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习俗

时间:2012-06-29 09:01:41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黎族习俗

  黎族人民文化丰富多彩。黎族妇女的纺织绣早已闻名于世,尤对于木棉的纺织更是独具匠心,对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至今仍然流传的踞腰织机、白沙润黎的“人龙图”绣以及美孚黎“绞缬染”都是难得的民族文化遗产。黎族人民的医药知识也很丰富,不少民间医生懂得百种以上的草药性能,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热敷、煽汗、火炙等治疗方法。对毒蛇、疯狗咬伤有许多特效药。在黎族中还保留着较原始的历法,一般以类似汉族地区的 “十二地支”来计算月日,以十二日为一个周期,每日以动物作称谓,如鸡日、犬日、猪日、牛日、虫日……等等。黎族的节日与历法有密切关系,“三月三”是自古以来黎族民间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的传统佳节。

  黎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各方言区差异比较明显(尤其是女子服饰),在历史上曾经是区分不同血缘集团和部落群体的重要标志。在传统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分别。在哈、杞、美孚、润黎少数健在的老年妇女中还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文身习俗。

  黎族一般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山栏”香米是黎区特产。把生鱼、肉掺以炒米粉,加入少许食盐,用陶罐封存制作而成的肉茶、鱼茶是黎家腌制的特色风味食品。黎族男子喜好烟、酒。槟榔是妇女的嗜品,吃时和以贝壳灰,用一种青蒌叶包着吃,吃后口唇染红。

  黎族多同姓聚居。传统民居多是简陋的茅草房,在五指山腹地住传统的船形房屋,船形屋以竹木扎架,用茅草覆盖,以藤条或竹做地板,离地约半公尺左右。一般居屋是用竹条或树枝为墙架,外糊以泥土。“隆闺”(即“寮房”)是黎寨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房屋建筑形式,黎族青年成年后(一般十几岁)就自行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父母家旁或村边搭建仅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即“隆闺”供自己居住,它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吹奏乐器和对歌定情的场所。

  黎族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婚姻多由父母做主,但姨表及同宗均不得通婚。部分地区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女子出嫁后不久就返回娘家,一直到怀孕,才回夫家定居。“玩隆闺”(又称“放寮”)是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的恋爱习俗,黎族青年男女成年后常在“隆闺”约会,经过一定时间,情投意合的双方常能终成眷属。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旧习俗已逐渐被废除。

  黎族一般实行土葬,葬俗因地区、方言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后,则鸣枪报丧,男人用独木棺葬于本村氏族公共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需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丧事,并葬在娘家的墓地。

  黎族传统社会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处在原始宗教阶段。黎族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称为“道公”、“娘母”,他们一般不脱离生产,在需要时才主持送鬼、占卜等活动。除道教在黎族社会中影响较大外,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影响有限。黎族普遍相信巫术,认为巫术能使人害病死亡。被诬指行使这种巫术的人,男性叫“禁公”,女性叫“禁母”。新中国建立前,“禁公”、 “禁母”往往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惧怕。黎族传统禁忌很多,涉及生活、生产、生育、节日、丧葬、婚姻、宗教、狩猎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这方面的情况已发生较大的改变。

  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故事和歌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这些民间文学中,如《大力神》、《鹿回头》、《勇敢的打拖》、《甘工鸟》、《五指山大仙》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歌颂了人们理想中的,记录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迹,描绘了黎族的风土人情,表达了黎族人民的爱憎情感。黎族人民几乎人人都会唱民歌,多能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他们把民歌当作自己的抒情工具。民歌的句子,比较常见的有五言或七言两种,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上口传颂。黎族的音乐和民歌是分不开的。演唱的方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等。曲调甚多,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民间乐器有鼻箫、口弓、水箫、洞箫等。鼻箫用鼻孔吹奏,柔和低沉,宜于抒情。口弓用薄竹片或铜片制成,吹奏时用手指弹动弓片,节奏自由。水箫音色清脆,音量响亮。舞蹈有《钱铃双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如《打柴舞》在地上摆设二根平行长棍,相距数尺,再由数人手执若干根木棍或竹竿,横架其上,分合击拍,舞蹈者跳跃其间。随着节奏的快慢,表演各种动作,情调爽朗活泼,气氛热烈诙谐,为广大黎族群众所喜爱。

  黎族习俗-饮茶

  黎族各地区都有饮茶的习惯。五指山地区的黎族群众爱喝本地产的五指山茶,沿海地区黎族则喜欢喝赤鸪茶。五指山共盛产水满茶,它有防治感冒、提神醒脑、消积去腻、清热解毒、降压利尿等功效。当地黎族群众以饮浓水满茶来治感冒。

  另外,野生苦丁茶也是五指山区的特产,它有散风寒,清头目,除烦渴的功效。可以治疗风热头痛、痢疾、目赤等症。苦丁茶还能降血脂、降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葫芦茶也是一些黎族地区人们常饮用的茶种,葫芦茶是中草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黎族群众常采摘其根煮水喝,有一定的防病作用。赤鸪茶有降温作用,还能解酒,保睡眠。

  黎族习俗-礼仪

  烟和酒是主要的嗜好品,妇女还有嚼槟榔的嗜好,用贝壳灰和青蒌叶裹着嚼。烟叶以自种为主,多使用竹制水烟筒吸烟。酒以自酿的糯米甜酒。酿酒用自制蒸酒的陶器和酿酒糟罐,饮酒时也有用小竹管插入酒罐内吸酒敬客的习俗。(

  黎族习俗-葬礼

  黎族人报丧很奇特,是以鸣粉枪来传噩耗的。在人断气时,亲属还要往死者嘴里送饭水,呼唤死者返回人间。对他们来说,这是表示死者有亲人孝敬。听到鸣粉枪声,村寨里的人就会自愿聚到死者家中来帮忙。黎族人很注重为死者梳洗和穿戴。给死者换上的新衣要反穿,但不能穿红衣。若死者是女的,要在脸上抹上灶底灰,意思是说她“生前勤劳,去了阴间会受祖宗欢迎”。若家境较富裕的,便会在死者嘴里放一块光洋,意思是让死者“去到阴间好问路”,做买路钱用。

   黎族的合亩制地区不为生人备棺。在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备棺,用独木挖凿洞槽,称为“母棺”,上面盖一块厚木板,称为“公棺”,而且,不用铁钉钉合。制作好的棺木,直接运到墓地放置。

  灵堂设在家中,遗体摆在屋子的中央,男女的头朝向位置还有分别:男的头朝前门,女的头朝后门。下铺草席,上盖红毯或专门织造的、绣有龙纹的“龙被”。祭品是两把稻谷、一个酒碗和牛或猪的下颚骨。灵席摆在遗体的头前脚下,亲属按辈份和称呼次序坐在遗体两旁哭嚎,众人边喝酒边追述死者的功过,他们痛哭唱悼歌通宵达旦。

   黎族认为“人死像太阳落山一样”,所以入殓都在下午。入殓时,由精通宗族谱系的“奥雅”引路。这个“奥雅”身穿蓝色长袍,头插银簪,颈戴银项圈,肩挑祭品走在前。死者的两位亲人抬着遗体走在后,后面就是唱着悼歌的送葬队伍。黎族人的坟前不立碑,在坟旁放两把稻谷,一个大陶罐,一个陶锅,一只瓷碗和牛的下颚骨,这些祭品表示送给死者的家具和牛,让其到阴间使用。
埋葬死者后,全村的成年人不许回家吃饭,都集中在死者家里喝孝酒,唱悼歌,表示对死者的哀悼。黎族人以喝孝酒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敬重,这种孝酒要摆3~12天不等。

   在哀悼期间,有许多禁忌,诸如:亲属要反穿衣服,不许洗头洗澡,不许敲锣放鞭炮,不许唱歌奏乐,不许下田劳动等。黎族对死者的忌日看得很重,每逢忌日,禁忌下种和犁耙田。七八年之后,在忌日种植芭蕉和竹子,等芭蕉和竹子成林时,才解除忌日里的禁忌。

  黎族习俗-墓式

    黎族墓葬的传统样式,共分三种,即长形矮坟、圆形大坟和拔地而起的高尖坟。通什杞人、南开润人和美孚人,埋葬有固定的墓地山,坟多长形矮坟,坟前不立墓碑,没有‘扫墓’习惯;乐东、冒东、东方等县的部子孝人,多是圆形大坟,其他地区的人、杞人和赛人,没有固定的墓山,多是高出地面的尖坟。后两种坟,立墓碑,清明节有拔草扫墓的习惯。七差地区的人孝,有叠坟习惯,即一家共一个坟,把棺材叠起来。东方大田  灵魂馆

  是黎族为棺葬风俗。合亩制地区不准为老年人备棺,而其他地区则均有为老年人生前准备棺村的俗规。崔县的孝人,有一种“灵魂棺”的风俗,即对先前死亡的人未曾举行“做佛”仪式,则在后死者的棺木右边放一副空棺,作为前死者的“灵魂棺”,表示对前死者补办“做怫”仪式。

  饮孝洒

  是黎族守孝的传统习俗。黎族在服丧期间禁忌吃米饭,包括前来送葬的亲属村邻,在葬埋完毕都得先到治丧的主人家饮孝洒,然后才许回各自家中吃米饭。若是父母去世,其子女许守“酒孝”十二天,若兄弟去世,守“酒孝”期为七天,儿子死去,“酒孝”期为五天;村邻死人,“酒孝”期三天。守‘酒孝”期间,每日三餐都要饮酒,每次进餐,众人聚集在孝席间唱悼歌,然后才饮酒吃菜。

  葬凶鬼

  黎族的丧葬习俗。黎族人对于溺水、火烧、雷击、枪杀、兽害、上吊、难产以及掉树跌死等非正常死亡者,则视为‘凶鬼”。埋葬时,对死在屋内的,抬到非正常死亡者的墓地埋葬;若死在郊野,就地埋葬,不准把尸体再抬回村寨。合亩制地区,要穿红衣丧服来埋葬非正常死亡者,美孚人则把尸体俯埋,并用木棍从背部订进地里,意思是不让“凶鬼”出来害人。

  太阳落山

  也是黎族的一种丧葬习俗。黎族合亩制地区把人死看作“太阳落山”。当病者在弥留之际,亲属们要继续喂饭、喂水,并呼唤其“返回人间”,表示有亲人孝敬。死后,以鸣枪传报丧事,亲友即前来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众人挑酒抬猪齐来相助。给亡人洗脸、洗脚、梳发,按男女区别结发和穿戴。衣服全新,但必须反穿,禁忌给死者穿红衣。若死者是女的,要给脸抹灶底灰,意思是“生前勤劳,去了阴间会受祖宗欢迎”。有钱的人家,还要给死者嘴上放一块光洋,说是“去了阴间好问路”。

  把遗体放在屋中央,下铺草席,上盖红毡或者盖上绣有龙须的“龙被”。死者是男的,就把头朝船形屋的前门,若是女的则将头朝后门。灵前祭品是一碗酒、两把稻谷和牛的下颚骨(如果是杀猪的就放猪的下颚骨)。另外在头前和脚前摆设祭灵席,置放酒肉其亲属接辈份称谓列坐遗体两旁,边呼、边哭、边唱悼歌,直至通宵,众亲邻边饮酒边追述死者功德。黎人认为“人死象太阳落山”。故其入殓仪式放在午后。

  入殓时将遗体用被子和露兜叶席包裹起来,放置在尸架上,再覆盖一张红毡或一床“龙尸架是竹制的,有五支小竹做的抬架和竹竿抬扛,以藤条绑固.由死者的两位亲人抬扛,众人扶送。去基山的路上,由精通宗谱的“奥稚”引路。“奥雅”身穿蓝色长袍,头插银簪,颈据银项圈,肩扛葬品。尸架后面是唱着哀歌的送葬队伍。到达墓山后.“奥稚”先挖三锄定好坟地地点,众人跟着挖坟穴。

   以太阳升落方向和流水尾决定坟穴头尾。坟穴深约五尺,长方形。先将棺木入穴,再将尸体入棺。盖棺之前,要揭开毡子,让亲属俯视死者颜面,以示告别。“奥椎”站立坟前,呼唤死者名字和宗族前辈死人的名谱,意思是“要他们将死者领回去”然后,用一束树叶打扫坟穴,意思是“把活人的灵魂扫出去,让死者安息”。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