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风景特色

时间:2016-02-02 13:48:2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鄂温克族的人们在风景之中却比较少,但是却有个难以形容的一种情怀,而且鄂温克族的人们都是主要住再山林中,对此鄂温克族的风景特色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鄂温克族的风景特色

鄂温克族的风景特色

  鄂温克族有哪些风景特色

  鄂温克族的情怀

  鄂温克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62.5%。这里水草丰美、风光旖旎、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是未受污染、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一片绿色净土。辽阔无垠的鄂温克大草原,蒙古包如点点星辰洒落于河边山岗,袅袅炊烟升腾起牧人千年不变的守候。草原白蘑、河畔柳蒿、遍地黄花等纯天然绿色食品,手扒羊肉、风味牛排、涮羊肉、布里亚特包子。

  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山林中的人们”、“下山的人们”或“住在南山坡的人们”,历史上部分鄂温克人用桦树皮搭盖“仙人柱”为居,以狩猎、采集、饲养驯鹿为主要生产方式,崇尚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共处。随着社会的发展,已走向文明富裕,但在婚葬服饰、饮食、礼节、居所、节庆、歌舞、禁忌等方面还保留着鲜明的民族历史传统习俗,如鄂温克人喜爱蓝、绿、黑色衣服,不喜欢红、黄二色,好喜配戴金银戒指、镯等饰品。鄂温克人居住的蒙古包叫“俄儒格纠”,夏季以柳条围在哈那外,用芦苇串成伞为盖。在鄂温克草原上生活的达斡尔族、厄鲁特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也都保留着各自鲜明的民风民俗。

  鄂温克有着丰富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全年有六个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冬季的草原百色归一,银装素裹,千里雪域如童话世界纯净、迷人。冬季到鄂温克旅游,尽享多彩的冰雪文化,感觉雪的晶莹、冷的庄严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冰雪民族风情。享用冰雪、拥抱冬天,鄂温克草原一个冬天的童话。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瑟宾”鄂温克语系“欢乐祥和之意”,每年公历的6月18日,各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扶老携幼骑马乘车欢聚一起,隆重庆祝“瑟宾节”。开幕式上有各民族歌舞表演,进行博克、布龙、赛马、赛骆驼、米日干车、抢枢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比赛,还将举行祭敖包、赛牛大会、文艺演出等活动。

  冬季那达慕 每年十二月,在巴彦呼硕敖包山上举行,是冬季草原牧区生活的集中展示。雪地赛马,赛骆驼,马拉雪橇、雪地博克尽显北方少数民族的豪气和强悍,也是冬季风情和服饰的大展台,是草原人们挑战寒冷、超越自我的盛会。

  敖包会 鄂温克旗每个区域,每个大家族都有敖包,每年都有祭祀的习俗。每年的农历5月13日,在巴彦呼硕敖包山由喇嘛主持大型的祭祀敖包活动。仪式按照古老传统习俗举行,以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吉祥如意。

  丰收会 是草原上最为普遍的庆祝和娱乐活动,每年公历5月份后,草原上的牧民为庆祝春季接羔丰收而举行,一般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为牛、马、羊打标记,邀请亲朋好友共享丰收喜悦。

  巴彦呼硕旅游区──传唱“敖包相会”的地方

  巴彦呼硕旅游区因天下第一敖包──巴彦呼硕敖包闻名于世,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的外景地就是这里,影片主题歌《敖包相会》就是从这个敖包旁传遍大江南北。旅游区是内蒙古旅游东线主要景点之一。

  到鄂温克德仁部落,体验鄂温克草原古老生活。温克族聚集地区,具有非常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德仁夏营地是长久以来辉河鄂温克族牧民自发形成的草原部落。100多座蒙古包一字排开,甚是壮观,骏马奔腾,牛羊遍野,一派古老和现代文明交融的景象,是难得一见的久远的草原原生态生活场景。

  鄂温克族风景特色建筑

  温克酋长玛丽亚·索

  被收了枪的玛丽亚.索此刻就坐在我对面她那张用树桩支起来的木板床上,戴着蓝色的头巾和老花镜。中间是座铁皮火炉,干枯的棒柴总在里面熊熊地燃烧着,炉上的大锅里煮着。

  一成不变的白菜炖猪肉。尽管帐篷外的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度,可帐篷的门还是总开着,午后的阳光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间飘浮。我们一起坐在她那凌乱而简陋的帐篷里已经四天了。她每天都那样坐着,一边嗑瓜子,一边跟我聊天,柳霞坐在她旁边,做我的翻译。每天,玛丽亚.索的脸上都会划过一丝孩子般的笑容。那是“强纳咕”来的时候。“强纳咕”会突然飞进来从地上衔一颗瓜子走,那是一种长着蓝色羽毛的小鸟。推荐阅读:羌族的风景特色  

  鄂温克族风景特色有哪些

  鄂温克族人物昆德伊万

  昆德伊万,又名昆铎,索罗共哈拉。1925年8月出生,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河流域(今奇干乡)乌启罗夫鄂温克人。

  昆德伊万于1934-1935年在伪满海拉尔日本人举办的学校学习日语。1938年1月—1939年2月在山李贝尔茨河流域私校学习。1940年7月1日在奇干东部的布洛固鸠山建立的“关东军栖林训练营”同男猎民一起参加军事训练。参加这次训练的有80多名鄂温克猎民,其中年龄最高者70岁,最小的才14岁。15岁的昆德伊万也被迫来参加军事训练,还利用一定的时间教日语,每期训练为两个月。

  1941年1-6月,在布洛固鸠山日本人举办的学校充当日语翻译。

  1941年7月,开始跟随大人上山打猎。1945年,和广大猎民积极投入攻打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同年8月15日深夜12点,苏联红军攻打了驻扎在乌启罗夫的日本兵营,广大猎民听到消息后,拿起猎枪,纷纷参加追捕日军的战斗。8月24日,15名鄂温克猎民在昆德伊万和伊万杰列果夫的带领下,在艾牙苏克河搜寻到21名日本兵,经过激战击毙13名日本侵略者和1匹战马,缴获战马8匹和部分枪支弹药,其余8名日军被追到金河附近也全部被击毙。

  1948年1月30日,额尔古纳左翼和额尔古纳右翼旗合并为额尔古纳旗,当时额尔古纳旗第四区,辖有四个村,第四村为鄂温克民族集中的乌启罗夫村,1950年2月-1953年7月昆德伊万任村长,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狩猎部落的猎民中第一个培训起来的国家干部。1953年8月任额尔古纳旗第四区人民委员会文教助理、副区长。

  1957年2月撤销第四区,建立奇干鄂温克民族乡,当即召开全乡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15名委员,有7名是鄂温克族猎民。猎民出身的昆德伊万被选为乡长,尼格来、吉米德2人被选为副乡长。昆德伊万担任乡长期间,多次进京并受到国务院总理***等*****和自治区领导人乌兰夫等同志的接见,还出席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1957年2月当选为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

  1963年2月23日,晋升为额尔古纳旗人民委员会副旗长,昆德伊万因久患心脏病、肝炎,经多方医治无效,于1965年7月在根河病逝,终年40岁。

  昆德伊万自1950年参见革命以来,在党和上级政府的培养、教育于关怀下,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参加了各项革命工作。十几年来他一直追随着党的事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了不少工作。为鄂温克民族兴旺、民族团结、发展猎业生产、护林防火以及改善提高猎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昆德伊万同志担任副旗长期间,经常不辞劳苦地深入基层检查护林防火工作,从而在工作作昆德伊万风、工作方法上有很大改进和进步。

  昆德伊万是我党培养起来的一位优秀的鄂温克族干部。推荐阅读:达斡尔族的风景特色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著名风景名胜的成语
  ☑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 我国各民族风景名胜
  ☑ 少数民族的风景名胜
  ☑ 世界著名风景名胜
  ☑ 鄂温克族民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