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文化艺术
彝族人们在于民间上的艺术也是有着比较多种的,其中舞蹈上的分类也是有着很多不同方面的特征,对此汉族的文化艺术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彝族的文化艺术
彝族民间舞蹈艺术解析
阿细跳月
也叫“跳乐”,或“跳月”。彝族阿细人、撒尼人的一种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传说在很早以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扑打了九天九夜,火仍未熄灭。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人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继续扑打,终于把大火扑灭了。为了欢庆胜利,大家弹起三弦,吹起笛子,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起舞来。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阿细跳月”。“跳月”是汉族人给起的名子,阿细人叫“跳”。每逢节日夜晚,青年男女聚集在草坪上,男的弹起大小不同的三弦、月琴,吹起竹笛,同女的对舞,主要动作是跑三步停两拍向前抬脚,同时拍手和原地跳转。舞蹈节奏鲜明,情绪欢快。
阿细跳月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流传着各种曲调,如爬山调、迎客调、娶亲调等等。彝族的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笛、铜鼓等。彝族的舞蹈也颇具特色,如“跳歌”、“跳月”、“打歌舞”、“锅庄舞”等,其中“阿细跳月”是最流行的舞蹈之一。夜幕降临,在皎洁的月光下,小伙子们吹起短笛,弹起三弦,男女青年和着节拍,翩翩起舞,跳到酣畅时姑娘们会随手摘一片树叶含在嘴上吹起曲子,欢快的舞蹈直到月落方止。
彝族的宗教信仰民间艺术
彝族与虎
彝族与虎有着密切关系。云南巍山、南洞一带的彝族自称是虎族。男人自称“罗颇”(颇,雄性),女人自称“罗罗摩”(摩,雌性)不分性别则自称“罗之”、“罗罗”。他们称虎为“罗”或“罗之”,称公虎为“罗颇”,称母虎为“罗摩”。他们的族称与对虎的称法相同,即以虎自命。彝族的“十二兽”历法,不与干支相配,只用十二属相,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历法。彝族纪日“十二兽”历法,一定要把“虎”即“寅”排在最前,因为彝族自称是“虎族”。彝族还有的以虎作地名,给自己的子女取与虎有关的名字。每逢红白喜事,还有要虎像的习俗。他们重视虎,甚至视之为祖。他们以虎命名的地名中,没有一个以雄性的虎来命名。除中性的“罗”之外,全用母虎“罗摩”。不难看出,对虎的图腾崇拜,是彝族母系社会的产物。
《彝经》
《彝文经典》的简称。内容大部分为祭祀经和占卜经,是历代毕摩(彝族男巫师的一种称谓)书符画咒的产物。一部分为伦理、天文、医药、神话、诗歌等方面的典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彝族社会的政治、历史、科学和文化。
米孙叭
彝语音译,“祭龙”之意,是彝族自然崇拜的一种祭仪。每年夏历二、三月的一个龙日(也有定为正月十五者)祭奠以“龙树”为代表的“龙”。或以水塘为象征的“龙”,以祈丰年。
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云贵地区部分彝族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推荐阅读:阿昌族的文化历史
彝族的民间艺术乐器
巴乌
彝、苗、哈尼等族的吹奏乐器,也叫“把乌”。一般用竹笛制成,开有八个音孔(前七后一),吹孔装有舌形簧片。横吹,音色果美,但音量小、音域窄。1976年对巴马进行了改革,管身加粗加长,装有四个音键,便于吹奏,扩大了音域。音量也有所增大。另外,在红河彝族地区还流行“直吹巴乌”、“双管巴马”。 推荐阅读:鄂温克族的文化历史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什么手相有艺术天赋多才多艺
☑ 最有艺术感的星座 艺术天分很高的人
☑ 哪个星座艺术家最多 艺术气质最浓厚的星座
☑ 在家中摆放风水艺术品需要注意什么?
☑ 家里艺术品摆放必须知道的禁忌
☑ 艺术天分强的生肖孩子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