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嘉庆杀和珅是乾隆授意的吗

时间:2017-02-28 17:43:40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乾隆还是做皇帝的时候都是一直很宠幸和珅,而和珅也是出了名的大贪官,但是为何乾隆一直都是没有杀和珅,而到了嘉庆即位乾隆大丧之日就杀了和珅,难道和珅的死是乾隆让嘉庆所杀的吗,那么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嘉庆杀和珅是乾隆授意的吗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和珅,嘉庆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嘉庆杀和珅是乾隆授意的吗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乾隆宠幸和绅的原因

  有还债的内疚,乾隆想刻意提拔重用和绅;

  和绅确有才干,是乾隆处理政务的得力助手;

  和绅善于揣摩帝心,能让皇帝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情趣;

  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痼疾,有时皇帝也不能例外。

  一是和珅的能力突出。

  和珅懂得多国语言,乾隆与外国使节打的很多交道,来往的公文,都是通过和珅来翻译的。放眼整个朝堂,乾隆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替代和珅的人。

  二是和珅很会给乾隆搞钱。

  乾隆为啥不杀巨贪和珅?这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因为和珅不仅善于从各省的封疆大吏、盐政织造、富商大贾那里搞来钱,敬献给乾隆,还首倡在朝廷中实施议罪银,所有缴获的钱全部归内务府,从而给乾隆,乃至整个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可供皇家花天酒地、挥金如土。

  三是和珅做事非常合乾隆的心意。

  和珅不但从小就学习模仿乾隆写字做诗的风格,培养和乾隆几乎完全一样的兴趣爱好,而且对乾隆需要什么,完全清楚明白。有个记载说,乾隆哪怕轻轻咳一声,和珅立刻就会把痰盂给他递到嘴边。

  总之,乾隆尽管知道和珅是巨贪,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没有要杀和珅的理由。

  不过还有人“独辟蹊径”讨论这个问题。

  《清朝野史大观》还有《清宫秘史》这些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乾隆当太子的时候,有一次进宫,看见父皇有个美丽的妃子马佳正在梳头,一时心动,便从后面用两手捂住马佳的眼睛。马佳受惊,又不知就里,便提起梳子反手打那捂眼之人,结果打伤了乾隆的眉头。

  乾隆的母后看见乾隆眉头受伤,追问怎么回事,许是乾隆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想向母后忏悔,便说了此事。谁知道母后非但不责罚乾隆,反而认定是马佳勾引自己儿子,立刻传下懿旨,把马佳赐死。

  当乾隆知道这件事后,追悔莫及,跑到马佳的寝宫,咬破自己中指,在马佳尸体的颈部点了一下,祈祷说:“都是我害了你!如果你的芳魂有灵,咱们二十年后再相见吧!”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因为和珅长得非常的英俊,而且模样也和马佳一模一样,乾隆便查看他的脖子,果然那里有个朱砂痣,而且算一算时间,正好是二十年。于是乾隆便认定和珅真是马佳投胎转世,从此对他宠爱有加,任其为所欲为。

  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外国人的记载,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马戛尔尼回去后,他的副使乔治·斯当东写了《英使谒见纪实》一文,里面含蓄地提到和珅“相貌不凡……是皇帝唯一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和珅是乾隆的男宠。

  后来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写了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一书,则直接根据马戛尔尼的访华,及《清宫秘史》的记载写道:

  “最后,乾隆60岁时爱上了和珅,在乾隆看来,他就是马佳再生,并把他当成了嬖幸。 他违背了天朝的规矩,把没有为公众建立过任何功勋的情人提拔到首要的位置上来。两年以后就要去世的母后这次对这事情未加干涉,因为这不是女眷们的事,而是男人间的事……”

  上面的几种说法,究竟对不对呢?

  肯定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还债观”、“男宠观”,还是“能人观”,其实都是在为乾隆辩解,都是想说乾隆“情有可原”。尤其是“还债观”,简直给乾隆的糊涂作为,做了一个凄艳美丽的注解,甚至让我们还为他感天动地!

  当然,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以上的辩解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全天下都是皇帝的,全天下的财富都归皇家所有,那么,和珅的所谓贪污,其实不过是把皇家的钱,拿一部分来,放入自己的腰包而已。乾隆容忍他,也不过就是给和珅的“赏赐”。后来嘉庆扳倒和珅,查抄他的家,也不过是皇家要把赏出去的钱拿回来而已,并没有特别的惩治意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来探讨乾隆为什么不惩治和珅,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我们要有所借鉴,我们必须知道,国家是公器,而不是某个人的。国家公职人员是管理公器的人,也就是保管员。国家的财富是全天下人民的,如果保管员利用自己有钥匙的便利,打开大门,把财富放入自己口袋里,这就是贪污!

  是的,只有当我们建立了这样的历史观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来指责乾隆,批判和珅!

  嘉庆皇帝,这个被人看做资质平庸的年轻人,上台后却干了一件父亲乾隆爷一辈子都没干过的事儿——或者说是明明知道,却不想干的事儿。

  全大清都知道和珅有钱,嘉庆也知道,但是有多少钱,却又没有人真正知道。这就像藏在口袋里的猫,外人都只听猫叫,究竟什么颜色,没人看过。

  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九这天,答案揭晓了。一份《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传到了嘉庆面前,想必在打开之前,他也深深吸了一口气。

  就在昨天,他刚刚下旨和珅革职,家产抄了充公!朝野震惊之余,也都在等着看他手里这份清单——

  金银:金库查出赤金五万八千两。银库查出银元宝五万五千六百个,京锞五百八十三万个,苏锞三百一十五万个,洋钱五万八千元。钱库查出制钱一百五十万千文。以上作价共约银五千四百余万两。住屋内查出,缕金八宝床四架,缕金八宝炕二十座。上房内查出,金宝塔一座重二十六斤,赤金二千五百两,大金元宝一百个,每个重一千两,大银元宝五百个,每个重一千两。夹墙内查出,藏匿赤金二万六千两。地窖内查出,埋藏银一百万两。

  珍贵物品:大自鸣钟十座,小自鸣钟一百五十六座,时辰表八十个。紫檀琉璃水晶灯彩共九千八百五十七件,珠宝金银朝珠杂佩簪钏等物共二万零二十五件。

  桂园大东珠十粒,珍珠手串二百三十串,大映红宝石十块计重二百八十斤,小映红宝石八十块,映蓝宝石四十块,红宝石帽项九十颗。玉寿佛一尊,玉观音一尊,玉马一匹,珊瑚树七支,金镶玉嵌钟一座。

  不动产:御赐花园一所,亭榭楼台二十座,新添十六座。正屋一所十三进共七百三十间,东屋一所七进共三百六十间,西屋一所七进共三百五十间,徽式新屋一所七进共六百二十间,私设档子房一所共七百三十间。花园一所,亭台六十四座。田地八千顷。银号十处,本银六十四万两。当铺十处,本银八十万两。

  嘉庆看到结尾,估计也要两眼一黑——合计折合白银两亿多两!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和约5000万两白银,和珅一个人比四个大清朝加起来还富有!看到这里,古今中外的所有贪官们,相比都默默泪流吧。

  

  乾隆临死前为什么不杀和珅?

  乾隆,大清王朝近300年历史舞台上开创一个辉煌盛世的少见的明君,也是一个文武双全,且绝顶聪明的一个智慧君王,在位60年,后禅位于十五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事实上可以说,乾隆皇帝在位的时间超过了先帝康熙的61年,这也是历史上除康熙以外在朝临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身边有两大宠臣红人,纪晓岚与和珅,这里对纪晓岚的描述就暂且不提,且说说和珅这个人。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

  当然这是历史上对和珅平生的一个简短概述,而同时,众所周知,和珅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贪官,至于贪到什么程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和珅的家业,那就是富可敌国。这样去评价他其实并不夸张,因为在嘉庆皇帝赐死和珅抄家的清单统计中,历史上得出过几个数据,虽然不能确定其具体的数额,但就我了解的资料来说,总数达到8到12亿两白银,我们依照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两份记载合并起来分析如下:查抄时曾把和珅的全部财产编列为109号,其中已经估价的有26号,共值银约2亿6千4百万两;未估价的83号,照此推算,又应值8亿4千2百万两有余,全部合计约值11亿又6百万两。这其中对和珅具体的资产各有所说,就不加以争论,而在对乾隆年间每年财政收入的估计来说,这个数值是一个变数,因为每年朝廷的财政收入都是不同的,大致以其中的一种居多的说法7000万两,再与上述所定的11亿6百万两来计算,专家后得出一个结论,约为15年至16年,那么这么一个可怕的数字可以看出,说和珅当时的资产富可敌国,实不为过。

  而我们都知道,乾隆是清朝年间少有的盛世明君,且乾隆皇帝的聪明智慧绝非平常人所具备,一个运筹帷幄60年的盛世明君,他的才能与谋略又岂能是我们所能轻言判定的。而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乾隆皇帝如此的聪明,他怎么会不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隐藏着这么一个巨大的贪官,而如果乾隆皇帝知道和珅的种种罪行,在百官多年内参奏和珅的情况之下,为何又不将其拔除,反而至死对其宠信,临终没有动其一根毫毛。有的人说这是乾隆皇帝一生最大的愚钝,更有甚者骂其实为昏君,在这里,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位盛世明君的高明之处。

  乾隆,是我以为佩服的一位皇帝,我们就从几个方面去剖析乾隆皇帝至死不斩和珅的原因。其一,我们应该知道,一国之主,养臣在于利国利民专于朝政,没有哪位皇帝愿意养一个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狗在自己的身边,更何况是乾隆这样一位卓越的盛世帝王,那么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皇帝宠信,也并非单单是传言中和珅与乾隆帝年轻时死去的一个挚爱的妃子有几分相似那么简单,首先和珅的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乾隆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事实,比如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以及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暹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等等的业绩是他在乾隆皇帝面前倍受重信的基础,不然,也不会有他后期大肆敛财的机会,毕竟乾隆不是一个昏君。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对和珅的评价反对居多,但是和珅的真学实才是受乾隆皇帝器重的资本,在他贪婪的背后有着与众不同的出众能力。

  其二,和珅很会察言观色,对皇上的心思甚是善于揣摩,总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到好处的话,做出恰到好处的事情,博得乾隆皇帝的欢心,自古无论是帝王还是平常人,都喜欢听顺心的话,虽然说忠言逆耳,但毕竟乾隆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不会排斥心理上的愉悦,而且,和珅可以把皇上想要表达的想法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来,这也正中他的心意,再有皇上想说不方便言语的一些话从和珅的嘴里替皇上说出来,这岂不是有一个很好的表达工具和一张不会伤及自己立场的嘴吗。敢问哪一个领导者会以这种理由去抹杀掉身边这第二张嘴。

  其三,和珅可以平衡朝中的其他势力,这样,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之下,才会找到一种平衡,才会让乾隆在各势力间更好的掌控局面,让他们相互牵制,达到一种相互抑制的效果,才不会促使朝纲上下势力失衡,出现难以掌控的局势。

  其四,和珅和乾隆的爱好与思想在历史上很多评论来说,是一种志同道合,再或者说,乾隆是一个君王,也是一个人,他的内心也是会孤独的,他同样想有一个能够陪他“玩”的人,那么和珅在乾隆的眼里或者说有着另一种身份“老友”,正如乾隆临终前说的一句话,原话记不起来,大致的意思就是,就算禅位了,也该留个人陪我玩吧。

  其五,乾隆在位60年,虽说治国有方,但历朝历代来说,哪朝哪代也少不了数之不尽的贪官污吏,而和珅在这个时候也同时成为了乾隆皇帝大肆敛财的一个工具,他做了乾隆皇帝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乾隆利用了和珅的势力以及贪婪的欲望达到了一个聚敛资产的效果,因为乾隆皇帝知道一个道理,和珅即便再贪婪,那些钱也是花不出去的,一个人的欲望再大,那些银子到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数字,却不可能被和珅尽数的挥霍,而同时他又能利用和珅聚敛朝中内外各种官吏富豪的财富,其中更多的一部分可以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黑吃黑,一条大鱼不断的吞噬着下面的小鱼,而这件事情如果由他自己来做,或许要找出一千万个背负骂名的理由,吞掉成千上万的小鱼不如最后吃掉这条大鱼,而此时的乾隆却让和珅做了一个背负世间骂名的替罪羊,将所有的罪都寄予和珅一个人的头上,其实在乾隆皇帝的眼里,或许和珅只是另一个国库,一个为自己看守财产的管家。

  其六,如上面所说,那既然乾隆皇帝要以和珅敛财,那为何在乾隆死时也没有斩杀和珅,其实,在这一点上,就是我最为佩服乾隆皇帝的智慧之处,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刚刚继位之时,终会有许多的反对势力,人心不服,对上有叛逆之心,那么大清的江山教于一个新皇帝的手中,这位皇帝必然要拿出点有力的资本才可以去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江山,而这个时候,和珅,就成为了乾隆皇帝临死前的最后一步棋,就是他留给嘉庆皇帝的一笔最为有力的资产和资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乾隆皇帝并非不想斩杀和珅,而是他要把和珅留给他的儿子去杀,那么当嘉庆皇帝杀掉和珅的时候,会起到两种效果,第一,如当年康熙杀鳌拜一样,为国除奸,获得更多忠义之士的赞许,对嘉庆皇帝抱有更多的感恩和敬服,更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辅佐,同时对那些贪污腐败实力起到一个杀一警百的效果,震慑他们的气焰,让他们对嘉庆皇帝产生一种惧怕,提升嘉庆皇帝在朝中的威严和地位。第二,可以获得巨大的一笔财富,那就是乾隆爷利用和珅所聚敛的那笔巨额的资产,这个时候,就是从和珅这个管家身上将其全数取出的时候了,有了这笔巨额的资产,可以立刻添补亏空的国库,让嘉庆皇帝在短期之内立于绝对的财政优势,将这笔财富用于民,博得民心,博得美名,更加就稳固了嘉庆皇帝江山的地位。而这一步也是和珅万万没有料到的,这就是乾隆爷精明之处,过人的心思令人不得不对其钦佩。

  而和珅在历史上最后的贡献却戏剧化的寄予了这比精心多年所聚敛来的财富之上,所以说,和珅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一枚精心设计的棋子,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和珅,最终成为了大清王朝家的一个悲哀的管家,由此,我认为,我们已经不难明白乾隆皇帝为何至死不杀和珅的原因了,一代盛世明君传奇的一生也随着这最后一步精彩的落子而结束了他一生完美的棋局,只能说,乾隆皇帝的聪明与心思最终令我们后代的世人都为之叹为观止。  

  

  嘉庆皇帝是如何拿下和珅的 嘉庆为何在乾隆大丧之日杀和珅

  和珅是怎么死的?嘉庆皇帝怎么收拾的和珅?用了什么法子让和珅伏法?刚刚亲政的嘉庆,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把和珅这位盘踞庙堂数十年的先朝宠臣收拾掉了。

  嘉庆元年(1796),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珅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珅当然也有所担心,害怕嘉庆日后会处治他,于是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他极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人

  也就是说,乾隆之所以宠信和珅,是因为他们两人是同性恋。

  嘉庆大丧之日杀和珅:震撼朝野杀一儆百

  诛杀和珅并非只因肃贪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病逝,嘉庆亲政,次日和珅即被革职拿问。初七日,和珅被拿交刑部严讯,京中家产被抄。十一日,嘉庆发布上谕,历数和珅二十条大罪,谕众知之,并令各督抚议覆。

  读嘉庆发布的上谕,对我们了解和珅其人很有帮助。

  上谕说: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即乾隆——编者)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并将出宫女子取(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年来剿办川楚教匪,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致军务日久未竣。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事件,伊竟将部务一人把持。昨冬,皇考圣躬不豫,批折字画间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竟另行拟旨。腊月间,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二命,在青海肆行抢掠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及皇考升遐(即病逝——编者)后,朕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京。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惫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欺隐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贰,兼任学政。又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居心。又所藏珠宝内,珍珠手串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真宝石顶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至金银数目尚未抄毕已有数百余万之多,似此贪黩营私,实从来罕见罕闻。以上各款皆经王公大臣等共同鞫讯,和珅俱供认不讳。……”

  嘉庆发布上谕两天后,和珅着“加恩赐令自尽”。和珅在狱中上吊自尽,时年五十岁。

  嘉庆在乾隆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并非仓促决定,而是等待了三年的“韬晦”。正如嘉庆所言:“和珅罪之大者,盖由事权过重”。和珅长期专擅,“弄权舞弊,僭妄多端”,嘉庆早在皇子时代便耳闻目睹。当时和珅出入宫时,伺高宗(即乾隆)喜怒,所言必听,虽诸皇子亦惮畏之。“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三年训政期间,嘉庆对和珅的人品领教颇深,对乾隆朝中后期,国家财力耗竭,吏治衰败的政局深有所悟。要整饬内政,挽救大清江山,必须尽早诛和珅。

  嘉庆急于诛杀和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乾隆末期发生于川楚陕一带的白莲教起义,“经历数年之久,糜饷至数千万而未蒇功”,嘉庆认为皆由和珅“在内蒙蔽掣肘,使军营不得成功也”。带兵大员掩饰虚捏,借此冒功升赏。而太上皇(指乾隆)则被和珅用“吉祥之语”入告,况且由于“圣寿日高,诸事多从宽厚”,已经没有精力顾及此事。嘉庆即位立诛和珅,为乾隆开脱,把镇压白莲教不力的责任都加在和珅头上,以此警告后任者,全力镇压白莲教,早日去掉嘉庆当政的一大心腹之患。

  嘉庆在大丧之日立诛和珅,尽管他一再表白是“不得已之苦衷”,但其政治目的十分明显,就是通过诛杀和珅,杀一儆百,为“肃清庶政,整饬官方”,扼制“诸务废驰”的政治颓势寻找契机,恢复皇权的尊严。

  嘉庆自知选择这样的时机杀一个重臣,必然会震撼朝野,所以嘉庆此时反复强调,“朕所为止一和珅耳,(和珅)今已伏法,诸事不究。”嘉庆的政治策略,就是为缓和珅当时日愈尖锐的阶级矛盾,并将统治集团的矛盾、失误完全归咎于和珅个人的“专擅”。

  嘉庆的策略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讲,诛杀一个和珅,是无法解决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一切弊端的。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跟随乾隆下江南的三个女人到底是谁
  ☑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 乾隆皇帝是几阿哥
  ☑ 嘉庆皇帝简介,嘉庆皇帝是谁
  ☑ 和珅是谁?和珅活了多少岁
  ☑ 乾隆是谁?乾隆活了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