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圆圆
陈圆圆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陈圆圆吗?
陈圆圆简介——中国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陈圆圆人物简介
年少丧母
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
色艺双绝
陈圆圆色艺双绝,名动江左。她自幼冰雪聪明,艳惊乡里。时逢江南年谷不登,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善演弋阳腔戏剧。初登歌台,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皆凝神屏气,入迷着魔。陈圆圆“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每一登场演出,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
被劫入京
陈圆圆作为梨园女妓,难以摆脱以色事人的命运。圆圆曾属意于吴江邹枢,“常在予家演剧,留连不去”(《十美词纪》)。据载,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在 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李介立《天香阁随笔》)。陈圆圆还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崇祯十四年(1641)春,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经友人引荐,得会陈圆圆,并订后会之期;当年八月,冒襄移舟苏州再会圆圆,时圆圆遭豪家劫夺,幸脱身虎口,遂有许嫁冒襄之意,并冒兵火之险至冒襄家所栖舟拜见冒襄之母。二人感情缱绻,申以盟誓。此后冒襄因丧乱屡失约期,陈圆圆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
崇祯十五年(1642)仲春,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圆圆入京的时间,有崇祯十四、十五、十六年三说,其中,胡介祉《茨村咏史新乐府》称:“崇祯辛巳年,田贵妃父宏遇进香普陀,道过金阊,渔猎声妓,遂挟沅以归。”持十四年说;叶梦珠《阅世编》称:“十六年春,戚畹田宏遇南游吴阊,闻歌妓陈沅、顾寿。名震一时,宏遇使人购得顾寿,而沅尤靓丽绝世,客有私于宏遇者,以八百金市沅进之,宏遇载以还京。”持十六年说。然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载,冒襄与陈圆圆私订盟约在崇祯十四年秋,此后冒襄因家事牵累,未能赴圆圆约会。其间圆圆屡次寄书冒襄,促其践约,冒襄皆不及回复。崇祯十五年仲春,冒襄至苏州会圆圆,不意圆圆已于十日前被劫入京。由于冒襄所记为自己亲历之事,故陈圆圆入京时间当为崇祯十五年仲春。
至于劫夺圆圆之人,有崇祯帝田妃之父田宏遇、崇祯帝周后之父周奎两说。持前说者以邹枢、刘健、尤侗、李介立、叶梦珠、陆次云等人代表,由于他们为陈圆圆同时代人,较可凭信。持后说者仅有姓名难以稽考的“之江抱阳生”之记载及钮琇的转述。之江抱阳生《甲申朝事小纪》称:“外戚周嘉定采办江南,闻其美,厚缣得之。携归京师。”孤证单说,似不可靠。
冲冠一怒
陈圆圆入京后,成为田弘遇家乐演员。田弘遇因贵妃去世,日渐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乱世中找到倚靠,有意结交当时声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吴三桂。田弘遇曾盛邀吴三桂赴其家宴,“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而这位淡妆丽质的歌姬,就是陈圆圆。吴三桂惊诧于陈圆圆的美艳,“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陆次云《圆圆传》)。田弘遇遂因三桂之请,将圆圆赠送吴三桂,并置办丰厚的妆奁,送至吴府。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圆圆为刘宗敏所夺。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但得知圆圆遭劫后,冲冠一怒,愤而降清。《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
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十美词纪》)。
繁花落尽
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歌舞征逐。构建园林安阜园,“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甲申朝事小纪》),“园囿声伎之盛,僭侈逾禁中”(王澐《漫游纪略》)。陈圆圆因年老色衰,加之与吴三桂正妻不谐,且吴三桂另有宠姬数人,于是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布衣蔬食,礼佛以毕此生”(《天香阁随笔》)。一代红妆从此豪华落尽,归于寂寞。
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情爱写满莲花池
全国各地的莲花池多之又多,若论知名度,昆明莲花池绝对榜上有名。据说,早在宋朝时,昆明莲花池就成为达官贵人玩乐之地;在陈圆圆年代,更是繁荣至极。但在其后的三百多年时光中,逐渐被丛生的杂草、毫无规划的村庄、污染严重的工厂所遮蔽和湮没。
2013年11月18日,莲花池畔的安阜园,一部庭院剧《圆圆曲》正在演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副教授王晓燕饰演陈圆圆,唱词婉转幽叹。精致的庭院,古典韵味的弦管笙琶将人们带入了300多年前的那场爱恨情仇之中。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亭台楼阁,人们才恍然忆起它的传奇,它的跌宕悲欢。
毋庸置疑,云南人对莲花池的情结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对陈圆圆和吴三桂的千古情缘,尤其是陈圆圆,这位绝代女子更是莲花池众多历史人物中最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一位。但莲花池并不仅止于此。
千古幽静风光独秀美
“商山在长虫山之麓,旧皆桃林,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去风疾病。”简短一句话,便让人们对莲花池之美有了无限遐思。
康熙年间由张毓碧等修、谢俨等纂的《云南府志》一书中,绘有当时昆明的地图,莲花池赫然在列,夹杂在城北的商山与长虫山之间,看地图所绘,并不比当时的菜海子(翠湖)小多少。
书中地理卷,关于莲花池有这样的介绍:“商山在长虫山之麓,旧皆桃林,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去风疾病。”莲花池究竟成于何时,没有更明确的记载,但其缘于商山西北角山脚下一个汩汩涌流的泉眼似乎是共识。人们将这个泉眼,称作“龙眼”。若是在水量充沛的雨季,“龙眼”喷涌形成一股水柱,若是在艳阳天,这水柱便格外美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水花翻滚,像玉一样洁白晶莹,又像一棵剥去外叶的大白菜,于是到后来演变成莲花池中有玉白菜的传说。
相传在唐宋时期,莲花池便成为达官贵人游乐休憩之地,宋时大理国国王段素兴就很喜欢来这里游玩,没事就“挟妓载酒,自玉案,三泉溯为九曲流觞”,宴饮取乐。而随着“九曲流觞”的习俗流传,莲花池开始成为昆明的“三泉”胜地之一。
经过修缮,元代莲花池被称为“商山攒穹”,这也是可考据的。元代大理文人王升在《滇池赋》中写道:“指八景之陈踪:碧鸡峭拔而岌,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阎之冲,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
成为景点的莲花池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游玩。据传,来的人中不乏一些能人异士,其中便有懂风水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完全是块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俱在的风水宝地。
朱雀是商山,玄武是长虫山和锅盖山(王帽山),左有青龙八大河(即盘龙江),右有白虎白泥山(白泥山又叫刘家山,在昆明工学院,现在的昆明理工大学内)。有山又有水,又能开田垦地,足以兴旺后代,养育一方人丁。
于是,这个偏僻的城郊在明初永乐年间就陆续迁来数户人家,在商山搭建茅草棚而居,以打猎、砍柴、采挖药材和进城当苦工为生。这数户人家有的有妻室儿女,有的是单身汉,分别为七个姓氏。因此有人取名叫“七姓村”,有人听成 “七星村”,还有的人叫做“七家村”。总之,都是后来莲花池村的前身。这七个姓氏的人家就奠定了莲花池村的人脉。
明清旧事 传奇叙沧桑
要解开莲花池的谜,无法回避历史上这三个有名的人物:吴三桂、陈圆圆、朱由榔。波光粼粼的池水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刀光剑影的历史。
莲花池畔,进了公园一直往北走,便能见到园中园安阜园,旁边有一小门供人出入,这正是吴三桂为陈圆圆所造,这个园子也曾出现在金庸的笔下。
陈圆圆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秦淮八艳之一,虽入风尘但颇有才情,大才子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曾说到:“妇人以资质为主,色次之,碌碌双鬓,难其选也。慧心纨质,淡秀天然,平生所见,则独有圆圆尔。”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三桂会同清军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并于两年后镇守云南,陈圆圆也来到了云南昆明。
不论“冲冠一怒”究竟是不是为红颜,但到了昆明后,吴三桂的确对陈圆圆颇为宠爱,从其为陈圆圆建安阜园便可看出。据《庭闻录》记载,“平西府制,拟于帝居;千门万户,极土木之盛……又为园于西郊,名安阜园。园内书屋一所,名万卷楼;古今书籍,无一不备。”
安阜园究竟在何地?王思训在《野园歌并序》中说:“吴三桂筑野园于滇城北,以处圆圆。”至今普遍认为是在莲花池畔,那么为何选择此处呢?想必是因为这里风光独好,且在郊外,要比翠湖清静许多,离五华山又不远,于是吴三桂便选了此处,建江南园林慰圆圆思乡之情,移步移景、小桥流水、妆楼倒影、商山梦痕,吴三桂“穷极土木,毁人庐墓无数,以拓其地。缙绅家有名花异石,必穿屋破壁致之,虽数百里不恤也。”
传说园中的一株“神女花”,花似芙蓉,一天能六次变换颜色,子丑时为白色,寅卯时为绿色,辰巳时为黄色,午未时为红色,申酉时为橙色,戌亥时为紫色,每年春天开花,花期长达数十天。在四季如春的昆明,陈圆圆有了家乡的感觉。吴三桂还令人修筑栈道,由五华山直通莲花池,供其往来于美人与政务之间。
吴三桂在滇可谓土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圆圆色衰而爱弛,随着年轻美人的进献,吴三桂对她的爱也就越来越淡薄。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看惯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恍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有了遁入空门之念,于是选择了出家。《吴逆始末记》记载:“当吴逆将叛,圆圆齿暮乞为女道士,于宏觉寺玉林大师座下薙度,法名寂静。
随着康熙的削藩,吴三桂发兵反清,于1678年病死长沙,1681年清兵平定云南,吴三桂被掘坟折骨,安阜园毁于一旦,陈圆圆自此下落不明。
人们,尤其是昆明人相信的说法是,这位女子投池自尽了,安睡在荷花盛开的莲花池中,其品性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孙髯翁有诗云:“老狐学人夜拜月,桃花有鬼来招魂。”
莲花池不仅是圆圆魂归之处,也是永历帝骨灰所撒之处。清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兵逼缅甸,缅甸无奈交出南明永历帝,永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后,关在篦子坡头金禅寺内。4月,吴三桂为断绝后患,断绝尚有兵力的李定国以永历帝为号召来反清,与他对抗,在金禅寺里擅自用弓弦勒死永历父子,并将其挫骨扬灰,骨灰洒在了莲花池里,三迤人民同情永历帝的遭遇,改篦子坡为逼死坡。
正是因为这种,莲花池具有了勃勃生机,历经几百年沉浮之后,仍被人们不断追寻。
尘埃湮没 芳踪已难觅
尽管有关莲花池与陈圆圆等人的真迹早已灰飞烟灭,但人们对莲花池有种莫名的情愫,更是文人墨客寻芳之处,只是芳踪已难寻觅。如今园中所见的梳妆台,是莲花池公园里唯一较古的遗迹,为民国年间所建。
上世纪40年代,作家黄裳曾到昆明寻找莲花池,彼时的莲花池已完全看不出当年的辉煌,池旁间或有几个洗衣服的女孩子,和头上包了花布的卖菜乡妇,把菜篮子在池里浸一下,环境实在寂静得很。池畔有一块石碑,上面刻了“比丘尼玉庵像”,是一个枯瘦的老尼,再上去不远又有两块石碑,其一是“明永历帝灰骨处”,另一块也是陈圆圆的古装画像,让黄裳不禁慨叹,“比起那一副老尼来,漂亮得多了。”
云南著名考古学家孙太初曾在其《鸭池梦痕》一书中写道,民国时期的莲花池完全是一片田园风光,池的周围,菜畦纵横,菜畦以外,是一望无际的垒垒荒冢。池内莲花开得相当茂盛,与点点白萍互相衬托,于娇艳中又带有雅淡韵致。
著名作家汪曾祺上世纪80年代写的《昆明的雨》,其中就谈到了莲花池的雨。“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
如今的莲花池,水榭楼阁、楹联佳作,大气的滇派园林与精致秀丽的江南园林互为补充,成为附近人们休闲娱乐之地。(风水www.azg168.cn)
陈圆圆墓是如何发现的
今年已八旬的黄透松,是贵州岑巩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学者,也是最先发现岑巩马家寨是“吴三桂后裔和陈圆圆墓葬所在地”的人。
1983年,黄透松第一次到马家寨调查。期间,马家寨一位名叫吴永松的“秘传人”透露出一丝关于“陈圆圆墓地”的口头传说。当时,当地人一致反对公开这段历史,“害怕遭株连”。此后,黄透松等人打消了吴家后人的顾虑,并在马家寨右边的山上找到“陈老太婆”陈圆圆坟墓。吴家后人说,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小石碑,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及孝男吴启华等……
“秘传人”吴永松老人解释说: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暗指她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为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另外,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马家寨吴三桂后人便将他们的居住地取名为马家寨。
吴三桂第十一代“秘传人”吴永鹏说:“我们吴家的陈老太婆不但色艺甲天下,还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吴永鹏口述说,隐居马家寨,归隐马家寨是陈圆圆经过深思熟虑的,目的是为保存吴氏血脉。为延续血脉和试图东山再起,陈圆圆带领吴三桂后人做出周密的安排。为了长居久安,一是认亲接友,二是与旺族开亲找靠山,与大树林陈姓(苗族)认外家,同当地大姓吴家湾(侗族)认家族,跟谭家湾谭知县家开亲打儿女亲家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陈圆圆的一生:关于陈圆圆风流史
☑ 名妓陈圆圆风流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