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诬陷自己是汉奸?张自忠汉奸之谜

时间:2016-08-26 16:48:01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张自忠,一个被诬陷为汉奸的抗日英雄,为何一个抗日英雄被人诬陷为汉奸?而最后却直接用死亡证明一切?对此被诬陷自己是汉奸?张自忠汉奸之谜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被诬陷自己是汉奸?张自忠汉奸之谜

被诬陷自己是汉奸?张自忠汉奸之谜

  张自忠是谁?

  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牺牲后被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到底是谁害死了张自忠将军?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将军的,是公众舆论。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为确保“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防止蒋中正突然收复东四省,便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其中第38师师长便是张自忠少将。

  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在全军高级将领中,唯有张自忠儒雅周详,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

  大家看到,第29军全军将士对日本人全都横眉立目,唯有张自忠一人,竟与日军保持往来,而且受到欢迎和敬重。于是舆论沸沸扬扬,说张自忠与日本订了“密约”,日本人赠其巨款,还送给他一个美人儿。于是,抗战英雄一晃就变成了嫌疑汉奸。     

  张自忠被“汉奸”骂名逼死之谜

  对于张自忠全面的误解,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保全战斗实力,第29军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支援。与此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京津不受重大损失,也为了收殓沙场上的官兵尸体,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与敌敷衍,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秦德纯副军长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果然,张自忠彻底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汉奸、卖国贼的带名词。1937年后半年的报纸,多在痛骂他“卖国变节”,一律称之为“张逆自忠”。那时的中国文人,凡喜欢发表言论的,没有谁没骂过张自忠。一些大报用醒目的大标题配文,讽刺张将军“自以为忠”,其实是“张邦昌之后”。

  在一片痛骂声中,张自忠始终缄默着,周旋着,估算着第29军向目的地有续撤离的时间,努力使京津免于屠城。等到日军要求他通电反蒋,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给他的任务,他便断然拒绝,随后称病,躲进德国医院,然后逃往天津,再换乘英国轮船去青岛,至济南,企图转道南京。在济南时,张自忠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上将拘押,在韩复渠看来,张自忠的确是汉奸,必须惩办。

  张自忠被押上火车时,京沪各大报纸皆发电讯,报道“张逆自忠今日解京讯办”,连车次也做了详报,所以火车一进徐州站,秦德纯忽然发现打着白旗的学生包围上来,急忙令张将军躲到厕所里,张将军自问无愧,不肯,被秦德纯推了进去,随手把门锁上。学生冲上车,咆哮着要抓“汉奸张自忠”,秦德纯颇费一番口舌,才把愤怒的学生骗下火车。这件事,对张将军的刺激极大,让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公众形象。

  拘押济南期间,张将军曾给同事和部下写信说:“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38年,张自忠代理第59军军长,归队当天,他又一次落泪,对着同样担负着汉奸恶名的老部下说:“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为什么说得这么狠?因为张自忠是不能打败仗的!一个被疑为“华北特号汉奸”的人,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可以打败仗的权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击日军。

  1940年5月6日,张自忠给冯治安发出最后一封信,这基本是一份军事遗嘱: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5月16日,张将军布阵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和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革命军阵变成一片火海。张将军腰部中弹,右肩右腿被炮弹皮炸伤,只能卧地指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军又中3弹,却猛然站起,被身后的日本兵射杀,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将枪托击碎他的头颅,把刺刀插进他的腹部……

  这一刻,张将军知道,他绝对不再是汉奸了,他将是永远的民族英雄。

  5月28日,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蒋中正题写“勋烈常昭”,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8月15日,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会,***题写“尽忠报国”,使之日后成为新中国追认的“革命烈士”。这正应了张将军困居济南时所写:“必死而后能生”。推荐阅读:全球已灭绝海洋生物有哪些

  张自忠“汉奸”骂名背后隐情

  北京抗战史研究在2014年涌现出一批重要论着,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论述,大大推动了北京抗战史的研究。

  汇总统计北京地区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总数

  《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集全市党史、档案、文物、地方志等8个部门(系统)2700多人、10年之功,运用人口学、统计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和田野调查、实证考据等方法,经过修订再次隆重面世。此项成果用具体事实来反映当年的民族灾难,揭露日军反人类的罪行。如,第一次汇总统计北京地区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总数为17045人,其中,直接伤亡13422人,间接伤亡3623人。另有60068人确知被日军抓捕当劳工或被俘捕,但无法确定死、伤情形,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此外,第一次汇总、研究了北京经济、文物、教育、劳工等损失。书中还附录14件珍贵历史资料和清晰的大事记供读者了解历史的脉络和直击历史的真相。

  对卢沟桥事变期间张自忠所作所为的新考察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事变期间,身为第29军所部第38师师长、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他的所作所为又有怎样的苦衷,以致他一度蒙受“汉奸”的骂名而无法辩白?时至今日,学术界在谈到这段历史时,仍然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张皓详细考察相关史料,梳理了张自忠这段时间的史实。张自忠服从军长宋哲元之命,留守平津,与日方周旋。一方面力图维持冀察政务委员会,另一方面则掩护第29军撤离。史实表明,卢沟桥事变期间张自忠的所作所为,是力争在国家领土不失的前提下维护第29军的地位,这才是他“忍痛含垢,与敌周旋”的良苦用心。

  研究南口战役对国共两党抗日战略的重大影响

  南口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地区正面战场最后一战,对华北抗日正面战场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各种原因,战役细节及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张皓的《以空间换时间:***对南口会战的部署及战略意图》一文,从当时的最高军事统率***的决策入手,指出***部署南口会战的战略意图是以空间换时间,以平绥线的作战牵制日军速沿平汉线、津浦线南下。由于***未能调集充足的兵力,也未能解决指挥系统混乱、嫡系部队与杂牌部队之间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南口会战,华北抗日正面战场形成。

  张皓还认为南口战役对中共中央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也有重大影响。在南口战役展开前后,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思考和决策“究竟华北哪些地方适合于开展游击战争”,最后决定以太行山脉为中心,与管涔山脉、吕梁山脉、太岳山脉互为依托。按此,八路军有序开进,中共中央实现了以山西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构想。

  沦陷史研究:关注沦陷区民众的复杂社会心态

  2014年,沦陷时期北平研究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谢荫明、周进的《沦陷时期北平社会心态研究》通过剖析北平沦陷八年内社会阶层、群体的心态异同,揭示在民族面临特殊变动的景况下,大部分民众丧失了民族尊严和生存空间,最初的“危亡意识”促使民众向“反抗意识”转变,这种“抗争心态”是沦陷后北平社会心理的中坚。但同时由于日伪政府对社会的高压政策,大部分民众存在着无奈的消极“隐忍心态”,以及极少数卖国投敌汉奸的反动逆流“奴化心态”。  推荐阅读:人体自燃的原因是什么导致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中国十大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