾”,一方面是因为初九是本爻的最下一爻,因此也取象于人体最下部的脚指。更重要的是,脚、足等在古代文化中有象征生殖器的意味。例如,神话中鸟神与太阳神有密切的关系,仰韶文化遗存中有神鸟负日图,很多出土的石刻画像中的太阳中都有一只飞鸟,而这只鸟往往又被说成是三足鸟,如王充《论衡•说日》中云:“日中有三足鸟。”鸟本二足而谓之三足,第三只足实际上是男性生殖器,这只要看一下新疆呼图县生殖崇拜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男女交合会意图中那被极度夸张突出、几乎与两足齐等的男根便知。由此后世又进一步以“鸟”指称男性、男根,如《西厢记》中描写崔莺莺与张生幽会,红娘遥见前来的张生,对崔莺莺说:“赫赫,那鸟来也。”又如《水浒传》中,李逵常嚷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后来,也将不正当的性关系称为“有一腿”,这“一腿”就是指鸟的第三只足。不仅如此,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中还指出:“与‘足’有关的字常常表示男根或雄性的性行为,如‘腿’、‘脚’、‘踏’等。”本爻中的新郎文饰他的脚趾,也有突出“性”的意味。

  新郎有车不坐而步行,可能因为车子是供新娘乘坐的,或是专门运载嫁妆的;或者礼仪规定,新郎要亲自执绥御辇,不能坐车;也可能是新郎人逢喜事精神爽,以此宣泄内心的激动、兴奋;也可能是新郎为了向人们展示、炫耀他文饰后的脚。总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如《象》所说:“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六二:文饰他的胡须。

  须,胡须。胡须是男子区别于女人的特有生理特征,是男子阳刚之气的一种象征,也是个人品德、品格的一种标志。

  在古代,没有胡须,对男人来说是一种不足、缺憾。例如,张良是没有胡须的,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说:“我原来认为张良是一个很魁梧奇特的人,等看了他的画像,形状相貌如妇人、漂亮女子。”笔下流露出惋惜、遗憾之情。

  男人没有胡须,往往是被嘲笑、嘲弄的对象。《三国志•蜀志•周群传》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刘璋的长史张裕多须,刘备调笑张裕为“诸毛绕涿居”。“涿”与 “豚”音近,“豚”也就是屁股的意思,刘备说张裕“诸毛绕涿居”等于把人家的胡子说成阴毛、脸说成屁股。这是很不雅的。而张裕马上反唇相讥,说刘备是“潞涿君”。“潞”与“露”谐音,刘备又是涿县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原本没有胡须,是一个老婆嘴,所以张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因此,一些原来没有胡须的名人,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戏曲人物形象中、画像中,人们也要把他们说成是有胡须的,或者在画像上为他画上胡须。例如,司马迁原来是否有胡须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司马迁曾被处以宫刑,就是被阉割生殖器。即使司马迁原来有胡须,在受了宫刑以后,胡须也会消褪。但是后人塑像时仍然要给他画上胡须。

  同时,也受《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影响,古人对胡须特别珍惜和保护。如西晋的张华长有漂亮的胡须,为避免胡须被玷污,常用丝帛将胡须缠起来。

  胡须对古人来说是如此重要,承载了如此之多的文化内涵,难怪新郎要文饰他的胡须了。

  由初九的“贲其趾”到六二的“贲其须”,可见新郎自下而上、从脚到头经过一番精心的修饰、打扮。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九三:文饰打扮得容光焕发,占问永远吉。

  濡如,润泽、容光焕发的样子。从总体上描述新郎经过文饰、打扮后的效果。经过修饰打扮,加上迎娶时的心情激动、情绪亢奋,新郎面目润泽、容光焕发。

  婚姻是人生中的大事、喜事,在迎娶时修饰、打扮一下,在情绪表现得过分一些,都是人之常情,作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因此说“永贞吉”。人们对此也都理解,习以为常,没有人会认为怪异,说三道四,讽刺嘲笑,正如《象》说:“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文饰打扮成白色,一队白马前来,不是强盗,是前来求婚的。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出生时辰算命
  ☑ 周易阴宅风水
  ☑ 周易相学入门
  ☑ 周易如何起卦
  ☑ 周易建筑与家居风水
  ☑ 周易结婚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