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宗

时间:2016-12-10 17:30:24 作者:azg168 祥安阁风水网

  元英宗是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他自出生以后,便一直在他父亲仁宗的身边长大。他所接受的儒家的说教相比较而言算是很充分的,所以颇思大有为于天下。而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被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等刺杀。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后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元英宗吗?

元英宗简介——惨遭刺杀的元代第五位皇帝

元英宗简介——惨遭刺杀的元代第五位皇帝

  元英宗人物简介

  早年登位

  大德七年(1303年)二月二十二日,硕德八剌出生,生父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生母 阿纳失失里。他自出生以后,便一直在他父亲仁宗的身边长大。他所接受的 儒家的说教相比较而言算是很充分的,所以颇思大有为于天下。元仁宗想要立他为 皇太子,硕德八剌知道后去拜见 皇太后,坚决推辞说:“我年纪太小而且能力不足,况且我兄长还在,应该立我的兄长,让我来辅佐他。”皇太后不允许。

  延佑三年(1316年),硕德八剌被立为皇太子。 监察御史段辅、 太子詹事 郭贯等,上奏皇帝要为皇太子硕德八剌选择师傅,元仁宗欣然接受。延佑六年(1319年)十月,授给他 玉册,下诏命所有的机构的事务都要去先交给硕德八剌,然后向皇帝奏报。硕德八剌对 中书省的大臣说:“皇上把天下的事务都交给了我,我日夜战战兢兢,惟恐哪里做不好。你们一定不要有所顾忌,一定要 恪勤乃职,不要有懈怠的地方,以免达不到为君父解忧之效。”

  延佑七年(1320年)正月二十一日,元仁宗去世。三月十一日,17岁的硕德八剌在 太皇太后 答己及 右丞相 铁木迭儿等人的扶持下,在大都大明殿登基称帝,汗号 格坚汗,是为元英宗,改元“ 至治”。仁宗一死,答己太后便以太皇太后之尊制出中宫,把被罢了相的铁木迭儿重新调入中书省,出任 右丞相。铁木迭儿复相后,“ 睚眦必报”,对从前弹劾过他的人肆行威福,予以打击。硕德八剌本人缺乏像 忽必烈和 元仁宗那样的既有声望又足可信赖的 潜邸侍臣班子,这时候差不多处于孤立无援、“孑然宫中”的境地。所能托付者,一个是与他同样迂阔而不谙世故的年轻宰相 拜住,另一个则是暗藏祸心的妻舅 铁失。农历五月十一日,硕德八剌任命拜住为 左丞相,以遏制太皇太后和铁木迭儿的权力扩张。

  争夺权力

  至治元年(1321年)五月,硕德八剌下令毁掉 上都的 回回寺庙,在那里修建大型 佛教寺庙。七月,赏赐晋王 也孙铁木儿百万贯钞。十一月九日,群臣为元英宗上尊号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自延佑七年正月仁宗去世直到至治二年(1322年)秋,从 元朝 中央政府的政令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个不同政治派别的施政倾向及其互相冲突。仁宗死后第三天,英宗尚在“素服寝于地,日歠一粥”的居丧期间,答己便故伎重演,抢先命铁木迭儿为右丞相。翌月,铁木迭儿即与 内朝相为表里,夺前 中书 平章政事 李孟所受秦国公印,命 四川拘捕行省平章 赵世延到京,并以违太后旨之罪杀前 御史中丞 杨朵儿只、中书省平章 萧拜住。与此同时,与答己集团关系密切的 黑驴、木八刺、 赵世荣等人则相继从外省调入中书任职。这样,仁宗时期曾与答己和铁木迭儿相对抗的汉法派中坚分子,在英宗即位之前就遭到了答己的清洗,幸免于祸的汉人 儒士,也在淫威慑逼之下箝口摇手,不敢再多出议论。答己还想进一步扩 大清洗的范围,通过 徽政院使向英宗“请更朝官”。英宗显然不满太皇太后的作为,回答说:“此岂除官时耶?且先帝旧臣,岂宜轻动。俟予即位,议于宗亲、元老,贤者任之,邪者黜之可也。”

  英宗于 大都即帝位后,在有关朝廷中枢机构的人事安排问题上,帝、后双方长期争持不下。铁木迭儿以 赵世延尝劾其奸,诬以不敬下狱,请杀之,并究省台诸臣。英宗不允,私下对近臣说:“顷铁木迭儿必欲置赵世延于死地。朕素闻其忠良,故每奏不纳。”铁木迭儿又以和市织币薄恶,请免右丞 高昉,英宗还是不允。时而仍有后党得逞的迹象。最早揭发张弼案的上都留守 贺胜,即于英宗继位以后两个月,被后党乘隙奏准,以“便服迎诏”罪弃市。英宗的态度,有时也很强硬。贺胜坐弃市的同月,有告岭北平章 阿散(原中书左丞相)、新任中书平章 黑驴、徽政使失列门等谋废立,英宗不待鞠状,命悉诛之。他估计此案很可能与答己有关,所以急忙将案犯诛杀了事,一则除去太皇太后的几名心腹,二则也阻止了案犯旁牵蔓引,致使帝、后矛盾进一步表面化。

  尽管有后党的牵制,英宗登基之后,还是急切地希望有所动作,求收速效以逞快一时。他下诏由吏入官,秩止从七品,恢复了仁宗时曾经公布但又很快收回的规定。但是这些措置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不是没有问题的。英宗的诏旨,有一些在京城之内都不克实行。关于罢建寺之费等规定,更被他本人热衷营造的行为所破坏。延佑七年十一月,诏“各郡建帝师 八思巴殿,其别视 孔子庙有加”。这应是在全国范围修建帝师寺的开始。这一时期的其他营建项目也不少,甚至已到“民劳役巨”的地步。

  主政改革

  至治二年(1322年)八、九月, 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相继去世。英宗感受到的政治压力顿时减轻,他推进新政的决心也大为加强。十月,英宗擢升 木华黎后人 拜住为中书右丞相,虚左丞相之位而不拜,以示对拜住信任之专;次年五月又以 铁失独署 御史大夫事,与专任拜住用意相同。这时两人还已分别兼领左、右钦察卫和宗仁卫事,以及左、右阿速卫和中翊卫事。军政权力的高度集中也隐约反映出,英宗身边堪受信用的人似乎不是很多。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元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并且不设左丞相,以拜住为唯一的丞相。在右丞相拜住、 中书省 平章政事张圭等的帮助下,元英宗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

  英宗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大量起用汉族官僚和士人, 张珪、 王结、 王约、吴险等人都被召超擢。“士大夫遭迸弃者,咸以所长收叙;文学之士,则待以不次之除”。为召起虞集,朝廷遣使赴蜀未遇;求之 江西,又不见;时虞集方省墓吴中,使至,乃受命趋朝。可见当时朝廷起用儒臣心情之迫切。第二、推行“津助赋役法”,即在各地确定一部分田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在苏湖地区,“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此处所谓“入官”,仅指在各义上被征用为官田,实际上助役田多被分配到承当差役的各人户,归他们经营(自种或招佃),以其收入作为当役补贴。第三、至治三年(1323年)正月,诏令朝臣听读审议仁宗时编纂的累朝格例,并将延佑二年之后新颁格例类集增补入内。二月,遂定名《 大元通制》,颁行天下,一共有二千五百三十九条,其中断例七百一十七、条格千一百五十一、诏赦九十四、令类五百七十七。是书条格和断例部分的篇目和编排,分别依照金《泰和律令》和《 泰和律义》。《大元通制》中的许多条款,在形式上虽然属于临事制宜的个别指令或纪录公文,但它们作为单行法,对处理类似事务具有普遍的法律效能。因此,《大元通制》是具有法典性质和权威的官方政书,对于统一元朝的政制法程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体现了元廷通过颁布法典来加强它作为一个中原王朝的正统形象的用心。第四、清算太后集团遗毒,澄清吏治。十一月, 答己死后甫两月,英宗再次发出“罢世祖以后冗置官”的诏令。翌日,即罢去徽政院。按徽政院原是侍奉皇太后的机构,答己死后撤罢徽政院本来理属当然,但在当时情况下,减罢“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这一行动难免带有雷厉风行、倾其巢穴的政治色彩。与此同时,拜住把原先受铁木迭儿压制而未加追究的“诳取官币”案重新提出来,遂诛杀当时尚在世的铁木迭儿之子八里吉思以及刘夔、囊加台,仆铁木迭儿父祖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他的另一个儿子锁南也被黜职。

  元英宗曾经想把 征东行省(高丽王国)郡县化,罢征东行省,改立三韩行省,完全和元朝的其他行省一个待遇,“制式如他省,诏下中书杂议”,因为集贤大学士 王约说:“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得到丞相的赞同,设立三韩行省奏议没有实行。最终 高丽 国祚得以存续,高丽人知道后,为王约画像带回高丽,为之立生祠,并说:“不绝国祀者,王公也。”

  政变被弑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英宗对 铁失的宠信,似乎并未因他涉及诳取官币案而马上改变。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就发表在事后两个多月的至治三年(1323年)五月。但是到六月,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由于拜住等人将铁木迭儿的“过恶”反复陈奏,英宗对这个死去已近一年的权臣的憎恶,竟急剧加深而不能自抑。他的怒火开始发泄到被视为铁木迭儿“奸党”的那些朝臣,包括先已宣布赦免不究的铁失身上。此时恰逢英宗在上都夜寐不宁。“惧诛者”于是唆使番僧建言作佛事 禳灾,希冀作佛事而获得大赦。但拜住却声色俱厉地责备 番僧:“尔等不过图得金帛而已,又欲庇有罪邪?”铁失等人把拜住的话理解为英宗又要惩治“有罪”的暗示。“闻之益惧,乃生异谋”。而且英宗下令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随着清理的扩大化,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准备刺杀英宗。

  英宗从上都出发,准备回到大都去。上都一向是保守派蒙古贵族势力盘踞的据点。那天晚上,元英宗硕德八剌住宿在上都以南30里的南坡店。铁失纠集了一批对他心怀怨恨的守旧贵族,其中就有铁木迭儿的儿子锁南发动兵变。他们冲进硕德八剌的住宿地,杀掉宰相 拜住。铁失亲自闯进硕德八剌的幄殿,杀害了英宗。史称“ 南坡之变”。英宗去世时年仅20岁,后从葬诸帝陵。泰定元年二月,上尊谥曰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

  从表面上看来,南坡之变完全是一次难以事先预料的突发性事件。但它的发生,又与英宗的个人性格以及当时的蒙古—回回贵族与汉法派之间的斗争形势,具有某种程度的必然联系。虽然汉族文人经常喜欢按照儒家观念将元英宗的形象理想化,英宗的个人性格却绝非如此单纯。或许恰恰是由于长期受太皇太后的压抑,他似乎比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皇帝都热衷于表现天子的威严。

  

  元代元英宗是怎么死的?

  元英宗,元朝的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其名为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据记载,元英宗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

  元英宗亲政后进行改革,并实施了一些新政,比如裁减冗官,监督官员不法行为,颁布新法律......,历史上把元英宗的改革称为“至治改革”。

  可是,正如 历史上所有改革一样,其都会触动贵族的权益,据悉,元英宗之所以会死也是因为推行改革的原因,那么,知道元英宗是怎么死的吗?元英宗死后谁继承的皇位?以下揭晓。

  元英宗是怎么死的?

  元英宗的新政使得元朝国势大有起色,但新政却触及到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英宗对铁失的宠信,似乎并未因他涉及诳取官币案而马上改变。

  以铁失独署御史大夫事,就发表在事后两个多月的至治三年(1323年)五月。但是到六月,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由于拜住等人将铁木迭儿的“过恶”反复陈奏,英宗对这个死去已近一年的权臣的憎恶,竟急剧加深而不能自抑。他的怒火开始发泄到被视为铁木迭儿“奸党”的那些朝臣,包括先已宣布赦免不究的铁失身上。

  不仅如此,英宗下令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随着清理的扩大化,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准备刺杀英宗。

  元英宗被刺杀的那天晚上,元英宗硕德八剌住宿在上都以南30里的南坡店。铁失纠集了一批对他心怀怨恨的守旧贵族,其中就有铁木迭儿的儿子锁南发动兵变。

  他们冲进硕德八剌的住宿地,杀掉宰相拜住。铁失亲自闯进硕德八剌的幄殿,杀害了英宗。史称“南坡之变”。英宗去世时年仅20岁,后从葬诸帝陵。泰定元年二月,上尊谥曰睿圣文孝皇帝,庙号英宗。

  元英宗死后谁当皇帝

  关于元英宗死后谁当皇帝这一问题,答案是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他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的第十位大汗。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坐上皇位的方式并不光彩,他是通过谋权篡位登基为帝的。

  公元1302年正月,仁宗驾崩,之后继位的是元英宗硕德八刺。在英宗继位之前,前任丞相铁木迭儿重新担任中书右丞相,并且和自己的党羽一起对仁宗在位期间得罪过他的重臣大加杀戮,令朝臣惶恐。

  英宗继位之后,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对朝政大加改革,此举引起了他母后的不满,所以他母后联合铁木迭儿想要废除元英宗,但是被其察觉,先下手铲除了其党羽。

  公元1322年,元宗母后及铁木迭儿相继离世,英宗专任拜往,并表达了自己励精图治,改革朝政的决心。

  公元1323年,尚存的铁木迭儿的余党联合当朝官员发动政变,他们秘密的派遣自己的心腹去漠北,在元英宗启程返京的途中将其刺杀,也就是著名的南坡之变。那么,元英宗死后谁当皇帝呢?

  南坡之变中元英宗被害身亡,当时的晋王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继位为帝,改元泰定,即泰定帝。泰定帝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的孙子,元显宗麻剌的儿子,是真正的皇亲国戚。

  因为继承了父亲的晋王爵位,被派往漠北镇守,从而失去了继位的机会。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害,跟他有很大的干系。

  加上最终是他被拥立为皇帝,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他谋权篡位。以上便是元英宗死后谁当皇帝这一问题的解答。(风水www.azg168.cn)

  

  元英宗硕德八剌丧生南坡之变

  元英宗(1303—1323年),全名为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是元朝第五任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他虽然是元仁宗的长子,却并非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因为元仁宗与兄长元武宗有过“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也就是说,武宗死后传位于弟弟仁宗,仁宗死后传位于侄子(武宗的儿子)。

  然而,仁宗并没有信守这个约定,于延佑三年(1316)将自己长子立为皇太子。延佑七年正月,元仁宗崩于光天宫,享年36岁。二个月以后,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登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至少名义上),日后庙号为元英宗。

  元仁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编撰法典,恢复科举,推行“以儒治国”政策。魏源在《元史新编》中评价他:“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不过,仁宗后期梳于治理,朝政渐趋腐败。

  元英宗接管庞大帝国的时候,只有十八岁,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身为蒙古人而热爱汉文化,精通儒学经史。尽管生长在深宫,但他体察民情,懂得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元英宗自知,这么庞大的帝国,凭借一己之力是难以支撑的,至少要有一二个得力助手;若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德才兼备的大臣辅佐,必将起到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效力。果真天随人愿,当时有一个叫拜住的年轻大臣,正好进入他的法眼。即位不久,元英宗就破格提拔拜住,任命他为左丞相。

  拜住,绝非等闲之辈。他于1298年出生蒙古贵族世家,其高祖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四处征战,为统一蒙古诸部并建立蒙古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其祖父安童,两度出任世祖忽必烈的宰相,治国才能和政绩极为突出,被誉为一代贤相。拜住早年丧父,母亲悉心呵培养他,让知名学者教他学习汉文化。

  他天资颖悟,闻辄领解。稍长,便显现出宏远端亮的气度,颇有祖父的风采。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17岁的拜住出任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又进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参与处理朝政。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已然成为帝国政坛最为璀璨的新星。

  年轻的拜住之所以步步高(002251,股吧)升,主要取决于他的卓越政治才能,而不是官N代身价。早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英宗就听说拜住贤能,很想与他交往;考虑太子私交大臣,会引起皇上猜疑,却只好作罢。做了皇帝,再没有这样的顾虑,英宗便迫不及待地重用拜住,将他视为自己的肱股。

  两个年轻人立志要治理好大元帝国。一次,英宗与拜住谈心说:“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拜住欣慰感叹:“创业惟艰,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亿兆之福也。”(《元史·英宗纪》)

  里外受制难作为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即位之初,英宗名义上是帝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还不能当家作主。里里外外受制于两个人,一个是太皇太后答己,一个是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答己是前两任皇帝武宗、仁宗的生母,亦即英宗的祖母。她十分聪慧,曾以皇太后身份辅佐武宗、仁宗,经历过大风大浪,老而弥坚。英宗初出茅庐,不能与祖母抗衡,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听任她干预朝政。

  仁宗死后第四天,答己就让时为太子的英宗罢免中书右丞相伯答沙,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历事五位君主,是一个老奸巨滑的权臣。重新出任宰相,他就急于打击报复政敌,“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元史·铁木迭儿传》)。先是诬谄中书省参议韩若愚有罪,请求处以极刑。

  太子知道韩若寓冤枉,拒绝了这一请求,但迫于太皇太后与铁木迭儿的压力,不得不将韩若愚革职。稍后,铁木迭儿又提拔亲信爪牙黑驴、木八剌、赵世荣等人,从外省调入中书任职,并对仁宗时常与自己相对抗的台谏进行报复。他派人逮捕了曾奏劾他十三条罪状的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剥夺前中书平章政事李孟的爵位,枉杀曾弹劾过他的杨朵儿只、萧拜住等人。

  铁木迭儿专横跋扈,让太子非常窝火,却又拿他无可奈何。从太子到皇帝,英宗依旧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为了麻痹对手,英宗加封铁木迭儿为上柱国、太师,并且下诏禁止官员非议铁木迭儿。与此同时,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左丞相,“委以心腹”,并着手培植自己的人马,以积聚力量。于是朝中形成新旧两大阵营,一方以太皇太后、铁木迭儿为代表,一方以英宗、拜住为核心。

  在拜住的策划下,英宗开始打击铁木迭儿的爪牙,以阴谋废立皇帝的罪名将阿散、哈律、脱忒脱、失列门等人处死并抄家。铁木迭儿也不示弱,他“广树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他多次在太皇太后面前诬告拜住,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英宗非但不予理睬,而且对拜住信任有加。铁木迭儿阴谋未得逞,故而称病家居,英宗提醒他:“卿年老,宜自爱。”

  铁木迭儿“虽家居,其党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续资治通鉴·元纪十九》)。太皇太后答己还在宫里,她与铁木迭儿犹如两只猛虎盘桓在路上,迫使英宗、拜住只能与之巧妙周旋,而不能放手施展其政治主张。

  怎么办?等待,等待。时间是最厉害的武器,谁也无法战胜时间。答己、铁木迭儿虽然威势依旧,但年事已高,日薄西山。而英宗、拜住是那么年轻,恰似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活力与希望。他俩有时间等待,终究会成为帝国的主宰。

  至治二年(1322)秋,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相继病逝。

  珠联璧合现身手

  两只拦路虎去世,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不再设左丞相。这表明英宗对拜住无比信赖,让他作为唯一的宰相,与自己一起分享最高权力。从此,世上最庞大的帝国就掌控在这两个年轻人。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锐意改革,全面整顿。

  他们尊重人才,先从人事改革入手,大规模起用汉族儒臣。《元史·拜住传》记载,拜住“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紧接着,汉人吴元珪、王约、韩从益、赵居信、吴澄、王结等,陆续被擢拔到集贤院、翰林院和中书省任职。

  对于拜住所荐的人才,英宗全部照单接收,委以重任;并嘱咐拜住搜访山林隐逸之士,吸纳他们进入体制内任职。还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与此同时,罢汰冗员,精简机构。从至治二年十一月起,罢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锐然减罢崇祥、福寿院之属十有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

  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深以为然,旋即下诏“行助役法,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所谓助役法,亦即“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这样将农民的徭役负担控制在3%以内,无疑是一项很惠民的好政策,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他们重视法制,加强法律条文汇编整理,审定颁行《大元通制》。至治二年正月,英宗下令启动仁宗时尚未完毕的法令编纂工作,召集有关大臣汇编审定,最终完成了共八十八卷《大元通制》,并颁布实施;从而革除以往的政令不一、罪同异罚的混乱现象,使元朝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他们惩治腐败,展开一场打老虎行动。毫无疑问,大老虎无便是铁木迭儿,他专权骄横,贪赃枉法,为害日久。仁宗当年知晓其罪行,曾下令逮捕审讯,由于太后答己庇护,事情不了了之;铁木迭儿毫发无伤,只是丢了相位。虽然他已经成为死老虎,但那些与他狼狈为奸的党羽还在,依然是穷凶极恶的活老虎。

  至治二年十二月,英宗下令处死铁木迭儿之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翌年六月,下诏追夺铁木迭儿一切官爵,抄没其家产,将其罪行公布于大下;接着,又以贪赃罪罢免其子旺丹官职。对追随铁木迭儿的党羽予以清理,凡是贪赃枉法的坚决法办。

  南坡喋血千古恨

  英宗、拜住年富力强,意气风发,通过锐意改革和惩治腐败,政风焕然一新,帝国逐渐恢复元气。但是,改革与反腐触犯了一些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视英宗、拜住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个罪恶的阴谋在行动,其策划者叫铁失。这个铁失,是铁木迭儿的义子兼死党。他当过宣徽院使(负责皇室生活供给的官职),利用这一职务之便,获得太后答己的宠信,后来又兼任皇室侍卫亲军的都指挥使,最后官至御史大夫(相当于中纪委书记)。

  英宗曾寄希望于他反腐倡廉,语重心长对他说:“朕住在深宫,不能深入了解臣子的行为和百姓的疾苦,要靠你们这些人当耳目。过去,铁木迭儿贪得无厌,你们都不敢揭发。现在,他虽然死了,朕也要抄没他的家产,以对后来的人有所警诫。”

  铁失与铁木迭儿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也是大老虎级的腐败分子,听了英宗这备话,十分焦虑不安,心想皇上这样动真格反腐败,自己的劣迹迟早会露馅;与其日后被查办,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铁失与一些蒙古王公大臣密谋,侍机对英宗、拜住下手。

  为了寻找新的靠山,铁失特意联络晋王也孙铁木儿的心腹、王府内史倒剌沙,希望获得晋王的支持。至治三年八月三日,铁失派使者告知晋王的内史,即将发动政变,事成之后,推立也晋王为皇帝。晋王得悉政变密谋,下令囚禁铁失的使者,并派人奔赴上都,向英宗禀报。

  铁失感到事情将要败露,于是率领自己所统辖的阿速卫兵快马加鞭,飞速向漠北进发。八月五日,英宗、拜住一行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出发,准备返回大都(今北京),傍晚来到距上都三十里的南坡店宿营。夜色苍茫,英宗、拜住却不知大祸即将来临。晋王的使者尚未赶到,而铁失率领的敢死队已经逼近。

  随行的蒙古诸王大臣共十六人事先已与铁失串通,等到铁失的卫兵赶来,便里应外合,大开杀戒。宰相拜住来不及反应,就被乱兵杀死。铁失闯进英宗皇帝的禁幄,亲手将英宗杀害。英宗时年21岁,拜住时年25岁,大元帝国两位最高领导人就这样喋血丧命,史称“南坡之变”。

  南坡之变,使得刚刚启动的“至治新政”嘎然而止,由此对元朝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大元帝国再没有出现有所作为的君主,更没有出现像英宗、拜住这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君臣。假如英宗、拜住手段更加老辣,对保守的政敌严加打击与防范,恐怕不至于酿成“南坡之变”。

  他们那么年轻,天资聪慧,雄才大略,思想开明,体恤人民;如若假以天年,或者再活二三十年,势必为大元帝国创造一个“至治盛世”,使它成为真正强大而文明的国家。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造化往往会捉弄人,甚至捉弄一个国家和时代。元英宗和拜住喋血南坡,注定是一场遗恨千古的悲惨,永远令人扼腕、悲叹……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盘点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五大刺杀阴谋
  ☑ 荆轲受谁之托刺杀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