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都南京
中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你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其中的历史意义吗?下面我们就来翻开中国的古都南京的历史吧!
中国的古都南京
古都南京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南京是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长三角地区第二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亦是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的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家用电器业、建材工业也都具有较大规模。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南京被国家9个部委列为中国投资硬环境 “四十优”城市之一。其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第五名、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和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濒江近海,“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港作为天然良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城市发展也定位于江滨港口城市,目前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
南京城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和秦淮河.长江南京段从江宁铜井镇南开始,至江宁营防乡东为止,境内长约95公里。秦淮河全长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门外分两股,一股为干流,称外秦淮河,绕城经中华门、水西门、定淮门外由三汊河注入长江;又一股称内秦淮河,由通济门东水关入城,在淮清桥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为“十里秦淮”,经夫子庙文德桥至水西门西水关出城,与干流汇集,北支即古运渎、经内桥至张公桥出涵洞口入干流。 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干流全长110公里,河道弯曲,集水面积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运河和天生桥河。
南京历史文化的时空解读
摘 要:文化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南京处于沟通长江中下游、黄河长江下游的枢纽位置,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时空中, 南京历史文化是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融合进程催生的, 南京历史文化的兴衰则是与两大河流的文明交融和中国文化中心转移的节律联系在一起的, 并且最终成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北而南、由西而东格局变化的结穴。
关键词:南京;历史文化;文化时间;文化空间
一、文化与文化时空
文化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文化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 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文化时空既是文化形成的背景又是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的机制。
文化是自然和社会的双重产物, 文化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也体现在文化时间和空间中。时间的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界的各种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时间的社会属性是指文化在时间长河中形成的历史, 也就是文化的社会历史进程。空间的自然属性是指特定地域的自然特点及位置关系(地理关系),空间的社会属性则是指文化区域边界的伸缩变化,也就是不同文化体之间的文化传播、交流、冲突与融合相互关系。
时空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展现了特定文化与时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 时间指称的是一种纵向的变化关系, 空间指称的是一种横向的位置关系。特定的时空是文化的背景和前提, 时空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著作用, 从外部为文化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界定了大致的范围。马克思将自然条件分为两大类, 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 并指出:“在文化初期, 第一类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 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 1] (P .560)但是文化不是时空的机械产物, 文化作为人的创造又创造了特有的可能时间和可能空间领域, 时空又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尚书·禹贡》记载:“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大禹治水, 根据名山大川的分布划定九州。这一传说正好揭示了文化与时空的双向关联。对特定地域文化的时空分析不仅可以窥见文化发生的背景, 而且可以深入解释特定地域文化的根源和特点。本文把南京历史文化时空进一步区分为外部时空和内部时空加以分析, 所谓外部时空是指南京历史文化区域外的时空特点, 主要分析南京在中国历史文化时空中的特点及所受影响;所谓内部时空是指南京历史文化区域内部的时空特点, 即南京区域自身的时空特点。推荐阅读:历史中的名城之潮州
南京城墙及其它明清城墙
一、中国城墙的起源与发展
探寻中国古城墙的起源无外乎从古文献资料和现代考古发现着手,有关我国“城”的出现在我国古文献资料中有一些零散的记载。如《轩辕本纪》云:“黄帝筑城邑,凿五城”;《礼记·祭法篇》正义引《世本》曰:“鲧作城郭”等。当然, 仅凭古文献的只言片语是很难搞清楚我国城的起源问题的,这需要我们把眼光和视角进一步移向以田野发掘为中心的考古学, 自近代考古学在中国诞生至今,考古工作者已在山东、河南、内蒙、湖北、湖南等地发现了20余处史前时期的城址。同时,城垣出现以前的史前聚落在各地也多有发现和揭露, 这些在古文献中无迹可寻的实物资料, 自然就成为我们探索“城”之起源的真实而可靠的线索。现有的考古资料已能令我们相信,古代的“城”起源于史前时期的环壕聚落, 是环壕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城墙的发展时期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就是发展阶段,为夏商周至隋唐时期; 成熟阶段,为宋、元、明、清时期;衰退阶段,为清末时期以后至民国。在城墙迅速发展的时候也出现过低潮时期, 这就是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在马上征战的蒙古人常遇到城墙的阻挡, 因而对城墙极为反感,加之元朝非常强大,很少受到其他民族的侵扰, 所以很少有大规模筑城的记载。到元末时,许多城市的城墙已破败不堪了,这就给明朝以后重筑完备的城墙创造了条件。明朝建立以后,蒙古人逃到大漠北,并未被消灭,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很有必要大规模地筑城,加上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多年的征战中, 深知筑城的重要性, 于是在建国初期派诸子和亲信大将, 在全国掀起修筑城墙的高潮。这时的城墙,因长期防御经验和文化的积淀, 不论从形制变化, 还是建造技巧都迎来了最为成熟完备的辉煌时期。明朝不仅在全国各郡、府、县所在地建造城池,而且在南北边境建造南北“边墙”,这就是著名的南方的南长城和北方的明万里长城。明、清时期,由于科技的进步,各种攻城器械、火炮、攻城技术不断更新,城墙为了防御这些攻城手段的攻击, 不断加宽加高,大多用夯土筑城外加砖石包砌技术, 各地建城因地制宜,并不一味模仿旧制;北京的形制为凸子形, 西安则是比较方的形制,南京城因长江地势而造成不规则。城墙上女墙、垛口、敌台、敌楼、角台、角楼十分完备,城门则一改前面各朝代防火性差的土木结构过梁式,而采用砖拱式门道,增加其实用性。许多城门都有瓮城,较大的城墙则有几重防御体系,如南京城有多重城门密集的藏兵洞和瓮城、敌台、护城河;西安城墙有四重城门的整体防御堡垒。城门上也出现了二至三层的城楼,较大城市的城门则有城楼、箭楼之分, 城门前有吊桥与闸楼。
明清时期的都城和地方的城墙也遵循尊卑有序的原则,都城、王城与府城、县城规格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从明、清的城墙中可以看出,北京与南京作为都城的城墙规模、宽度及城墙设施,比起西安这样的王城要宏伟很多, 而荆州这样的府城比西安城墙城上设施要小,平遥这样的县城就更小了。推荐阅读:历史中的名城之雷州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南京风水大师-住宅设计布局案例
☑ 南京女子334万买房钱1分钟内被骗完!
☑ 南京大屠杀资料: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
☑ 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死了多少人 ,南京大屠杀为何不反抗
☑ 2017年几月几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 苏菜南京盐水鸭的做法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