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婚俗文化

时间:2015-12-28 14:00:55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汉族的人们对于在结婚也涉及到的礼仪也是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而对于这个时候都是有着很多讲究,其中一个环节就是祭祖,对此汉族婚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汉族婚俗文化

汉族婚俗文化

  汉族婚嫁流程

  1、婚前礼,即"订婚"、"纳采";

  2、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古亦称作"昏礼",就是日暮行礼、夫妻结合的意思;

  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汉族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推荐阅读:塔塔尔族民间艺术有哪些

  汉族的结婚历史简述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 西安百余对新人参加汉式集体婚礼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西安百余对新人参加汉式集体婚礼

  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汉族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推荐阅读:珞巴族民间艺术有哪些  

  汉族传统婚礼简述

  汉族传统婚俗

  订亲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订亲的凭据。

  过大礼

  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男方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撤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利是。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嫁妆

  在女方收到大礼后,女方的妆套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之前送到男方家。嫁妆是女方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祭祖

  出 迎娶新娘之前,男方要先祭拜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迎亲

  近年来,迎亲(接新娘) 成为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带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燃炮

  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等待新郎:在女方家门口,应有一男童手持茶盘等候新郎礼车的到来,新郎下车后,应赏男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拜别

  离开新娘家前,新娘应叩拜父母道谢,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鞠躬行礼即可。

  礼车

  在新娘礼车刚开动时,女方家长应在车后撒一碗清水,一碗白米,清水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白米是祝愿女儿有吃有穿,事事有成。

  掷扇

  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到窗外,表示不将坏脾气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 牵新娘:新娘到男方家时由礼走出,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将新娘牵出礼车,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着门面,新人一定要从门槛上跨过去。

  祭祖

  新人合祭祖先,新郎再带新娘入新房。

  喜宴

  时下流行中西结合式的婚礼,新人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换下新娘礼服,穿上晚礼服向各桌敬酒。

  送客

  喜宴完毕后,新人应站在门口送客,手中应端着盛香烟,喜糖的茶盘。

  进洞房

  将竹筛和铜镜放在新床上,为求日后生男。吃由花生,黑枣,莲子,桂圆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婚礼当天白天,新娘不能躺下,否则可能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汉族的元宵节的风俗习俗你能够了解多少
  ☑ 汉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 婚俗文化的定义你知道吗
  ☑ 藏族人的婚俗文化是怎样的
  ☑ 傣族的婚俗习惯独特吗
  ☑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古今婚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