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文化艺术
哈尼族的人们也是一个比较喜欢音乐和舞蹈的民族,而且不同的男女都会有着不同的乐器喜欢,对此哈尼族民间艺术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哈尼族的文化艺术
哈尼族音乐民歌艺术
哈尼族也是一个热爱音乐和舞蹈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带着自己的乐器。小伙子爱的是三弦四弦,姑娘们喜欢“把乌”和“响篾”,男孩子爱吹直笛,老年人也有他们特制的“小把鸟”。在节日和盛大的祭祀场合,乳锣和鼓等敲击乐器是不可缺少的。“把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以细竹管制成,长六七寸,五个孔,形如笛,吹的一端加一个鸭嘴形的簧片,音色幽雅深沉,如泣如诉,宜于抒发情感。
歌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主要有“哈八惹”和“阿其古”两大类。“哈八惹”意思是喝酒时唱的歌,或诗歌咏唱。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的场合由“米谷”或是老年人唱,如《创世纪》、《祭祀歌》、《祭龙规矩歌》、《老人安葬歌》、《讨媳妇的歌》等都这一类。调子庄重严肃、低沉缓慢,歌时由一人主唱,唱完一小段,周围听众接唱合声。这种合声有固定格式,常常配上“苏呵——依——苏”之类的声音,既表达欢乐的情趣,又起着助兴的作用。《阿其古》是生产劳动时唱的歌,只能在山野田地里唱,可译为《唱山歌》。它主要是歌唱爱情和生产,而以情歌为多。曲调有欢调、悲调、放牛调、花花调等。以男女问答式的对唱为主,也有独唱。由于是在山野中唱,声音比较嘹亮高亢。
无论酒歌和山歌,都与文学密切地联系着,凡是诗歌体裁的作品,都可以通歌唱表现出来。可以说,诗是歌的内容,歌是诗的表现形式。
哈尼族的民间舞蹈艺术
易门县哈尼族聚居在浦贝区朋多哈尼族乡和绿汁区绿汁乡及小街区普厂乡下普厂村。
易门哈尼族自称“窝泥”。明朝时还称“翰泥”(清道光《续修易门县志?种人》)。解放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呼哈尼族。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易门境内哈尼族,共同使用哈爱方言并带本地土语。
哈尼族历史悠久,“源于古代的羌族,据汉文史籍记载,氏羌族群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徙,散布到川西南和滇北等广大地区”(《云南少数民族》第82页)。
易门哈尼族由两个地方迁徙而来。绿汁江流域的哈尼族,从双柏杨为庄一带移居来。朋多乡的哈尼族,大部份祖籍大理。
大朋多清故段登甲,生于康熙丙申年(公元1716年),殁于乾隆庚戍年(公元1790年),其墓志铭言:“原祖籍居住于大理人氏,后移居安宁洲洋塘暂住,数代后又迁于晋宁州段戚村住坐数十余代。幸天默佑,人烟繁多。不但耕者有人,读者有人,而贸易忠也有人,我始丕高义高二通工贸易×客游,行至易门勋庄大朋多,见其土沃,心减遽落业于此处焉。想今之受此福者亦其始祖之经营拮据耳,迨今将辈。……”。又“明故始祖段发兴”(乳名阿道),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5年)殁于崇桢十一年(公元1639年)。其墓志铭道:“系出晋宁州段戚村人。于万历十二年贸易至易邑大朋多,见其土厚水深,遂落业习农。性质英敏,朝夕勤俭,开草开荒,不数年而家道渐裕。幸生一子名阿波;阿波生于一子名瑜;瑜又生四子,长名阿厦,次名阿孟,三名阿者,四名阿成。皆能继公之志而述公之事,倍可垂光奕业德云仍者也,迄今二百有余年矣。”较为清楚地记述了易门大朋多哈尼族的迁居历史。 易门哈尼族居住的扒河、绿汁江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主产稻谷、包谷、小麦、蚕豆。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花生、葵花籽等。
哈尼族过去皆住土掌房和草房。现在,大多数人家已盖起了新瓦房。 哈尼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祭路、祭龙、祭水是祭祀的主要内容。其中每年阴历二月初二的祭龙节较为突出,除文革期间外,祭龙活动沿袭至今。
祭龙活动在土主山和龙树前进行。是日,村内务户集资杀猪宰羊,燃香放炮,祭龙祭水,祈求全村人畜兴旺,免遭灾难。祭毕,全村人用祭品打平伙。
易门哈尼族的丧葬,历史上是行火葬。“葬无棺……忽泣忽饮三日采松为架焚而葬其骨。”(清道光《续修易门县志?种人》)后来,渐行木棺土葬。
哈尼族谁家有人去世,要立即鸣枪报丧,并请贝玛到家中念经。贝玛先将两只鸡敲头致死始诵经,意思是让鸡驮着死者之魂,渡过西罗麻海,回到遥远的祖先居住地,与祖先共同生活。接着贝玛又背诵死者家谱,追溯七代,以让死者归宗。葬礼视给死者多宰三牲为隆重,意思是有三牲,死者九泉下才好渡日。土黄天不兴动土,逢丧事只得将死者遗体密封家中,土黄结束才发送上山。
哈尼族每一姓都有本姓的坟山。择坟山较为认真,要请地师看地脉,看风水。坟山确定后,要点新坟。即:挖好坟坑,在坑底撒上拌合的雄黄和玉米,接着在坑底再挖一个小坑,将一个盛满清水并装有一对活鱼的新陶罐埋于内,最后才葬死者棺木。死者葬后,多仿汉俗,兴建坟堆,造墓立碑,纂刻铭文。推荐阅读:藏族的文化艺术
哈尼族铓鼓舞艺术民间
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代。人们为了在狩猎时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由无意中发现打击山中空心树会发出响声,于是他们用原木凿空绷上牛皮,做成了鼓。鼓声除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外,有时也可以轻轻地敲击起到吸引猎物的作用,若是单身或人少而碰到猛兽时,急风暴雨似的击打又可以起到口下跑野兽防身自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又模仿农业生产的农耕动作,使铓鼓舞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特别是铜的发现和利用,开始有了铓,成了名副其实的错鼓舞。
铓是代表谷子的饱满,鼓是代表谷子粒多,铓鼓舞是祈祷庄稼饱满、粮食丰收或庆贺节日喜事的一种主要活动。特别是哈尼人祈祷风调雨顺、万事吉祥的传统“祭龙”仪式,更是离不开铓鼓,他们总是将铓鼓舞贯穿始终。
太阳西下催人归,当我们踏上返程的路时,那回肠荡气、震天动地的鼓声仍在耳边回响。那激越奔放潇洒劲健的舞姿还在眼前闪动。我问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有何感受时,他们很高兴地说:“很好,这么美的舞蹈,应该把它推出去。”
其实,近年来,建水的哈尼族铓鼓舞已走出深山,多次参加了省内外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受到称赞。在首都举行的中华鼓舞大赛中获最高奖——山花奖。还在意大利蒙特卡尼第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上获最高奖——苍鹭奖。铓鼓舞是哈尼族古老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不但是哈尼族舞蹈的精华,而且对研究哈尼族历史以及繁荣今天的民族舞蹈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它为建水的旅游业增添了一道民族风情的新景观。 推荐阅读:蒙古族的文化艺术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什么手相有艺术天赋多才多艺
☑ 最有艺术感的星座 艺术天分很高的人
☑ 哪个星座艺术家最多 艺术气质最浓厚的星座
☑ 在家中摆放风水艺术品需要注意什么?
☑ 家里艺术品摆放必须知道的禁忌
☑ 艺术天分强的生肖孩子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