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刘瑾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于是改姓刘。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是明代擅权乱政最严重的权宦之一,当时即有“立的皇帝”之称。权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劝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安化王朱置鐇趁机于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发动叛乱。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那么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位刘瑾吗?
刘瑾——权擅天下的明朝宦官太监
刘瑾人物生平经历
刘瑾,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3]孝宗时,犯死罪,得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他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而刘宇、焦芳等小人则奔走其门,成为其党羽。
权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劝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至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刘瑾“用侍郎韩福,肆虐湖广,馈银至十余万两”。善行贿者,往往官运亨通,如巡抚刘宇,先后向其行贿数万银两,官位也随之上升至吏部尚书。
刘瑾的贪婪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安化王朱置鐇趁机于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发动叛乱。由于不得人心,叛乱很快被平定。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刘瑾被捕,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经会审,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诈得权位
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很知道珍惜,因为他知道太子将来登基即位后他这个日夜服侍的太监就是功臣了,权势与富贵唾手可得。于是,刘瑾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侍奉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太子。
在公元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顺利即位,这就是明武宗。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在刘瑾的领导下,这些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他们则专权跋扈,隐瞒着皇帝为非作歹。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
第二年,为国忧虑的大臣们见武宗被宦官们搞得不理朝政,便纷纷劝谏。开始武宗听不进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变,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这才有所表示。武宗打算将刘瑾先贬到南京。
但大臣们则坚决要求杀掉这个祸根。为了让皇帝下决心除掉刘瑾,大臣们联合了当时的京城主要官员,准备第二天一起劝谏武宗杀掉刘瑾。但吏部尚书焦芳却在当天晚上向刘瑾透漏了消息,刘瑾一听,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武宗念及刘瑾以前的忠心照顾,竟赦免了他们,而且在他们的怂恿下将司礼监、东厂、西厂也让他们分别掌管。
司礼监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内宫官署,有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八至九名。在明朝,百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辅臣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叫做“票拟”,再交给皇帝批阅。皇帝用朱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有的皇帝如果不勤于政事,便让司礼监宠信的太监代笔,这就给太监的胡作非为提供了可能性。另外,司礼监的太监还有一个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特权:传达皇帝旨意。有时由秉笔太监记录下皇帝的话,然后让内阁起草,或者由太监口头传达给有关大臣。这种制度直接给宦官造成了篡改圣旨的机会。刘瑾就是司礼监的主管,这是他专横跋扈的重要资本。
刘瑾变法
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
据《明史》,“给事中屈铨、祭酒王云凤请编瑾行事,着为律令。”另据《明通鉴武宗》“‘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诏‘下廷臣议行。’”不过,对于专权太监,正史从不可能有丝毫正面评价,所以其《见行事例》所拟的改革措施及成效如何,史料基本不载。不过据《明史列传192》,“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如此看来,其措施大概涉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军事方面共85项措施。
现在只能从一些相关的记载里面,粗略了解刘瑾的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有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的权力,“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瑾复立内行厂。”此外,“瑾峻刑”,其执法很严,颇有朱元璋之风。对于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不遗余力,以独特的“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又,“辛丑,给事中白思诚、御史储珊等,复参辽东仓库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前后各任椰移亏折之数,遂及都御史王宗彝……及郎中、给事中、御史等凡数十人。除病故者勿追,余俱各罚米输边,自一千石以下有差,其中所罚有至再至三者。”(《明通鉴武宗》)
刘谨的改革措施还包括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三月,甲辰,振浙江饥……又停止本年应解杂款银六万两以宽民力。”建立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己酉,诏吏部考察京宫不必以时。”为避免战事发生时各镇守将领拥兵自保或各自为战,边防方面,“乃请仿王越、秦等故事,仍设文职大臣总制三达,镇、巡以下皆受节制”,对于屯制,刘谨下令作重新的全面勘查,清理了一些假冒的不法之事,整顿盐法亦有成效,“秋,七月,戊戌,刘复矫旨造御史乔岱等往核两浙盐课,追论历次巡盐御史及运司官赔偿商课,自数千两至数百两,按历年深浅及大课多寡以定陪纳之数,皆令输京师内承运库。”(《明通鉴武宗》)
刘谨用事期间,组织编纂了《通鉴纂要》,此外,调整过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增加西部地区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录取人数,降低了江西录取人数。还有一些不拘礼法,在当时看来很奇怪的举措,如“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等,为时人所侧目。
太监刘瑾怎么死的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年仅三十八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去世了。在他儿孙的两代皇帝中,明孝宗朱拓堂还算是较有作为的,在位时期曾经出现了“弘治中兴”的清明局面。但是,他却在十八岁时就死去了。继位的明武宗朱厚照却同他父亲截然相反,宠信宦官,纵情声色。权宦刘瑾就是他一手培植的。
来揭秘吧据悉,刘瑾本姓谈,是陕西兴平人。早年自行阉割入宫,投入太监刘顺门下,改姓了刘。在宫中他听到了很多关于太监王振的故事,非常羡慕,同时也学会了很多阳奉阴违、挑拨离间的本事。到东宫侍侯太子朱厚照之后,他更是处处小心,百般讨好太子。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朱厚照即皇位,是为明武宗。
面对年幼的小皇帝,刘瑾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时称“八虎”的八位太监便投其所好,常常向明武宗进献飞鹰、猎犬,甚至不顾宫中禁律,偷偷带皇帝微服出宫,出入勾栏瓦肆,寻欢作乐。
正德元年(1506年)六月,大学士刘健、谢迁、户部尚书韩文等朝臣坚决要求明武宗诛杀“八虎”。司礼太监王岳、范亨、徐智等人也乘机劝说明武宗除奸。这令明武宗十分震惊,可他又实在舍不得那几个玩伴,就只好决定将刘瑾等人送到南京去。大臣们得到消息,坚决不允,就商量在次日早朝一起强谏明武宗立即逮捕“八虎”入狱。
但是,没料想吏部尚书焦芳却将朝臣的议论都告诉了刘瑾。刘瑾听了大惊,忙带着马永成等七人来到后宫,见了明武宗就叩头痛哭,向明武宗哭诉说:“陛下救我,臣等明日就死无葬身之地了。”随后,又将罪过都推到王岳身上,进谗说:“陛下富有四海,玩乐是理所应当的,可王岳却说三道四,授意朝臣弹幼臣等,我们实在是冤枉。”
明武宗又惊又怒,马上下旨升刘瑾掌管司礼监,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从此刘瑾更是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当夜,刘瑾就将王岳、范亨、徐智捉了起来,一顿拷打后送往南京。路上又派人劫杀了王岳等人。等到次日早朝,众朝臣还没等强谏,明武宗的圣旨就传了下来,刘健等人见大势已去,只有告老还乡。此后,刘瑾就越发肆无忌惮了。
经过了这次事变,刘瑾也感到了朝臣对他的威胁,便开始了排斥异己的行动。户部尚书韩文曾经弹幼刘瑾,刘瑾便四处网罗韩文的罪状,以户部交纳给内府的银子成分不足为由,撤了韩文的职务,将韩文遣往老家。刘瑾派人在途中行刺,还是亏了韩文机敏,单人便装骑了头瘦骡,绕小路算是躲过了刺客的追杀,安全回到家中。
在刘健、谢迁等人告老辞官时,南京给事中戴铣等二十余人曾上疏苦谏,请求挽留,得罪了刘瑾。刘瑾便将戴铣贬职,还廷杖下狱。兵部主事王守仁看不惯刘瑾胡作非为,上疏为戴铣辩冤。刘瑾得知,又将王守仁责打了五十大板,将他远放到贵州龙场释做绎垂。
上任途中,王守仁就发现有刺客跟踪。来到钱塘江边,忽然灵机一动,将靴帽投入江中,还在靴中留诗一首,后两句是“百年臣子彼何报,夜夜江涛泣子肯”,自己便抄小路走了。刺客们见了这些遗物,就认定王守仁自杀投江,不再追踪,王守仁才得以活命逃入武夷山。
刘瑾为了讨好明武宗,还选了十二个色目女子供明武宗玩乐,并且常常在明武宗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抱着一大探奏章请他批示。每在此时,明武宗总会厌烦地说:“行了行了,要你做什么?别来烦我,你去处理吧!”就这样,刘瑾遇事便擅自决断,代皇帝批阅奏章,总揽朝政,窃取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在上朝时,他立在皇帝右侧,群臣拜完君王,还得向东北一揖,所以人们都私下称明武宗为“坐皇帝”,称刘瑾为“立皇帝”。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政事的真正决策者是刘瑾,每有奏章,都先用红贴送到刘瑾处,给刘瑾及其亲信礼部司务孙聪及心腹张文冕、大学士焦芳批阅后,再用白贴送往布政司。碍于刘瑾专权,大臣们奏章上每提到此人,都必须写成“刘太监”。一次,都察院左都御史屠庸在奏疏中写了“刘瑾传奉”几字,刘瑾便令十三道御史跪在膝下挨骂,直至允许方可离去。还有一次,无锡邵二泉在赴京向刘瑾汇报公事时,因说错一句话,惹得刘瑾手拍桌案,邵二泉吓得尿了裤子。
刘瑾还四处网罗党羽,在朝廷的各个机要部门都安插上自己的亲信。他安排焦芳、刘宇、曹元入阁,控制了内阁。又委派心腹张彩为吏部尚书、刘巩任户部尚书、王敞任兵部尚书、刘壕任刑部尚书、毕享任工部尚书、杨纶任都察院副御史、张纶掌管大理寺,将中央机构的各个部门都控制在手中。此外,他还挑选心腹太监去地方镇守。在他的安排下,举国上下尽是刘家的爪牙。
除此之外,他还疯狂地聚敛钱财,一时间行贿之风遍及朝野上下。刘宇本来仅是个御史,只因一次向他馈贿黄金万两,马上便被升任兵部尚书。相反,南京右都御史张泰为官清廉,没有钱财,只得送上家乡土产,谁知就因此而丢了乌纱。
兵部给事中周钥奉诏巡视淮安,刘瑾让他的心腹向周钥索贿,两袖清风的周钥只得向知府赵俊借金万两。赵俊本来答应,等周钥走后,他又想到:送钱到刘瑾手中,不就等于扔进了无底洞?马上改变了主意。周钥后来得知黄金落空,深知无法向刘瑾交待,便写下:“赵知府误我”几字,在桃园(今江苏泅县)拔剑自别。刘瑾得知后,非但不同情,倒把个赵俊逮捕治了罪。
正德三年六月,一日刚刚散朝,明武宗在石阶上见到了一封历数刘瑾劣迹的书信,他并没在意,可刘瑾得知后却十分恼怒,将百官都罚跪在奉天门外的烈日下,直至正午时分。宦官李荣见百官们实在辛苦,就趁刘瑾不在,分了些冰镇西瓜给朝臣们吃。刘瑾一回来,群臣又得跪好。到了傍晚,刘瑾又将五品以下官员全都投入了狱中。次日放出来时,顺天推官周臣,进士陆申等三人已被活活晒死。
正德五年,看到朝里的混乱局面,安化王朱真播乘机谋反,以诛刘瑾为名发动叛乱。还公布檄文,历数刘瑾十大罪状,可起事仅十八天,就被当地官军镇压,安化王本人也被赐死。可朝廷此时还不知叛乱已平,起用杨一清为总督,太监张永为监军,西征宁夏。杨一清是个帅才,却曾因得罪刘瑾而被投入狱。
张永虽是“八虎”之一,也因与刘瑾争权而深恨刘瑾。回军途中,杨一清一次在席间与张永谈到国患时,就用筷子蘸了酒在桌上写了个“瑾”字。张永却说:“刘瑾现在朝中如此势大,拿他有什么办法呢?”杨一清听出话中有意除之,忙拿出了安化王的檄文对张永说:“张公公您在皇上面前也是红人,况且此番平叛又立了大功,回朝之后,您只要将此文交给皇上过目,再痛诉刘瑾罪行,陛下一定会相信您。到时候刘瑾一死,在皇上面前您可就是说一不二了。”
张永回京后在庆功宴上拿出了檄文,明武宗用醉眼看罢问道:“刘瑾想要怎样?”张永忙说:“要夺天下。”谁知明武宗竟不在意地说:“给他又何妨?”张永急了,拉着明武宗的袍袖哭道:“那时陛下又将怎样呢?”一句话点醒了明武宗。明武宗马上传令逮捕了刘瑾,从刘瑾家中搜出了黄金二十四万锭外加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外加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金勾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条,其他珍宝不计其数。
此外还有私制御玺一方、衰袍八件、盔甲三千副、弓弩五百件及扇中利刃两把。见了这些违禁之物,明武宗这才恍然大悟,怒道:“刘瑾真要造反。”下令将刘瑾交与三法司和锦衣卫会审。见到堂上的会审官员,刘瑾还在趾高气扬:“满朝公卿都是我所起用的,谁敢审我。”几位官员果然面面相觑,无人发言。验马都尉蔡震见状,拍案而起,怒道:“我是国戚,我来审你。”上前便是一顿耳光,最后这个恶贯满盈的权臣终于画了押。
八月二十九日,刘瑾被押到刑场凌迟处死。在三日行刑的时间里,北京城的老百姓争相来看这个恶棍的下场,有的甚至用钱买下他的一片肉生食以泄愤。三天后,只剩下一副骨架的刘瑾被砍了头。他的那些亲信或掉头或丢官,也都没有得到好下场。(风水www.azg168.cn)
史上最大贪官是太监刘瑾
刘瑾苦孩子出身,无法养家糊口,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遂改姓刘。那刘瑾非常聪明,小时候受尽了苦难,养成了察颜观色的本领。他因从小侍奉太子朱厚照,所以获得了太子的信任和护佑。太子做了皇帝,就是明武宗。明武宗恰恰就是一个贪杯、好色、尚兵、无赖的皇帝,再加上刘瑾的教唆,武宗更是沉溺于骄奢淫逸中,无法自拔。而刘瑾自己却趁机专擅朝政,操纵朝政,把持内阁,安插“六部”,同时还掌管明朝最精锐的皇家卫队──锦衣卫和特务组织──东厂、西厂,并建立了权力高于锦衣卫和东厂的私家特务组织──内行厂。当时有“立的皇帝”之称。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成“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他不但排陷异己,陷害忠良。而且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大量贪污国库银两。还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万两。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凡善行贿者,往往都官运亨通。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刘瑾“用侍郎韩福,肆虐湖广,馈银至十余万两”。
人的私欲是无止境的。刘瑾官越做越大,贪污钱财也不计其数。那么,刘瑾究竟贪污受贿了多少金钱呢?主要有三个版本:一是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余万两(折合现币约38亿元)。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二是根据陈洪谟的《继世纪闻》记载:刘瑾被抄出的家产,有黄金1205.78万两(按最新国际黄金牌价每克306元计算达1153.24亿元);白银2.59亿两(按最新国际白银牌价每克6.5元计算达526.5亿元)……总计:1679.74亿元三是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补篇》记载,明武宗朱厚照带人亲自查抄刘瑾家产后,共得“金二千九百八十七万两(折合当今人民币2837.2亿元),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余万两(合2.59亿两526.5亿元),仅此两项合计就高达3363.7亿元。另外还有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钩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这些财富相对于当时明朝10年以上的国库收入(国家财政收入)。
那么刘瑾为何要贪那么多不义之财:
其一,身在皇宫,和皇帝关系密切,皇帝不问政事。刘瑾是“不贪白不贪,贪了也白贪,白贪谁不贪”,缺乏有效监督。
其二,朋友多,打手多,开支多,小气不得。刘瑾在台上威风八面,一呼百诺,自然要靠金钱来去摆平。如此就要贪污更多的钱财。
其三,下属送的。刘瑾有权,想来做官的队伍排的老长,既然大家都想做官,谁送的银子多,谁就是最大的官了。
其四,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刘瑾的贪婪自然有了反抗,无论怎样,都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这些也要花大量的银子。
常言道多行不义自毙。刘瑾的独断专行,也引起了皇帝的警觉。刘瑾发觉皇帝有防备之心,居然铤而走险,意图造反。公元1510年的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叛乱平定之后,在向武宗报告战况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第二天,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结果发现了印玺、玉带等禁止百姓和官员私自拥有的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了大怒,终于相信了刘瑾谋反的事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贯满盈的刘瑾因谋反获罪,判罚凌迟。按当时的刑律,凌迟刀数为3357刀,头一日先剐357刀,剐出的肉片如大指甲般大小。刘瑾受刑那天,过去被刘瑾诬陷杀害的人家,纷纷以一钱买下从刘瑾身上切下的一小片肉,祭祀被冤死者,甚至有人生吃刘瑾被割成细条和小片的肉,以解心头之恨。作恶多端的刘瑾不知到了此时,有无悔改的意思。看来人世间昙花一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看完以上介绍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吧,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贪官,像刘瑾这样有名气的还真是少见,刘瑾纵然不能名垂青史,也能遗臭万年。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明朝有名的太监有哪些
☑ 日本古代史是否有太监
☑ 明朝的太监有哪些是比较出名的 明朝最有权势的太监是谁
☑ 赵高是不是太监,赵高为什么要灭秦
☑ 三保太监下西洋
☑ 杨一清计除刘瑾