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水族的最大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水族有哪些比较特别的风俗习惯呢?水族和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有哪些呢?下面是有关水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水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水族的民族节日
额节
额节,意为吃额,是荔波县永康、拉交地区水族的年节,除了没有跑马活动之外,过节的时段与内涵与端节相似。
卯节
卯节,水语称“借卯”,义为吃卯,在夏收夏种结束之后的水历9~10月间(对应阴历5、6月)分四批过节,是预祝稻作丰收与人口增殖的重大年节之一。头三批分布在荔波县的水利、洞托、水浦等地。最盛大的第四批卯节是三都县九阡镇、荔波县永康等地关尾。节期在《水书》中被认为是“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卯节,以地支卯日为节期,并以辛卯日为上吉,以丁亥日为至凶,担心旱象严重影响收成。以祭祖、祭祀稻秧、祈雨、对歌为主要内容,是祈求稻作丰产和人口增殖的传统年节。三都县水各村的卯节、卯坡,已作为重要的旅游文化开发。
苏宁喜节
苏宁喜节,水语音译,义为水历四月丑日节,水历四月对应阴历腊月,源于对生母娘娘祭祀的古节,被誉为水族的妇幼节,是贵州省三都县和勇村板孔、吉勇及相邻的独山县火寨等地的年节。节日期间,人们互相走访庆贺,而娃儿们却别有一番乐趣,他们提着特制的小提篼,结队挨家逐户去讨吉利的年饭。受到人们的热情地接待,给每人散发彩色糯饭、肉块、豆腐干及红鸡蛋等。
铜鼓节
铜鼓节,是居住在都匀市基场、阳和两乡的水族,于清明节后第一个卯日在陈蒙坡丫口寨欢度的节日。相传先祖迁来时,部落斗争频繁,虎豹成群,经过努力解除了灾害。各村寨聚会商定,从此于清明过后卯日这一天聚会陈蒙坡欢庆胜利,相因成节。此外,还有独山县羊场地区农历六月六日在温泉过的洗澡节,三都、荔波等地传存敬雨水神的古朴“霞节”等。云南富源县古敢乡水族的节日还有二月二祭白龙(中和节,或称祭小白龙)、三月祭龙节(地支巳日过节,是古代上巳节的遗风)、六月祭土地、六月祭山神等。祈求风调雨顺,年岁丰稔,村寨平安。
水族的宗教习俗
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水族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构成了水族信仰的核心。在水族社会中,不论是原始宗教信仰的崇拜对象,或是崇拜形式、信仰仪式,还是原始道德的内容及其形式与传承方式,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信仰文化与民间知识二者相互杂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特点。
水族的婚礼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注意门当户对,讲究明媒正娶。即使当代,恋爱不十分自由,婚姻难以完全自主的现象较为普遍。水族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出现的纳妾现象也为数极少。水族古代议定婚姻范围十分严肃,由此产生《倒栽杉》、《倒栽枫》和《破姓开亲》的种种传说。同时,与当地的习惯法紧密相连,故有“南低宇,吃不得”之谚语,即同血缘家族屋檐下的吊丧肉吃不得,特别注重婚姻集团内部的凝聚作用,即使相隔的年代久远也不能开亲。违反上述原则,习惯法最严厉的是沉埋处罚,尚未发现铤而走险的事例。鱼是水族的图腾崇拜物。在婚俗中鱼常作为信物、圣物出现。缔结婚姻时,在荔波、九阡等地请媒人提亲时,男方母亲悄悄把包好的几条小干鱼置于盛着礼品的竹篮底部。而女方之母收到礼品时,也首先查看篮底是否有小干鱼。若应允婚事,则收下礼品和干鱼。新娘出阁之前的祭祖席上鱼更不可少,新娘还要吃下一筷鱼,以获得祖宗保佑。迎亲时,女方要看到男方带来的罩鱼笼和象征大鱼的金刚藤叶子等信物,才能发亲。迎亲进门时,要用鱼水罐祝福,即用新的小罐子盛上井水和两条小鱼,放在大门及新房门口,祝福新人如鱼得水,恩爱白头,并获得鱼类旺盛的生殖能力。为了家庭人丁兴旺,民族强盛,鱼作为联姻的信物、圣物的习俗,在水族社会中世代传承而不衰。
女方允亲之后,通常要吃认亲酒、定亲酒,男方向女方家送上一头肥猪、银饰、礼金、服装及红糖等若干礼品,公开联姻消息。吃大酒接亲,聘礼悉数送上,场面更为壮观。迎新娘进家,新郎的家人全部退到屋外,虚掩大门迎候。大门外放着柴块,或放着打菜的竹篮及刀具。当盛装的新娘来到大门口,顺手抓起门外的柴块或提篮推门进家,象征劳作归来的家庭主人,并靠劳动开创幸福的新生活。当新娘正要跨进大门时,新郎的母辈一人往往朝新娘身上喷一口水,或用一束芭茅草拂拭,或撒一把常青的树叶,借以驱除途中可能染上邪气的绿眼鬼,从此幸福吉祥。水族传统婚礼,新人没有拜堂和闹新房之礼俗,当晚由伴娘陪宿,次日回娘家。过几天,新郎把新娘请来之后开始过新婚生活。过去舅爷的权力大,有优先娶姑妈女儿为媳妇的权力,俗称回娘头亲。现在,回娘头亲习俗已逐步消失,外甥女即使出嫁,作为交往礼仪只给舅父送一般性的礼物。传统婚礼,新郎一般不迎亲,而请几位未婚男女充当姨娘、舅爷的“菲、祝”代迎,大多数地区的新娘撑伞徒步行走,但有“忌踩脚印”之习俗,即遇上抬死人或有另外新娘经过的路段,要背新娘避让以消灾。都匀市套头地区的水族,还保留着由兄弟全程背新娘送到新郎家的古俗。推荐阅读: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水族的风俗习惯
饮食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米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
服饰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男装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周围汉装无大差别,倒是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水族妇女织的“水家布”(即九阡青布)纱质精细均匀,所染青、蓝、绿色皆深透耐洗,早在百年前就闻名远近。水族独创的豆浆画印染工艺技术,相传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印染品更是深受群众喜爱。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得花枝招展,风采翩翩。此外妇女刺绣的背带更有艺术性。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它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它色彩丝线,先把各种图案分别刺绣好,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镶到背带布料上做成的。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给出嫁的女儿最好的礼品。
水族妇女在婚前喜用浅蓝、绿色或灰布做成便服长衫,上衣多以绸缎为衣料。衣身衣袖都比过去收缩,显得贴身利索有曲线美。胸佩绣花长围裙,头包青白布长条巾,素雅文静。已婚妇女的袖口、环肩、裤脚口,都镶一道蓝杆花边做装饰。长发梳成一把盘于头顶,从右侧插梳子固定。有的妇女在头巾外又横扎白巾,有的直接用花格方头巾包头,传统而不失时髦。
婚俗礼仪
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水族姑娘出嫁后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水族建筑
水族居住区处于亚热带,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水族居住“干栏”住宅,正可避免地面潮湿和野兽的侵害。
水族木楼,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整个上层房屋的承重部件,因此先修好基脚,根据木屋间架结构的性能,屋基只要求按地形用块石安稳柱脚即可,一般不要修整屋基平面。下层柱粗(直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柱身榫眼用穿枋纵横连结,每排底柱上端扣架粗大的原木作为横梁,梁与梁之间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铺着宽厚的楼板(多为松树或枫树解成的板子),形成平整的楼面。上层屋架,一般每排为五柱四瓜(或称十一檩水步),也有五柱六瓜(或称十五檩水步)。木楼为穿斗式结构,在柱与柱之间用穿枋组成网络。特别是上层屋架柱脚扣枋为鱼尾式的斗角衔接,是水族木工在干栏建筑中最出色的创造。柱脚扣枋的这种鱼尾式“斗角”结构,牢牢固定每根柱子的方位。顶上再用檩子卡住各排柱头和瓜头,各部衔接处都是齿榫铆紧,使建筑物整体性强,十分稳固。下层的抵柱和横梁与上层排架必须对应,俗称“柱顶柱”,这使木材抗压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宗教
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认为古树、巨石、井泉都有神灵。生死、疾病、灾荒等都请巫师占卦念经,杀牲祭鬼,尤其以鱼祭祀为其特点。19世纪末、21世纪初,曾传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
在一些边远的山区,水族人有挂兽骨崇奉神灵的习俗。人们猎获虎、豹、野猪、野牛、熊等动物后,习惯把兽角或头骨整齐悬挂在墙壁上或悬吊在门上。有的地方宰牛祭祖时也留头角悬挂,使野兽、鬼神望而生畏,不敢进寨侵害人畜,同时也显示家庭的富裕与主人的猎技。
独特的生产习俗
水族经济是典型的山地稻作农耕类型,早在150年前,水田在水族聚居区就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在农业生产中,水族农民仍保持着一些特殊的习俗。从今天绿色农业的角度来看,有些做法是值得借鉴与推广的。
积肥与施肥。现在水族农民虽然也使用农药和化肥,但其成本高和有污染是明显的弊端。为了增加和多使用农家肥,水族农民仍普遍采取牛踩肥的办法来积肥。他们在耕牛休闲的时候,将其圈养,把牛吃剩下的青草垫在圈内,适时加入垫圈土,让牛把粪尿和草土踩混在一起,沤成肥料。
耙田工具。耙田是为了耙碎田中的泥块,耙平水田,使稻子有疏松的生长土壤,且能均匀受水。特殊的是,水族农民用“船耙”和“石耙”耙田。“船耙”是长1米左右的木制船形耙,“船底”是平的,底部外面朝下装有木齿或竹齿。若用人拉耙,“船”内装土或石块来镇压;若牛拉耙,人则站在“船”内驾驭。石耙就是一块长方形石条,条石两头钻孔穿绳牵引,条石底面有粗的刻纹。石耙的主要作用不是耙田,而是磨平。
灌溉。水族地区灌溉得自然之利。在高于水田的山谷修塘堰或河坝蓄水,然后开渠引水灌溉,或直接引山泉溪流到田头灌溉。田高水低处,也使用筒车、翻车(龙骨车)等古老的提水装置。
水族地区广泛流行“活路头”生产习俗。“活路头”是当地汉语方言土语,“译”为普通话是“干农活的领头人”。水族村寨里的重要农活,如犁田、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等,全寨各家都要等“活路头”开始干了,才能开始干。农时到来,“活路头”择吉日,举行简单的仪式,象征性地犁一垄地,插几蔸秧,或割几把稻子,其他人再开始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干这项农活。这种习俗起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二是“活路头”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他们根据气候掌握农时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跟着他们干可获好收成。
水族在农业生产中有明确的性别分工。“女不犁田,男不插秧”是传统,谁若违反,会遭到非议。过去,曾有缺劳动力的家庭,妇女女扮男装在夜里犁田的。男人犁田、耕地、整修田埂。这些活儿较费力,且泥里水里的拼搏,对妇女来说确实困难。这并不是说妇女不辛苦,插秧、割秧、挑禾等,不说别的,仅就腰来说,一天下来,几乎都有“快要累断了”的感觉。
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水族人民把自己生活的山山岭岭打扮得像凤凰一样。波光 粼粼的梯田,花果累累的园林,层层叠叠的干栏木楼,堆绿砌翠的树木,欢快流淌的泉溪,就像凤凰光彩美丽的羽毛 。山乡美景,田园风光,泥土气息,自然的美、淳朴的情,与城市的繁华共同交响,演奏出伟大祖国的时代乐章。
节日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荐节、敬霞节等,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
端节,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每逢亥(猪)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端节时,青年男女在“端坡”周围奏乐歌舞,而且举行赛马、斗牛、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亲友欢聚会餐等活动。邻近的苗、侗、布依、壮、瑶、汉等兄弟民族上万人前来参加。
端节之前,家家洒扫庭院,居室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的前一天,过节村寨敲响铜鼓,辞旧迎新。节日里杀鸡宰鸭吃新谷,并要以鲜鱼炖汤,准备好新米鲜汤招待亲朋。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荤,供品不能有鱼以外的其它肉类,忌荤但不忌鱼。祭祖的主品是鱼包韭菜,原因是传说先人们曾以九种菜和鱼虾做成的药驱除过百病。它的做法是将韭菜、糟辣及葱、姜、蒜等调味品填进洗好的鱼腹,捆扎后清炖或清蒸而成。
卯节,水语称之为“借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与端节一样,也是分期分批过节,日子要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不过卯节是分四批轮流过。由于“端节”和“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
苏宁喜节,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荐节,水语是“正月”的意思,也叫“借荐”,是受汉族过春节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节日,实际上也就是过春节。过荐节的地区一般不过端节和卯节。
敬霞节,“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水族人原始宗教崇拜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有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推荐阅读:门巴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回族的特别风俗习惯了解多少
☑ 高山族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 达斡尔族的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的风俗习惯
☑ 风俗习惯上坟拿多纸合适呢?
☑ 新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 回族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 上一篇:傈僳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 下一篇:侗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