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季养生的小常识
中医养生是一种更加符合生活的养生方法,也是更加贴切我们生活,我们较为信赖的一种养生方法,所以在对于冬季养生这件事上,我们也务必要了解一些关于养生的小常识;那么中医冬季养生的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冬季养生的小常识
中医冬季养生的七大小常识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阴精。
Tips:睡前醒后小仪式。晚上早点上床,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2、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阳虚体质的人,冬天做身体按摩时,要减少背部按摩的时间,最好使用红外线烤灯温暖背部。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裸露和按摩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越。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拔罐或艾灸,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可以重点做膻中穴(双乳中间)、神阙(肚脐)、关元(肚脐下四指)等穴位。
Tips: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预防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3、无泄皮肤——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皮肤”,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皮肤外泄。人体的皮肤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Tips: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4、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Tips: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5、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而补肾第一要点就是节制性爱。古人在阴历11月和5月提倡夫妻分床而睡。就是认为这两个月房事过度,会使身体消耗比较大,应该加以节制。
Tips:尝试早晨做爱吧。周末早晨,从容地与爱侣享受性爱时刻。而激情过后的小睡,也可以及时恢复体力,养精蓄锐。另外,用杜仲或肉苁蓉配上枸杞、甘草泡一些药酒,每天小酌一杯,可以补肾温阳。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OL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进补看口味。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Tips:经络调节控制食欲。食欲过于旺盛,可以采用经络调节。饭前按摩中脘穴,轻敲带脉,或在经穴上拔罐,可以抑制食欲。中脘,在肚脐上方4寸。带脉是横穿过肚脐,象束带一样横行于腹腰部的经脉。经常按摩带脉,可以健脾,促进排便,有一定消脂减肥的作用。
7、小动作,暖身体
很多OL一到冬天就四肢冰凉,与痛经、感冒纠缠不清。冬天养生的原则是补肾强精。我们身体经络中的肾经起自双足的涌泉穴(足底前1/3之处的凹陷中),从足部强健肾经,相当于养护树木的根基,可以让肾脏中的精气源源不断。所以冬天可以多做一些按摩,充分调动自己身体中的元阳之气,温暖自己。
TIPS:每晚足浴,御寒补肾。从立冬开始,每晚临睡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底的涌泉穴,除了能暖身体御寒,还有补肾强身的作用。
中医冬季养生的小常识与妙招有哪些
1、养生大则——藏
为适应寒冬,自然界蛰虫伏藏,用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春生机勃勃做好准备,人体的阴盛于外,阳藏于内,成形胜于化气,故冬季养生需着眼于一个“藏”字。那么,“藏”主要藏的是什么呢?一曰藏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自然界中的太阳,如果自然界没了太阳,那么世界末日就来了,人体要是没了阳气,生命也就宣告结束。在阴盛阳弱的冬季,保养阳气,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素问·四气调身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说,冬天的这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都会被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的潜藏,阴精的积蓄……注意防寒保暖,衣着有度,室温舒适;衣着过于单薄,室温过低,既易损耗阳气,又易受凉感冒;反之,衣着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趁虚而入,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二曰藏精,《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意思是说,“精”是人的生身之本,养藏保精,来年春天就不会得温病。养精重在保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意思是说肾主闭藏,有封藏肾精的本领,所以在冬季,保肾固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冬季一定要注意节制房事,远离烟、酒,以免损耗肾精,影响来年精力。三曰藏神。神是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知觉活动等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又因“精”与“神”相互依存,所以冬季养生,还需“藏神”。《素问·四气调身大论》说:“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识是说,在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做到含而不露。要使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性格豁达,心理宁静,减少私欲,就会使人心情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其次要能调摄不良情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使你不高兴的事,甚至是悲欢、愤怒等。这就要学会遇事节怒,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冬季锻炼要得法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但是,不要忘了,冬为太阴,血气伏藏,多动必耗阳气。所以冬天锻炼以“跑”为主,“跑”而不出汗为度。跑,有利于提高心肺和消化机能,调节新陈代谢。体弱多病者不宜跑,适于散步。散步有慢步快步之分:慢步,即“随便走走”,可起轻微锻炼作用,更可怡情畅志;快步,走时心率略增,停留复原,以活动后身心舒愉为准。室内休闲活动如养鸟、养鱼、养花,用以赏心悦目;或练书法、绘画、棋艺等。晴天户外运动:下午14~15点最好,呼吸阳气、晒太阳。遇到大风、大雾、雨雪、寒潮天气,不宜做户外活动。若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带病之人更不宜强行锻炼,此时虽有老鹤万里之心,却应做蛰龙三冬之卧,以静养为好。
3、冬补虽好,辨证进补方无忧
俗语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冬日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精微最大限度的贮存体内,滋养五脏。但冬补虽好,却应辨证进补方无忧。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怎么补。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调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此外,冬季进补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而戒腻,对于脾胃虚弱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济于事,反而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适得其反。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二是,补而戒偏,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根互用。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三是外感戒补,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闭邪留寇,后患无穷。(风水www.azg168.cn)
关于中医冬季养生的小常识与妙招
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十分讲究,根据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最佳 季节。
根据中 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则,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生姜、韭菜、大蒜、萝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猪腰子及 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所以中医冬季养生要从三方面注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冬季,人们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如此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气体等,将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人在这样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发季节,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调节饮食
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摄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为宜。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需要略高一些。维生素的部分,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取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优质蛋白 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得摄取量也需充足。
敛阴护阳
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 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 病。
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接着要避寒就暖。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待在温度室中的房间哩,减少外出次数。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茵此应减少洗澡次数,及洗澡过程的保暖 动作,幼儿、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注意。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美容养生馆名字大全 怎么给美容养生馆起名字
☑ 最适合属马人的养生方法 属马朋友一定要知道
☑ 春分养生要注意什么?2019年春分日子好吗?
☑ 2019年春分会出现回南天吗?春分养生有何注意事项?
☑ 春季吃什么蔬菜最好养生
☑ 春天养生知识大全 春分时期养生运动
- 上一篇:最适合冬季养生运动有哪些
- 下一篇:冬季养生滋补汤的做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