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代表

时间:2016-11-26 14:26:19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巴蜀文化在地域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至今也已经有了5000多的发展历程了,你知道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典型代表人物和代表节日习俗有哪些吗?下面祥安阁为你介绍有关巴蜀文化代表的相关文章。

巴蜀文化代表

巴蜀文化代表

  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四大名片告诉你

  一次启发

  公共文化迎来一场“春雨”

  “公共文化也能走出四川。”拿出计划资料,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杨红梅介绍了更多:“这是去新疆的,这是去广东的,这是去云南的,这是到宁夏的……”

  去年8月,随着文化部“春雨工程”的启动,广东文化志愿者来到了四川,把一台融合川粤两地文化特色的综艺演出带到了甘孜州。

  一路陪伴广东文化志愿者走进甘孜州,州文化局社文科副科长王川江感慨良多。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等原因,当地百姓很少看到高水平的演出。“虽然州里有大型活动时也会邀请外来院团来演出,但是一年也就是不定期的两三次,多数集中在康定县城。”偏僻的县城和乡镇,机会很少。

  这场极具岭南特色的文艺汇演上,来自广东的73名志愿者上演了《鼓舞岭南》《雨打芭蕉》等节目,浓郁地域色彩的岭南风情演出让当地百姓大饱眼福。州文化局局长龚建忠告诉记者,“别说老百姓了,就连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

  7天后,广东志愿团走了,一个设想留存在四川文化人心中。岭南文化能“打包”送到四川,四川的32个特色文化之乡能否“打包”走出去?

  两次远行

  四川文化志愿者“破冰”出川

  第一次尝试很快实现:去年8月底,四川文化志愿服务队一行12人前往新疆开展公共文化交流活动。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志平将这次远行喻为“破冰”。

  这是文化人经历的一次丰富。回忆起新疆行,成都画院副院长叶瑞琨依然十分兴奋。他说,同行的11位四川艺术家都有着共同的感受:每个“文化志愿者”都有弘扬巴蜀文化的责任。

  这也是文化交流方式的转变。在新疆,四川画家们不仅捕捉创作的灵感,更把巴蜀文化传递到最基层的文化站。在四川各地红火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巴蜀文化大讲堂,被文化志愿者们带到了新疆。12位艺术家走进乌鲁木齐和阿勒泰等地区的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开展群众艺术讲座,向当地百姓展示巴蜀文化的魅力。

  离开新疆前,艺术家们还为新疆基层文化机构赠送了上千册书籍、画册,并将在新疆期间的20多幅作品全部留在了当地。叶瑞琨笑着说:“这可能就是地域文化变成公共服务的魅力吧,能够让高雅艺术在基层群众中开枝散叶。”

  新疆远行的收获,很快促成了四川文化志愿者的第二次远行。同年11月,四川文化志愿服务队又奔赴云南保山,为基层群众献上了3场综艺演出。四川扬琴演员曾洁发现,曲艺演出看上去“曲高和寡”,其实在基层群众中非常受欢迎。“在保山市文化馆演出时,很多群众闻讯赶来观看。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四川方言,但是只要音乐一响起,大家就热情地拍起巴掌来。”

  三种形式

  公共文化名片很新颖

  据《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蓝皮书》权威发布,去年,四川公共文化投入进步指数总量全国第一。在省内,文化站的展览丰富多彩,广场上的坝坝舞激情绚丽,文化之乡的特色魅力诱人……那“走出去”呢?这些表现百姓生活的歌舞、展览,如何用最朴实的方式实现四川文化的名片效应?“洗了眼睛,冲击了心灵,但巴蜀文化的影响力还可以更深远。”在王志平看来,四川对公共文化影响力的发掘刚起步,完全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活动,实现巴蜀文化的共享价值。

  刚刚完成的“圣洁甘孜走进广东”,以及即将远行的广西,以三种方式将巴蜀文化播撒出去:“巴蜀文化大展台”,以文化展览的形式推介巴蜀文化,把展览办进当地的文化站,办到最基层的百姓中;“巴蜀文化大讲堂”,由文化名家担当使者,把文化讲坛开到基层百姓中;“巴蜀文化大舞台”,特色文化在百姓舞台上立起来,巴蜀歌舞在百姓中跳起来。王志平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去年文化志愿者走新疆和云南的成功尝试,四川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去”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方式,“展+演+讲”的三个层面,其实是“静+动+深”的三级递进。

  记录

  就是要把好作品搬上基层的舞台

  9月21日,中秋节小长假还没结束,曾洁和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40多位同事就已经一个都不少地“归位”了。“10月马上要去广西演出了,眼下到了排练最关键的时候,谁都不松懈。”曾洁笑着对记者说,“但是回来排练全都是自愿的哦!”

  去年11月,研究院近50位演员组成的“四川文化志愿者”小分队赴云南保山市演出,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台名为《巴蜀风华》的综艺节目。说起去年的云南之行,曾洁至今仍感慨着“记忆犹新”。“我们从成都坐了24小时火车到昆明,然后又转汽车,9小时到了保山,从保山又坐了2小时公交车才到了下面的县城里”。虽然路途辛苦,在各县城的广场前、大街上仍保持着“每天一场”的频率为群众演出。

  “去之前我也在节目的选择上纠结了很久,地域性太强了怕云南群众不接受;没有地域特色吧,又怕失掉四川扬琴的本色。”犹豫再三,曾洁决定将获得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的四川扬琴《情怀》带到云南。“虽然这个节目演出难度比较大,但是它既有四川特色又有当下流行的歌舞元素。”曾洁向记者透露:“10月去广西,我还要带着这个节目,就是要把‘牡丹奖’的作品,展示给基层群众。”

  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哪些?

  李冰(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能知天文地理,水利专家。约在秦昭襄王51年至56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在四川灌县(今属都江堰市)岷江上主持兴建了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郭沫若(1893-1978):乐山市沙湾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主义战士。1919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南昌起义时加入中国**党,后旅居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加入全民族抗战行列。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继续站在民主斗争前沿,反对***的独裁统治;解放以后,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扶持和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者,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张大千(1899-1983):内江人,国画大师。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字大千,别戌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1958年在纽约举行的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其国画《秋海棠》荣获金奖,被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1969年举家迁往美国居住。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总结其走过的艺术历程。1976年回台湾,1978年在台北外双溪畔建成摩耶精舍,从此定居于此。其国画以山水、人物、花鸟兼长,亦工诗词、书法、篆刻,精鉴赏,富收藏,广交友,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享盛名之国画大师,现台北及内江均建有张大千纪念馆。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眉州人。苏洵之子。诗、词、赋、文及书画均是独树一帜的开派宗师,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全才,政声卓著。著作宏富,有《东坡七》110卷,书法存世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李白(701-762):绵阳(今江油)人,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时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20岁出游成都,然后游历川内各地,饱览山河,开阔胸襟,形成自然豪放的诗歌风格。

  李白的诗作对当时腐朽的统治集团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疾苦也有反映;对于安史叛乱势力加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有些作品中也存在着纵酒放诞,求仙出世的消极情绪。著作宏富,有《李太白集》流传于世。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初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6篇。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内容上前后相接,故司马迁《史记》将它们视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概括它的主旨是用以讽谏。司马相如的赋重铺排、重夸饰,极富于文采美和音乐美,为汉代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从而使汉赋成了一代鸿文。明代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巴蜀画派的代表人物

  “第一批巴蜀画派卓越成就代表人物”、(按姓氏笔划为序)

  国画家:马振声、邓琳、龙瑞、白德松、尼玛泽仁、刘伯骏、朱理存、张士莹、邵仲节、邱笑秋、沈道鸿、吴绪经、郭汝愚、钱来忠、徐恒瑜、彭先诚、谭昌镕、戴卫

  油画家:马一平、叶星生、罗中立、何多苓、何哲生、周春芽、张晓刚、高小华、程丛林、蔡振辉、魏传义

  版画家:李焕民、吴凡、徐匡、阿鸽、康宁、江碧波

  巴蜀文化代表节日习俗

  大年初一到成都武侯祠游喜神方,烧第一柱香,称为“头香”,即以为吉利,这也是成都特有之俗。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是从晚唐兴起的巴蜀特有习俗,其俗源于杜甫与高适之间的人日诗话。

  上元二年(761年)高适寄诗杜甫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为纪念杜甫,人们便选择人日这一天游览杜甫草堂。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为草堂撰有一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就是记人日游草堂的习俗。

  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宋陆游曾有诗写成都灯会盛况:“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作为古俗,成都的灯会与灯市都在元霄前后,灯市的繁华不亚于灯会的璀灿。

  清人有竹枝词写灯市:“城隍庙前灯市开,人物花枝巧扎来。高挂竹竿求主顾,玲戏机巧斗新裁。”又有竹枝词写灯会:“看灯大放闹喧天,狮子龙灯竹马全。看过锦城春不夜,爱人惟有彩莲船。”灯会与灯市相结合是成都独有的特色。

  除了成都之外,四川各地几乎都有灯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以其多姿多彩驰名海内外。四川灯会以成都灯会历史最悠久,以铜梁灯会的纸扎龙灯工艺最精湛,而自贡市的“国际恐龙灯会”则以其规模大、门类多、花样新而为四川之冠,已在海内外多次展出,为四川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成都花会源于唐代的花市,以后历代相沿。赵祥《成都古今集记》说:“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到明清时,花农逐渐集中于青羊宫,每年二月十五日定期开市,至今犹然。

  端午节龙舟之习,巴蜀与中原相同。但在唐宋时期,蜀地的划龙船是在三月三日,后来才改为五月五日。

  清明上坟之俗起于西汉,巴蜀一直流行至今。过去西蜀地区在这一天要卖欢喜团,小商贩以各色炒米作团,用线贯串,叫“欢喜团”,这是巴蜀不同于中原之处。

  巴蜀节令习俗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俗好众人参加的游乐,“西蜀游赏之盛甲于天下”,并且其游赏习俗常常同各种艺术表演相结合,“倡优歌舞,娥瞄靡曼”,体现了蜀人重文学儒雅之风的特色。

  例如每年四月十九日院花夫人诞日举办“浣花大游江”,这就是自唐代以来成都独有的习俗。这一天倾城出动,锦江舟接樯衔,两岸彩棚连座,十里不断。地方官带头出游,叫做“邀头”,百姓人家则自带座具“邀床”,因此这一活动又叫“邀游”。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什么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的主要特点
  ☑ 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
  ☑ 巴蜀饮食文化
  ☑ 巴蜀文化特征
  ☑ 巴蜀文化起源
  ☑ 巴蜀文化的特点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