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时间:2016-12-02 15:51:53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在中国缠足的历史上也是从南唐后主李煜时期开始。而缠足也是从因为男性所喜欢而让女性也是直接开始忍痛裹足,而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同样是属于男权社会,而男人的审美也是一样影响到了女子的行为,那么中国古代的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古代的缠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缠足为何会那么盛行

  (一)以小为美的审美观念

  从阴阳学角度出发,男是阳、女是阴,刚是阳、柔是阴,大是阳、小是阴等等,所以反映到审美观念上,所谓的女性美就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也就是以娇小,柔弱,娴静为美。樱桃嘴,杨柳腰,都是女性美的表现,而“三寸金莲”也不例外。

  东汉末建安民歌《孔雀东南飞》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明确赞美女足的纤小。唐韩惶诗描写女足之美曰“六寸肤圆光致致”,唐六寸相当于今18厘米,即5.45寸左右。虽不能说韩倡所说,“六寸”是个实实存在的数字,也不能据此便说唐代女子的脚真有如此之小,但以小为美的观念却是肯定的。

  缠足时期,人们无不以小脚为美。文人墨客更是极尽所能赞美小脚带来的视觉享受。“踏春有迹”“步月无声”;还有诗云:“一万软玉凌波小,两瓣红莲落步轻”;还有人说小脚女子的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但凡是可以夸赞女子之美的词句都用在夸赞“三寸金莲”上了。社会中以小脚为美的畸形审美观念,导致人们把小脚作为衡量女子美不美的重要评判标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标准。方?的《香莲品藻》中也有记载“丑妇幸足小邀旁人誉”,就是说虽然相貌平平,但只要“三寸金莲”缠的好,也是美女。

  有人说“天下古今的妇女,全是爱美成性。全是时尚的奴隶,她们只要能获得‘美’的称誉,纵然伤皮破肤,断骨折筋。在所不辞”。⑥此话虽不绝对正确,但是所言现象却普遍存在。正是因为妇女有此爱美之心,使得众多女子盲从,有些妇女虽天生面貌不如她人,但小脚之美,却是可以通过自己加倍努力获得的。这便使得社会上众多女子为了超越他人,获得更多人的赞美,无所不用,盲目攀比,造成缠足一发不可收拾。

  (二)男尊女卑的礼教观念

  礼教观念特别重视男女之别,比如说男女的衣冠服饰、言行举止必须有明显的区别。俗话中“七岁不同席”、“叔嫂不通问”就是这一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而当缠足一出现在我国时,就被当做男女之别被重视。“宋时,儒学大师朱熹也曾热心地推行缠足制度于南部福建,作为传播汉族文化的工具而教人以男女有别。”⑦男女之别又表现在劳动中,“男主外,女主内”是我国的传统。妇女的生活、劳动一般只局限在家中,很少跨出家门,更别提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了,也正是因为妇女不从事重体力劳动,活动范围小,缠足才得以维持下去。

  与男女有别思想强调男尊女卑相辅相成的是一整套直接约束女性行为的风俗习惯,缠足当然也是其中一种。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是男子的私人财产,既然是私人财产,就有必要把她保护起来。元代人伊世珍所辑《??记》卷中的一段记载便表明了这一点:“本寿问于母曰:‘富贵家女子必缠足,何也?其母曰:吾闻之,圣人重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阂之中,欲出则有帷车之载,是无事于足者也。圣人如此防闲,而后世犹有桑中之行、临邓之奔。’”从这段记载首先可知,元代富贵人家女子已全都缠足,但下层社会、贫寒人家之中尚未流行此风;但更重要的是,它表明元代已有人将缠足与礼教联系起来,并将其视为约束女性行为、使之保持贞节的一种方式。缠足越到后期,礼教色彩越重,缠足的道德意义也越强。清代《女儿经》中说:“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已经把审美的成分完全剔除了,而仅仅是为了规范女性的行为,守住贞洁而已。

  (三)“上行下效”的求同观念

  缠足发展到后来成了一种妇女间的大规模行为,不论社会地位都竞相模仿。只要能够理解时尚在女性心理地位,也就能理解缠足的经久不衰。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缠足文化与现代社会中时尚的流行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存在这两个都存争相效仿、求同于人的共同点。因为时尚始终是一个珍贵的品质,表现出一定的荣誉和优越感,它便为众人的效仿创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不加入到时尚的行列,不仅在众人面前显示了自己对新鲜事物的麻木,而且还表现出自己在某些方面明显劣于他人。”⑧在缠足极为盛行的明朝,缠足成为了身份贵贱的标识,生活在下层的人民争相效仿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缠足的行列。

  

  中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缠足的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

  古代妇女的缠足最早始于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时期。一说始于 南朝 齐 东昏侯时。

  据说,宫中有一个叫娇娘的嫔妃缠足后翩翩起舞,风姿琸约,李煜喜欢她的小脚状态,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这个嫔妃后来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后来皇宫中的嫔妃都纷纷效仿,并且认为足缠的越小越好,走起路来娴娜多姿,还出现了“三寸弓鞋”作为衡量小脚的标准。由于皇帝的个人喜好使皇宫中开始流行缠足,小脚一时成为时尚。

  到了宋朝以后,民间妇女更是争相效仿,缠足之风很快遍及全国,民间还有“三寸金莲”一说作为对小脚女人美的标准,男子求偶也将大脚小脚作为衡量女方美丑的标准之一。

  中古代是男权社会,男人的审美必然影响女子的行为,于是,女子只好忍痛裹足了。对此,民间谚语说的十分形象:“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女子缠足一般在四五岁开始,缠足以前以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将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的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被缩短。这个过程要耗时三、四年,给女性们带来了莫大的痛苦。这种陋习仅因李后主一时心血来潮,却延续了上千年之久。

  

  关于中国古代陋习缠足三大说法

  始于隋说

  缠足始于隋代,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说是为了不入宫),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始于五代说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始于北宋说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缠足始于宋代,并被宋朝理学家推波助澜,从缠足可见宋朝妇女深受礼教压迫云云。但实际上,缠足并非发端于宋,唐朝时已经出现了缠足的风气,有诗为证:温庭筠《锦鞋赋》:“耀粲织女之束足”;杜牧诗:“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从唐至宋,缠足只是流行于上层贵妇和妓女群体的风尚,社会绝大多数的女性是不缠足的。另外,宋人的缠足,指的是将女性足部缠得纤直一些,叫做“快上马”,并不是明清时代那种变态的“三寸金莲”。

  缠足的兴起,也跟宋代理学家毫无关系。我们在宋朝的理学著作中找不出任何支持女子缠足的言论。恰恰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一部分理学家是明确反对缠足的。元代笔记《湛渊静语》说:“宋程伊川家妇女俱不裹足,不贯耳。后唐刘后不及履,跣而出。是可知宋与五代贵族妇女之不尽缠足也。”程伊川即北宋大理学家程颐。程氏家族直至元代,都坚持不缠足。南宋的车若水在他的《脚气集》中也提出,“妇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痛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缠足陋习的控诉。提出控诉的车若水可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再传弟子。

  大体来说,宋代的缠足风气,只是出于上层社会病态审美的产物,跟西欧的束腰、今日的隆胸时尚差不多。到元代时,才出现了性别压迫的意味。如元人伊世珍的《琅环记》称:“吾闻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轻举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过闺阁之内,欲出则有帏车之载,是以无事于足也。”但在宋代,妇女并不受禁锢。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易理天星起名法-改名字改变命运 小孩起名中国传统周易起名第一法
  ☑ 中国女孩英文名字大全 怎么给中国女孩起英文名字
  ☑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男孩 最实用的男孩的名字
  ☑ 中国起名实用大全男孩 给男孩起名实用方法
  ☑ 好听的古代男子名字
  ☑ 测试你的古代名字 怎么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