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时间:2015-10-12 17:20:29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呢?拉祜族的宗教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拉祜族信什么教呢?下面是有关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古代拉祜族信仰原始宗教。拉祜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分为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拉祜人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火、草、木、鸟、兽、山、坝、江、河、石、铁甚至建筑物、工具、旧居地址等等都附有特定“尼”(精灵),相信自然界是充满精灵的世界。

  各种精灵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等级,它们各司其职,互不相属,但人类不能触犯它们,否则将会大难临头。因此,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出远门等等之前,都进行各种名目繁多的祭祀仪式,以此祈求各种精灵保佑人们平安无事,万事如意。

  各地拉祜族的原始宗教大都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极其复杂的历程。原始宗教的重要手段是原始巫术,它主要通过占卜、禳解、诅咒、盟誓和神判等仪式来表现并世代相传。主持原始巫术、祭祀等原始宗教活动的人员称摩八、席八或毕摩、贝玛(与彝、哈尼族同),他们经自学,多掌握本民族传统文化,少数人还掌握中药知识和传统历法,深受拉祜人的尊重。

  唐宋时期,佛教是南诏、大理政权的“国教”,属于南诏、大理政权属民的拉祜族先民也信奉佛教,“至大理末年,段氏与乌蛮三十七部关系破裂”。(《拉祜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一时间战火四起,导致拉祜族大规模的迁徙,佛随人迁,佛教仪式日渐简化,但佛教思想仍以口碑形式根植民间。

  明末清初,大理僧侣杨德渊及其门徒把大乘佛教传入拉祜族地区,使拉祜族的佛教信仰再度兴盛起来,至清朝嘉庆后,先后在今临沧地区的耿马、双江等县境内建立过四大佛教活动基地,据说各以一尊佛像为真传;在今澜沧县范围内建立过五个佛教活动中心,据说各以一部佛经为真传。故拉祜民间有四佛四尊和五佛五经的说法。

  由于大乘佛教在拉祜族地区的传入一开始就与清朝政府相对抗有直接联系,故佛坛都毁于战火,佛经佛像多下落不明。传入拉祜族地区的佛经今只有一少部分,当今自称佛祖后代的拉祜族地区有竹木结构,草盖顶“波页”(佛寺),但人们只能以口碑形式传颂佛祖的功德,佛教活动内容带有浓厚的拉祜族宗教文化特色。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先后传入拉祜族地区。

  据有关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仅澜沧县境内拉祜族、佤族信两教人数就达25000人以上。其中教徒最多、影响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是基督教,它以当时澜沧县镇边区(今糯福乡)的糯福为中心向外传播到永安、东回、富邦、文东、上允等区乡和沧源、双江等县拉祜族、佤族地区。

  天主教的活动范围较小。迄今为止,澜沧县等部分拉祜族仍信仰基督教,星期天进行礼拜活动,每年公历12月25日过圣诞节。节日期间跳摆舞、吹芦笙、弹口弦等,依旧属于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推荐阅读:纳西族的名人有哪些

  

  拉祜族宗教

  农业祭

  ①祭山。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每年伐林垦荒,必先祭山。勐海县拉祜族的祭山仪式是,先在地上插一棵小树,燃烛撒米,念咒驱鬼,占卜吉凶。第二天,如小树不倒,则认为神示可砍伐;如小树已倒或倾斜,则认为神示不吉,需另选山地。②祭种。播种前,全村集资买猪作祭品,由祭司主持祭祀种籽。祭后,各家派人协助祭司先播种,而后各家才能播种。播完,各家在自己的地中央插一木棍,上挂装有蜡烛、花朵的小竹箩,用以祈求地母保护作物茁壮成长和丰收。澜沧县拉祜族地区,栽完水稻,还要集中祭“田鬼”,各家出米一碗、盐一块以及香、蜡等物,由巫师主祭。③尝新。每年两次。一次尝新玉米,一次尝新稻米。以尝新稻米最为隆重,各家杀猪祭祖。在尝新的当天上午,先向神灵献祭新米,再祭家神;中午,在祭司和铁匠家吃“团结饭”(该族认为祭司和铁匠对丰收有很大贡献),庆祝今年丰收,预祝明年获得更大丰收。④祭谷。收获时,要举行叫谷魂仪式。届时,带一只鸡到收割地,并用鸡爪将稻谷扒进袋里,表示叫谷魂回家。然后,沿途一面撒谷,一面念咒,以免惊走谷魂。到家后,杀鸡献神;并将鸡脚和少量稻谷装在一小布袋内,挂在谷仓里,祈求谷物经久不坏,明年再获丰收。

  祖先崇拜

  拉祜族较普遍存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组织。勐海县的拉祜族,大家庭成员按性别组成“屋吉”父系子孙组成男屋吉,共同供奉一个男祖先。女屋吉由母系和她的姐妹的女儿、孙女、曾孙女等组成,共同供奉一个女祖先。各屋吉各有一个家长,称为“屋唯高”,逢年过节带领各户祭祀共同供奉的祖先。一部分拉祜族供奉家神“耶尼”,每逢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三十,过年、过节、婚丧、生育、迁移等均要进行祭祀。家人生病也要向耶尼祷告,搬家时,要先迁移和安置好耶尼“居处”。

  哀牢山区拉祜族,只祭父母一辈。由长兄主祭,兄终弟及。如果父在母殁,儿辈自祭其母,父亲则继续奉祀其本人的父母。

  丧葬仪式

  土葬、火葬并行。勐海县拉祜族的葬仪,为头东脚西,脸朝下,身体半侧,双手交叉于胸前。他们认为,死者如仰面平躺安葬,将给生者带来灾难。葬后,家属须用煮熟的猪嘴、耳、蹄和尾巴在祖先灵前献祭,表示追念。丧葬当晚,全村群众到死者家中唱歌跳舞,以示驱逐鬼魂出寨。在实行火葬的地区,每个村寨有公共火化场。火化时,将遗体放在堆成四方形的木柴堆上;死者为女性,叠柴七层,男性叠九层。

  巫师与巫术

  称巫师为“毕摩”或“摩巴”。有的地区又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大巫师称“安恩路”,小巫师称“周比”。也有将巫师分为红、白、黑三种的,红巫称“毕摩尼”,白巫称“毕摩普”,黑巫称“毕摩那”。巫师为人占卜驱鬼。有的巫师宣称头痛、肚痛是触犯雷鬼,须到村寨附近找一棵枝叶茂盛的树,在树下搭一竹楼,用米、饭、黄鸡献祭,送走雷神。其他如眼睛红肿,被认为触犯了月亮鬼;四肢浮肿是水鬼作祟;上山伐木后得病是冒犯树鬼或箐鬼,均由巫师作法,施行巫术。推荐阅读:羌族的名人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拉祜族民居特点
  ☑ 拉祜族的风景特色
  ☑ 拉祜族的民族风俗
  ☑ 拉祜族服饰特点介绍
  ☑ 拉祜族的节日有哪些
  ☑ 拉祜族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