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景泰蓝”

时间:2009-07-09 22:29:52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说到景泰蓝,是人人都熟悉的北京所特有的美术工艺品。从名称上让人会想到这是我国明朝景泰年间发明创造或曾大量制作的一种工艺品。但实际上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并不是始于景泰年间,因此“景泰蓝”的名称并不能包括景泰以前的制品,称它为“景泰蓝”是不大妥当的。但考虑到这名称已为我国广大人民所熟悉,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历史渊源,并沿用至今,在国际上也是如此,所以就没有必要再为它正名了。它还有另外一学名“铜掐丝珐琅”。

  关于“景泰蓝”的名称,多解释为珐琅制品盛行于明代的景泰年间,加上制作出的成品的釉色又多以蓝色调为主,因此故名“景泰蓝”。说到它的起源更是众说纷纭,但多数中外学者、美术史家都主张景泰蓝工艺是在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元代,掐丝珐琅叫作“大食窑”或“鬼国嵌”。有金胎或铜胎等,以铜胎为多,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

  景泰蓝的制作工序

  铜胎掐丝珐琅,北京著名传统工艺品,据故宫博物院最早的藏品中系创于明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为复杂细致的工艺就是掐丝和点蓝的技术。品种有瓶、碗、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制胎。景泰蓝的造型美观首先取决于制胎,制胎是使用延展性好的紫铜片按预先设计好的图纸下料,经锤打、裁剪出不同的面料或切割成不同的圆形等,并用铁锤敲打成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铜胎。特殊造型和精品,从头到尾,完全要用手工制作完成。明、清时还有铸胎、剔胎、钻胎等工艺。

  掐丝。景泰蓝制作好胎形后,掐丝是主要制作的工序。制作的方法是用镊子将事先做好的柔软、薄而细的并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花纹的工艺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制成各种纹样,蘸上白芨或浆糊粘在铜胎上,后经烧焊、点蓝和镀金等工序完成。掐丝工艺,技艺巧妙,全凭操作者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妙趣横生、神韵生动的画面,但这绝非易事。

  点蓝。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行话称蓝枪),一铲铲地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空隙中。

  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磨光。用粗砂石将釉面磨平,如釉面有凹下的坑洼之处再补点一次釉(行话叫“亮白”),经烧熔后用细石磨去火亮,然后用黄石磨,如有不平之处,仍要用釉料补上烧好,最后用炭磨,整体打磨细腻。最后,所有的铜部及细丝采用传统的鎏金工艺镀金。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物,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纹样,这取决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取决于釉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因此,可以说景泰蓝是具备了我国传统工艺中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品。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独龙族民居特点
  ☑ 俄罗斯族民居特点
  ☑ 普米族民居特点
  ☑ 鄂温克族民居特点
  ☑ 怒族民居特点
  ☑ 阿昌族民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