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民俗文化

时间:2015-12-18 16:16:59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维吾尔族的少数民族都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在结婚的时候,都是要严格的经过提亲和仪亲的,对此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维吾尔族民俗文化

维吾尔族民俗文化

  维吾尔族有哪些民俗的文化

  维吾尔族婚俗

  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反映了维吾尔族对婚姻的慎重。

  提亲

  小伙子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长准备物色一位姑娘为儿媳,事先都要履行“提亲”的手续。

  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要经过一番调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龄、家庭、长相、人品等情况都要进行了解,认为合适时,才会提亲。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热恋,双方私下商定婚事后,再请家人去“提亲”,以达到双方关系公开化和合法化。

  一般来说,男方家长不能单独去提亲,而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同一起去,或是请亲属一起去。这样女方家才会接待,并认为有人郑重其事登门提亲,感到光彩,会非常高兴。提亲时,男方要准备给姑娘一套质量较好的衣料、一些盐、方块糖和五个馕(有的地区带7个或9个馕),作为见面礼。礼品中的盐和馕都含有深刻的意义。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亲的要求后,女方一般不马上答复,要和家人和女儿进行商量,并对男方家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如果同意,即答复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假若答应了这门亲事,则要把这门亲事公开,青年男女便可以来往,进行“合法”的恋爱,增进相互间的了解。维吾尔把这种提亲的程序称为“拜西馕塔西拉西”(意为试探)。

  提亲被同意后,紧接着是准备彩礼和举行订亲仪式。彩礼是维吾尔婚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彩礼的数量与质量都和双方的经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女方家提供彩礼的清单,最后经过男女双方家长商量后来确定。为了解决彩礼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请一位双方都信赖的中间人,由中间人进行调解,最后达到一致的意见。

  按着常规,男方家准备的彩礼要有:姑娘的四季服装一至二套;还要有头巾、大衣、毛衣、鞋、袜和耳环、戒指、手镯、手表等装饰品。另外,还要给姑娘的父亲做一件大衣,母亲一件连衣裙,准备给姑娘的兄弟姐妹、妹夫、嫂子或弟媳的衣料。家庭陈设的家具,也要男方承担。

  女方陪嫁的东西主要有:洗衣机、地毯、被褥、枕头、床单、桌布、窗帘、皮箱、木箱等。

  由于双方的经济条件不同,彩礼和陪嫁的东西也有所不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中又增加了一些电器设备和其他高档商品。

  定亲

  订亲,维吾尔语称为“穷恰依”。彩礼准备好后要选择吉日举行订亲仪式。这天男女双方各要请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到80%以上,个别男客都是亲属或亲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的男宾,所以说订亲主要是妇女们的活动。

  订亲仪式在女方家举行。这天,男方要为女方家带去一至二只羊(经济条件好的也有带一头牛的),羊或牛是由专门的人牵去。羊头上要系上红绸带,女方家要给牵羊人赠送衬衣或其他礼品,以示谢意。这只羊当天宰杀,供待客用。同时还要带馕、茶叶、冰糖、水果糖、方块糖、饼干、点心、大米、清油、面粉、洋葱、黄萝卜以及姑娘用的化妆品等。

  在订亲的仪式上,女方要做抓饭或是库尔达克来招待客人。男方要在客人面前宣布给女方家的彩礼清单。宣布清单的人是专门聘请的,他以说唱的形式,向众人介绍每件彩礼的产地、质量、性能、规格等。同时在介绍每件彩礼时,还要把彩礼举起来,让大家过目。一般地说,介绍彩礼的人,口才比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讨得女方家人欢心,男方家人满意。因为彩礼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姑娘的身价和男方家的诚意,所以宣布清单的人也特别卖力。事后,男方家人还给他赠送一定数量的礼品。

  女方家陪嫁的东西,也要在当天展出,也要请一位“三寸不烂之舌”向大家过目,并介绍每件嫁妆。同时,女方家也要给未来的女婿做一套衣服,并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另外还得给亲家和亲家母各准备一套衣服的衣料。

  在城市的订亲仪式上,除了请大家美食一顿外,还要举行跳舞、唱歌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农村的订亲仪式,一般不搞娱乐活动,但有的维吾尔族婚俗地区也搞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

  订亲仪式结束后,便商订迎亲的婚礼,维吾尔语称“穷托依”。双方商定吉日后,正式举行婚礼。

  订亲之后,双方不得违约。但有时在彩礼问题上或是青年男女不同意父母作主的婚姻,也有违约的情况。但违约者必须退赔彩礼和承担经济损失。这时,双方家长还得找中间人进行调解,直到双方认可接受时为止。

  由于地区的不同,南北疆的婚俗也有差异。

  维吾尔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维吾尔族的待客习俗

  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而又好客的民族,每当友人来到维吾尔族朋友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维吾尔人招待客人的第一个程序是首先请客人喝茶。在喝茶时,要端出馕、方块糖、冰糖、葡萄干、杏干、果酱及自己制作的各种小点心和饼干。遇到夏季,主人还要拿出各种水果及西瓜、甜瓜来招待。在招待喝茶时,从来不用过夜茶和剩茶,而是重新烧茶。条件好的人家还用大碗奶茶招待客人,并喜欢把馕掰成小块放在茶碗里,让客人吃好喝好。喝过茶之后.维吾尔人还要做饭食来招待客人。维吾尔人的饭食品种很多,用什么样的饭来招待客人,主要根据不同的客人来定。如果是远道来的客人。常做“玉古尔”(银丝擀面)来招待,这饭有汤有面,容易帮助客人解除疲劳;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来作客,常常根据朋友的口味来做饭食招待;除此之外,常做博皮包子、抓饭、手抓羊肉来招待。一般招待客人很少用一种饭菜,而是三四种以上,让客人既吃到干的、也吃到稀的,品尝到各种风味.让客人满意。吃过饭后,还要进行最后一道程序,那就是烧茶或以水果招待客人。维吾尔人的这种待客方式表达了他们热情而好客的性格。

  维吾尔族传统民俗文化

  维吾尔族日常礼俗

  若羌的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淳朴厚道,在礼仪方面,很讲究。见面时一般要行礼;即使平常见面也要握手问候一声“提西勒克模”(吉安)。

  家里来了客人,主人要主动热情问候,并在炕上铺上单子或褥子,请客人上坐(跪坐或盘膝坐),主妇在客人面前铺上“达司提汗”(即饭单),上面放馕、瓜、菜等食品,并上碗筷。尔后,尔后,主人把馕分为四块请客人进食(如果馕未分开就进食,会被认为失礼)。如果来的是亲朋好友,主人要做“朴劳”(抓饭)招待。用餐之前,主人端来脸盆,第二三人面前放一盘抓饭,请客人食用。男主人招待男客,女主人招待女客,男女宾客不同屋,不同席。

  丰收之后,要在宽敞的院落里举行“麦西莱甫”,人人都可参加,乐器有“达甫”(手鼓),“都塔尔”和“弹拔尔”、“热瓦甫”、“达甫尔”(鼓手)是乐队的指挥。在场的人想唱就唱,愿跳就跳,歌声阵阵,舞姿翩翩,气氛十分欢快、热烈。

  生了小孩,在满月时,给孩子起名字称为“阿特吐依”,亲友要携带礼品前来祝贺,主人要用抓饭招待。

  迁入新居后,主人在适当的时候要邀请亲朋好友来家,用上好的茶饭招待,以贺乔迁之喜。

  平时,在相互称呼方面,十分注重和讲究。在小男孩名字后加“江”,在小女孩名字后加“古丽”或“克孜”,均表示爱称。成年后,男人名字后加“阿訇”,女人名字后加“汗”,表示尊称。在平时交往中,也很重视辈分的区别,称呼比自己大的男性,在名字后面加“阿喀”(大哥),称呼年长于自己的女性,则在名字后加“阿恰”(大姐),对长辈男性称“大大”或“布瓦”(大爷),对长辈女性称“阿纳”(大妈)。同事、朋友想见多用尊称“斯孜”(您)、“斯来”(您老),若用“伞”,一般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有挑衅意思,只有直系亲属和挚友间才用“伞”这一称呼。

  屋内墙上不贴人物画,不挂照片,不过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墙上,开始贴明星画片和亲人照片了。

  若羌过去严禁在涝坝里洗手、脚和衣物,因为那是人们饮水的水源,所以视“涝坝”为净地。至1985年,全县已有80%地区的居民用上了自来水。

  每年麦收时节,农民在麦收前要举行“卡干托乎拉西”(欢庆丰收之意)活动,一边准备工具,一边歌唱丰收,一人唱众人和。歌词多种多样,有过去流传下来的,也有即兴之作,通俗易懂,如“清晨让你早起的是大公鸡,麦收时帮你收割的是好兄弟——阿吾啾!”歌声悠扬明快,给人以丰收喜悦之感。

  探亲访友或探望病人,一般都要携带礼物,至少也要带些馕。

  亲属中有出远门的人都要送行,说些吉利的话以示祝福,或送些衣物表达心意。

  成年人在路上遇见,均要停步施礼,若遇见长者,无论自己是骑马、骑驴或骑自行车,都要下来让路,施礼问候,待长者走后才可上路。   

  生人进门也以礼相待,让坐让茶,不得冷淡。

  哈密维吾尔族单数吉祥习俗

  哈密维吾尔族人在生活中把单数看成是吉祥的数字,所以他们在一些习俗和生活中都选用单数。例如他们认为真主只有一个,所以把单数看成是吉祥的数字,以表达他们对真主的虔诚。单数充满了哈密维吾尔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清真寺的台阶是单数;用“阿不杜瓦” (洗手用的水壶)给客人倒水洗手、洗脸、漱口时,只倒3次;盖房子用的椽子是单数;做尼卡,阿訇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时要连问3次;男方向女方父母要鞠9个躬;长老为新郎新娘祈祷要祝新娘生9男1女;人死净身后,男的缠3层白布,女的则缠5层白布;灵堂要放9个馕和l碗糖水;平时,如在街上拣到东西,要先喊3声:“这是谁的东西?”如果无人答应,才能拣起来;小孩割礼必须选择在单日,孩子的岁数也必须是单数;每天要礼拜5次,星期五午后在清真寺举行一次集体“主麻拜”。如果男人连说3次“塔拉克”,即被认为离婚的决心已不改变。

  总之,单数充塞哈密维吾尔人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一点与汉族人以双为喜的习俗是完全不同的。推荐阅读: 黎族民俗文化   

  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上的禁忌

  维吾尔族的礼仪禁忌

  维吾尔族是一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热情,好客,爽直,忠厚,因传统的沿袭和宗教的清规,在日常生活中,在人和人的交往中有严格的礼仪讲究。不同阶层的人,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关系亲与疏的人,信教与不信教者,见面时的礼节都有所不同。总的原则是:小辈礼让长辈,男子礼让妇女,年轻的礼让年长的。时代在前进,礼仪当然也在革新和变化。

  男性礼节

  男性之间见面的礼节维吾尔族的礼节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见面时必道“萨拉姆”。“萨拉姆”是阿拉伯语,原意为“和平”、“平安”。一个人用手掌扶胸,身体微躬,两眼目视对方,一方先问道:“萨拉姆里空(愿真主赐福于你).”对方也用同样动作回答“外艾来里萨拉姆(愿真主也赐福于你)。”然后双方握手,再行寒喧。如果一方是熟识的领导或是年长之辈,另一方在问候时,双臂下垂,两手相靠,表示对对方的尊崇。问候毕,开始互相询问家庭成员的身体、生活、子女等情况。如果一方说一切都如意时,对方要做出祝福性回答。现代青年男子见面时只握手。

  按伊斯兰教习惯,说“萨拉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进门的向门内的人先说“萨拉姆”。

  站着的向坐着的人先说“萨拉姆”。

  行走者向停立者先说“萨拉姆”。

  年轻人向年长者先说“萨拉姆”。

  知识少的向知识多的人先说“萨拉姆”。

  听到有人向自己说“萨拉姆”,必须立即以“萨拉姆”答之。如一群人听到有人说“萨拉姆”,至少须有一人答之。

  以下场合不说“萨拉姆”:别人诵读《古兰经》时不宜打搅;在房中赤身沐浴时不宜说;在厕所及其他污秽之地不宜说。

  女性礼节

  女性之间的礼节她们中的礼节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年龄大的,或未受过文化教育的两名女性见面时,两个脸颊相贴,拥抱,然后互致问候。有文化的青年妇女见面时握手即可。经常见面的妇女不握手,只问候“您好”。晚辈见长辈时不握手;年龄大的主动问候年纪小的:“您好,孩子!”对方可回答:“您好,阿尼卡(相似汉族人的阿姨)!”或“您好,阿恰(姐姐)!。

  男人和女人见面时的礼节过去习俗规定,男女互相见面时,不准握手,只问候。如果家中只有女人时,男客不得轻易入内。现在参加工作的男女之间则不受这些旧俗约束。

  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见面礼节一方用“您好”的现代语问候;年龄相仿的握手即可,年龄相差较大时,年龄小的对年龄大的要尊重,可一边握手,一边问候。

  维吾尔人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着变化。如在问候词上,解放前夕,见面时,常问“能吃饱肚子吗?”“家有几只羊?”后来生活有了提高,有问身体状况的,有问孩子上什么学的,有问家里添了哪些高档用品;在农村,则问“有几辆毛驴车?”“几头牛?”“有无电视机?”时代进比,为维吾尔人的互相问候增添了新的内容。

  家庭成员中的礼节

  家庭及作客时的礼节家庭成员内部的礼节也颇多讲究。

  (一)晚辈对长辈的礼节。维吾尔人晚辈对长辈异常尊重。子女十分敬重父母,更敬重爷爷、奶奶。家庭成员中,年长者最受尊崇。走路让长者先走,说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上首。禁止在长辈面前说不敬、粗鲁和揶揄的语言。吃饭,先给老人端去,身下铺上好的褥子。铺褥子与不铺褥子,铺好褥子与铺差褥子,是对老人尊重或不尊重的标志之一。

  维吾尔家庭中,旧社会时都由母亲或妻子管做饭,由她们为丈夫或孩子盛饭、端饭。现在已有了很大改变,有进步意识的现代家庭则能实现男女平等,共同分担家务劳动。

  (二)作客时的礼节与禁忌。维吾尔人好客。俗语道:维吾尔人的餐桌上不会空着。客人登门,将家中好吃的食品都端出来;有尊贵客人来,必以手抓羊肉、拉条子等美味佳肴款待。

  做客时主人和客人的礼仪与禁忌

  来了男客,女人不直接给客人端饭,由自己的丈夫去端,女人一般不露脸。女客不和男客同桌吃饭。男客由男主人接待,女客由女主人接待。对汉族同志则不拘这些礼节。

  在家中待客,要推让长者或领导在靠近壁炉的首席就坐;当长者或领导进屋时,年幼的则起立致意后方可落坐;上炕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伸直,脚底朝人。接受礼品和捧茶请饮时,要双手去接,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维吾尔人十分讲究邻居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家里做了好饭,左邻右舍间常互相赠送品尝。一家来了亲朋或远方的贵客,各家邻居都要轮流请到自己家作客.一家有红白喜事,邻居们少不了争相帮助.走远路的陌生人路过村落,遇到困难,维吾尔人总会慷慨帮助,不会让他饿着肚子上路。

  非穆斯林群众到维吾尔族家中作客,都很尊重民族习俗,讲究礼貌.吃饭时,不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随便到厨房或锅灶前面去,不剩食物在碗中,注意勿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放在自己近前的餐布上。共盘吃抓饭时,不伸手乱抓,也不将自己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在屋内和人交谈时,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喧哗。否则,被认为是对他人不尊重。在称呼对方时,必须用“您”,忌讳直呼“体”(除非对自己的妻子或挚友)。

  到别人家作客时,如果主人是久未晤面的亲朋好友,或是有较高威望的人,上门时,必须带若干礼品。女的带抓饭、大块牛羊肉、包子、馕、布料等。女人和男人一般不同时上门。男人一般不带礼品,如果有必要带的话,也只带些糖、水果、瓜等物。

  作客后的几天,女主人自己或通过孩子,要向客人回赠礼品,如馕、糖等物,数量要比人家送来时的略少,不能超过。否则,会被对方视为不接受礼品。

  宗教界上层人士到老百姓家作客时,主人要给他铺两床褥子。临走时,主人要在他面前放些钱物。给多少,视主人经济状况而定。离开时,全家人站在门外送出。主人双手垂握,说些谦逊客气话:“招待不周,请多多原谅!”。

  招待客人吃饭前,由主人手执阿不都瓦壶或陶罐,为客人依次净手,连续三次倒水,用毛巾拭净双手,切不可甩手,然后,由主人在炕上或条几上铺上餐巾,摆上备好的馕、茶水、瓜果等物。主宾们一边吃着、唱着,主妇们在厨房里为客人做美味佳肴。

  用过餐后,客人要表示谢意。如果是喜事请客,客人们多说“玛列克保斯木(祝贺)”的话;如果是办丧事,做“乃孜尔”(死者忌日祭礼),客人不能发笑,表情要沉重。虔诚的穆斯林要双手举到面前,说一声“阿明”,念一段《古兰经》祷告文字。大意是:请真主给你们全家带来幸福。说毕,双手抚脸,散场。气氛自始至终保持严肃。

  维吾尔人以助人为乐,舍施为荣,认为这是做善事。待人接物十分热情,晤面时,将年长的称为“阿抗(哥哥)”“阿恰(姐组)”,年轻的称为“扶康(弟弟)”“森能尔(妹妹)”。

  维吾尔人对亲朋好友、乡邻、街坊,甚至外乡外地人,只要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需要接济,不论亲疏关系,不论民族,都要在财力上予以接济,即使自己少吃点,少穿点,少用点,善事不能不做。当你面临危难险境时,他们会挺身而出,热情相助。

  其他禁忌 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向真主祷告之地,必须清静,肃穆,洁净.故而在寺内严禁喧闹、随地抛洒垃圾,严禁大、小便。

  严禁在麻扎(墓地)挖土,毁坏草木或大小便。

  不可在礼拜者面前走过,围观,取笑。

  严禁在涝坝(贮水池)、伙房、水房等地大小便。

  维吾尔族禁食猪肉,禁食血,禁食自死动物、猛兽、猛禽及狗肉、驴肉、骡子肉、骆驼肉。

  抽大麻烟(毒品)、赌钱、酗酒、斗殴、说谎、偷摸等,都被视为丑恶行为,受到舆论指责。   推荐阅读:畲族民俗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中国春节民俗有哪些是一直传承下来
  ☑ 清明节的民俗和文化
  ☑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 端午节的民风民俗
  ☑ 中国春节的民俗有哪些
  ☑ 地区的民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