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名胜古迹
福州市也是有着很多古迹,而其中戚公祠也是在明代的时期就起建的,而那个时候也是为了军事上所起建,对此福州名胜古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福州名胜古迹
福州名胜古迹盘点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东。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内祀戚继光戎装塑像。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
补山精舍
在于山白塔寺东。始建于北宋,为白塔寺迎宾场所。现存为清道光间(1821-1850)重建。亭阁式建筑,单开间。东傍补山,岩石突兀;西有巨榕生自岩隙,绿荫覆盖屋舍;依山势高下修筑短垣,自成别院。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等人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前后十余天。11月20日,宣布倒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历时一个多月,史称“闽变”事件。
罗山法海寺
在于山之北。北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即称法海寺。明嘉靖初废寺为宅。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又复为寺。现存建筑物多为清代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大悲楼等。崇堂高阁,是福州市区最大的佛寺。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100余处。主要集中在鳌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
于山
在福州市中心。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万平方米,形如巨鳌。现存庙宇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100多处。
大士殿
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厘之所。乾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1911年11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擒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在于山西麓。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初为外围环木的七层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外涂白灰。塔南定光塔寺,唐天佑二年(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现存殿宇均清代重建。
福州名胜古迹大全
大梦山
在西湖之滨。广袤1公里,高不及40米。环山麓一带地势迂回,西南有平章池等古迹,系元末平章陈友定西陂园遗址,南为明代薛家池馆遗址,东为明礼部侍郎萨琦祠堂,内有养龙、玉井、沙帽三池,1957年合并改建为福州动物园。
桂斋
在西湖荷亭侧。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丁父忧在籍守制,倡议重浚西湖。浚湖工程结束,利用节余,在荷亭西皇华亭故址建宋李纲祠堂(今废),并在祠旁架屋三椽,植桂两株,取李纲晚年住所名称,亦叫桂斋。撰楹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咸丰元年(1851年),即林卒的次年6月12日,州人士遵林遗嘱奉其像祀于此。民国间在斋旁建室一间,称“林文忠公读书处”,并新建一座禁烟亭。
华林寺大殿*
在福州市区北部、屏山南麓。北宋干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郡守鲍修让在此建寺。明正统间(1436-1449)赐额,改名华林寺。仅存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3间,进深4间,虽历经明清两代重修,其主要梁架、斗拱等还是初建时原物,保存唐宋建筑风格,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林则徐祠堂
在福州市澳门路。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祠门向东,第一道为屏墙,左右设两边门。第二道为牌楼形墙,设一大门,额横书“林文忠公祠堂”,进门为一条石铺通道,左右分列青石文武翁仲及马、羊、虎等。道半跨有3楹仪厅,厅后通道直达碑亭。碑亭为正方形,内立3座青石碑,成品字形。一为圣旨,一为御赐祭文,一为御赐碑文,均林则徐卒时所赐。厅正中祀林则徐遗像,楣上挂道光帝御书“福寿”匾额等。
林觉民故居
在福州市杨桥东路。为福州传统的“两落一倒朝”清式民居。占地1000多平方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林家将房屋卖给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在《我的帮乡》一文中有生动的叙述。故居前部已毁,尚存后进大厅、南院的“紫藤书屋”、小斋和林觉民居住的后花厅。林觉民(1877-19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11年广州起义中受伤被捕,壮烈牺牲,葬黄花岗。
开元寺铁佛
在福州市经院巷。寺建于梁太清二年(548年),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今名。铁佛叠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高5.3米。铸造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
乌石山
在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游览面积11.9万平方米。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为游览胜地。1955年修复了3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居西的圆亭,则纪念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种,名先薯亭。此外,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
乌石山摩崖题刻
在乌石山上。摩崖题刻200余处,分布全山各角落,以邻霄台、天章台、道山亭等地较为密集。著名的为唐大书法家李阳冰大历七年(772年)所书的篆书《般若台》,以及宋代程师孟、李纲、陈襄、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元代间有用蒙文书写的。明代多诗刻,其中太监的题刻为清人所不取,《乌石山志》均未收录。
崇妙保圣坚牢塔
在乌石山东麓。五代闽永隆三年(941年)闽王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上兴建。原计划造九层,未完工,延曦被杀,闽亡。现存塔为八角形,七层檐,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造型雄伟端庄,与于山定光塔东西相对,有“榕城双塔”之称。清道光间(1821-1850年)塔身倾斜,1957年重修。
西湖
在福州市区西北隅。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凿引西北诸山之水聚此,为农田灌溉之用。五代闽时,在湖滨建水晶宫,此后渐成为州人游乐场所。宋辛弃疾诗云:“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时。”因而有小西湖之称。 推荐阅读:广州名胜古迹
福州名胜古迹有哪些
闵江金山塔
在福州市西郊8公里闽江西港。江心突起一阜,峭拔寻丈。现存的金山塔寺为1934年重建。塔前有一座殿,塔后有一层楼,左右各有一间斗室。所有楼阁均四面开窗,占地虽小,有外景可借。明代抗倭名将张经,少时曾在此读书。
闵王王审知墓
在福州市北郊莲花峰的斗顶山。王审知(862-925),光州始(今属河南)人。唐末,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封闽王。他治闽39年。墓原在凤池山,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迁葬于此。莲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对五虎,气势宏伟。陵园内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莲花、永兴两院(寺),闽亡,均废。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军盗掘,今仅存三层坟台及翁仲、石兽等。
闵王德政碑
在福州市庆城寺(路)闽王祠内。闽王王审知(862-925),唐末割据福建,五代时封闽王。治闽39年,颇有功绩,所世誉称“开闽王”。此地原为他的故宅,闽亡,后晋开运三年(946年)改为庙圯。自宋至清,每年立春日,郡守都率群僚来祠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碑全称“恩赐琅邪郡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7米。
鼓山
在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市区17公里。山延袤数十里。以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中涌泉寺是福建著名寺院。寺东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一带,岩石嵯峨,摩崖密集,誉称“石鼓都会”。寺西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有鼓山十八景,白云洞诸胜。寺西南为登山石板路,长3.5公里,石磴达2500余级,洞途青松夹道。
鼓山十八景
在鼓山涌泉寺西、狮子峰下。岩壑幽奇,山径盘曲,苍松成荫。附近有岩洞,广16米,深7米,内有一尊2米左右达摩坐像。洞内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片石壁,古人取达摩面壁之义,名“达摩洞”。洞周有石灶、仙猿岩等胜迹。
鼓山摩崖题刻
在鼓山上。山上岩壑幽奇,镌刻在岩壁上有宋至民国的摩崖题刻约547段。尤以灵源洞一带最为密集。灵源洞有摩崖题刻268段,真草隶篆俱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著名石刻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以及当代郭沫若等题刻
欧冶池
在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相传春秋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现在池面仅存数亩,1983年重浚,并恢复部分亭榭。
西禅寺
在福州市西郊怡山。原名长庆寺。怡山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建冲虚观祀之。后废弛。咸通八年(867年)延佛教徒居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改名长庆,俗称西禅。占地约100亩,大小建筑物40多座,现建筑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微妙禅师往海外募金重建。规模雄伟,清末列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垣外有古荔百余株。寺僧每年举办荔枝会,吟诗作画,“怡山啖荔”,成为韵事。
严复墓
在福州市郊阳岐村。以石构为主,形如扶臂椅,碑书“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两侧有云龙柱一对,墓前横屏书“惟适之安”,规模不大,雕刻精美。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曾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等,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
张经墓
在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地处闽江之滨,山明水秀。墓为白石结构,自山麓至半山有13层宽阔石台,台宽14米,深仅存110米,左右分立翁仲、望柱以及马、狮、虎、羊等石兽,雄伟壮观。张经(1492-1555),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负御倭全责,总督诸军,次年在浙江王江泾(今嘉兴北)大捷,但初严嵩羽党赵文华篡功诬陷,被害京师。万历中其孙伏阙鸣冤,始昭雪,赐祭葬于此。
林阳寺
在福州市郊北峰山区,距市中心19公里。寺在瑞峰之麓,后唐长兴二年(931年)置。明初废,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建,改为寺,后又废。现存寺院为清光绪间(1875-1908)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禅师募资重建,称林阳寺。整组建筑群大体仿效鼓山涌泉寺,规模雄伟,为当时福州五大禅寺之一。
林则徐墓*
在福州市北郊,马鞍村的金狮山麓,面对五凤山。林则徐(1785-1850),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民族英雄。1849年病辞职回籍,次年又奉命赴桂,病死广东普宁县会馆,归葬于此。墓为三合土结构,宽13.2米,深24.6米,为四层台,墓前有狮子一对。清道光六年(1826年)林则徐为其父母所营建,计六圹,父母为主圹,他及弟夫妇均附葬。墓前有御赐碑和祭文青石碑两座。 推荐阅读:伦敦名胜古迹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福州独特的文化
☑ 福建福州文化
☑ 福州特色文化
☑ 福州寿山石文化
☑ 福州美食文化
☑ 福州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