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时间:2015-09-22 14:20:36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鄂温克族的民居的建筑和建筑风格分别是什么呢?鄂温克族的建筑风格是怎么样的呢?鄂温克族的建筑和其他民族有什么不一样吗?下面是有关鄂温克族的建筑风格介绍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鄂温克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鄂温克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鄂温克族建筑风格与特色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历史上,由于居住地域的关系,鄂温克人对大兴安岭一带的大山林,包括外兴安岭至阿玛扎尔河、勒拿河上游等地域统称“额格都乌日”或“额格登”(鄂温克语意“大山”)。另外还有一种说法:“鄂温克”的意思是“下山的人们”或“住在南山坡的人们”。

  上述两种解释都说明鄂温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猎民族。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一部分走出山林迁居草原和河谷平原地带,有一部分依旧留在山林。“鄂温克”这一称呼,反映了鄂温克族与山林有着密切联系的古老历史和生活。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斜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

  鄂温克族人虽无固定住所,却有固定建筑,那就是他们的仓库。他们的仓库极为奇特:先将相邻的两棵大树砍去树梢,作为柱子,然后用木头垒成一间悬空的仓库,地上斜竖一根砍有阶梯的木柱为梯。仓库中存放食品、猎物、衣服、用具等,他们从不上锁,其它猎人可任意取用,事后如数归还即可。

  牧区主要的住房是”蒙古包“,圆形。夏天以苇子、柳条或桦皮围盖。冬季,穷苦人家仍以苇子为包盖,富裕人家则以毡子围盖。

  靠近山区的贫困人家住的是矮小、潮湿的”马架子“(土坯盖成)。由于贫困、闭塞、经常游动,因而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简陋缺乏。推荐阅读:布依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探寻鄂温克族的传统民居

  鄂温克人称住房为“纠”。生活在牧区的鄂温克族从前也有过类似“撮罗子”的住房,外面用苇子或毡子苫盖,也有居住土房和木刻楞式板房的。但多数人家以住“俄儒格纠”(蒙古包)为主。

  在100年前,辉河一带的鄂温克人中间,有过两种类型的住房,即:“奥布海纠”、“俄儒格纠”。此外,50多年前,此地也出现了土房。

  “奥布海纠”:这是一种最简陋的蒙古包式的住房,一般为打猎、拉脚、打羊草时的临时住房,或者为贫穷人家迫不得已时所居住。它是用榆木杆子约20~30根,顶端用绳子结在一起,下端插进地里而成“纠”架,用苇子搭盖呈伞状的棚房。这种房早期没有定形的门,一般向南开一小口出入,仅以苇捆及毡子作门而已。以后“奥布海”也装置顶孔,是以榆木和柳木凿成类似现在的蒙古包的包顶,但小得多(直径约0.5米)。圆顶的边缘上有更多的小孔,以便插进木杆,成钝锥形。同样以苇子搭盖成屋,用柳条编成,冬季门里挂上一层毡子防寒。

  “俄儒格纠”:即现在所称的“蒙古包”,以屋顶圆孔的名字而得名。蒙古包的木架是以上、中、下三节结构组成的圆包。夏天用柳条串成帘围在包的哈那外,用芦苇串成伞形帘,盖在上面挡雨,冬季用帆布外加毡子围严,以保包内温度,近年冬季在包内床下搭热炕,效果很好。

  蒙古包一般选在阳坡、地势较高、用水方便、靠近牧场的地方搭盖。在搭盖蒙古包时,雨季要搭得斜度大些,以防漏雨;冬季为免受强风吹袭,斜度小些。包内有床、炉子,有木箱柜、桌子等用具。为便于游牧生活,鄂温克牧民还有专门存放物品的库车,可套上牛马拉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土房、砖房的越来越多,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已进入鄂温克牧民家里。推荐阅读:朝鲜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鄂温克族民居特点
  ☑ 鄂温克族的风景特色
  ☑ 鄂温克族的民族风俗
  ☑ 鄂温克族服饰特点介绍
  ☑ 鄂温克族的节日有哪些
  ☑ 鄂温克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