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也是在民间中的财神,而对于范蠡在商道中能够得到了富甲天下,其实也是有着很多根据在的,而对于范蠡的商训其实同样的在很多方面中认识到自己如何经商,那么范蠡三聚三散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的三聚三散
近段世界二三富豪要来中国,劝中国的富人们放弃一半的财产,我突然想到范蠡的三聚三散,大家不妨看一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范蠡辞去上将军后,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这可谓“二聚二散”。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就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没办法,范蠡只好同意。
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的死讯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就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的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这可谓“三聚三散”。
范蠡每到一处,都能如鱼得水,功成名就,可谓有大智慧。但,即便如此,范蠡仍依然每次在名利面前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懂得及时舍弃荣华富贵,这一点,同样可以称之为大智慧。或许正因为范蠡有这三聚三散,后人才把他尊为财神。
净空老法师讲述范蠡三聚三散
中国大陆以前拜的财神是范蠡,台湾是拜关公做财神,实在想不出拜关公做财神是什么道理,拜范蠡做财神很有道理。当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复兴之后,他知道越王勾践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他就开溜了。从此改名换姓,带着西施住在陶这个地方,所以也称为陶朱公。他做生意,发大财,然后把钱财全部布施出去,历史上记载‘三聚三散’。他散财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过了几年又发了,发了财马上就散财,他三次散财,他得的果报是置千金之产五次,这是真正的聪明人。
有钱大家享福,大家都拥护你,不会害你;你有钱自己享福,所谓‘一家保暖千家怨’,不晓得多少刀在那里围着你,你还会有好日子过吗?世间许多有钱人,在我眼当中,他们是可怜人,可怜在哪里?他们外出要有好多保镳,唯恐别人杀他。住在旅馆先要搜查,怕人家放炸弹,提心吊胆,身心不安。哪有我们这么自在,上街东逛西逛没人管你。他不知道他被钱害了,如果把钱财布施出去,不就没事了吗?果真能散财布施,你走到哪个地方,人家都欢迎、都会照顾,这才是真正大自在。实在讲,死了一分钱也带不去。这是世间最可怜的人,他不觉悟。
关于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约于公元前448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
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吴国,献“卑辞厚礼,乞吴存越”之策。议和后“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不过,与西施泛舟五湖只是民间传说,事实上,范蠡隐退时已经68岁高龄,而西施要比范蠡小的多。但是人们总愿编织出英雄美人的佳话,因此才有泛舟五湖这一说。但史实应该不是这样的。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肥城陶山,或山东定陶),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陶朱公范蠡是个怎样的人
☑ 范蠡是财神吗?范蠡为何称之为财神
☑ 富甲天下的范蠡有多少钱
☑ 范蠡经商的谋略,范蠡提出六个经商思想
☑ 范蠡经商故事,范蠡经商七要思想
☑ 范蠡和文种哪个厉害,范蠡与文种的结局
- 上一篇:范蠡经商之道八字商训
- 下一篇:朱慈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