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舞蹈文化

时间:2015-10-27 17:05:02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景颇族的舞蹈文化的由来是怎么样的?景颇族的舞蹈是怎么样的呢?景颇族跳舞的特色是什么呢?下面是有关景颇族的舞蹈文化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呢!

景颇族的舞蹈文化

景颇族的舞蹈文化

  景颇族舞蹈文化

  景颇族的民间舞蹈,蕴藏丰富,历史悠久而又别具丰采。就其性质大致可分为:欢庆自娱性舞蹈,如“目脑纵歌”、“整歌”、“叮歌”。祭把丧葬舞有“格本歌”、“恩港斋”、“金寨寨”。表演性舞蹈有“刀舞”。有些景颇族民间舞含双重性,自娱性,表演性兼而有之。

  目瑙纵歌:意思是大伙唱歌跳舞,是集宗教祭祀、歌舞为一体的大型集体歌舞。舞场通常选在大而平的草坪上,四周用篱笆围成圆形,东西南北各留一门为出入口,舞场中央要竖起高大的“目瑙示栋”牌坊,上绘各种图案及舞蹈路线图。舞蹈开始前先举行仪式,鸣枪放炮。以走舞为主,并由领舞带领舞队按特定的路线图旋进旋出,舞时既唱也跳。

  龙洞歌:“龙洞歌”系景颇族载瓦语,景颇族大山语称“恩奇恩康”,译成汉语即“长矛舞”,是景颇族白天跳的丧葬舞蹈,一般长者死后跳。舞蹈时间限定于早晨和傍晚两个时段,主舞者为三个成年男性,手持长矛、小铓先在死者家室内起舞,同时室外场院则由一人带领群众跳“目瑙舞”,最后,三位主舞者由室内跳到室外与众人相会共舞。舞风古朴,神秘气氛甚浓。

  恩港斋:系景颇族大山语,载瓦语称“歇糯”,译成汉语为“盾牌舞”,是景颇族传统丧葬舞蹈之一,有威望的老人死后跳。跳舞人数4人,舞者一律左手持盾牌,右手握一把长刀,4人对舞。先于死者家室内起舞,从房内一直跳到场院,不断挥舞长刀左劈右砍,意为替亡魂撵鬼开路,每舞上一段时间,要放一阵火药枪,以助声势。

  金斋斋:“金斋斋”系景颇语,是景颇族最高规格的丧葬舞蹈,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高寿老人正常病故后,方为其跳“金斋斋”。该舞只在丧事最后一天跳,参舞人数二人或八人不等。舞者全身赤裸,仅用野藤树叶围系于腰部,头戴面具,身体及四肢的裸露部位均用黑、白涂料绘满花纹,装扮成雌雄二性,舞时双手持一木棍,也有的持铁质或木质长矛,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

  刀舞:景颇族民间舞蹈。有“拳嘎”和“摆拳嘎”两类,“拳嘎”重于武术形式,步伐稳健扎实,舞姿低矮,劈砍有力,进退攻防均有很强的实战性。“摆拳嘎”意为刀花,舞步较“拳嘎”轻盈灵活,运刀轻快,多腕花,注重表演情感的搭配,动作流畅优美,情趣欢快。有单人单刀、单人双刀、集体刀舞等多种形式。

  景颇族民间舞蹈在经历很长的原始时期后,随着景颇族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在和邻近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影响下,相应的也有所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演变多侧重于内容方面,在原有的艺术形式上加进了新的内容,如现在的格本歌、整歌中的农业生产和建房内容,反映的是景颇族社会进入初期农业社会的生产情况。

  景颇族对外来文化既善于吸收也善于消化,南迁之后和当地的傣族、傈僳族、汉族等接触,他们不断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用以丰富自己的民间舞蹈。整歌就是吸收借鉴了傣族的象脚鼓,而溶合到本民族舞蹈中,创造出景颇族风格特色的“象脚鼓舞”。叮歌则是吸收了傈僳族的“弦子舞”,融合景颇族自己的内容而形成的。推荐阅读:珞巴族的文化特色

  

  景颇族舞蹈 

  民俗由来

  祭祀性舞蹈多在丧葬时进行,用来驱赶鬼,动作粗犷,形象原始,气势雄伟。“金再再”是室外的丧葬舞蹈。上百人排成一行,跟着领舞按螺旋形路线旋进又旋出,在木鼓伴奏下,全体上身前倾,两膝弯曲,双脚横向迈步移动,时而挥舞长刀木棍,时而鸣枪,时而呼喊。圈外有4个男子裸体绘面纹身,扮成雌雄飞禽跑舞动,以监视恶鬼。

  舞蹈特色编辑

  这些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和曲折行进舞;此外,景颇族还吸收了傣族、傈僳族的舞蹈形式,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象脚鼓舞和"叮戈舞";而景颇族舞蹈中最富盛名的舞蹈仍是集各舞蹈于一体的"目脑纵歌"。

  表演类型编辑

  景颇族的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生产劳动性和欢庆性等五类。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再"等,动作粗犷豪放,形象生动;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生产劳动过程的舞蹈步伐灵活,富于变化;欢庆性舞蹈有"直戈"、"曾戈"等。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口”等;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生产性舞蹈有“布滚戈”;欢乐性舞蹈有“整戈”、“直戈”、“叮戈”等。推荐阅读:高山族的文化特色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景颇族民居特点
  ☑ 景颇族的风景特色
  ☑ 景颇族的民族风俗
  ☑ 景颇族服饰特点介绍
  ☑ 景颇族的节日有哪些
  ☑ 景颇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