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文化历史
普米族的人们对于在迁徙中都是有责很多不同的历史,而这些都是在普米族本民族中的一些传说中有着一些历史上的意义,对此普米族的文化历史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普米族的文化历史
普米族历史上的大迁徙文明
据本民族传说及历史记载,普米族先民为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甘青一带巴颜喀拉山周围地区的古羌人。为寻找更适宜生活的乐土,普米族先民从高寒地带沿着金沙江。雅砻江之间的谷地,逐渐向南迁徙到温暖低湿的川、滇边境地区,逐水草丰茂的地方而居,曾在四川西大渡河两岸及雅砻江流域形成号称“百余国,户百三十万,人口六百万以上”的白狼般木等氏族部落联盟。《三国志?张嶷传帅记载的汉时生活在“定笮县”(即今木里、盐源地区),与“摩沙夷”同烧“鸡尿盐”的“夷帅般木王”当是普米族的部落王。“般木——普米”亦属同音异写,其语音基本是对应的。汉代,白狼般木已分布到滇西北边境,唐蕃冲突时期,金沙江、雅砻江两江中游一带般木随吐蕃势力推进到滇西北金沙江两岸各县。
唐、宋时期,史籍有关“西番”(即普米)的记载就更加具体、明朗。《宋史》“贿人西番求良马以中市”、“旧番蛮中马”、“可备战阵”等多处记载,可见普米先民当时就擅长饲养良马了。对普米族的族源,元代周致中的《异域志》载:“不刺,系西番,出羊马,尚战斗,罕与中国通”。“不刺”即是“白狼”,属于同音异译。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蒗蕖州》记载:‘其有侨居于州之山谷日西番者,即所谓西戎也”所谓西戎是指“西羌”,古代羌、戎互称,或合称“羌戎”,说明明代人对普米族的族源已有正确认识。
普米族历史文化
普米族,共有人口32700多人(2003)。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临沧地区的云县以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等地,与当地民族杂居。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 “心地善良豁达”)之意。古代汉文史籍称之为“西蕃”或“巴苴”。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普米族。普米族与我国古代氐羌族系有渊源关系。根据本民族的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普米族先民是原来居住在青海、甘肃和四川交汇地带的三江之源地带的西羌游牧部落,后来从高寒地带沿横断山脉向着温暖低湿的川西南移。公元1 3 世纪中叶,一部分人被征召入元军,随忽必烈远征云南。从此,普米族的先民逐渐结束了“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状态,开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活。普米族发源于三江之源,迁徙于三江地区,繁荣于三江之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造就了如今独特的普米文化。故日的三次大迁徙和今天的《引路经》,使这个思念故土的民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典型的迁徙民族。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说藏语支)。各地方言差别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许多普米人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过去,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来拼记普米语,用以记载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和歌谣等,但流传不广。后来多被喇嘛,韩归用以书写经卷。现在普米族地区大都通用汉文。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藏传佛教以韩归教。节日有大过年、大十五、尝新节、绕山节、端午节(普米族的情人节)、转海会,清明节、月半祭祖节等。看中国地图我们就会发现,普米族的居住地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素有三江之门美称的兰坪、詹姆斯笔下的香格里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女儿国泸沽湖、洛克笔下的木里王国、茶马古道重镇维西、藏彝走廊上的盐源和康巴文化中心甘孜。推荐阅读:锡伯族的文化历史
普米族的历史文化详解
关于普米族的“土司制度”
普米人与摩梭人(自称“纳日”)都习惯于“巴——纳日”联称。近代统治泸沽湖地区普米族的土司几乎都是摩梭人。据普米族传说,他们的社会里没有当头目的,后来人多了,分居多处,互相不服,械斗打冤家,很不安宁。其时适逢左所喇嘛土司家的祖先由盐源逃难到来,普米人见他能办事,又会与汉官打交道,就请他在普米地区主持办事,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有个叫沙边的家支,人口发展较快,想争当首领,便向摩梭土司进攻。可是,沙边家的脱离群众,因此普米群众不服沙边管,反而支持土司。土司又买通了沙边家的奴隶,用计将沙边射死。此后,土司的势力才强大起来,得到了实际的政权。摩梭土司从沙边的失败中得到了教训,很注意普米与摩梭的团结,经常强调普米与摩梭的联合关系,他讲话时总将普米提在前面,表示尊敬。这就是“巴——纳日”联盟。
普米地区的土官设置始于元代,土司制度则完善于明代。明清两代,土司都是世袭的。明清两朝和国民党政府,虽然都曾经逐步在普米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土司制度,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永宁、蒗渠等地区仍保持土司政权。
担任土司的全是纳西人的支系摩梭人。永宁土司是当地的最高长官,实行嫡长继承制,次子担任喇嘛寺堪布。政治和宗教大权都集中于土司的家族手中。土司之下设总管一名,把事数名。总管负责管理土司辖区内一切大小事务。把事是土司的助手,相当于副总管,负责管理内务。土司衙门设有监狱和常备兵,以巩固土司政权,镇压各族农奴的反抗。
把事之下,在中心区设“伙尼官”一名,管理经营庄园。边缘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管理区,分封亲信任“二十四管人”,职责是征收贡赋钱粮上交土司,管人可以办码抽头。基层的行政权由伙头掌管。伙头的任务是征收钱粮,执行土司的指令,为百姓调解纠纷,维持村寨内的秩序等等。伙头也是世袭的,由土司分给伙头一块俸禄地,称为伙头地。村寨中还设汉基一人,辅助伙头办事。
土司是辖区的最高统治者,全区所有的土地资源都归土司所有,人民只能向土司领取耕地,按规定向土司交纳地租和承担其它义务。普米族百姓向土司领种份地时,要以交纳地租、从事劳役和人身依附为条件。属于百姓所使用的土地可以长期耕种,后来也可以出租和典押,但土地不能买卖。 推荐阅读:高山族的文化历史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历史上双手断掌的男人命运怎么样 男人双手断掌意味着什么
☑ 历史上八字纯阳的女人命运如何详细解析
☑ 带有浓重历史感的古代帮派名字大全起名技巧
☑ 中国历史名将你认识哪几个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 元宵节历史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