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时间:2015-09-09 16:16:0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土族人有什么风俗禁忌是我们不知道的呢?土族有哪些比较特别的风俗习惯呢?土族和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是有关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土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土族的先民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组成村落,从事畜牧业,逐水草而居。以后逐渐变成从事农业而定居了。土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有十几户或几十户组成。土族人家庄廓的大门方向依山势而定,安大门时特别注意选择照山,也就是大门必须对准正前方最高大、最雄伟、最完整的山,若没有理想之山,则立照壁,以为屏障。

  土族人家的院中,住房的位置根据大门的方位和阴阳五行、八卦等确定。家境较好的人家的主房,盖的是正脊五檩、二架七檩的大房、前后出檩的过厅。房屋木件大都为画栋雕梁。其它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的小平房。高寒地区的土族,除了夏天,人们大都睡热炕。热炕有两种,炕面用泥做的叫泥炕,炕面用木板做得叫板炕。

  土族人民的祖先,在青海东部定居以来,起初从事畜牧业生产,以肉食、乳品为主食,转为农业生产后,传统的游牧民习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喝酥油茶,吃酥油炒面,吃大块肉、喝大碗酒。因青海东部海拔高,气候干旱,农作物只能种植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油菜等。

  土族人民特别注重礼节,人们相逢时互相问好致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亲友之间相互拿上自己做的食品拜节。家里打庄廓、盖房子、安大门、生孩子出满月、姑娘出嫁、娶媳妇都要邀请亲友来贺喜。土族人民热情好客,说是“客来了,即福来了”,对长辈及贵客尤为尊敬。在节日里或责客来时,在大门口先敬客人三杯酒,叫做“进门三杯酒”,然后请客人进门引至正房炕上按年龄或辈份大小就坐,主人要敬客人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用无名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也可。此时主妇恭恭敬敬地把做好的饭菜用木盘端上来,劝客人享用。在客人出门时,要敬三杯酒,叫“上马三杯酒”。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蒸馍等。春节一般要过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扫一遍,贴上钱马、春联、年画,然后吃年饭。晚上有的讲故事。有的饮酒唱歌,直至通宵达旦。大年初一,男人们登上高山煨桑、“放鹿马”(“煨桑”,汉藏合壁词语,意为烟祭。“鹿马”是一种印了飞马的五色方块纸,在山顶迎风飘洒,表示顺运)。小孩、妇女就开始穿节日盛装,待东方朦朦发亮时,家族间、邻友间相互拜年。过年期间,男女老少集中在较宽敞的巷道或打麦场上,转轮子秋,踢毽子,打毛蛋(羊毛绒球),跳安召舞,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结束。

  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土族人家过得也比较隆重。五月初五那天,人们喝雄黄酒{青稞酒中放雄黄},吃凉粉、凉面。男女老少都要穿节日盛装,系“锁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儿童还佩带香包。中秋节提前一两天做大月饼,月饼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种图案,月饼以大而美观为佳,做的月饼一定要给亲朋好友赠送。中秋节晚上要在院中间摆上方桌,献上月饼和瓜果,点上青油灯,煨桑,迎接月亮出来,现在接月亮的习俗已慢慢消失,以全家大小团圆欢乐为主。

  土族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是用歌声来表达内容的,犹如一部辉煌的歌剧,又像一部舞剧,“安召”优美的舞姿贯穿始终。土族婚礼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推荐阅读:独龙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土族风俗习惯

  土族的服饰

  土族的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青壮年男子,戴有绵镶边的毡帽,也有的戴“鹰嘴啄食”的毡帽,身穿小领,斜襟、袖口镶有黑边胸前镶一块四寸方块的彩色图案的长袍,还穿绣花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或紫红色的坎肩,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的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黑虎下山(上黑下白)的绑腿带,穿花云子鞋。老年人一般头戴黑色的卷边毡帽,穿小领,斜襟长袍,外套黑色坎肩,系黑色腰带,脚穿白袜黑鞋。据《大通县志》载:妇女戴帽,辫发用红棉绳贯青铜钱,垂于脑后,耳缀大环银铜不一,足穿腰袜,衣服不论绸布杂以五彩,束之大带。穿小领斜长袍、两袖由红、黄、蓝、紫、黑五色彩布圈做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富有民族特色。长袍上面套有黑色、紫红色或镶边的蓝色坎肩,腰系彩带;彩带两头有花、鸟、蜂、蝶、彩云刺绣或盘线的花纹图案。穿镶有边的绯红百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着一节裤筒,土语叫帖弯,足穿绣花鞋。老年妇女不穿五彩花袖衫,不系绣花彩带。未婚姑娘两鬃梳小辫子,中间梳一条大辫子,三条辫子合辫在后面,用绯红头绳扎紧,系一海螺圆椭,裤子膝下部分套红色的帖弯。发式和帖弯颜色的不同,是区别已婚妇女和姑娘的标志。民和二川地区土族妇女,头戴缀以珠翠的凤冠,身穿绿色夹袄,腰系红色褶裙,花围肚,脚穿翅尖绣芹鞋。土族妇女称头饰为扭达。过去土族有吐浑扭达(也叫伴伴切扭达,形似圆饼),捺仁扭达(也叫三叉头,形似三肢箭),"适格扭达"他叫簸箕头形似簸箕),加斯扭达(也叫铧尖头),雪古郎扭达(形似漏凹槽),加木扭达,索布斗扭达等八、九种,各地佩戴不一。这些扭达中,据说吐浑扭达最古老,最高贵。土族妇女在脑后抓起高高的发鬃,土语称商图,在商图上面戴着头饰。1938年以后,由于青海军阀马步芳强行改变土族服饰,这种头饰便失传了。从此互助土族妇女常把头发梳成两根长辫子,在背后,末稍相联。头戴饰有丝锦的毡帽或礼帽。

  土族的居住

  土族群众往往要族而居,自成村落。土族村落大多在山脚下,依山傍水。一般每家有一个庭院。土语叫日麻(即庄廓),围墙内两面或三面建有房间,多的之间为一但,中为屋,一侧是卧室,另一侧是佛堂或仓库。富裕人家修有内分院。日麻内以内个角落为厨房、草房、牲畜圈、厕所等。多为平房,系土木结构,门面刻有各种花纹图案,庭院正中有一圆棣,用来拴牲口,圆棣中间竖着嘛尼旗杆。土族血缘关系较近的系属,一般都居住在同一区域。兄弟分家时,旧宅归长子居住,其佘儿子另迁新房,父母一般与最小的儿子居住。

  土族的婚俗

  据民和土族民间传说,古时候土族姑娘不出嫁,男子从妻居,以后演变为男娶女嫁。民和土族的道拉(意为唱曲)先娶儿来后嫁女,娶儿嫁女满堂红,就指的是这种情况,但这在其它土族地区没有反映。解放前,土族地区是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土族青年男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婚姻不自由。而聘礼较重,穷人要娶妻十分困难。有的女方不收聘礼,但要男子为女家作工几年以后才能结婚或者招女婿八赘,或者两家互相要嫁,称为换门亲,过去土族也有抢婚的习俗。民和地区传说在发生了日食或月食的时候,已经订了亲的小伙子(一般因贫困不能娶妻者),可以跑到姑娘嫁家抢婚,直到解放前夕这种习俗尚有残留。土族劳动人民是一夫多妻制,解放前只有土司,地主纳妾。土族的婚礼分为娶亲、送亲、结婚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繁缛、自始自终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纳什金"(娶亲人),带上娶亲的礼物(酒、羊、肉腔,蒸馍等)和信偶孔(新娘)上马时穿戴的服装、首饰(黑手饰、红包头、红头绳、上马袍等)、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去娶亲。当"纳什金"快到女方家时,让姑娘兴高采烈地跑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边后退、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也热情地迎接纳什金。这时阿姑们跑进家里、关闭大门,唱起康德格玛、等纳什金了她们的歌后,开开门请进去。“纳什金”进门时让姑娘从门顶上向他们泼水?纳什金刚上炕喝茶,吃饭时,姑娘又唱起《纳什金斯果》。阿姑们唱完后,两位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才结束。鸡叫二遍时,开始给新娘尽管变发式,穿戴新婚妇女的服装,接着在堂屋举行上马仪式,民和土族姑娘上马时,由让姑娘们演唱上马曲。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的哥哥和弟弟、姐夫、姐姐、舅父等十多人组成“阿仁切”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所经过沿途村庄,凡是和新娘同村的红姑(已婚女子)都手捧酒杯等侯在路旁,向"红仁切"们敬酒,姑娘家人要回敬她们一尺红布,吃完“红仁切”走到距男方家二、三里路时,男方派两个人前往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有接桌,上面放着酥油花"西买日"和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桌旁边有一木制的方斗,斗内装酒麸皮,上插一枝系有哈达的箭,放一个用红布裹着的瓷瓶:"经仁队"们为表吉祥,用柏树枝蘸着牛奶向西方洒,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跳舞唱歌,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妇女在前面拉着红白毛毡、新娘踩着毡,男左女右,双方手扶着红布裹着的瓷瓶,并肩慢步进入庭院,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答谢媒人。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向其嘴里喂炒面,往其脸上贴酥油。在院子中间,铺上草搭上木板,招待"红仁切"。在宴席间要给"红仁切"上五个肉方,男方和女方家互相指送哈达、衣物等。之后"红仁切"最后吃长面条叫做("起发面"),"红仁切"们刚端上饭碗,男方家的小伙子们手捧酒碗,在大门口唱起“赫杰”(起发禧客歌),向娘家人敬酒欢送,至此婚礼结束。

  土族的忌讳

  土族忌讳吃圆蹄牲畜(马、骡、驴);忌讳在牲畜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畜群发展。土族的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不让去过暗房(月房)的人以及孝子(服丧的人)和妇女进入。妇女不戴帽子、不穿长衫、不得在长辈前来往。土族忌讳给客人在有裂缝的碗里倒茶水,并忌讳在客人面前吵架或打驾孩子。土族群众走远路或办婚事、早晨出门碰上空桶、空背斗及不干净的东西时,认为凶多吉少,就返回来改日再走。土族有忌门的习惯,如生了孩子,安了新大门,发现传染病等,别人不得进入庭院,忌门的标志是大门旁边贴一张红纸,插上松柏枝或在大门旁煨一堆火。

  土族的丧俗

  土族丧俗各地不同,互助土族多实行火葬,民和土族除非正常死亡和夭折小孩火葬外,其实行土葬。大通土族也有一部分行土葬。土族人家死了人,一般在三至七天内送葬,举行丧礼要请喇嘛念经三天,请本村的老人念嘛尼,丧礼最后一天,亲朋来亡人灵前吊唁献哈达、献馒头。人死以后,先脱去衣服,使成蹲状、双手合掌、两拇指于下颔肩,用五寸宽的长白布条捆住,上穿斗笠或布日?(表示死者的衣服),下围布裙(老年人用黄布做、年轻人用白布做)、然后入殓在木制的灵轿内。老年人的灵轿做的比较精细,大小以恰能蹲一人为宜,式样象一座"一间转三的庙宇",上面有精心雕刻的"悬梁吊柱、花卉图案、轿的顶端刻有日月模型、并着色油漆、火葬那天、送灵轿至火化现场,将死者面向西方,放入火炉内,用柏树枝点燃火,并砸碎灵轿,投入炉内同时焚烧。一般在火化的第三天,将骨灰装进一尺多长的木匣或瓷罐内,暂时埋在临时的一个地方,等到来年清明节,再埋在祖坟墓地,亡人送葬后,子孙服丧,一般为四十九天。土族没有特制的孝服,服孝期不穿戴有色彩的衣服,三年不贴春联,当年不走亲访友。

  

  土族风俗习惯是什么

  生活在青海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各自的民俗风情。百分之九十的土族分布在青海省。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是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土族在全国有192573人(见于1990年钱雪源主编的《中国民族人口》资料),他们居住在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和甘南地区、西宁市及其它州县也有少量土族散居。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土族的先民们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组成村落,从事畜牧业,逐水草而居。以后逐渐变成从事农业而定居了。土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有十几户或几十户组成。土族人家庄廓的大门方向依山势而定,安大门时特别注意选择照山,也就是大门必须对准正前方最高大、最雄伟、最完整的山,若没有理想之山,则立照壁,以为屏障。

  土族人家的院中,住房的位置根据大门的方位和阴阳五行、八卦等确定。家境较好的人家的主房,盖的是正脊五檩、二架七檩的大房、前后出檩的过厅。房屋木件大都为画栋雕梁。其它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的小平房。高寒地区的土族,除了夏天,人们大都睡热炕。热炕有两种,炕面用泥做的叫泥炕,炕面用木板做得叫板炕。

  土族人民的祖先,在青海东部定居以来,起初从事畜牧业生产,以肉食、乳品为主食,转为农业生产后,传统的游牧民习俗仍然保留着,如喝奶茶、喝酥油茶,吃酥油炒面,吃大块肉、喝大碗酒。因青海东部海拔高,气候干旱,农作物只能种植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油菜等。

  土族人民特别注重礼节,人们相逢时互相问好致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亲友之间相互拿上自己做的食品拜节。家里打庄廓、盖房子、安大门、生孩子出满月、姑娘出嫁、娶媳妇都要邀请亲友来贺喜。土族人民热情好客,说是“客来了,即福来了”,对长辈及贵客尤为尊敬。在节日里或责客来时,在大门口先敬客人三杯酒,叫做“进门三杯酒”,然后请客人进门引至正房炕上按年龄或辈份大小就坐,主人要敬客人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不能喝酒的客人,用无名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也可。此时主妇恭恭敬敬地把做好的饭菜用木盘端上来,劝客人享用。在客人出门时,要敬三杯酒,叫“上马三杯酒”。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缝制新衣、杀猪宰羊、烙、炸蒸馍等。春节一般要过十多天,除夕那天,把院落房屋打扫一遍,贴上钱马、春联、年画,然后吃年饭。晚上有的讲故事。有的饮酒唱歌,直至通宵达旦。大年初一,男人们登上高山煨桑、“放鹿马”(“煨桑”,汉藏合壁词语,意为烟祭。“鹿马”是一种印了飞马的五色方块纸,在山顶迎风飘洒,表示顺运)。小孩、妇女就开始穿节日盛装,待东方朦朦发亮时,家族间、邻友间相互拜年。过年期间,男女老少集中在较宽敞的巷道或打麦场上,转轮子秋,踢毽子,打毛蛋(羊毛绒球),跳安召舞,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结束。

  除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土族人家过得也比较隆重。五月初五那天,人们喝雄黄酒{青稞酒中放雄黄},吃凉粉、凉面。男女老少都要穿节日盛装,系“锁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儿童还佩带香包。中秋节提前一两天做大月饼,月饼表面上要用面做上各种图案,月饼以大而美观为佳,做的月饼一定要给亲朋好友赠送。中秋节晚上要在院中间摆上方桌,献上月饼和瓜果,点上青油灯,煨桑,迎接月亮出来,现在接月亮的习俗已慢慢消失,以全家大小团圆欢乐为主。

  土族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是用歌声来表达内容的,犹如一部辉煌的歌剧,又像一部舞剧,“安召”优美的舞姿贯穿始终。土族婚礼是本民族文化、宗教、生活习俗及民族特性方面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重要依据。推荐阅读:柯尔克孜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回族的特别风俗习惯了解多少
  ☑ 高山族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 风俗习惯上坟拿多纸合适呢?
  ☑ 新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 回族风俗习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