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代宗景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第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而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宣宗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朱祁钰吗?
朱祁钰简介——明代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人物简介
罪人之子
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把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侍女吴氏也在其中。
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吴氏。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宣宗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
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却继续住在宫外。
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病重,召吴氏母子进宫,将之托付给张太后。明宣宗驾崩之后,皇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封朱祁钰为郕王。
临危称帝
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1449年),对朱祁钰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的皇帝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留郕王朱祁钰为监国。结果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皇帝被俘,瓦剌咄咄逼人。一时之间,朝野震惊,甚至有人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争,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的。这种说法,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都在北京,岂可轻易迁移。
正统年间,明英宗崇信宦官王振。搞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郕王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把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当庭打死。午门血案,吓得朱祁钰准备逃走。于谦拉住他,说大臣们只是为了惩治王振党羽,倒不是冲着您来的。朱祁钰半信半疑,下令把宫内王振的两个死党交给大臣们。群臣当场打死二人。
当时的皇太子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最终拥立郕王朱祁钰,改年号为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登基之后,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景泰帝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击退瓦剌。
夺门之变
景泰帝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突如其来的王爷变皇帝,大权在握,景泰帝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此,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景泰帝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景泰帝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这个皇帝。这个时候,于谦说,您已经当了皇帝,即便他回来,帝位还是您的。景泰帝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便派人去瓦剌接触,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料记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使臣杨善这一去,居然就把太上皇接回来。景泰帝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于谦
英宗回归之后,景泰帝派人严加看管,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景泰帝的帝位。但景泰帝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由于太子是孙太后立的,景泰帝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浚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景泰帝很是隐忍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不惜武力威慑。终于换来宦官和朝臣的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皇后汪氏坚决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却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
就这样,景泰三年,景泰帝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谁料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
景泰帝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内宫传来消息,说景泰帝病体康健了。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这一夜,却爆发了夺门之变。
石亨、徐有贞等人打开南宫大门,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堂而皇之进入大殿,宣布明英宗复位。随即废景泰帝为郕王,将其软禁。一个月后,郕王死去,被封了个恶谥,叫做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这位曾经的皇帝,因此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大明朝皇帝。
明朝自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至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传了16位皇帝。太祖葬于南京孝陵,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不知所踪。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北迁,共计14位皇帝,其中13位,包括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都葬于北京的明十三陵,唯独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没有葬入十三陵。
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于谦等当初拥立他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身后之名
景帝死后,英宗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
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景帝鸣不平,他们认为景帝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景帝即位,外敌如何能退,英宗如何能返?
宪宗虽然曾被景帝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宪宗下旨恢复景帝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宪宗不太可能给景帝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景帝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景帝还没有庙号。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才给景帝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至此,景帝在礼仪规格上算是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原因大揭秘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御驾亲征时失策被瓦剌所擒,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悲剧的一段时间。在朱祁镇被俘虏的那段时间里,明朝宫廷里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大臣们看着皇帝被抓走了,立马将皇帝宠幸的宦官王振抓起来杀掉。
朱祁钰和朱祁镇剧照
大臣们对王振是恨之入骨,王振因为明英宗的宠幸,害得很多大臣或死或贬;再来是朱祁镇不谙世事的小弟弟朱祁钰,本来应该乖乖做个监国,引领众大臣将朱祁镇救回来,可是在大臣于谦的教唆下,他不但不救,反而还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但是最后好歹还是将朱祁镇救回来了。
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祁钰致死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那几个念头,放了朱祁镇一条生路,会让自己的结局那么的悲惨,以至于自己死不瞑目,死后还被自己的哥哥将墓葬移到西郊。
第一个念头:朱祁钰和朱祁镇是明宣王最喜爱的两个孩子,朱祁镇对朱祁钰也是百般的疼爱,不然也不会毫不犹疑的御驾亲征,让朱祁钰做监国。所以说,朱祁钰对朱祁镇的感情应该也是很深的,虽然没能抵住权势的诱惑,可是好歹没有杀了自己的哥哥;
第二个念头: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用自己哥哥弟弟的血开创了一个盛世,君王功过难抵,世人褒贬不一,朱祁钰大概也是害怕世人的议论的;
第三个念头:自己还年轻力壮,完全可以多生几个孩子,好好培养,最后终有一个会是帝王之才,会成为下一个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姓朱,名祁钰,后人称之为景泰帝,明朝皇帝都是朱元璋的子孙,所以都是汉人。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
明代宗的母亲是贤妃吴氏,相传吴氏是带罪之人,被充入宫中成为侍女,偶然被明宣宗临幸,生下了朱祁钰。但是因为吴氏是带罪之人,所以明宣宗只能将她安置在宫外的大宅院内,直到明宣宗快要驾崩,才将二人接回宫,托付给张太后。
皇帝驾崩后,由长子朱祁镇继位,即明宣宗,而作为次子的朱祁钰,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明宣宗御驾亲征,留下郕王朱祁钰作为监国,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借机提出无理要求,明朝大臣纷纷提议迁都南京。当时的大臣于谦认为皇家的陵墓都在北京,不能轻易迁移。南宋就是因为迁都过度而灭国,要谨记历史教训。
明英宗在朝廷时,宠信宦官王振,凡是得罪王振的,都被处死或者发配边远地区,朝廷上下哀声连连。如今明英宗被瓦剌所俘,王振被杀,众大臣觉得这是肃清朝野的好机会,趁机杀死了王振的好友,锦衣卫马顺,也将王顺的外甥王山打死在庭上。朱祁钰何时见过这种血淋淋的场面,顿时监国都不想做了,只想离开,于谦留住朱祁钰,借口皇太子年幼,拥护朱祁钰为新的皇帝,遂明英宗封为太上皇,朱祁钰登上皇位后,世人称之为景泰帝,景泰帝在众大臣的建议下,放弃营救明英宗,拒绝了瓦剌的所有要求,重用于谦等人,击退瓦剌。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
朱祁钰,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是明宣宗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
史料记载,明英宗御驾亲征,失策为瓦剌所擒,当时的大臣们得知这一消息,竟不想办法营救,而是先杀掉明英宗的宠臣王振,因为明英宗在时,为了王振对大臣或杀或贬,大臣们对王振早已经心怀怨恨,欲杀之而后快。众大臣跪在午门外请求当时还是监国的朱祁钰,不仅杀王振,还要肃清余党,朱祁钰被午门的血淋淋的场面吓倒,想要逃走,却被当时的大臣于谦留下,随后众人拥护朱祁钰为新皇,朱祁镇追封为太上皇。
朱祁钰继位后,重用于谦等之前被朱祁镇贬职的大臣,赶走了瓦剌,救回了朱祁镇。
救回朱祁镇后,朱祁钰因为尝到了做皇帝的甜头,害怕朱祁镇还惦记皇位,所以将朱祁镇软禁起来。曾经是皇帝的朱祁镇自然是不甘心就这样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他集结旧部,趁着朱祁钰生病,发动了宫廷政变,成功复辟。
重又做回了皇帝的朱祁镇为了报复朱祁钰,不允许太医为朱祁钰治病,一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对太医想要为朱祁钰治病一事百般阻拦,朱祁钰的病情加重,最后不治身亡;另有一说,朱祁镇趁着朱祁钰病重,派去小太监,小太监用白绫将朱祁钰勒死在他的寝宫。总之最后朱祁镇向百姓的解释是,朱祁钰得重病,不治身亡。但是其中究竟有多少深宫的血雨腥风,我们是真的不得而知了。
朱祁钰的皇后
朱祁钰,也就是明代宗,史称景泰帝。朱祁钰的一生颇为坎坷,虽短暂,却离奇。关于他的后宫女子,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汪皇后。可是因为明代宗本身的原因,他的后宫妃子,下场都不太好。
朱祁钰的后宫,并没有大富大贵的女子,这大概和他的生母有关。朱祁钰的母亲是当年带罪的宫女吴氏,有幸受到明宣宗的喜爱和临幸,生下了朱祁钰。二人一直被安置在宫外的大宅院内,直到明宣宗驾崩前,才将二人接进宫,交托给张太后。明宣宗驾崩后,朱祁钰被封为郕王。
正统十年,当时的郕王娶了汪氏为郕王妃。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为瓦剌所擒,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为明代宗,汪氏也成为了汪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景皇后。汪氏无子,给明代宗生了两个女儿,后来明代宗要立朱见济为太子的时候,汪氏贤德,认为这样做不妥,所以阻拦,明代宗借口汪氏嫉妒,所以废除汪氏的皇后之位。
朱见济不是汪皇后的儿子,他的生母是杭妃,也就是明代宗的第二个皇后,史称肃孝皇后。当时明代宗只有朱见济一个儿子,立为太子后,母凭子贵,杭妃也被封为皇后。杭妃只是个普通的女子,因为自己的儿子才平步青云,一路成为一国之后,人生也算是圆满了,以为从此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哪知道两年后小太子就去世了。后来明英宗复辟,随着朱祁钰一起葬入皇陵的杭皇后也被一起移出了皇陵,并且不被正史所承认她的皇后之位,也算是个悲剧的人物。
朱祁钰的儿子
历史上关于朱祁钰的儿子,记载最多的莫过于先是怀献太子,后来又被降为怀献世子的朱见济。朱见济是整个事件中最无辜的一个人物。
当时还是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在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被俘后,没能抵制住至高无上的王位的诱惑,在一众不被朱祁镇重用的大臣的拥护下,成为了新皇,史称明代宗。明代宗继位后,野心开始膨胀,不仅仅自己想做皇帝,也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成为皇帝。当时的汪皇后劝诫明代宗,说明代宗能成为皇帝已经是上天的恩赐,千万不能再废黜前皇帝明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祁钰不听劝告,但是当时的太子朱见深是孙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贿赂大臣,甚至武力威胁,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侄子从太子之位上拉下来,又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封为太子,而当时的汪皇后也被贬入冷宫。可惜朱见济年幼,两年后,就夭折了,对于朱见济的死,史学家说法很多,也有学者认为,是宫人被当时的太上皇朱祁镇收买,害死了尚年幼的太子。朱见济去世后,谥号“怀献太子”,也成了皇族里较短命的太子之一。
朱见济去世后四年,朱祁镇成功复辟,不仅不承认朱祁钰明代宗的称号,更是不让朱祁钰葬入皇陵,将其在皇陵的墓捣毁。移至北京郊区,也就是现在的景泰陵。而这位无辜的小太子,谥号也从“怀献太子”贬为“怀献世子”。(风水www.azg168.cn)
朱祁钰吧,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没被葬入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没被葬入十三陵。
说到这个话题就要提到代宗的哥哥——明英宗,也就是霍建华演的朱祁镇,代宗与英宗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这一结局。
在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中,英宗朱祁镇被瓦刺所俘,其子朱见深尚且年幼,国又不可一日无主,所以当时的成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帝王的宝座,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其子朱见深为太子。之后代宗粉碎了瓦刺对京城的进攻,并迫使其放回了英宗,代宗坐稳帝位后当然害怕英宗的回归会夺取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不愿迎英宗回京,且与朝臣发生了一些不快,后在于谦的建议下不得已迎回英宗。英宗回朝了,但一国不可有二主,加之代宗心胸过于狭窄,居然软禁了英宗,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甚至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戏码。由此代宗与英宗产生了不可弥补的嫌隙与仇恨。
PS:有关“土木堡之变”请点击:这些画,记录了明英宗朱祁镇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虽然代宗的目的最终达到了,但好景不长,其子早夭,深受打击的代宗一病不起,这一病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不甘心的英宗趁机复辟了,有传言说英宗不许太医帮代宗看病,代宗就此魂归黄泉。重登大宝的英宗并不承认代宗的皇帝身份,自然无法葬入十三陵,而以“王”的身份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景泰陵。
明代宗朱祁钰的庙号是谁给上的?
众所周知,明代宗朱祁钰与其哥哥明英宗在皇位争夺的问题上矛盾重重,有很大的嫌隙。在代宗去世后,英宗对失去帝位,被软禁在南宫8年而耿耿于怀,积载多年的怨愤自然要在代宗身上全部抒发出来。
因此多次下诏指责代宗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人神共愤”,甚至废掉他皇帝的称号,拆毁他的坟墓,不准其葬入十三陵,并赐谥号为“戾”。这足见英宗对代宗的仇恨,自然也是不会赐其庙号的,那么后人所知的“代宗”的庙号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之后自是又一番波折。我们就来看一下明代宗朱祁钰的庙号是谁给上的?
明代宗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
英宗之后,其子朱见深即位,后世尊为“宪宗”。这位宪宗对待自己的叔叔朱祁钰并非父亲那般苛刻,明宪宗虽被代宗废掉过太子的封号,但好歹他是个明事理的人,相当理解叔叔朱祁钰所做出的功绩。再加上成化年间,一些大臣开始为朱祁钰鸣不平,认为其受命于危难,解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对外抗击瓦刺敌军,对内整肃朝政,巩固防御工事,勤加练兵,使得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但以“戾”为谥号,实在是太不公平,难以接受了。在这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宪宗下旨恢复景帝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但碍于父亲,赐的谥号规格较短,没有迁入十三陵,也没有庙号。
直至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有了庙号“代宗”,谥号也增加到了17个字。至此代宗虽没葬入十三陵,但起码与明朝历代皇帝平等了,他的功绩也逐渐的被世人所熟知、称颂了。
如何看待朱祁钰的一生?
对于熟悉这一段历史的朋友来说,明朝第七任皇帝代宗朱祁钰的一生可以说是短暂的,但又充满了传奇性。细细翻看世人如何看待朱祁钰的一生,我们发现也是褒贬兼有之,现在我们就来好好评价一下代宗朱祁钰的一生。
明朝历史上景泰帝朱祁钰统治的时期,朝廷积弱,外忧内患不断,明朝实际上风雨飘摇,还爆发了“南迁”的争论。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代宗接过了这个国家重担,而他做的第一件让世人称颂的事情便是支持于谦,否决将都城南迁的提议,这一举动证明了他是一个很有雄心壮志的明君,而任用于谦为兵部尚书,提拔一批清正廉明的大臣足以看出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眼光。
在之后的午门血案中,代宗雷厉风行地处置了一大批奸佞小人,肃清朝廷风气,获得了百姓与朝臣的拥戴。在瓦刺围攻京城之时,由于其平时经常组织京城保卫战,积极屯粮,加固防御工事,勤训新军,团结京城军民,因此一举重创瓦刺这个边境的心腹大患,保得明朝获得长时期的安定,也迎回了英宗。
但在处理与英宗皇位争夺的问题上,但总显得过于小气,心胸狭隘。害怕帝位被英宗夺回而拒绝迎其回朝,甚至拘禁英宗,更在太子问题上得寸进尺,堂堂皇帝为了立太子而向大臣行贿,古往今来也就只代宗这一回了吧。
但其侄子宪宗朱见深后来对其叔叔代宗的功绩还是相当认可的,后世对他的评论也是功大于过,对于巩固朝政,抗击外敌方面来说,代宗朱祁钰还是一个很值得称颂的皇帝。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哪个星座最有帝王气质 谁有做皇帝的气质
☑ 这些生肖天生皇帝命 一生都不会吃苦
☑ 司马昭当皇帝了吗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 古代嫔妃如何侍寝皇帝的
☑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 中国古代皇帝第一次给了谁
- 上一篇:中国丑女嫫母的故事,嫫母的和镜子的故事
- 下一篇:朱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