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仫佬族的建筑和仫佬族人的生活的由来是什么呢?仫佬族的建筑风格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有关仫佬族的建筑风格介绍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仫佬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仫佬族建筑民居
仫佬人居住的总体特点是“聚族而居”,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
仫佬人居住的总体特点是“聚族而居”。同姓的大都住在一个村子里,如果一个村的居民虽同姓但不共祖的,也必须分段居住,相互不混杂。例如谢村居民,虽全姓谢,但远祖却是三个人(民间俗称三大户),因而,三大户的子孙将该村分为上、中、下三段,界限分明。
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大石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的村落多为背靠石山,面临田垌,村后的石山大都封山育林,村边有一些古树,点缀着乡村的风景。仫佬族的每个村落以每村60户以上的居多,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多在三、五里以内。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每村都筑有高两层楼的炮楼,这些围墙和闸门如今仍可看到遗痕。
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60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火砖砌基,泥砖砌墙,栋梁、桁椽等都用木料制作,屋顶盖瓦片。屋内有楼一层,但不住人,作为谷仓或杂物房,人大多居于地面。房屋的建筑形式多为一排三间,正屋的正面大都留有天井;房屋地基如果宽敞的,还有一座一排一至三间的下座(即下屋)。
特色
在罗城县四把镇,还保留着部分仫佬族的民居。
独家独院,有门楼,有围墙,中隔天井,很明显,这是借鉴汉族民宅的建筑特点,但细致观察,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仫佬族本身的特色。
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正南正北”。各家各户的门楼与正屋,朝向不一致。这是由于仫佬先人迷信风水,认为某年建屋某向吉利,门楼就朝这个方向建。
再一个特点就是“户户相连”。虽是独家独院,但户与户之间都有侧门相通,出正屋后门,就是后邻家的天井,除有巷道相隔或独立建房者外,全屯数十户,几乎可以串通无阻。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邻里平日交往,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旧社会兵灾匪祸频繁,打家劫舍的事时有发生,家家有门相通,便于走避和互相救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仫佬人团结互助、邻里和睦的优良品质。
仫佬族的民居,多是火砖墙、青瓦面,很少用泥坯、干打垒,茅草房更鲜见。这与仫佬山乡盛产煤炭有关,这些火砖,用煤矸石粉掺和白泥烧制,煤矸石有一千多大卡的热量,烧制过程中自燃,烧出的砖硬度大、结实耐用,仫佬人发明的“特大”火砖,一块顶普通的火砖五六块,砌起墙来省工、省料、省钱、省时,十分坚固。
仫佬民居多以石灰抹墙,内壁下方,以煤灰批荡一米多高,刻上砖纹。内壁上方和大门上壁,顺势均衡地绘上花鸟鱼虫麒麟龙凤,写上几首唐诗宋诗。推荐阅读:赫哲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仫佬族简介,什么是仫佬族?
仫佬族简介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
仫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仫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仫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
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仫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仫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
仫佬族历史
仫佬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魏晋以来史书上称其为“姆佬”、“木佬”,是包括在僚、伶的泛称之中。据历史记载和传说,最晚仫佬族人在元代或明初就已经住在广西罗城一带。其民族自称为“伶”、“谨”,壮族人称他们为“布谨”,汉族人称他们为“姆佬”。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仫佬。仫佬族人生活的地区属于石山地带,层峦叠嶂、山峰如林、峡谷洼地密布,土质贫瘠,农田灌溉和交通都极不方便,难以发展经济。近几十年来,不断兴修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越来越大,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仫佬族人生活的大山中蕴藏着丰富的煤,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己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
仫佬族节庆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个人所得的拈份,回家后可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节日食品。四月八“牛生日”,当天要让牛休息,并备鸡、鸭、酒、肉,蒸糯米饭祭拜“牛栏神”,并给牛吃一团糯米饭。
仫佬族婚俗
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除节日、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走坡”中传歌互答交友。“走坡”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年轻人身穿盛装,男女各自结伴,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找到满意的对手后,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以歌为媒,一问一答,相互满意,互赠信物。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确定婚期成亲。
媒人先由男方拜托,女方家若同意,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
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过门前一个月,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与新娘日夜相伴,帮她做新鞋,缝嫁衣,备妆奁。成亲的那天,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撑同样的“姐妹伞”,剪同样的发型,扎同样的辫子,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若非亲友,真不知谁是新娘,谁是傧相。到了新郎家,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热闹非常。
接亲的当天,许多地方都有设“歌卡”的习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要唱答盘问方能通过“歌卡”进入新娘家。同样,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最后若答不上来,那就自问自答,或由家长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栏门歌”结束。在长时间的对歌中,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情绪饱满。
新娘进屋后,许多地方要“闹歌堂”,即在洞房内外摆擂台赛歌,男女唱答。高潮时,喝彩声、欢笑声响成一片,成了青年人显露才华的极好场所。推荐阅读:达斡尔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仫佬族民居特点
☑ 仫佬族的风景特色
☑ 仫佬族的民族风俗
☑ 仫佬族服饰特点介绍
☑ 仫佬族的节日有哪些
☑ 仫佬族的文化艺术
- 上一篇:乌孜别克族的建筑风格介绍
- 下一篇:回族的建筑风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