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民俗文化
鄂温克族的人们对于很多日常的事情上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因为鄂温克族是以捕猎为主的,所以很多在狩猎的时候的事项也是比较多,对此鄂温克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鄂温克族民俗文化
鄂温克族有哪些民俗的文化
鄂温克族禁忌
民间禁忌
(一)生产禁忌
1、狩猎忌
猎人出猎前,禁止让孩子玩捉迷藏游戏,否则野兽也会躲藏看不到;出猎之前,绝对禁止进入产房,认为脏污,捕不到野兽;用“刚嘎”、“森克尔”草在篝火中熏熏之后,才能转有好运气;出猎时不准打杀鸿雁、天鹅、乌鸡,认为这是不吉利的。
狩猎时禁止猎人之间不团结;禁止向狩猎去的方向打枪射击,否则野兽会远远逃走;禁止狩猎时说大话,禁止狩猎前告知别人打猎的地方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家里人也不例外,认为野兽特别是野猪肩骨上有孔眼,有事先猜知的本领;如果在行猎前说,我今天一定能打到野兽,那么野兽就会跑掉;狩猎时,不许烧崩火的柴,认为这样就没有福气,因为“白那查”(山神)怕被火崩着,不靠近你,你也就打不到野兽;看见野兽不能争先抢着打;狩猎宿营时,禁止往火堆里洒水或吐痰,否则会触犯“白那查”,什么也打不着;在打鹿、犭罕 的碱场上,不能掉失烟头、弹壳等遗物,以免野兽闻味逃离而去;在狩猎时如果遇到锯剩的粗树桩子,猎人不许坐或搁物品,认为树桩子是山神坐的位置;在行猎时,猎人忌讳在野猪拱过的地方宿营,认为不安宁没有运气。
打住熊以后,必须由老年人先去看是公是母,禁止年轻人猎人看熊的性别,原因是熊的生殖器与人的相同,怕年轻人看了动心会得尿塞症;剥皮时用毡子或者其他东西盖住熊的下身;吃完肉,熊的骨头都要收集起来进行风葬;禁止男人吃熊尾和前肢,认为吃了将来会被熊夺去枪和棍子;打死熊的枪,不叫枪,而叫“呼翁基”,是一种吹物(打不死任何动物的工具)。吃熊肉的刀子不能叫刀子,而叫“刻尔根基”(什么也切不断的钝刀之意)。打死熊后,禁止说打死了,而是说睡着了;使鹿鄂温克人在剥熊皮时,必须先割其睾丸挂在树上,然后才能动手剥皮,认为这样熊见人才老实;熊的脖子不得随意切断,而把小肠取出来,绕头部三周后,才可切断;熊的心、大脑、食道、眼睛、肺、肝等都不能吃,这些都要进行风葬;对于害死人的熊,不举行风葬,剥下皮子留用外,其他东西都扔掉;一般不直呼熊的名字,公熊叫做“合克”(祖父),母熊叫做“额我”(祖母)。猎获的熊肉禁止驮运在母驯鹿或骒马上,否则会流产或患不孕症。
猎人不吃狗肉、狼肉、狐狸肉和猫肉,有儿女的家庭忌杀猫、狗。说猫死后能复生,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宰杀就是作孽。没有儿女的孤独老人,实在要杀猫时,也不能开枪打或勒死,而是用车轮碾死,认为车轮永远向前不断地碾压,不会让猫的灵魂有复仇之机。
猎人不打杀异色(黑色、白色)的狐狸,不打黄鼠狼和猫头鹰。忌打丹顶鹤,丹顶鹤是结成终生伴侣的鸟类,打死一只,另一只也会哀叫致死,认为不吉利。
在行猎时,猎人忌讳乌鸦叫声,认为不走运。禁止行猎期间做任何娱乐活动(跳舞或唱歌)。禁止别人背着枪或拿着鞭子进“仙人柱”和屋内,认为没有礼貌。
2、农事忌
禁止播种的人接近坟地,认为这样会影响庄稼的成长;另外,认为老年人撒种庄稼会长得不好,必须由青壮年人去播种,才会长得好,长得壮;鄂温克人忌讳别人估计他们的粮食多少,认为这样会影响粮食的实际产量;正月初八叫“帖日干衣呢格”(庄稼日),这天要用绳子把剪子绑住,怕动剪子会把庄稼剪掉。
3、牧畜忌
鄂温克人禁止杀掉或卖掉未停奶的母畜,认为,卖掉或杀掉没停奶的母畜,是不吉利的,家里会发生母子分离的事情;禁止春季用牲畜的腮骨作游戏,认为春季是牲畜下崽期,如果玩腮骨的话,牲畜生下的小崽会有歪腿的情形;禁止漫骂牲畜,否则会变成赤贫;当傍晚牲畜回来时,家里不许断火。不许宰杀脖子上带有绳子的羊,杀时必须先解绳子;禁止小孩玩弄火,玩火的话牲畜走的太远或得疫病;禁止拿刀子捣锅或代替筷子;不许拿刀子走进牲畜圈内或用有刃的东西打狗和用火吓唬狗;禁止吃病死的牲畜肉,认为有病毒感染;禁止把献给神的“温古”马杀掉或出卖,认为会触犯神灵。
4、其他生产禁忌
上山锯倒松树之前,必须先敬“白那查”(山神),才会安全无事。
放木排时,忌讳做噩梦,宁可休息一天,不放排木流送,否则会出危险或事故。
捕鱼和钓鱼时,禁止跨过渔网和鱼竿,不能用刀切开鱼的胸和椎脊骨;钓鱼时禁止说大话,“非钓着鱼不可”等,否则什么也钓不着。
驮过“玛鲁神”、“温古神”的驯鹿,禁止驮运别人的物品。
驯鹿下羔期间,禁止烧腐朽木、桦树皮和松木等,因为驯鹿羔一闻这种烟味就会中毒。
(二)生活禁忌
1、男性忌
鄂温克族有敬老爱幼的传统习惯,禁止虐待老年人,父母在世时不得留胡须,不能和老年人并列坐着,更不许打骂老年人,认为骂老年人一定会少活几年;青壮年人途中遇见长辈和老年人时,必须下马请安,方可行走;禁止直呼长辈的名字,认为那样没有礼貌还会折寿;公公和大伯子禁止在儿媳或弟媳面前光身子,不能骂骂咧咧说话,不准谈男女风情之类的事情,不准坐到儿媳或弟媳的炕上去,更不能卧在她们的铺位上;禁止大伯子坐在兄弟媳妇的跟前,大伯子用过的烟袋兄弟媳妇不能用;妻子梳头还没有编成辫子前,丈夫不许往外走。下午禁止理发刮脸;一般情况下反对跪下,认为有罪的人才跪下。
2、女性忌
姑娘不能和外来的青壮年说话,说话会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批评。
禁止女人摸男人的头,因为认为男人头上有佛;禁止女人踩或坐在男人的行李上,因为认为女人脏;禁止女主人或者女客人越过撮罗子内火位以北线;禁止女人使用男人的马鞍子;禁止妇女在斧子上跨过,否则会生出傻孩子;禁止妇女从男人的马鞍、马鞭子、套马杆上踩过或跨过;禁止妇女在搬家时牵着驮“玛鲁神”的驯鹿;禁止新媳妇从“敖卓勒神”(祖先神)前走过;禁止女人在室内大小便。
禁止孕妇吃腐烂的肉和獾子肉;禁止孕妇坐毛驴车;禁止说孕妇怀孕,而是说“有了”;妇女禁止坐熊皮垫子,否则一生不能生儿育女;禁止孕妇跳舞和唱歌。
从前,鄂温克妇女生小孩时,必须在外单独盖一产房(萨喜柱),离住房约有十公尺远,一般由婆婆照料,七天之内禁止男人进产房,因为认为男人进产房沾晦气,不吉利。开始住马架子和草房后,也不许女人在炕上生小孩,产妇要在灶旁生孩子,过十几天后才能上炕。猎区鄂温克人禁止产妇在供“玛鲁神”的撮罗子里生产,要搭临时撮罗子为产房。妇女生孩子不许说生孩子,而是说“有孩子了”或“添孩子了”;禁止产妇三天内拨火,火里不得扔进辣味的食物;产妇未满月前,禁止带枪和带钥匙的人进屋,以防断奶,也不许任何人带马鞭进屋。
丈夫出外办事期间,妻子在家必须清洁,否则丈夫将一事无成。妇女不得使用男人的马鞍子,更不能骑献给神的“温古”马。
寡妇在守寡的三年内禁止出嫁,忌讳出席任何婚礼;寡妇不许在娘家过年和参加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上述有些禁忌现在多数已经基本废除。
3、丧事忌
禁止非正常死亡的人埋在“毛哄”(家族)坟地里,如被雷击死的人、难产死去的妇女、被枪打死或者被斧子砍死的人,不能埋在“毛哄”坟地里;幼儿死后,不能埋在地里,一般用白布口袋装上扔掉,地点多选在山的阳面、草长得旺盛的地方;老人死后,不能说死了,而是说“成佛了”,小孩死了,不许说死,而说成“少活了”,在守孝期间,禁止娱乐活动,还不能和别人吵闹,打骂别人,也不能到病人家串门;禁止将老人的安放在峡谷或洼地,认为对后代不好;长辈去世后,送葬时禁止顺着河流方向走;尸体安放一般是头朝北、脚朝南,禁忌头部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父母去世后三个月时间内,儿女禁止理发、刮脸;老人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禁止向别人借东西;死人后,首先要把猫抓起来,有尸体的房子里不能有猫,传说如果猫从尸体上蹦过去时,尸体会坐起来;如果别姓的人死在家中,尸体不能从门抬出,必须从窗户抬出去;参加葬礼的人回家进屋前,家里人在门口外点火,让参加葬礼的人从火上跨过,以防鬼魂根回家。
4、其他生活禁忌
喝酒、吃肉前,要祭“白那查”(山神)、火神等;禁止扔掉或洒掉奶食品,鄂温克人认为奶子是宝贵的、圣洁的,象征着福气,象征着吉祥,所以凡奶制品食物都不能扔,如鲜奶、酸奶、奶酒、奶油等等,认为洒掉或扔掉这些东西就意味着扔掉自己的福气,如一时不慎洒掉,应把所洒的奶取少许涂在前额上,以防丢掉福气;禁止扔掉颗粒粮食,鄂温克人爱惜每一粒粮食,舍不得扔掉一粒米,不仅认为粮食是劳动辛苦所得,而且认为人死了以后,阴间里会让你把所有扔掉的粮食一粒粒捡回来。所以人死了以后,要杀鸡祭灵,让鸡魂替死者捡米粒;禁止滥用水和乱泼水,鄂温克人讲究节约用水,认为生前浪费了多少水,死后在阴间,会将你一生用过或浪费过的水都让你喝进肚子里。所以生前一定要节约用水,还要教育下一代千万不要浪费水;禁止小孩吃羊肥肠,否则会找不到好草场;禁止背后说别坏话,否则不是本人要受到报应,就是子孙后代会尝到恶果;禁止有刃的东西指向别人,认为刃会长伤人或致死人;吃肉给人递刀子时,禁止给别人递刀尖,而要递给刀把,否则不礼貌;禁止无故钉橛子,否则会引起土地神的不满,认为钉橛子的人不吉利,拔橛子的人得福气;禁止同一氏族及辈份不同的人通婚,认为违背了族规和伦理道德;已婚男女禁止与其他异性人谈恋爱和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兄弟间打架,姐妹可以动手教训,但姐妹不和时,兄弟不准动手打骂;禁止小孩玩火,否则牲畜会走远;禁止胳肢不会说话的小儿,否则小儿会在心里骂你,那样极不吉利;禁止夫妇在日落后吵架,否则全家不得安宁;出远门的人回来进屋前,要在门外点火跨过,以防跟进来妖魔;禁止吃病死的野兽和家畜的头和五脏;禁止向火里扔进葱蒜等有气味的东西;骑马去别人家,必须在大门外下马,不准骑马走进院内,认为不懂礼貌的人才会这样;进屋时不准踩门坎,认为是失礼;不准拿枪或马鞭进屋,特别是刚生过小孩的屋里;生病忌吃鲶鱼;不得把火筷子和剪子张着放,更不允许剪空,不然会被人说坏话或被人控告;母鸡叫是不吉之兆,应立即杀掉;忌买拉过尸的牛和马。
鄂温克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鄂温克族诞生礼
诞生礼
使鹿鄂温克人在妇女临产时,要搭临时“仙人柱”作为产房。产房的标志是搭“仙人柱”的立杆要长出屋顶比较突出,人们一看就知道。
有的索伦鄂温克人家在婴儿出生后,在房屋门口或院门口挂一小块红布,意为禁止闲散人员进入。人们一看就知道这家添了人口。
1、摇篮。新生婴儿放入摇篮的时间各家都不相同。一般在出生七天,肚脐自然脱落后放入摇篮里,将脱落的肚脐收好不能随意丢弃,包在红布里,放在摇蓝枕头下的部位。婴儿每天在摇篮里的时间各家也不同,婴幼儿最早的在11个月时就学会了走路。有的家庭的婴幼儿在会走路后就不再放摇篮里,有的家庭在睡觉时还是在摇篮里,直到两岁或两岁半。
鄂温克人的摇篮叫“额莫贺”、“奥姆克”。有一种是用稠李子树(英格德毛)或红柳树(西日特毛)制成,呈长圆形,长约90多厘米,宽约35厘米,边高约8厘米。摇篮的底部由两块薄板接成,从中部开始徐徐向上,接角处与平面呈45度角,婴儿头枕部不用木板,在其部位的边上凿出针眼,缝上用红、绿、黑颜色的线绣出蝴蝶等花纹或图案的布。摇篮的背面(哈皮兰)挂着串起来的鸡或野鸡腿骨、鹰爪、雄野猪獠牙等。摇篮的头部两端各缀上三条五颜六色的串珠。定居的鄂温克人在屋内房梁上备一根长长的用狍脖皮制成的皮绳(奥勒根),不用时高高的吊上去,这根皮绳的两端有特制的铁环或铜环(刚古),专门用来钩住摇篮头尾两端的环形皮绳,使其稳稳当当地挂起来悠荡。这种铁环或铜环制得非常精致,还刻有花纹,尤其年久的铜环,越发闪烁着黄色光亮,宛若一幅精美的艺术品。为预防孩子从摇篮上摔下来,摇篮边框的两侧都钻孔穿上皮绳绑上。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的摇篮是用桦树皮制成的,底部的一块折成一个角度,树皮上蒙着柔软的驯鹿皮,驯鹿皮上涂上红、褐、黑等浓淡不同的颜色作为装饰。摇篮一般挂在“仙人柱”内母亲铺位的横杆上,迁移时母亲将摇篮中的婴儿驮在驯鹿背上。到宿营地,在没有搭起“仙人柱”前,将摇篮先挂在树上。夏天鄂温克人在摇篮上面覆盖薄布,以防蚊蝇叮咬婴儿,冬季覆盖厚布或皮子,以防寒气袭人,为使覆盖物与婴儿面部有一定的间隙,在摇篮上半部位安上半圆形的细杆(玛力兰),使覆盖物隆起。鄂温克人认为,摇篮用的时间越长越好,孩子睡在里边越舒服,有的家庭使用好几代,当孩子出摇篮后,还兴外借,不让摇篮空着。谁家生了孩子需要用摇篮,就来借,直至孩子两岁才还回来,还时,一般不空手来,在摇篮上放入点心或别的食物。
2、摇篮曲。当婴儿哭闹或受了惊吓时,勤劳的母亲便将摇篮底部的皮绳套在脚上拽动,手中边做活,边哼着胸中溢满慈爱的歌曲:
波波,诺诺,波布哩!
开门要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出门要听到大黑狗的吠声,
波波,诺诺,波布哩!
“阿敏”(父亲)的背后来藏,
“额尼”(母亲)的心窝里钻,
波波,诺诺,波布哩!
蒙格勒代(母亲乳房)依,额呼贺(喂奶)!
萨拉呼,萨拉呼,“乌拉”依玛哈,
(奶水多如桶中盛,喝不完之意)
波波,诺诺,波布哩!
……
当男婴哭闹,母亲便唱:
波波,诺诺罕(即男婴),波布哩!
上山打猎备好“乌热日马”,
山坡打猎备好“阿拉日马”,
波波,诺诺罕,波布哩!
奔高山能打到“古然”(公)狍,
跨山沟能打到“额尼”(母)狍,
波波,诺诺罕,波布哩!
走高山坡能打到马鹿,
穿峡谷地能打到驼鹿
……
若是女婴,母亲便祝福她:
波波,乌娜吉罕(女婴),波布哩!
阿依卡西克,阿拉坦阿依坎巴扎苏(意为玩嘎拉哈,给你准备金嘎拉哈),
阿娜罕西克,阿拉坦海西依巴扎苏(意为玩纸叠剪的物偶或人偶,给你准备好金剪子)。
波波,乌娜吉罕,波布哩!
出大门能吃着“乌勒特”(山丁果),
出远门能吃着“哈乎特”(红梅果),
波波,……
在母亲充满爱心的摇篮曲中,在摇篮背后的“哈皮兰”有节奏的“卡……卡……卡……”声中,就是再哭闹的婴儿,也会安静下来,进入甜蜜的梦乡。
3、剪胎发
鄂温克人在婴儿满月后,要剪去胎发。剪过的胎发一般都不扔掉,用手搓成一小团,放在小红布包里保存起来,有的放在摇篮头部的垫子下面。
4、周岁
婴儿满周岁时,要抓周。在婴儿面前放上特制的小物品,如锹、马、马鞭、盆以及食物,后来有算盘、本、笔等等,孩子抓了什么东西,就意味着将来干什么。此外,婴儿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以及亲戚们给周岁礼物,有羊或别的东西,祝福孩子吉祥如意,健康成长。
据《内蒙古呼纳盟民族调查报告》一书记载:“索伦人于小孩周岁时,亦有庆祝和举行仪式的习惯,给小孩做新衣,让小孩捉牲畜的尾巴,哪个牲口被捉,这牲口就属于小孩的了,给小孩剃头(不到周岁时不剃的),做好的饭,请亲友,有钱的甚至宰羊,小孩给亲友磕头,来宾就给小孩说吉利话”。
鄂温克族传统民俗文化
鄂温克族丧葬习俗
鄂温克族由于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萨满教,因此重视对死者的祭奠,有着很具特色的丧葬风俗。
1、葬制
鄂温克族在葬制上存在过风葬、火葬、土葬等。此外通古斯鄂温克人和使鹿鄂温克人,受到俄罗斯人的影响,在信仰萨满教的同时,还信仰有东正教,对逝者以东正教的习俗进行安葬。
使鹿鄂温克人在受东正教的影响后,对去世者进行入棺埋葬。一般在棺材里边铺上毯子,把尸体洗好后,换上白衣服,再装入棺材,把死者在世时用过的烟袋、杯子、水壶等东西打坏后放进棺材内,还放一个耶稣像和四块点心。
出殡前要杀一只或二只黑色的驯鹿,搭一个有四个柱子的棚子“德利”。将驯鹿的头放在朝日落的方向,这意味着驯鹿驮走死者。死者的用具猎枪和刀子可以留给亲人,衣物铺盖等用品要烧掉。死者一般都在小山头埋葬,坟前立一个十字架。这种架子的制作,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通古斯鄂温克人也是受东正教的影响,葬礼一般要请牧师念经引路。用“刚嘎”草煮水,洗死者的尸体。梳头后,给男人戴新帽,女人则戴头巾。衣帽是按季节穿戴。埋葬后,要到教堂登记,说明死者的姓名、年龄、和死去的月日。
棺材一般用“义热库特”木(落叶松),禁止用杨木。
送葬后,把逝者住过的蒙古包要移动一下,追悼会一般都在已经改换了位置的包里举行,如果在固定的房屋去世时,要把“刚嘎”草用火烧的烟来薰屋子。
一般死在野外和缢死的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坟的周围架一圆形或方形的圈栏。小孩死后,用洁白的布包上后,放在小型木棺材埋葬。认为小孩是纯洁的,不需要请教牧师念经,自然会走向光明之路。
萨满死后,请另外的萨满来跳神引路。尸体不能放卧,使其坐着,也用“刚嘎”草烧水洗身,给穿好衣帽,杀一只羊供在灵前,运出尸体时,在蒙古包门西侧打开一个缝隙运出。
对萨满的葬法是,堆以石块为墓,在上面搭一个柳条棚,盖上白布或白色的毡子,把尸体坐放在里面,萨满的法器如鼓和槌子等,按萨满的遗嘱挂在指定的松树上,萨满的“舍卧刻”以及法衣等都挂到墓的后面。
萨满在世时献过祭的马,于送葬时,背上鞍子也牵到墓地,绕墓地走九圈,牵者说:这是你在世时所骑用的马,献你骑用……等。然后解下鞍子,把马和鞍子都放在墓旁,马自然会跑回家去。
萨满去世后的第九天,要到墓地上进行一次追祭,鄂温克语叫“陶儒”。
葬过萨满的地方,人们决不在该地附近定居或宿营。
过去,索伦鄂温克人的每个“毛哄”(家族)都有自己的墓地。墓地在山岗的阳坡处,辈分高的人墓在高处,他下一辈人的墓在其南,稍下处。同一个辈分的人在同一个高处,兄在西,弟在东。夫妻的墓并排,夫在西,妻在东。再下一辈,又在稍下处。“有长寿人在世时,则在他同辈葬地间留一块安葬地” ②。埋葬时,头朝西北,面向东南方。也有向着太阳出升的方向或向着东南方远处某座名山的说法。
辉河地区富裕人家还要在墓的四周埋四根木桩,先在对角的桩子拉线,即东南、西北一条和西南、东北一条,两条线交叉点在坟墓的中心位置,在线绳上每 推荐阅读:锡伯族民俗文化
鄂温克族民俗文化之婚俗
婚礼
鄂温克族在婚姻习俗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和氏族外婚制,一个氏族内部绝对禁婚。有时,虽然不是同姓,通过亲属关系,辈分不同时也不能结婚。过去,贵族的子女和一般普通人家的子女也不结婚,氏族贵族的通婚范围只限于与其他氏族的贵族。鄂温克人的奴隶不能和一般人结婚,更不能和贵族结婚。鄂温克族还有过“姑舅表婚”的习惯,即嫁到其他氏族的女子,把自己的女儿嫁回自己的氏族,叫“还骨头”。鄂温克人也有入赘婚,入赘有两种,一种是长期入赘,即岳父母只有一个女儿,自己年老,无劳动能力,让女婿为岳父母养老送终,女婿的权力和儿子一样,但不改原来的姓;另一种是有限期入赘,即虽然有儿子但年龄很小,不能参加生产劳动,自己也因为年龄过老或因病等原因不能劳动,女婿可以在儿子成人后离开岳父母家,另立门户。入赘后,生的小孩随父姓,不随母姓。此外,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①:鄂伦春人的卡尔他基鲁氏族,属于鄂温克人杜拉尔氏族的一部分,所以与鄂温克人的杜拉尔氏族不能通婚;达斡尔族的敖拉姓和鄂温克族的敖拉姓不能通婚,和鄂温克族的那哈他也不能结婚;据说“敖拉”哈拉和“巴亚基尔”就是一个氏族,“巴亚基尔”是敖拉的一个毛哄;达斡尔族的郭布勒哈拉与鄂温克人的杜拉尔不通婚,达斡尔族的沃热与鄂温克人的沃热也不能通婚。据《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②:据说达斡尔人与鄂温克人婚配也要遵守同一哈拉不婚的原则,鄂温克人的白格勒莫昆属敖拉哈拉,达斡尔族敖拉哈拉的人不能与鄂温克族白格勒莫昆的人通婚。达斡尔族郭贝勒哈拉与鄂温克族的杜拉尔哈拉间不能通婚,原因不祥。鄂温克族的那克塔哈拉不能与达斡尔族的敖拉哈拉通婚。有的不同哈拉间也不准通婚。上世纪末(19世纪末——编者注)海拉尔南屯郭贝勒哈拉满那莫昆的福康取鄂温克族杜拉尔哈拉的女子南肯为妻,受到社会舆论的反对,理由是郭贝勒和杜拉尔两个哈拉属于不能通婚的范围。③鄂温克族的传统的婚姻习俗有,请媒人求婚、订婚、纳彩礼、举行婚礼(包括迎娶和送亲)、回门等。 推荐阅读:羌族民俗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中国春节民俗有哪些是一直传承下来
☑ 清明节的民俗和文化
☑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 中国春节的民俗有哪些
☑ 地区的民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