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名胜古迹
日喀则有个山峰叫做珠穆朗玛峰,相信大家都会知道这个山峰,而且这个山峰对藏族的人们来讲,就是“大地之母”,对此日喀则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日喀则名胜古迹
日喀则名胜古迹盘点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称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按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为8844.43米,尼泊尔则使用传统的雪盖高8848米(29029英尺),2010年起两国官方互相承认对方的测量数据。除去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离地心第五远的高峰
藏语“job-mo glan-ma rib”(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d-ma有两种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he-ring child ga)所居住的宫室。 不过还有一种英文说法在中学课本里面多次出现,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这名字是尼泊尔政府20世纪60年代起名的。由于此前,尼泊尔人民没有给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于政治原因没有选择用音译名称。
1258年出土的《莲花遗教》以“拉齐”称之,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米拉日巴道歌集》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顶多雪”。1717年,清朝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绘《皇舆全览图》,以“朱姆朗马阿林”命名,“阿林”是满语,意思是“山”。1952年中国政府更名为珠穆朗玛峰。1952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通报“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2002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称“Mount Everest”应正名为其藏语名字“珠穆朗玛峰”。该报认为,西方使用英语名称“额菲尔士峰”前280年前中国的地图上标志已以“珠穆朗玛”命名。
台湾传统上一直以“圣母峰”称呼此山。
日喀则名胜古迹大全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
明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 。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
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建筑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如五当召。
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是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根敦主, 1391 - 1474 年)。 1447 年(明正统十二年),根敦朱巴为纪念其圆寂的经师,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制作了一尊高 5 米 的释迦牟尼镏金铜像。像铸成后,根敦珠巴在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 · 索朗白桑和琼杰巴 · 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兴建扎什伦布寺供奉佛像。开始寺院名为 “ 岗坚典培 ” ,意思是雪域兴佛寺。寺院于 1447 年藏历 9 月动工修建,一年后,第一座佛殿释迦牟尼殿建成。随后又兴建了供僧人修习、诵经的措钦大殿和供寺主起居的拉彰宫,以及一般的僧舍。到 1459 年,扎什伦布寺已初具规模,拥有大小佛堂 5 座,供奉佛像 12 尊,僧侣近 200 人。寺建成后,根敦朱巴任第一任法台,又陆续修建了密宗佛殿、大经院、展佛台,大小佛殿增至 7 座,供奉佛像达 53 尊,布于殿堂和讲经场四壁的彩绘、石刻佛像约 2000 尊。在寺内建立了铁桑林、夏尔孜和吉康三大扎仓(僧院),住寺僧侣达 1600 余人,来源遍及后藏、阿里地区,以及境外的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扎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的根本道场。
1601 年,四世班禅大师罗桑曲结坚赞( 1570 - 1662 年)就任扎什伦布寺第十六任池巴(住持)。他一面重整寺风,一面到各地讲经说法,募集资金,扩建寺院。在他主寺六十年间,除重修和扩建了旧有的殿堂以外,又新建大小殿堂 10 余座。他还亲自从拉萨等地募集铜铁和金箔,修建了两座金瓦殿。 1607 年,他创建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在寺内建立起完整的由显到密的学经系统。由于罗桑曲结大师的苦心经营,他在世时,寺中僧侣达 5000 余人,有房室 3000 余间;属寺 51 处,僧侣 4000 余人;拥有庄屯和牧区部落各 10 余处;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院,取得了与拉萨三大寺同等的地位。
从四世班禅起,历代班禅大师成为扎什伦布寺当然的法台,他们在任期内,都对寺院进行过修葺和扩建。建于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和机构有印经院、时轮扎仓、甲纳拉康(亦称汉佛堂)、强巴佛殿(未来佛殿)、伏魔大佛塔和佛殿、经堂、僧舍多座。自四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圆寂后,都曾建灵塔保存肉身,并建供放灵塔的金顶祀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建筑大部被毁。 1984 年,国家拨款重建。在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的主持下,五世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和祀殿历时四年竣工,定名为班禅东陵札什南捷(吉祥胜利之意)。推荐阅读:邓州名胜古迹
日喀则名胜古迹有哪些
宗山抗英遗址
宗山抗英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城区,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藏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遗址。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侵略势力从此蜂拥而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久已垂涎中国西藏的英国侵略者加紧入侵西藏,西藏人民也由此展开了一场长期而复杂的反侵略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反抗侵略,保卫家园的颂歌。
公元 1600年,英国在印度成立其侵略东方的大本营——东印度公司并逐渐把魔掌伸向西藏。十八世纪后期,他们开始以“传教”、“游历”、“探险”和“通商”等方式进行阴谋活动,但均遭到了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而未奏效。于是,英帝国主义便露出狰狞面目和侵略本质,开始了对我国西藏地区赤裸裸的武装侵略。
1888年,英帝国主义第一次发动了在我国西藏地区的侵华战争,即隆吐山战役。隆吐山失守,英军占领了隆吐山、纳汤等地区。
1903年7月,英帝国主义派荣赫鹏率领一支万人大军,由麦克唐纳少将指挥,开始了对我国西藏地区第二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12月12 日,英国偷越了则利拉山口,13日进驻仁进岗,21日占领帕里。1904年1月,英国又相继占领了堆拉、戈吾等地。矛头直指江孜。从此开始了以江孜人民为主的西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第二次抗英战争。
宗,在藏语里意为城堡,是西藏县一级行政单位。宗山的地势很高,也十分险峻。宗山并不高,只有100多米。但江孜周围地势平坦,宗山就显得鹤立鸡群,很有军事意义。为抵御英军,当地军民在半山前崖曾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围墙以石块筑成,高5—8米,宽4米。
1904年3月,攻占帕里的英军向江孜方面推进。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1000名藏军阻截,双方在江孜以南的曲米辛古展开战斗,藏军遭到重创,拉丁色代本等4名藏官被枪杀,英军侵占了后藏,江孜沦陷。5月,西藏军民发动反攻,一路集结在江孜以东的卡罗拉山,既牵制了英军主力,又切断了英军后路;另一路袭击
英军大本营,突入江孜,攻破江孜堡垒,取得江孜阵地主动权。6月,英军从东、南两面集中兵力攻打乃宁寺。在保卫乃宁寺的战斗中,广大僧兵顽强抵抗,最后14名藏军在杀伤数十名英军官兵后牺牲,称为乃宁寺大血战。乃宁寺被英军侵占后,寺内文物被洗劫一空。
7月5日,英军对坚守在江孜堡垒的江孜军民开始发动总攻。江孜军民凭借原始的大刀、长矛和石头死守城堡,并在半山前崖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当时英军使用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江孜军民誓死抵抗,以土枪、大刀、梭标和弓箭坚持了8个月之久。山上弹尽粮绝,守军与攻上宗山的英军展开肉搏,直至跳崖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孜保卫战,江孜从此以“英雄城”而闻名。电影《红河谷》就取材于这段悲壮的故事。推荐阅读: 集安名胜古迹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诸暨名胜古迹
☑ 蓬莱名胜古迹
☑ 巩义市名胜古迹
☑ 永安名胜古迹
☑ 蓟县名胜古迹
☑ 广安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