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的风景特色
仡佬族的人们在风景一些特色中,有个比较有着历史文化的仡佬古寨,而这些也是包含着仡佬族的文化上都是有着很多文化,对此仡佬族的风景特色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仡佬族的风景特色
仡佬族有哪些风景特色
700年的仡佬古寨
初夏时节,我们走进神秘的古寨——务川龙潭仡佬族文化村。
走进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的现代仡佬民居。这些民居,既吸收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也保留了仡佬传统文化元素。
古寨坐落在洪渡河畔,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因村里有一处龙潭四季源源不断而得名。寨子里的人大多姓申,也有汉墓群、采砂炼丹遗址和申佑等名人故居。
龙潭仡佬文化村是全省规划的20个少数民族文化村之一,自古以来就分为三个寨子,前寨、中寨和后寨。前寨出人才,历史上有名的申佑,幼年打虎救父,18岁中举,在朝廷义举救师,22岁任四川省监察御史并在“土木堡事变”中替明英宗殉难,集“忠、效、义”于一身。中寨最大,是核心区,出富翁,现存的“丹堡大院”足以体现其富有。后寨出美女,据史书记载,后寨一名叫“青”的美女,做水银(汞)生意穿梭于云、贵、川等省,其美丽贤达让人惊叹。
“到仡佬源头,访千年古寨,结九天福缘,读万古丹砂”。务川祭天朝祖十分神奇,尤其是他们建的那个祭祀台特别大气,还有祭祀台对面那千奇百怪的石峰,其中跳的娱神舞,手势、吟颂词,真是韵味深长……
在仡佬先贤长廊前,展出了各种风格的山水画、油画作品,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令人陶醉。此次仡佬文化旅游节展出的“弘扬民族文化 构建人文务川”书画展,充分展示了仡佬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秉承个性的自然资源和日新月异的城乡面貌,进一步树立和宣传了“中国的务川 世界的仡佬”品牌形象。这些书画都是务川书法、美术爱好者的作品。
700多年的仡佬古寨,风情独特,民风纯朴,细腻地记录着一个古老民族。
仡佬族风景特色建筑
龙宫
龙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南郊,与黄果树风景区毗邻,距省会贵阳市116公里。龙宫是贵州接待条件最成熟、景观最精华的黄金旅游点之一。龙宫总体面积达60平方公里,分为中心、漩塘、油菜湖、仙人箐等四大景区。有着全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还有着多类型的喀斯特景观,被游客赞誉为“大自然的大奇迹”。1988年,龙宫以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安顺市龙宫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龙宫中心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旱溶洞90余个,是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获世界吉尼斯记录。至今,尚有很多美丽的溶洞,躲在深闺无人识。
贵州龙宫景区以溶洞、洞穴、瀑布为主体,堪称黔中一绝,包括龙宫、油菜湖、漩塘、蚂蟥四大片区。贵州龙宫中心区有卧龙湖、迎宾洞、龙门飞瀑、龙潭天池、龙宫暗湖、蚌壳岩、虎穴洞等景点组成,上下辉映,别有洞天,宛如神话中龙王所居的水晶宫殿。天池是一个山间湖泊,澄绿如玉,俗称龙潭,湖水下泻,从巨大的溶洞跌拓而下,水墙壁立,宽25米,高约50米,惊涛奔涌,蔚为壮观,此即龙门,据称为中国地下瀑布之冠。
游览龙宫景区可安排一天的时间,路线可从中心景区游外景、乘船游一、二进龙宫,经群芳谷后到达漩塘,也可逆着线路游览,即先游览漩塘后游群芳谷,再游中心景区。游览龙宫全程票价为120元/人次。景区内现有二星级宾馆二家,可住宿400余人,另有一家四星级宾馆正在建设中。距景区27公里的安顺市中心,有多家三星级宾馆可提供住宿和餐饮。 推荐阅读:羌族的风景特色
仡佬族风景特色建筑有哪些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干栏式房子,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现代日本语则称为高床,或认为考古学和民族志中所见的水上居址或栅栏居,均属干栏式房子。
文献传说的巢居,则被认为是干栏房子的最早前身。
干栏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
除此之外,据民族学材料看,其尚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如现代四川平武县王坝楚藏乡的白马人,修筑住房均盛行木干栏式习俗,房子分上下两层,按白马人的习惯是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类似白马人干栏式房子效用的例子,在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见到。白马人自称是古氏族的后裔。如是,则干栏式住居习俗在这一地区或可上溯到先秦时期。从考古发现看,迄今所知最早的干栏式房子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房子。河姆渡出土的干栏式房子,占地面积和规模较大,可作复原的 8号、10号、12号、13号木排桩柱可能属一组长条形建筑。从 10号排桩现存的分布长度分析,这组建筑至少长达 23米。由 8号排桩至 12号排桩的间距是 6.4米,表明这组建筑进深约在 7米上下。而 12号至 13号排桩的 1.3米间距,则构成此组建筑的前廊过道。据此复原可知,河姆渡此组遗迹是带前廊的长屋干栏建筑,其构筑方法并已采用梁头榫和平身柱卯、转角柱卯、柱头、柱脚榫、带稍钉孔榫、方木插阑、棂和企口板等先进技术。
河姆渡式的干栏房子,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滨文化和良渚文化许多遗址都有发现,如浙江的钱山漾、桐乡罗家角、江苏丹阳香草河、吴兴梅堰等遗址都有此类房子出土。云南的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见有这种干栏式住居习俗。江西清江营盘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制干栏式房子模型,带有长脊短檐式的屋顶,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曾流行干栏式住居习俗的一个重要佐证。四川成都十二桥商代遗址和湖北蕲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遗址发现的大型木构建筑群,说明夏商周时期干栏式建筑和住居习俗尚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流行和发展。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推荐阅读:达斡尔族的风景特色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著名风景名胜的成语
☑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
☑ 我国各民族风景名胜
☑ 少数民族的风景名胜
☑ 世界著名风景名胜
☑ 仡佬族民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