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小常识

时间:2016-11-07 14:45:42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在一年四季中,虽然秋季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在气温上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秋季是非常干燥的季节,在秋季人们的皮肤与身体都容易缺少水分,常常出现一些脱皮干燥的现象,而想要从根本上改善这样的季节现象,养生便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小常识

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小常识

  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小常识有哪些

  秋季养“收”,亘古绵长

  《素问·四气调神论》曰: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里“秋三月”是指从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至立冬的前一日。《黄帝内经》指出,秋季3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人们应早些睡,早些起,可以鸡的作息为标准。精神必须安静,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这样才能适应秋气,调养好“收”气。

  《管子》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句中“收”字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指时至金秋,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是收获的季节;二是指秋季千树落英,万花凋零,是敛肃的季节。从气候特点来看,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气候特点表现为温度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之后,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此时,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调摄皆须遵循“收”的原则。

  肺应秋气,养阴润燥

  秋季暑热己过,燥气当令。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伤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于季节为秋。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外来邪气的侵袭,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燥易伤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秋季对应腑之大肠,肺津伤则见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所以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防止秋燥伤肺,使肺气得清,呼吸平和。

  为了应付秋季之燥,养阴润燥之法则势在必行。多喝水是除“秋燥”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则不妥。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即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也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导致的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根据中医学理论,五脏之肺脏对应五色之白色。因此,秋季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润肺之效果。生活中可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食物。

  对于肥胖者来说,可多吃一些诸如鱼片、豆腐、茭白等食品,这些食物对食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肠胃虚寒之人在秋季则应该少吃白菜和白萝卜等白色食物。

  过敏体质者在选择食物时应以温性、补气的白色食物为主,如白莲、山药、百合等。在药膳调补中可加入诸如沙参、百合、麦冬、枸杞等滋阴润燥之品。

  此外,秋燥季节还应避免食用辛辣烧烤之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蒜和酒等,尤其是生姜。多食这些温性食品易伤阴液,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伤害。古代医书记载:“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即是此道理。

  除饮食调理,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自我按摩,能够防“秋燥”之侵害。如压揉承浆:承浆穴位于下唇凹陷处,用食指指腹用力压揉,口腔内就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可减少饮水的次数。这样不仅可预防秋燥,在分泌液中还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此外,还可以咀嚼鼓漱:晨起和睡前做上下颚运动。闭嘴,舌抵上颚,鼓漱一百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秋冻适宜,锻炼强身

  秋季是从夏季转向冬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下降。“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的养生之道,即随天冷逐渐增添衣物,但添衣勿太多太快。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天棉衣要晚脱一段时间,以免受凉生病;秋天则相反,厚衣服要晚些穿,多经受寒冷的刺激,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不过,不同的人群、人体的不同部位,都应区别对待,一味地秋冻就会把身体冻坏。

  首先因人而异:年轻人血气方刚,可以冻一冻。老年人多肾阳虚衰,承受不住严寒的考验。一部分慢性病患者由于气血亏虚,抵抗寒邪能力下降,且受寒易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对老年人和部分慢性病患者需要采取保暖措施。

  其次,对身体的不同部位要区别对待,有4个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腹部、脚部、颈部和肩部。

  上腹受凉易引起胃部不适,下腹受冷易诱发女性痛经和月经不调。

  脚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且脚部汇聚了全身经脉。俗话说“脚冷,则冷全身”,因此脚部的保暖非常重要。

  颈部受冷向下可引起肺部症状为主的感冒,向上则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较脆弱,受冷后容易受伤。

  最后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秋季早晚气温较低,中午阳光较强,尘土飞扬。因此,秋季的体育锻炼宜选择清晨空气清新、环境安静优美之所,尤以晨间林荫道旁锻炼为宜。

  具体应注意以下事宜:

  第一,早动晚静,动静结合。早晨以进行太极拳等运动为主的项目最适宜,晚上则以静养打坐为锻炼的最佳形式。

  第二,秋季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

  第三,秋季运动要量力而行,具体而言衡量一个人的最适宜运动量以微汗为宜。

  第四,秋季锻炼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清晨气温低,不可穿单衣做户外运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来增减衣物。

  远离“秋乏”,精神充沛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在不同的季节,人体发生不同的生理变化而产生疲惫感。秋季空气凉爽,应该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为何还会出现“秋乏”呢?

  炎炎夏日,人体大量出汗以降低体温,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神经系统的紧张活动增加,外加无法得到充足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消耗过多元气而未能及时得到恢复。进入秋季时,人体的元气虽逐渐恢复,但此过程中会产生疲惫感,即为“秋乏”。

  “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能量过度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疲惫感会自然消失,但会不同程度地干扰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远离“秋乏”,为身体重新注入无限的活力。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不仅能够恢复体力和精力,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睡眠时间以7-8h为宜,因为少睡夭寿,而久卧伤气,且贪睡易导致肥胖。中医学认为,阴气盛则寐(入睡),阳气盛则精(醒来)。夜半子时(23点至次日凌晨1点)为一天中阴气最盛之时,因此应在子时以前入睡,以便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睡眠时,头宜朝西卧。《千金要方》有云:“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春夏属阳,头宜朝东而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而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其次,要调整饮食

  第一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厚味之品。这些食品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且会使体温、血糖上升,使人产生疲惫感;

  第二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排出体外;

  第三要多吃含钾食品,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细胞活性,有助于人体恢复生机;

  第四是适量食用一些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祛除疲劳。

  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秋季天高云淡,气候清爽,是进行健身运动的大好时节,但不可肆意妄为,仍需选择与秋季六节气相应的健身运动项目。如习练传统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或者登高、秋游、慢跑等。

  药膳防病,安然入冬

  秋季常见的温热病有秋燥、伏暑、疟痰、白喉,其发病特点为口鼻干燥、咽涩口渴、干咳少痰等肺燥伤津证之表现。

  秋季杂病,是指与秋季6节气的气候特点相应而产生的除温热病以外的各类疾病,统称秋季时令杂病。从病名而论,主要包括了肺痨、不寐、消渴、内伤发热、癃闭、鼓胀、淋证、尿血、便血、月经过多等疾病,且多与秋令之“燥”密切相关。

  秋季早晚温差大,寒暖失常,由热转凉,雨水渐少,气候干燥。外邪乘机入侵,若饮食起居不慎,便会患各种温病杂病。因此,秋季六个节气一定要加强疾病的预防保健。同时适当予以食补,供给身体需要的营养,亦能为“冬藏”做好充分准备。对于秋季人体易患疾病,应及早防治。

  预防秋令易发疾病,最好的方法是药膳食疗法。药膳既可以强身防病,又能对症治病。《黄帝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药膳食疗法是疾病综合疗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是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部分组成,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施用药膳时,应遵循“辨证施膳”的基本原则,以便使药膳更有效、更充分发挥作用。除了要体现药膳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于防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一年四季生物的规律,人体也不外如此,在秋季六节气进行药膳食疗,供给身体需要的营养,能为“冬藏”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常见病,顺应秋季的节气特点,辨证地施以药膳调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方法与常识

  第一部曲 养肺为先

  从五行的角度来看,秋天对应于金,而肺也对应于金。因此,秋天养肺正当时。扶阳堂专家表示,中医所说的肺和西医不同,不仅仅局限于肺脏,而指的是呼吸系统;西医角度的肺虽然局限于肺脏,但也提示秋天必须要养肺。这是因为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它容易受内外因素损害,是人体最易失守的防线。

  中医中的肺“主呼吸之气”,一旦肺气受伤,呼吸之气就会发生异常改变,进而出现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肺是娇脏,最怕干燥。齐泽华说,干燥易耗伤津液,而秋天肺燥也不是独立的,肺与五脏,特别是胃、肾的关系密切。因此,秋季常见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裂等症。

  滋养肺阴可以适当多喝粥,多吃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藕、杏仁、百合、银耳、秋梨、狝猴桃、蜂蜜、香蕉、秋菊花等。

  第二部曲 养阴防燥

  任何养生,都离不开“阴阳消长”的原则。谈到季节养生,就要谈到此季此时阴阳如何消长,太阳光照长短,人体生理的相应变化,才能理解和掌握“天人相应”的治则治法和生活保健方法。

  我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能够指导农民的劳作,也可以指导人们的养生。从二十四节气来看,秋天始于“立秋”,止于“霜降”。这段时间,人体的阳气从盛夏之际的最旺逐渐减弱,阴气从最弱逐渐增加,在秋分这天达到平衡。此后,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减弱。到冬至那天阳气最弱,阴气最盛。因此,秋季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要保养好体内的阴气,而养阴的关键则在于防燥。

  第三部曲 收敛神气

  中医典籍对于秋季养生有非常成熟的理论。《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的意思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人应当早睡早起,使情志安定平静,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以使肺气保持清肃。

  这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如果秋天不能养好肺,进入冬季,常常会出现各种呼吸系统疾病。(风水www.azg168.cn)

  关于四季养生之秋季养生的常识须知

  1. 秋天吃什么好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案如下:

  养肺为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少辛增酸: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宜多吃粥: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鲫鱼、带鱼、青鱼、鲤鱼、草鱼、泥鳅: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五谷杂粮的种类繁多,以下几种在秋季信用更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花生、红薯、芝麻、栗子

  2. 推荐食谱

  凉拌豆豉菠菜

  材料:菠菜、洋葱丝、午餐肉片、蒜蓉、蚝油、辣椒酱、油。

  做法:

  1、洗干净的菠菜控水。

  2、锅里烧开水后,加一勺盐。

  3、开锅的水加了盐,菠菜就放进去咯!

  4、菠菜放入开水中焯5分钟,等菠菜颜色鲜艳的时候便可以盛出来

  5、盛出控水的菠菜,用凉水冲洗,给菠菜降温,因为菠菜很容易吸收水分,为了口感更好尽量把菠菜的水分挤出来。

  6、挤出水分的菠菜、洋葱丝、午餐肉片放到容器里,加上蒜蓉、香油、耗油、辣椒油、辣椒酱、一起搅拌均匀。最后盛出的时候撒上白芝麻即可。

  功效:这道菜而且很好下饭,菠菜营养成分极其丰富,囊括锌、叶酸、氨基酸、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能有助通肠导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是很好的减肥蔬菜喔!

  凉拌双花减肥菜

  材料:菜花半个、西兰花半个、大蒜4瓣、橄榄油、红酒醋、黑胡椒、盐、糖

  做法:

  1、将菜花和西兰花掰成一口大小的块,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反复冲净

  2、锅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热煮沸后,倒入菜花和西兰花,焯烫1分钟后捞出,放入清水中过凉后充分沥干水分。

  3、取一只小碗,倒入红酒醋,黑胡椒,盐,糖和橄榄油,搅拌均匀

  4、将菜花和西兰花放入一个稍大的容器中,大蒜去皮,用压蒜器压成蒜泥,再倒入调好的油醋汁,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肥胖者常吃菜花,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减肥作用,因为菜花营养丰富,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有提高免疫力和消脂作用。而且这两样材料爽口,层次丰富,即使白灼也好好吃呢!

  3. 运动养生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

  登山

  登山是一项集运动与休闲为一体的健身养生运动。登高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山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登高还有助于防病治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登高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山河壮丽,陶冶性情,这样宜人的环境怎能不利于健康!虽然登山的好处很多,但我们还是要提出登山的诸多禁忌与不宜,如什么人不适合登山,登山应注意哪些事宜等。

  冷水浴

  秋高气爽,气温、水温、体温比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较小,所以此时最适宜开始冷水浴。冷水浴健身可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快速适应力,不易患因着凉而起的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同时冷水浴会促进皮肤与内脏间的血液循环,预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等;冷水浴还能使内脏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内血流量增多,增强消化系统功能。

  冷水浴锻炼前应先热身,如出汗时应待汗干或用毛巾擦干后才可入浴,然后用双手快速地摩擦全身,从身体到四肢,由上而下,均匀摩擦,用力适度。感觉发热时,可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或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拧干后擦身体,让身体由不适应逐步转为适应。当身体能够适应时,便可直接用冷水进行冲洗,边冲边摩擦。冲洗时间一般为10分钟(冬天为5 分钟)左右,以身体能够适应为宜,皮肤起鸡皮疙瘩是冷水浴的禁此外,也可以用药物来预防。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服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需要经常服用。中药预防在这方面也大有作用,如常山、鸦胆子、青蒿等,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忌信号。浴后迅速用干毛巾擦干,穿上宽松的衣服,并用双手摩擦身体关节部位,以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运动禁忌

  秋日清晨气温低,锻炼时不可穿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人体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美容养生馆名字大全 怎么给美容养生馆起名字
  ☑ 秋季家居风水布置要点 想风水好你要这样做
  ☑ 秋季里要小心小人的生肖 不能掉以轻心
  ☑ 最适合属马人的养生方法 属马朋友一定要知道
  ☑ 春分养生要注意什么?2019年春分日子好吗?
  ☑ 2019年春分会出现回南天吗?春分养生有何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