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建筑特点

时间:2015-12-03 16:51:56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其实壮族的人们在城镇里居住的话,大多数都是以砖木来起建房子的,如果是在大山上的话,那么都会住一些瓦房或者是草房,对此壮族的建筑特点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壮族建筑特点

壮族建筑特点

  壮族建筑民居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具有特色的壮族建筑

  壮族人民多沿水而居,村寨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有村规民约不准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良好环境。居住在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平房(如今已成壮家的住房主要形式)。平房一般为三开间,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为土木结构的木楼瓦房的干栏式建筑。

  “干栏”又称高栏、阁栏、麻栏,式样一般有全栏式、半栏式两种。

  全干栏房属全楼居式,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存放农具;半干栏房以一开间为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关牛羊、放农具等,另一间为平房。干栏式楼房均为木质结构,一般先起底层,上立屋架(壮家叫两节柱),两头搭以偏厦,屋顶为人字形,顶上盖陶瓦、杉树皮或茅草,房间有三间五间。楼上住人,底层关养牲畜和家禽,放农具,并置有舂碓、磨坊等。楼梯在屋内一侧,楼上前边为宽敞的走廊,用栏杆或半块板壁围住,光线充足,可在这里会客、乘凉和纺织。进大门是堂屋,一边有火塘,后房和侧房是卧室。粮仓多设于住房旁边,房前竖立着一排丈许高的挂禾架,通称禾廊,以便秋收后晾晒禾把,干爽后堆入粮仓。建筑时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墙壁也有用砖石泥土从地面砌起来的。

  干栏式建筑早在远古时就盛行于中国南方,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木构建筑,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的考古发掘中,也出土有不少的陶制干栏式建筑模型。史书上把“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的房屋称为“干栏”。用壮语来解释,“干”是“上面”,“栏”是“房屋”,合起来便成了“上面的房子”。为什么古今的人们要采用这种方式建构房屋呢?据《太平寰宇记》说“俗多构木为巢,以避瘴气”,故又有“巢居”之称。这种建筑是为了对付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以及洪水的侵害。张华《博物志》也说:“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考古学家进一步证明:“干栏式建筑,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土著建筑形式,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了。”

  长期以来聚居在一起的壮族人民,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干栏群落。这些群落布局通常根据错落的地势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如从山脚到山腰上下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通常是居住着一大家的几兄弟,称为串联式;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留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这称为并联式,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在较宽阔的山麓,辐射式常与串联式结合起来,干栏自下而上排成几行,自上向下辐射开来,中留通道,有的通道是石级,一条小路沿着山坡通向家门,一户门前一条路。村寨中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了梯田式,每一级横向排列若干干栏,平行伸展开去,有时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干栏式的这种居宅,过去主要是为了抵御猛兽和防盗贼偷盗牲畜。但是在楼下圈养牲畜,臭气时不时往上冲,很不卫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干栏式民居现已逐渐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式建筑了。推荐阅读: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

  关于壮族建筑风格

  清塘壮族乡的壮民少数择山而居,多数居住在丘陵河谷地带,如清塘、贝家、李家等地。居民一般以同一姓氏建村立寨,壮语叫“班”。现在村寨有的还叫“捞班”、“老鳖班”等,随着人口的发展以后,村寨出现了“地拱”。村子里头有许多的 “地拱”,汉语叫门楼。壮族人建立“地拱”的主要目的是体现同姓中的分支,是公共出入场所。若本姓分支中有名人(或大人物)则将其功名的金字匾额,置于门楼前面。“的拱”的门头上,必定有对“眼睛”(用八瓦做成),楼棚放置老人的寿木,楼下两侧置长凳或大树,供闲人坐歇息及儿童玩耍,如贝家村壮寨的大门楼就是如此。壮族土司衙门则白墙青瓦,圆形拱门,门顶制作成古代时文人帽子状,两边对称青瓦盖肩,如清塘壮族乡人民政府大门就是采用这种风格建成的。有些门楼壁上有石刻,记录着本族祖先的来历或置放记录本族重大历史事件的碑文,如清塘观音山村“老地拱”就置有历年有关部门对本族后龙山的判词即《各村后龙山判词碑》。各姓氏都建宗祠,内设祖先的牌位神龛,以供子孙朝拜,宗祠内有前厅、中厅、后厅等,以天井间隔,厅堂都是公用的,遇到红白婚丧便在这里举行活动。 

  壮民居住房屋受附近非壮区的建筑风格和本地民族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古式壮寨民居一般以四合院形式存在,内分前后堂屋、厢房、天井等。天井是一个露天凹池,天井由石条板、石板砌成,石板上还雕有壁虎、鲤鱼等石刻。天井把堂屋一分为二,天井前面在大门后面为前堂屋,天井后面为后堂屋。天前堂屋左右两侧一般无人居住,供作厨房、关牲畜、堆放燃料等,后堂屋两边的厅房则是主人的住宅区。在屋檐等雕刻成青鱼、鲤装饰,鱼的鳞片雕刻得相当精致。壮民把建房当作一生的大事来看,对建房要求较高,而且一个村寨的壮民有相互帮工建房,轮流造房的习惯。练泥印砖、奠基砌墙、做门窗、盖瓦等建房工程,均由亲戚及邻里相互帮工出力。主要只花钱买些地脚火砖及瓦片。在房屋的开门设计上,壮民居很少开后门。近年来随当地经济的发展,壮族民居住房格局已有很大变化了,清塘壮族乡人民大部分已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屋,多以楼房为主。   推荐阅读:中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房屋建筑中风水的知识大全
  ☑ 四种房屋建筑风水禁忌要避开
  ☑ 建筑房屋风水要注意哪些禁忌怎么布局
  ☑ 房屋建筑风水要点具体有哪些
  ☑ 民居建筑风水有哪些讲究图解大全
  ☑ 民居建筑风水有什么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