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拯

时间:2017-01-07 11:55:0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冯拯是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冯拯吗?

冯拯简介——仁宗天圣元年罢相

  冯拯简介——仁宗天圣元年罢相

  冯拯人物简介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祥符东封,以拯为仪仗使。卒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国学

  冯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一○○五)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天禧四年(一○二○)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上书),卒,年六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冯拯:解 “峒丁”

  宋朝年间,有一位为消除岭南的奴隶制残余、推动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知州,他就是端州知州冯拯。

  任职期间,冯拯觉得端州地盘并不小,但官府每年从民间收得的赋税实在太少了,细思过后,觉得里面大有蹊跷,便亲自到端州周围的山寨乡村进行明查暗访。

  一天,夕阳衔山,炊烟袅袅。冯拯带着几位衙差来到北岭山上一条偏僻的小山村,深入细致地到山民农户家进行访问,当场登记有劳动力的成年人口,最后才来到这山寨的地主豪强家中。

  地主豪强名叫韦强,长得皮肤皙白,肥胖如猪,乍见知州大人带着衙役到来,笑脸相迎。当听到冯拯要当场查验这山寨的户籍,他便不慌不忙地叫管家拿出户籍簿来。

  冯拯一页一页地细细翻阅核对,剑眉越扯越高。原来这户籍簿登记这条山村的劳动力人口跟自己深入山民农户登记的人数相差甚远,便抖着户籍簿,扳起脸来责问:“我刚才逐家逐户去核查,你们这条村有劳动力人口七十九人,但为什么你这户籍簿上登记的只有五十七人呢?”

  面对冯拯质问,韦强眼睛闪射出狡黠的光,堆着笑脸回答:“知州大人,你别发怒,先听我讲出个中缘由来。”

  冯拯怒道:“村中多出了二十多个劳动力人口,这是板上加钉的事实,你还能讲出什么理由来!”

  韦强狡辩:“你说户籍簿所少的那二十多个人只是我韦家的峒丁。”

  “你韦家的峒丁?”冯拯满脸疑惑。韦强点点头,振振有词地说:“唔,如你们山外人所说的,峒丁就是我家中的奴隶。历任的官府都曾贴过朝廷的文告,凡主人家中的峒丁是不用另外向官府缴纳赋税的。”冯拯听到韦强的狡辩后,拈着下巴的短须沉吟着。

  韦强手指往大山的深处:“知州大人,我这样做并没有犯皇法呀!倘若不信,你大可以到那边的各个山寨去查证查证。”回到端州府衙后,冯拯夜不能寐,对着窗外的流云星月,心潮翻滚。本地土著居民被称为“夷俚”、“夷僚”,从晚唐时期起,历朝历代,这些高山大峒的豪强地主认为自己居处偏僻之地,“山高皇帝远”,总是想方设法钻朝廷律例的空子,恃着自己的强权将不少土著居民籍没为自己控制下的“峒丁”,以此来逃避国家规定的赋税。他们将山村的成年男子当作“峒丁”来使用,长期从事粗重艰苦的农活,甚至还听从巫师的盅言,将奴隶活生生地杀害来祭祀鬼神。

  冯拯越想越觉事态严重,岭南一地,不少山高林密之地,倘若这“峒丁”做法继续下去,国家户籍管辖形同虚设,本地户籍登记无形中少了许多人丁,这就减少了国家的许多赋税和收入而饱了地主豪强的私囊。全国各地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造成国库空虚,财力拮据,这样如何强军护国?

  想到这里,冯拯马上从床上起来,到案桌前执笔疾书,上书皇帝,请求重新更制版籍,重新核定岭南各路的版图与人口,颁发法令,堵塞漏洞,将岭南诸路隐藏在土著豪强手下的“峒丁”(农奴)清查出来,变为国家户籍管辖下的人丁。

  宋太宗接到冯拯的奏折后,马上召集朝廷大臣商议。大家认为冯拯的提法对国家大有好处,若然实施,能够在岭南地区名正言顺地增加国家户籍管辖下的人丁,快速增加国家的赋税,同时还能保证淳化元年(990年)八月已颁布的“禁岭南杀人祀鬼”等法令得到实施。朝廷当机立断,很快制定颁发了新的政策法令。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括丁法”,被当时的统治者奉为治理岭南的圭臬。(风水www.azg168.cn)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宰相吕端,(副宰相)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寇准。四人之中,寇准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洎(62岁)、李昌龄(59岁)三人年岁虽长,却都得到过寇准的举荐,故寇准在宰执中说话最有分量。

  寇准以天下为己任,喜欢品评人物,奖掖人才,不讲资历,不问出处。但是他年轻气盛,有时做事过于刚愎。此次加恩,寇准作为主政大臣,安排进秩草率、有失公允。他的亲近故旧多破格安排到三省、御史台担任清要职务,而对平素不喜欢或者不甚了解的官员,则按次序、资历加恩。广州左通判、左正言冯拯被进秩为虞部员外郎(正七品)。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品级和职事没有变化。

  冯拯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一甲进士(探花),论年龄仅比寇准大三岁,也是少年成名的俊才。或许是因为出自赵普门下的原因,他的进步很慢,长期在地方任职。比他晚两年及第的寇准已经是朝廷二品大员、参知政事了,他才混了个七品小官。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准素不悦拯”,“拯尝与准有隙,故准抑之”。

  对冯、寇交恶的原因,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大概是冯拯急于仕进,表现太过引起了寇准的反感。冯拯知端州之时,曾经十几次上书对朝政提出建议,宋太宗打算将他召回京城任职,谁料想却遭到了寇准的阻挠。此次郊祀加恩,冯拯感觉受到了压制,一怒之下上书弹劾寇准擅权乱政,并列举了他在岭南用人不公的事实。

  根据历史记录,冯拯弹劾寇准并非捕风捉影,胡乱猜疑。同期,广州转运使康戬也上告吕端、张洎、李昌龄等朝廷重臣党同寇准,遇事不争,成了寇准的傀儡。康戬是高丽人,与寇准同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得苏易简(太平兴国五年状元)举荐担任岭南东路转运使。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兼有考察地方官吏、向皇帝举荐人才的职责(相当于省部级干部)。康戬说话的分量,自然要比冯拯高出很多,让人不得不信。

  宋太宗本是个多疑的人,权臣结党、任用私人触及到他的敏感神经。于是“上大怒,召(吕)端等责之”,吕端、张洎等人把责任推给了寇准。太宗不听寇准一再辩解,将他由参知政事降为给事中(正五品),出知邓州(今河南省邓县)。

  七品通判冯拯扳倒了二品执政寇准,冯拯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却也从此与寇准有了解不开的死结。在景德初年澶渊之战以及后来天禧年间寇准与丁谓的党争之中,冯拯都站到了寇准的对立面,留下终身憾事。据丁谓《丁晋公谈录》记载:冯拯晚年时常追悔,不该意气用事与寇准结怨,乃至于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

  宋真宗即位,长期在外地任职的的冯拯被召回京师,开始受到重用。冯拯也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在人才济济的咸平年间迅速崛起,5、6年便升任参知政事。《宋史》对冯拯的评价不算高,说他“议论多迎合主意”,也就是看皇帝的脸色说话。事实上,冯拯与奸人丁谓之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大中祥符年间,王钦若、丁谓之流投宋真宗之所好,积极帮助他东封西祠,大兴土木,耗尽民脂民膏,天下目为奸邪。很多正直之士如王旦、寇准都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晚年多引以为憾。而冯拯对此类祸国殃民的行为极为反感,多次称病辞去高官出知州府,很是难能可贵。

  大中祥符元年封禅泰山,这是真宗皇帝倾尽心血搞的重点工程,所有朝廷重臣都被“委以重任”。冯拯时任参知政事,是朝臣中的第三把手,按班次顺序被任命为仪仗使。礼成,百官全部加官进爵,冯拯进秩为尚书左丞。他上书称病,自请解职。宋真宗以手诏谕旨,又命宰相王旦亲自到府邸,命其上朝视事。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真宗亲祀汾阴,冯拯又为仪仗使,礼成后迁工部尚书。冯拯再次称病请辞,真宗拜其为刑部尚书、知河南府(相当于副总理降为省长)。大中祥符七年,冯拯知河南府任期已满,被召回朝任命为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相当于纪委书记)。此时,宋真宗和满朝文武正为祭祀老子、供奉玉皇大帝忙得如痴如狂,在此大环境下能有何作为!于是冯拯第三次上书称病请辞,被任命为户部尚书、知陈州(由府到州,实际上是降级了)。宋真宗曾经对宰相王旦说:“冯拯放着好差事不干,非要到清闲的州府去任职,这是什么原因?”王旦不敢道出实情,以他故搪塞过去。

  随着真宗晚年老迈昏聩,天禧年间的党争异常激烈。天禧四年底,寇准的政敌丁谓、钱惟演、曹利用等人结为政治同盟,在皇后刘娥的帮助下,将寇准、李迪等正直之士罢政出朝,贬往偏远之地任职。冯拯则坐收渔利,以兵部尚书升任枢密使,不就又被任命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少傅、平章事,成为仅次于丁谓的次相。

  真宗死后,丁谓及其党羽气焰熏天,又暗地里与刘太后争权。冯拯遂联合王曾等人,以雷允恭“擅移皇堂”(擅自移动真宗陵位)一事,借题发挥将丁谓罢职流放崖州,其党羽亦被悉数罢黜。冯拯接替丁谓担任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为首席宰相,一时间位极人臣。

  宋史》记载的几件小事颇能说明冯拯的为人。工部尚书林特是丁谓的亲信,史书称他“天性邪险,善附会”,是大中祥符年间靠投机钻营升起的政治明星。冯拯拜相不久,林特便迫不及待地登门拜访,谁知等了一整天也未获接见。林特只得请人传话,说有要事相商,冯拯答有事到政事堂去谈。第二天,林特到政事堂求见,冯拯又派人传话说:“你也是朝廷大员,有事情何不亲自上奏朝廷?”林特热脸贴了个冷屁股,羞愧难当。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之子,其人文采出众,算是当世才子。钱惟演趋炎附势,醉心功名,他把妹妹借给刘太后的兄长(实为前夫)刘美,与刘太后是姻亲。

  后为了巴结权臣丁谓,又与丁结为儿女亲家。在丁谓与寇准的政治斗争中,他上蹿下跳,呼风唤雨,出力不小。丁谓倒台以后,时任枢密使的钱惟演以为机会难得,便积极奔走图谋相位。冯拯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借口对刘太后说:“钱惟演是太后的姻亲,不宜担任宰执。”把他赶到地方任职。

  天圣元年(1023年),风头正劲的冯拯急流勇退,五次上表称病请求罢去政务。九月,冯拯真的病了,不久因病过世。北宋朝廷给了他很好的谥号:文懿。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 从这几点看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不一般!
  ☑ 三皇五帝分别是谁
  ☑ 许褚裸衣斗马超为啥要脱衣服呢
  ☑ 王贵出卖岳飞到底是谁指示的
  ☑ 历史上的木增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