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族文化

时间:2016-09-05 15:52:5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说到天津的文化,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小吃?是建筑?还是习俗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天津民族文化是有哪些吧!

 天津民族文化
 天津民族文化

  带你了解天津过年的习俗

  腊八儿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

  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贴吊钱

  天津人有贴吊钱的习俗,红红的吊钱,薄薄的红纸,像旗帜一样,被北风一吹,呼啦啦地飘曳,仿佛在跳跃欢快的舞蹈。吊钱是贴给屋外的人看的,正面冲外。过去人们多把吊钱贴在窗户外,然而北风如刀,吊钱很快就破掉,委实遗憾。后来有精明细致的天津人把吊钱贴在窗户内,这样就一直能保留到过完年了。美中不足的是,风中火红的舞蹈变成了静静的守望,热辣辣的年变成了羞答答的年。天津人过年可以没有大门上的春联,但家家一定会有吊钱。除了吊钱寓意吉祥外,那个“钱”字也是吸引人的关键吧!

  贴肥猪

  在所有的窗花中,“肥猪拱门”是最经典的主题,特别是用黑色腊光纸雕刻的肥猪驮聚宝盆的花样。过大年红色是主流,唯有这“肥猪拱门”独享这黑色的特权。天津人视猪为“财”的象征。所以很多人家也把“肥猪拱门”的窗花贴在大门上,企盼新年中的富足。今逢猪年,“肥猪拱门”更要风光无限啦!

  吃捞面

  正月初二敬财神,要吃捞面条,讲究吃全菜码,即黄瓜、菠菜、豆角、豆芽等窖菜。还有银鱼、紫蟹、晃虾、铁雀等都是过年时的菜品。除这四种还有韭黄、萝卜、鸭梨、黄芽菜,统称天津八珍。其中银鱼有其独特之处即为金眼圈,其他地方所产都是黑眼圈。明太监刘瑾最爱吃天津银鱼,在天津设“银鱼监”,派太监毕珍专司此职,供他和皇宫内食用。有诗说:“水中钓出是银鱼。”此句差矣,因为银鱼的最比鱼钩要小得多,所以逮银鱼要用网涝。传说,天津金刚桥附近的三岔口银鱼最好,最肥。有诗云:“佳肴都在封河后,闻说他乡总不如。”说出了它的独特味道和产期。

  姑爷节

  天津人管女婿叫“姑爷”。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旧历风俗,延续至今,生命力依旧旺盛。曾听一位出租车司机聊,过年基本上忙三天,大年三十,初二和正月十五。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大家都赶着回家过节,奢侈一下,打车。然后就是初二这一天了,全天津所有的媳妇都回娘家,穿红挂绿大包小包地一大清早往娘家奔,想一想那样的场景,都觉得很壮观啊!那一天是司机的最忙,交警的最忙,娘家也是欢声笑语。大年初二是天津最热闹的“姑爷节”。

  破五

  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初五叫“破五”,也叫“泼污”,“送穷土”,把家里床下旮旯的土扫出倒掉,泼掉脏水,赶走穷气。初五还有另一个重要习俗“捏小人”。包饺子剁馅的时候要一边剁一边念叨,“剁小人”,包饺子的时候要仔细捏拢饺子皮,叫“捏小人嘴”。吃饺子前照例也要放炮,叫做崩掉小人。

  闹元宵

  在天津人的心目中,闹元宵也是过年,因此,要闹得轰轰烈烈,要闹出年味来。从正月十三到十七的每天晚上,城内繁华的街道,游人如织,灯火辉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十五这天,平时分家单过或外出工作的,都要集中在家长的住处吃晚饭,因为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的日子,月圆家圆,象征着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准新人必看:天津结婚习俗

  首先,是在天津市内延续着和全国其他地方都有差异的一项婚礼风俗,即必须午时后(中午12点以后)迎亲的人才能出发去接新娘,且最晚必须在太阳落下前将新娘娶进门,没了太阳才进门的暗意为二婚,好像在其他地方却都是必须在上午迎新娘进门的,这一习俗曾经被外地人称之为“天津一大怪”,具体什么原因这个到还真无从考证。

  还有,就是新郎新娘在大婚前一天开始就不可以再见面了,直到典礼前新郎将新娘迎下花车,老人都说这之前见面会被认为不吉利,不过现在这种迷信基本么有了。

  新婚前一晚,新郎家里一般会找来新郎的朋友或亲戚中的男孩子们(据说好像必须是处男的吧)到新房里住一晚,老例儿讲究叫“童男压床”。新人卧室的床上四角再放四个苹果图个吉利平安,这个习俗有的人家还保留。

  再来说新娘家,自己家的姑娘马上就要到人家作媳妇了,新娘的母亲在大喜日子前一晚要给新娘梳头即“上头”,并用两根细棉线叠着自下往上给新娘开脸,还要准备4、6、8个双数倍数煮熟的红皮鸡蛋放进新娘随身的包里(煮鸡蛋的习俗现在有的人家还是有的但是开脸和上头就很少见了哦)。

  新婚当天早上新郎家大门前要张贴大红烫金的双喜字两对,新娘家门前同样,只是双喜变成了单喜字同样向大家宣告喜讯。

  大喜之日喜面是两家必定要准备的,用来招待四面八方赶过来贺喜的亲朋,一般的家里早分配好主厨、打下手的各个角色,从早上开始就要为中午这顿精致美味准备,也有的人家会提前很久到外边饭店预订婚礼当天的这顿喜面。这配料丰富的打卤面条第一炉面条出锅还要分送给邻居朋友家里以分享喜气图吉利。

  吃饱饱的该接新娘了,新郎家里负责接亲的一般是新人的女性的长辈带着一众女性的同辈,人数没有太具体的安排,一般为单数3、5、7等等,加上娶进门的新娘一起接回来的人数正好为双数,意味“去单回双”。

  接亲的准备好红色的包袱皮内要包新娘的嫁衣、婚鞋、准备好的头花、双喜字、花红色的龙凤花等,这些是要新娘要穿戴的,还有苹果四枚准备好,到娘家接亲的同时还要用包袱里的两个苹果换娘家的两个苹果带回婆家,准备妥当,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就出发了。

  贴喜字

  男方是囍,女方是喜。分别要贴在楼道口、自家门口和酒店门口。小喜字贴在小家的电器、家具等物品上,没有特别规定,就是喜气。

  戴喜字

  男方和女方的女性亲属朋友都要头戴喜字,男方家是囍,女方家是喜。

  吃喜面

  结婚当天中午,男方女方家都要吃喜面。

  接亲队

  来单走双。就是说,来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走的时候加上新娘就是双数。

  一般接亲的人可以是新郎那边的姐姐、朋友或小辈儿女性,新郎也可以亲自来接。

  吃喜糖

  新娘出门的时候,妈妈要剥一颗糖给新娘吃,新娘要说:“妈,我走了……”最好不哭,结婚是件开心的事儿,而且弄坏了妆好麻烦,平时孝顺点儿就行了!

  送亲队

  姑不接姨不送是首先要知道,就是你的姑姑和姨辈儿的长辈绝对不能送。新娘的父母也不要跟车队一起走,要最后再走。

  跟着婚车一起的是:新娘子+新郎(可选)+伴娘+接亲+跟妆(可选)+新娘家的送亲队(哥哥姐姐等同辈或侄子侄女等小辈可以)。

  婚车

  婚车必须是双数,吉利。

  路线

  接新娘前和去酒店前走的路线不能一样,要走不一样的路,这叫不走“回头路”。

  开门

  如果新娘先去婆家再去酒店,那么,婆婆家门要关着,新娘子在外面叫一声音:妈,开门!婆婆从里面答应,然后开门迎接。  推荐阅读:岭南园林文化

  颇有讲究的天津茶文化

  天津人饮茶已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是茶叶集散地之一,1888年京、津、塘火车贯通,加之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天津就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水陆交通,逐渐发展成为北方的重要商埠,南方茶叶通过水陆交通源源不断地运到天津。

  二十世纪初,茶商相继来天津批发经营茶叶,将各地区茶叶汇集于此,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已发展成为北方茶叶集散地。当时通过天津流转的茶叶已运送到华北、东北和西北、山东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区。三四十年代,天津茶叶市场的年销售量已达到9-12万担。

  爱喝浓口热茶的习惯与天津人豁达豪爽、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是相贴合的。天津人讲究一天三遍茶,喝茶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早年间的老天津人清晨洗漱完毕,就提着装好茶叶的大茶壶到水铺沏茶去了,很多人一早就能喝光一壶热茶。更有闲居的老人、想找点事由或好热闹的人,顺便到河边遛早儿就直奔了茶馆,如果这早茶没喝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等喝滋润了,吃套煎饼馃子,要么来二两包子,再冲碗茶汤或来碗热豆浆,这才算是“泰嗐”了,然后才开始这一天的安排。午茶则一般在午饭后或午睡后,这时候的茶要浓,得着实“闷”透了再喝,老话儿讲这样能助消化和提精神。

  天津人有句老幼皆知的俚语或者说是食俗,叫“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现在看来这话里多少有些对医生这行业不尊重和戏谑的成分,不过话糙理不糙。这俗语中的茶您知道是该嘛时候喝的吗?其实它多指是在晚饭后。

  秋冬季天刚“擦黑儿”,胡同里就传来了小贩卖青萝卜的吆喝声,而这阵子屋里的茶也沏好泡透了,咬口萝卜,喝口热茶绝对是一种享受。天津近郊沙窝的青萝卜脆甜,富含维生素,佐以热茶让人通肠理气,神清气爽。正像一则民谣所说的:“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天津茶拼配的讲究是很有传统的,茶商一直恪守“没有大的市场波动切忌随意提价或降质”的原则,否则喝走人们的茶“口儿”,那买卖可就要倒牌子了。旧时茶庄将到津的原茶严格按“奇、鲜、厚、疲”分出三六九等。    

  具体来说旧时味道奇、鲜、厚重的算奇鲜厚级;稍次为鲜厚级;有底味而不鲜的为厚级;味好但不耐泡的算鲜级;最次的就是疲级。有的茶庄不惜成本,坚持每天早晨各泡一大壶茶,循序渐进,从低到高,再由高至低,日复一日让伙计们喝,目的是让他们将不同等级茶的色香味深谙于心,即使闭着眼也能明鉴,要的就是店员伙计都得变成行家里手。

  天津人对绿茶和花茶的喜爱那是根深蒂固的,买回家的散茶就用茶叶罐一装,可以喝上两三个月。早些年家庭里面泡茶的茶具不是很讲究,用一只陶瓷壶,就泡一家子喝的茶,壶身上大多绘有西厢记,红楼梦,水浒等人物,或者是山水花鸟的图案,茶壶外面套一个保护壳,壳里面大多衬有用布缝好的棉花,这主要是为了冬天给茶壶保温。不过,就算再热的天气,天津人都不喝放凉的茶。    推荐阅读:岭南早茶文化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本命年的崇红文化
  ☑ 怎样起名才能让孩子名字蕴含古典文化
  ☑ 男孩起啥名字好 个性有文化名字大放送
  ☑ 属猪女宝宝有文化内涵又高雅的名字
  ☑ 春节文化概念的意义在哪
  ☑ 平安夜的意义你该懂得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