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的历史文化
珞巴族和藏族一样,都是分布在西藏地区,那么关于珞巴族的历史沿革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然而珞巴族的相应服饰上的历史大家了解过了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珞巴族的历史文化
详解珞巴族的历史沿革
珞巴族的祖先是珞渝地区最早的开发者,早在新石器时代,他们就繁衍生息在这里。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族和考古工作者在上珞渝的墨脱地区发现了大批磨制石器。这些石器与在西藏其他地区采集的同类石器在形制和文化内涵上极其相似。考古资料表明,珞巴族先民同藏族先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远古文明。在珞巴族的神话传说中,有其先民最初居住在墨脱一个山洞里的传说。藏文史籍《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617~650年)时代,“南自珞与门……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吐蕃后期的历史也记载了吐蕃赞普处理珞渝地区事务,珞渝部族受吐蕃王朝统治的事实。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噶举派僧人曾到接近珞渝的工布、娘布、塔布、隆子一带传教建寺。在博嘎尔部落的传说中,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曾经到珞渝马尼岗一带向珞巴人传授耕作技术,并教化珞巴人皈依佛教,但成效不大。17世纪后期,格鲁派在西藏取得统治地位,在清朝中央政府扶持下管理西藏地方政府,针对珞渝的具体情况,设立了有关机构。1680年,达赖五世发给梅惹喇嘛的文书中,记载自火猴年(1656年)以来,“所有僧俗不顾自身任何安危,与约二十五年间,一心积极维护宗教事业……门区属部未归我治者及珞渝人等亦入我治下……”。后来,这些地区分划给沿喜马拉雅北坡设置的地方官府分别管理。西部塔克新一带原来的传统习惯是每十二年藏历猴年,藏族官员与珞巴有关部落首领举行盟誓,确定由珞巴人负责修路,并保证前来转山的藏族群众转山活动和物资交换顺利进行。珞巴人则得到西藏地方政府发放的生产、生活物资,如牛、铁制工具等,这加强了藏地和珞渝边地的关系,体现了西藏地方政府对边境地区的约束和控制。在中部的则拉宗冈,西藏地方政府设置了专管马尼岗一带的珞巴族部落官员,并在该地区设五个分别代理征收差税的根布(头人,相当于村长),每年由根布率部落内各氏族代表到米林色尔冬上缴差税,同时举办物资交易会,珞巴族与当地藏族群众交换所需物资。后改为则拉宗冈指派代表寺院、贵族和官府的藏区富户代理管理,称为“三乃卡”,与五个根布合称“乃卡松(三)根卡阿(五)”,成为定制。使东拉山口北部的纳玉沟和洛拉山口北部的里龙沟等地成为珞巴族各部落与工布藏族人民交流的重要通道,将珞巴族与藏族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珞巴族的传承意义
珞巴族始祖传说是珞巴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珞巴社会的一面镜子,是珞巴民俗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可以从传说中窥见珞巴人历史发展的脉络,它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
珞巴族始祖传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更加有助于珞巴民间文化的保护,更加有助于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推荐阅读: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
珞巴族的服饰历史
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她们很重视佩戴装饰品,除银质和铜质手镯、戒指外,还有几十圈的蓝白颜色相间的珠项链,腰部衣服上缀有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珞巴族妇女身上的饰物可多达数公斤重,可装满一个小竹背篓。这些装饰品是每个家庭多年交换所得,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男子的服饰,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他们多穿用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氇氆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帽沿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男子平时出门时,背上弓箭,挎上腰刀,高大的身躯再配上其它闪光发亮的装饰品,显得格外威武英俊。 珞巴族男女都喜爱系一条考究的腰带,有藤编的,也有皮革制作的,也有用羊毛编织的,并织有各种彩色图案。腰带除用来扎系衣裙外,还用来悬挂小刀、火镰和其它铜、贝制作的饰物。 推荐阅读:门巴族的历史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历史上双手断掌的男人命运怎么样 男人双手断掌意味着什么
☑ 历史上八字纯阳的女人命运如何详细解析
☑ 带有浓重历史感的古代帮派名字大全起名技巧
☑ 中国历史名将你认识哪几个
☑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的关系真相到底如何
☑ 元宵节历史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