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文化特色

时间:2015-10-21 17:25:18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汉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最大的民族,汉族的文化特色有什么呢?汉族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下面是有关汉族的文化特色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汉族的文化特色

汉族的文化特色

  汉族文化特色

  汉族文化 -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属汉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参见汉语方言)。对汉语标准语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话(以官话区的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称谓因所在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香港定为标准粤语(广州话)。中文的书写表达方式分别有繁体中文(或称正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语作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尽管方言发音差异特别大,但是书面语言规范,没有地方语言差异造成的书面交流障碍。汉语的超方言性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统一起了巨大的作 

  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等八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文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方块字是从4000多年以前的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 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常常深刻的影响。 

  汉语的语音汉语有4个声调:55(阴平声)、35(阳平声)、214(上声)、51(去声)。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是“汉语音韵学”,建立于公元5世纪,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汉语的词汇汉语的词汇特点,一是单音成义,即一字一音表达一个意思,构成了一个语素(词素),独立使用。二是语素的构词能力极强,有包含原意的合成词构成,有不包含原意的联绵词构成。三是注重词中的字序,字序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汉语的语法汉族的语法特点,第一是词序固定,一般按“主语——谓语——宾语”的词序构成句子。在现代汉语典型句型中,定语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状语一般置于它所修饰的动词前面。 第二是虚词的应用,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是汉语在习惯上的表达与理解,常常不受近代以来从西方引进的语法理论中形态成份的约束,而受“意合法”原则制约。 所谓“意合法”,就是语意合乎逻辑的法则。 

  汉字汉字是独立发明、逐步演进、由笔划结构而成的方块字。目前所知原始的汉字是大汶口文化陶尊上的图形文字,以及河南龙山文化陶器上的刻划文字,称为陶文。以后,商周时代有甲骨文、金文、战国时秦有大彖(又称籀文),六国有简帛文字,秦汉时有小彖、隶书,汉以后有揩书(又称真书)、草书和行书。

  汉族文化 - 姓氏

  和其他民族不同,汉族的姓氏多为单字。如张、陈、李、王、 赵、 杨、黄、吴、刘、周、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平民只有名没有姓,贵族才能有姓。战国后,姓氏制度瓦解,姓氏慢慢合而为一。

  汉族文化 - 饮食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饪,有鲁菜、川菜、淮扬菜和粤菜享称为“四大菜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主食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各种不同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汉族讲究并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菜一般被分为的川、粤、闽、皖、鲁、湘、浙、苏等八大菜系。 

  饮茶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汉族长期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会,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这种仪式中它起着沟通人神的媒体作用。在汉族的重要节日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汉族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宴。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在不少地区流行的饮酒时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既是一种饮酒习俗,又是一种民族游艺和民间智慧,它具有活跃气氛,消除酒力,显示和锻炼智力等多种功能。有些饮酒活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例如汉族中广泛流传的除夕饮屠苏酒,端午节饮雄黄酒,重阳节饮菊花酒等等,蕴含着汉族人民深厚的自然天道和人文观念,至今仍为人们称道。酒是汉族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中传达感情,增强联系的一种媒介。在汉族许多地区,姑娘出嫁临行前要饮别亲酒,新郎新娘入洞房要饮交杯酒等等。所有这些饮酒习俗,都是汉族过去和现在饮食和生活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 

  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彩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饮食中的信仰、禁忌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推荐阅读:门巴族的名人有哪些

  

  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

  一、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

  1.传统文化的继承

  秦汉、唐宋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两个高峰.璀璨夺目的汉文化不仅表现在诗词书画方面.就是在民问舞蹈方面。也不断的创造和发展。

  唐、宋两代,广泛吸收少数民族的乐舞精华.使舞蹈艺术达到历史上的顶峰.随着宫廷乐舞的提高.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明代,是市民文学兴起、“俗文学”大为发展的时代.更促进了汉族民间舞蹈的飞跃发展.同时.通过灯节以及各种庙会活动使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得到继承。

  2.佛、道教文化的影响

  佛教与道教是汉族中信奉者最多.对群众生活影响最大的两种宗教,后来又和儒教融合成为三者一体.对民间舞蹈产生影响。

  宗教常常是伴随着文化的流通而得到传播的.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当地民族往往对外来文化、外来宗教进行抵制。因此,宗教为了弘扬教义,广招信徒,“就必须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条件相结合,构成传教的工具”:佛教传人中国后,正是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特点.逐渐增添中国的色彩.最后变为带有中国特色或者说是中国化的佛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吸收了古代的巫术文化与后来的汉、唐文化中逐渐形成。唐、宋两代受到皇帝的推祟与利用后,才得到迅速扩展。作为宗教.其本身是没有歌舞的,但它可以通过民间舞蹈在宗教仪式与各种宗教活动弘扬教义,或是把它们改编成宗教舞蹈形式.当歌舞成为宗教活动的一部分时,就渲染了宗教文化的色彩。

  3.地域文化的色彩

  地域文化指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多种条件下形成的区域性文化。远古,汉文化在流传扩展中.只有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才能在该地区得到巩固与发展.因此,在汉文化的基调上,又渲染上地域的色彩。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封建闭塞的社会结构.使这些特色很少变化。因此,汉族民间舞蹈的地域色彩也比较鲜明。而且,形成得也比较早。

  历史上,汉族在由西北向东南扩展中.由于定居地的地形、水域、文化、信仰、习俗等各有不同的多种原因.使各地汉族的民间舞蹈地域色彩浓郁,各有所长。纷繁多彩。一般地说:舞蹈中南方重唱,北方重舞;南方重体态.北方重技巧。风格上:南方纤巧秀丽,北方粗犷豪放。伴奏乐器上:南方多用丝弦,北方多用鼓吹乐(吹歌)。形式上:南方偏重小型、轻巧;北方多强词场面的隆重、壮观。宋明以后.南方经济文化水平发展较快,讲求工艺造型。喜欢各式各样的灯舞;北方道具舞的形式较多,杂技性强。由于以上多种因素所致。同一种汉族民间舞蹈也可看出南、北方以及地区的艺术特色.同一舞蹈形式也会有不同的名称.反映出不同的地区侧重点之不同.习俗的不同。

  二、汉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1.成语寓意

  成语是人们经常使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短句。这里所说的成语是广义的,包括民间流传的一些谚语、俗语等词组、短句,它们更具有民间文化(下层文化)的特色。汉族民间舞蹈常以这类成语做为表演形式、舞蹈动作的名称。由于成语的寓意广为人知.当人们看到这些用成语命名的民间舞蹈后,会油然引起许多美好的联想.使观众与表演者(他们是以同样的目的参加活动的)的传统审美心理都得到满足。

  2.缘物寄情

  凭藉一种物品,寄寓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某一物品.象征吉祥、幸福,是汉族传统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趣味。汉族民间舞蹈中的成语寓意、缘物寄情等艺术手法都源于这种传统的民族心理。

  缘物寄情所缘之物中,有古代传说里的神兽、神物;有带宗教色彩的法器和神秘用品;有现实生活的器物:有现代生活中的工艺美术品。在艺术手法上有实表其物、虚实结合、虚拟写意等。在舞蹈形式上有道具舞、歌舞等,而且。使用道具表演.已成为汉族民间舞蹈的特色。

  3.载歌载舞

  载歌载舞是汉族民间舞蹈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表演中还可分为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等形式。广为流传的各种秧歌、花灯、花鼓,大多都属于这类的民间舞蹈。歌舞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表达祝贺与敬意:可以叙述劳动的欢快与描绘不同的环境;可以淋漓尽致地诉说心境与倾述爱慕。歌词中有传统的部分,也有即兴创作的部分,触景生情,运用自如。

  4.技艺求精

  技,又有技能、技巧、技艺等层次之分,技艺是发挥技能的最高表现,自古以来,各种民间艺术多是在祈年、祭祖、庙会、迎神赛会中表演。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称赞。汉族民间舞蹈在这种技艺求精中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活动减少或消失.现代文化生活取代民间艺术活动以后.民间舞蹈出现了冷落、技艺低下的趋势。如何提供一个新的环境.以利于互相竞争.促进技艺的提高与创新。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新型庙会,民间艺术节,秧歌节的形式等出现.无疑又促进了民间舞蹈和城市群众舞蹈的发展.但在技艺提高上,多限于个别的节目和表演者,尚不普遍。

  汉文化不仅对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而且对东亚、南亚一带的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汉族民间舞蹈是汉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舞蹈的内容、形式.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推荐阅读:怒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汉族的元宵节的风俗习俗你能够了解多少
  ☑ 汉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 四川的文化特色
  ☑ 盘点关于岭南文化特色有哪些?
  ☑ 福建文化特色
  ☑ 新疆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