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婚礼习俗有什么

时间:2015-09-29 11:30:5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柯尔克孜族人们的婚礼前后是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柯尔克孜族婚礼特色是什么呢?柯尔克孜族人们的婚俗有什么特别的传统吗?下面是有关柯尔克孜族婚礼习俗有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柯尔克孜族婚礼习俗有什么

柯尔克孜族婚礼习俗有什么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习俗

  柯尔克孜人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古代柯尔克孜人亦有纳妾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一夫多妻之陋习已逐渐消失。柯尔克孜族一般实行族外婚,直系亲属五至七代内不能通婚,此外婚配范围不受限制,多姑表婚和姨表婚。

  柯尔克孜族普遍流行买卖婚姻,这种买卖婚姻历史较久。《太平寰宇记·黠戛斯传》载,唐代柯尔克孜人“婚嫁纳羊马以为聘,富者或千百计”.到了近代,这种买卖婚姻依然盛行,从订婚到结婚,男方要陆续给女方很多牲畜,从一个“托库孜”(即九的意思,送的聘礼要由九匹大牲畜组成,即骆驼一峰、马四匹、牛四头,或价值相当的小畜和财物)到几个“托库孜”不等。富者聘礼更多,一些贫苦牧民拿不出相应的聘礼,就采取换亲或干脆进行抢亲。柯尔克孜族中还有招婿的婚姻制度。

  柯尔克孜人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但也有自由选择的。古代柯尔克孜游牧部落与定居的农业部落相比,青年男女有较多的接触机会,特别是在各种大型集会中,青年男女相互缔结终身后,请求父母同意并正式请媒妁说媒、纳聘成亲者不少。在现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征得父母同意后缔结良缘的婚姻家庭则更多。但是在广大柯尔克孜牧区,较普遍的依然是父母包办的婚姻。其订婚形式有指腹婚、幼年订婚和成年订婚三种。

  新中国成立前,柯尔克孜人结婚一般都比较早,女子13岁就可以结婚。由于婚姻关系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因而十多岁的年轻姑娘屈嫁给五六十岁老头的不幸婚姻时有发生。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按伊斯兰教的教义举行,一经宗教人士阿訇念经,夫妻即算合法,一些地区的离婚案也由宗教人士裁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和实施,柯尔克孜族的婚姻均按《婚姻法》的规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宗教干涉婚姻等旧俗已经废除。

  柯尔克孜人的婚礼,一般先在女家进行。一大清早,新娘的母亲同新娘的嫂嫂、姐姐及其他女眷一起为新娘梳妆打扮。母亲要为女儿梳头,将满头小辫改梳成两条辫子。母亲一边为女儿梳头,一边唱着《哭嫁歌》。新娘换上新嫁衣之后,盘腿低头坐在炕上,姐妹以及众女眷要向新娘祝贺。此时新娘要唱《姑娘的怨歌》。新娘唱完《怨歌》之后,新娘的姐姐要唱《劝嫁歌》。

  男方迎亲队伍到来之后,新娘的姐姐和嫂嫂要挡到门口,逐个检查男方带来的礼物,并对这些礼物进行很尖刻的挑剔。男方迎亲者要讲好多好话后,女方才接纳礼品,请男方迎亲者进入指定的毡房中参加婚宴。女方待客的婚宴一般都是新娘的嫂嫂操办,因而在婚宴上,客人们要唱赞美嫂嫂的歌。

  婚礼开始,宾客们纷纷来到毡房前的草地上,这时新郎家的迎亲长者从毡房的天窗上,将糖果、杏干、奶疙瘩、沙枣、油炸果等,向毡房外的人群抛撒,五颜六色的喜糖像阵阵花雨,从人们头上落下,客人们在嬉笑、打闹声中争抢喜糖。撒完喜糖之后,牧村里举行赛马、刁羊等庆典活动。姑娘、小伙子等随新娘、新郎进行“甜蜜的竞赛”等游戏后,送新婚夫妇进入洞房。新郎当天即留宿女家,与新娘成亲。第二天,宾客和乡邻再次前来贺喜,并送新娘出阁。伴娘陪伴新娘走出毡房后,新娘的母亲要拉着新娘的手唱《送嫁歌》。之后,在迎亲路上,每经过一个“阿寅勒”,都有青年人拉着绳子拦路,迎亲长者从马上向青年们扔下喜糖后方能放行,这是古代抢亲留下的遗俗。迎亲路上,也有一些长者端着酿造的马奶酒、孢孜酒来招待新郎、新娘,并向新人祝福。还有人在路上点起火堆请新郎、新娘从火堆上跳过,以祝平安和幸福。

  新娘到新郎家后,要踩着门前的花毡子进入毡房。男家设宴招待客人。婚宴后牧村里还要进行赛马、叼羊等活动,一直进行到下午。午宴后青年人弹起库姆孜,唱催促揭盖头的歌,在歌声中举行揭盖头仪式。然后,新郎、新娘要双双向二老鞠躬请安,新娘要吻婆婆的手,以示孝敬,婆婆要吻媳妇的前额以示慈爱。推荐阅读:傈僳族的禁忌有哪些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习俗大全

  柯尔克孜族聚居的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崇山峻岭,它的名字在汉代称为“坚昆”、“鬲昆”,南北朝称为“结骨”、“契骨”,唐代称“黠戛斯”,辽金称“纥乞斯”,元代称“吉利吉思”。清代,沿用蒙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分订婚和结婚两个步骤。

  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头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以示订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区马头上的棉花由女方来扎,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亲事,预祝顺利。

  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家进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亲友陪同下,带着礼品前往新娘家。礼品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临近新娘家时,举行“叼羊”游戏,并借此机会将那预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门前。随后才被新娘家的女眷们热情迎入。婚礼仪式开始前,女方的亲友群起将新郎新娘双双绑在门口,这时,新郎的父兄要向这些亲友赠送礼物,请求“释放”。

  婚礼正式开始,由男方的一位长者用木棒将毡房天窗挑开,从天窗向外撒糖果、点心等,客人纷纷争抢,以分享幸福。接着,新娘的母亲要唱“送嫁歌”,还要举行“赛得河”,即让新婚夫妇背对背坐下,每人头上蒙一口袋。众人用一只羊蹄轮流在他们头上轻打一下,然后拉起来共同跳舞。之后,由阿訇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头,永不分离。

  第二天,双方家长要举办传统的赛马、叼羊、摔跤等活动,以示祝贺。晚上,新娘来到嫂子家与新郎见面,这时的毡房外挤满了宾客,人们奏起传统的民间乐器“库姆孜”,跳起会面舞,唱起一曲曲喜庆的歌,直到深夜,当讨得礼物,放新郎进入洞房后,才尽兴离去。

  第三天,新娘带着丰厚的嫁妆,随新郎回婆家,沿路每过一个牧村,都要受到热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数日内,一对新人还会不断得到亲友的邀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他们处在长时间的新婚蜜月之中。

  

  柯尔克孜族的婚俗是什么

  第1天:捆新郎

  新郎一方在一大早就由长者和青年组成的队伍骑上马,在乐队的敲打声中浩浩荡荡的送去聘礼。聘礼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和各种衣物。新娘的姐嫂要挡在门口,逐样检查男方送来的聘礼,然后接纳礼品,在门口还要进行女方给新郎礼品的展示,并在众人的面前一一试穿衣物。

  等到准备让新郎进屋时,新娘家的男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绳索。等新郎一进门,众人一拥而上,捉住新郎五花大绑,将其拴在帐篷前尽情戏耍。最后要由新郎的父亲和兄长出面,向女方的亲友求情,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这时他们才会给新郎松绑。

  第2天:发喜糖

  第二天婚礼仪式一开始,就由陪新郎来的一位客人用一根木棍将毡房顶部的天窗挑开,并从天窗口往外面撒杏干、油果子、糖果等喜庆食品。这时,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客人分开站在毡房里等着抢那些东西,以分享这对新人的幸福。新娘家要宰羊及其他牲畜摆上宴席,招待远道而来的来宾。

  结婚仪式按伊期兰教教规进行。由阿匐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为庆祝新婚,宾主们要举行刁羊、赛马、摔跤、角力等文娱活动。晚上,新郎、新娘由伴郎、伴娘陪同坐在帐帘内畅所欲言,嬉笑言欢;帐帘外,男女青年奏考姆兹和其他乐器,唱民歌,跳会面舞,做其他游戏,一直闹到深夜方归。

  第3天:回家转

  新郎要把新娘带回到自己的新房。这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家人哭别。新娘的母亲为了照顾女儿也陪同女儿同来新郎家住上二至三天,有的要住上一个月才返回。女方要为女儿准备衣物、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作为嫁妆,用马和骆驼驮上送去,同时还准备一匹马,鞍具、笼头和马鞭。鞍具和马鞭都要是全部是崭新的,并用银铜装饰,十分讲究。

  新娘回婆家时,要骑上这匹马,这匹马也算作为嫁妆送给女儿。新郎和新娘在回去的途中,会受到各地牧民的热情招待,新婚夫妇还要奉上喜糖等礼品作为酬谢。推荐阅读:水族的禁忌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柯尔克孜族民居特点
  ☑ 柯尔克孜族的风景特色
  ☑ 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风俗
  ☑ 柯尔克孜族服饰特点介绍
  ☑ 柯尔克孜族的节日有哪些
  ☑ 柯尔克孜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