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有哪些节日
土家族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呢?土家族的生活文化是怎么样的呢?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下面是有关土家族有哪些节日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土家族有哪些节日
土家族的简介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世居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壮族、回族、满族、维族、苗族、彝族。
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以及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长阳,渝东南,贵州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等”。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湘西州泸溪县内的几个村落。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1984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推荐阅读:门巴族的名人有哪些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泸溪土家族与苗族、汉族是大杂居小聚居,其风俗习惯有共同的,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五龙”、“六龙”节是潭溪镇土家族独特的传统节日。
(一)潭溪“五龙”节。潭溪“五龙”节是集汉族龙舟节和苗族歌会于一体的传统节庆活动,既有汉族的龙舟赛,又有苗族土家族的对歌比赛,还有民俗节目表演,水文化和岸文化融为一体,土家苗汉文化相互交融,可以说土家族苗族汉族的共同节庆。节日活动中的祭祖是将蚩尤或傩公傩母、覃王、屈原放在一起共同祭祀这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所谓“五龙”,就是自清明节后的辰日算起到第五个辰日。如遇二月清明的年份,则在农历立夏之后的第一个辰日举行。参加“五龙”节活动叫“赶龙”。举行“五龙”的地点最初在潭溪的大陂流村。清光绪初潭溪开场,经过潭溪、大陂流两个村寨头人协商(据说是花钱购买)便将“五龙”举办地址移至潭溪场上,成为固定的集中地。
“五龙”节日活动的内容有:龙舟竞赛,比赛的龙舟多至十五只,吉首市的河溪龙舟每次都参加比赛;山歌对唱,来自泸溪县、吉首市、古丈县等地的歌郎歌娘上百人在此进行山歌对唱比赛,赛歌激烈通宵达旦;还有民俗表演、民族戏剧、民族舞狮子、舞龙等。
(二)且己“六龙”节。农历清明后第六个辰日(龙日)在潭溪镇且己村举行,内容和潭溪的“五龙”节一样。
潭溪镇土家族的“五龙”、“六龙”传统节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每年都举办。六十年代末停止,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恢复。最隆重的是2012年6月24日举办的“五龙”节日活动,水上龙舟比赛、岸上歌会、民俗表演等一应俱全,来自本县、吉首市、古丈县等地参加“赶龙”的各族群众达两万余人。
土家族有哪些节日?
1、春节。长阳岁时节日,一年之中,以时为序,首为农历正月的春节。
春节隆重的场面是团年和除夕。家家离不了美酒佳肴,庆祝团聚。除夕的夜晚,无论城乡,都兴守岁。农村人家,户户都要在火垄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红耳赤。火垄里燃烧的大树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几个月都准备好了的。城镇人家则多烧白炭。“红火”预示兴旺。这个风俗大约是远古时的火崇拜的遗风。
一年之中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从子时交庚时的“除夕”紧接新正开门的“出天行”祈福开始的。接财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疠疫都在这一时刻进行。顿时,鞭炮声起,山鸣谷应。
长阳土家人特别重亲缘,重友谊,春节时期正是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对晚辈特别是幼辈分别给“打发”,俗称“压岁钱”,故俗谚有“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趁时,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贺,俗话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事实上是春节的延续。
同历史上元宵节一样,长阳的元宵节也以张灯和观灯为主要内容,气氛尤其热烈。
因长阳是山区的原因,受到条件的限制,花灯制作的种类并不多,不象《长阳南曲·数灯》那样,一下数了99种,那只能是民间艺人的夸张。常见的是大红瓜灯、六角宫灯、莲花灯、兔儿灯、走马灯等。
城乡最热闹的游艺活动是舞龙灯、玩狮子、跑竹马、玩蚌壳精和划采莲船等。龙灯制作分青、黄、赤、白、黑五色,节数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样有[二龙戏珠]、[云龙翻身]、[玉龙盘柱]、[金龙摆尾]、[四门穿花]等。表演最热闹的是五龙俱出,互斗雌雄,至时,大鼓大锣响彻天外,鞭炮雷鸣声震屋宇,声势格外壮观。据故老相传,县城龙舟坪时谣有“东门的青龙西关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说。乡间,也有玩“草把子龙”的,俗称“瘟灯”,用茅草扎成。还有玩“板凳龙”的,即在板凳上装一龙头龙尾,一人手执凳脚而舞之,这些龙灯,小巧灵便,亦极富魅力。
3、土地节。时在二月初二日,俗传为土地生日。古代称“社祭”,社即社神。在长阳,每逢社日,则兴“闹土地会”。但是,这种有一定规模的村社活动到民国年间已经消亡了,仅仅在民间还可见到这种古俗的遗存,即人们多于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庙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风调雨顺。此外,无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后,回家享用“牲醪”。此间,往往也有乡邻亲友三五不等,人们俗称“吃春酒”。
4、清明节。在长阳,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礼俗活动。清明当头,更属农忙时节,依时,“乡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谚云:‘贫人休听富人哄,桐子开花下谷种’……是月,旱苗草生须薅,曰‘薅头道草’。苗初长去其太密,曰‘破苗’。”
5、端午节。在长阳,端午节一应习俗均照节礼如仪。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过了之,而是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三个端午节中除大端阳、末端阳不再悬艾、挂菖蒲外,一应节日饮食如旧。
6、六月六,长阳民间有“龙晒衣”的习俗。俗谚有“六月六,家家晒衣服”之说,故家家户户每于此时必然翻晒衣物,既用于除虫,又用于防霉。同时,不少人家还于是日用盆盛水晒热,用于儿童洗浴,据说可免疮芥,这是古人顺其自然而培植起来的一个具有保健性质的节日。
7、月半节。在长阳,土家人由于历史上崇信巫鬼,故十分注重月半节,俗谚有“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放三日假”之说。是时,家家接嫁女回娘家省亲扫墓,祭祀先人。
8、中秋节。长阳土家人过中秋,一般有四项活动:
一是以月饼、点心敬奉父母或馈赠亲友,以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或友谊,同时以应其团圆之意。
二是设月饼瓜果点心与家人一起赏月,士人之家亦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一边咏诗,《晦斋闲稿》诗云——
飞空玉镜正当头,丝管楼台竟夜游。
记得儿时看月好,儿时看月不知秋。
三是“摸秋”,据道光《长阳县志·土俗》记载——
(至时)三五成群,偷知好园中瓜果 ,谓之‘摸秋’,摸得南瓜,用彩红鼓乐送无子之家,谓之‘送瓜’,南男同音,谓宜得男也。
这一习俗直至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依然在农村可见。
四是以中秋夜月占来时气象年成,农谚云:“云遮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9、重阳节。在长阳,亦有饮重阳酒的风俗,县志载:“季秋九日,士人携酒登高,极游观之兴。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经年不艳,谓之重阳酒。”这种酒俗称“缸面酒”。
10、牛王节。传说,土家人有位祖公,曾得牛王救助,俗语有“人是吃的牛的饭”之说,因此,祭祀牛王有着不忘根本的意蕴。是日,养牛人家,一般都须以猪肉砣和糯米蒸制馔肴,为耕牛加料并停耕一天,并焚香礼拜,祈求牛王保佑。同时,正堂显眼处都要张贴《牛儿经》。
11、过小年。 时在腊月二十四日。腊月二十四日的过小年,是一个仅次于大年的节日。自古以来,围绕这一节日的重要俗礼便是“祭灶”,以报“火食生养之恩”。
12、过赶年。 土家人一年中要过两个年,即在腊月二十九日(月小二十八日)先过赶年,同样吃团年饭。紧接同汉人一样再过年,又吃团年饭。过赶年的习俗传说不一,一种说法是祖先打仗,为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乃提前一天团年。一种说法是“年”是一种猛兽,每到年底就出来害人,土家人为躲避年的祸害,遂提前一天,久而成俗。推荐阅读:怒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土家族风俗文化体现在哪
☑ 土家族民居特点
☑ 土家族的风景特色
☑ 土家族的民族风俗
☑ 土家族服饰特点介绍
☑ 土家族的节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